第二条 现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h2&A=1&rec=13&run=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曹县向称山东省大县,但街衢、衙署、店铺、摊点只局
限于城内,四关除东关繁华外,其余均甚萧条。城内街道狭窄弯曲,不少街道难容车
马。主要街道有通连东门、西门的东西大街以及南门大街、北门大街等。南门大街自
南往北通至县衙前,再西转至钟楼旧址方可与北门大街相接。东西大街与南门大街相
交于大隅首,该处为全城的繁华中心。辅助街道有大同街、鼓楼街、关帝庙街、桥庙
街、东华龙门街、西华龙门街、县衙东西街、文庙前街、石蛤蟆街等十余条。
清末城内商铺多集中于隅首附近的东西大街上,以隅首至东华龙门一段为最繁盛。
商店铺面建筑为临街开敞式,前面有厦,店里当街设柜台,门为“搭板门”,夜间上
门,白天卸下。由于街铺有厦,相互连接,故雨天成为人行道。因无下水道,街中心
泥泞难行。
1928年,吉鸿昌部驻军帮助修整街道,改路面为弓形,两旁砌砖台,路旁栽两行
柳树。四关中东关最繁华,民间俗语称:“曹县好东关,单县好西关。”抗战期间,
日军侵占县城后严守四门,城内生意萧条,商人多将店铺迁往东关。
曹县城内水坑面积较大,原先约占全城面积的五分之三,后经填土造房已大为缩
小,主要在旧城四角处,以东南、西南两处为广。因城内地势低洼,雨水不能外流而
汇集坑中,故水质极差,不生鱼虾。过去大坑周围尽为盐池,所产小盐、皮硝为市民
一大收入,抗日战争期间曾运销豫、皖等地。
1958年引太行堤水库淡水入城,于东城墙修两座大桥,使城内死水变成活水,于
坑塘内放养鱼苗,城壕里栽种藕、蒲、芦苇和茭白等。
50年代初,县城内开始拆除旧商铺的前厦,并拓宽主要街道。1960年,几条主街
路面改用砖渣、 炉渣及石灰铺垫,厚度为0.5米。1971年,菏商公路曹县路段及城内
街道改铺为沥青路面,并取直加宽,主街道修筑了下水道。
城市发展,市区扩大,1985年县城城区共有生活性道路5条,交通性道路8条,步
行林荫道1条,全长39960米,总面积874300平方米,全部为沥青路面。
盘石路1971年由原石蛤蟆街、文庙后街扩建而成。东连中兴路,西接西环路。
中兴路即菏商公路曹县城区段,南起职工中专,北至十一万伏变电站,全长十余
华里,宽32米。1982年重加扩建。
东西大街为横穿城区中部的主街,由大隅首至中兴路为东大街,大隅首至西顺河
路为西大街。自50年代以来,曾多次改建、拓宽,是城区内的主要商业街。
南北大街从大隅首南通至南城路为南大街,从县府西街中部北通至北顺河路为北
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