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选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b&A=9&rec=170&run=13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节约用地助推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坚持土地用途管制,着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走出了一条以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为统揽,立足存量抓挖潜、节约集约促发展的路子。
重节约促集约,在发展方向上走节地型道路。该区把节约集约用地上升为政府行为,成立专门工
作机构,并写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强化舆论宣传,完善节约
集约用地指标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节约集约用地方向。
挖存量拓空间,在节地方式上寻求有效突破。该区挖掘农村建设用地潜力、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
容扩能、提高开发区用地强度,坚持用创新的手段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变被动节约为主动挖潜。在城
区范围内,积极推进成片区规模改造,进行封闭运作、整体搬迁、滚动开发,城市环境大大改善,土
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控增量挤“水分”,在用地标准上形成倒逼机制。采取“双严双控”的办法。严格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和年度计划管制,严格控制投资强度与容积率指标,建立了“项目入园论证制度”,按产业分为
鼓励类、允许类、禁止类、淘汰类四类,作为土地供应的依据。
重考核严监管,在机制建设上明确目标导向。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各镇街道、工业园土地的集
约利用状况,从利用强度、利用结构、投入产出、资源消耗四个方面进行调查、评价,并进行综合考
核。
(原载2010年12月8日《人民日报》)

在“补缺”中找到前行的动力

陈莹莹

临沂商城是一个统称,它集结了90多个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交易范围辐射全国各地;临沂商城也
是对这座城市的称谓,鳞次栉比、规划有序的市场让这个革命老区从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入市场经济,
一座贯通南北的商业城市由此而生。
这些蓬勃发展的市场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支柱的作用,作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
的商品集散地,临沂商城集聚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市场集群建设的30年,是当地
农民、市民转化为企业家和经销商的30年,也是临沂工业化、市场化快速推进的30年。
2000年前后,临沂周边地市陆续崛起大型市场群,竞争日趋激烈,交易额出现萎缩,先发优势不
再明显。这个综合市场摊子大、品种丰富,却因缺少自己的独特优势而发展乏力,怎么办?
临沂并没有绞尽脑汁地从商贸中找优势,而是独辟蹊径,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扶持发展现代物流
业。他们建立了专门的物流园区,形成规范有序的货运市场,又通过网上的电子信息平台大大提高了
市场效率。临沂物流企业同期的价格比省内其他物流企业低27%左右,比全国平均价格低34%左右。
这使得物流成为商贸的最大支撑,市场的发展有了独特的优势。
随即,临沂人又发现了另一个缺口:市场上缺本地产品。如果没有强劲有力的工业基础,临沂商
城的发展就没有产地优势,更难培植起一批本土品牌。于是,围绕着专业市场,一批生产石料、板材、
陶瓷等产品的专业村镇应运而生。如今,临沂商城销售的本地产品已占到商品总数的30%。
有了工业的支撑后,临沂商城还缺什么?当地人意识到,要为外地客商和本土品牌搭建更高的平
台,光靠传统的批发市场远远不够,还需要高端的交易市场和展示平台。于是,通过招商引资,高端
家居卖场怡景丽家和高端的陶瓷建材商城临沂豪德光彩贸易广场火热出炉。
临沂商城不断前进的实践,正是不断填补不足、不断创造新优势的实践。不仅市场的发展从一个
个缺口突破,临沂的经营者也从这些缺口中找到了无数商机。
文具批发商宋连胜先人一步代理起“英雄”牌墨水,靠品牌占领了市场份额;隽立峰的物流公司
开拓新的线路,靠资源为公司赢得了订单;亮美嘉集团看准了鲁西南和苏北的高端市场,定位于一站
式家居服务商,在提供产品的同时为顾客提供装饰装修方案;而上世纪90年代就来到临沂经商的周宏
江看准了产业发展的机遇,在临沂盖起厂房后,开始回家乡浙江招商引资。
这些经营者主动“补缺”,让这条商贸产业链不断完善,让城市的功能不断得到提升。
纵观临沂商城30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条从农业进军商业、商业成熟发展工业、工业反哺商业和
农业的道路,这种产业之间的互动耐人寻味。但每一步,都体现着临沂商城的“补缺”意识,有了这
种意识,商城的发展才能拥有持久的动力和生命力。
(原载2010年6月1日《经济日报》)

市场与产业形成良性互动(摘要)

——来自山东临沂商城的调查

本报记者 陈莹莹 单保江

一开始,临沂的经营者们南下寻找货源、代理品牌,以临沂为中转站,源源不断地将物品运往北
方,这便是临沂市场的起源。临沂的物流企业打通了一条条通往南北方的道路,给商城的发展带来了
巨大的成本优势。
这里的市场,多而专。

从全国来看,这是一个综合性市场,拥有90多个分类批发市场,经营摊位4.6万个,经营人员15
万人,在临沂商城每一个店铺停留1分钟,逛遍所有门店,不眠不休也需要32天。从单个市场看,每
一个都是专业化程度极高的批发市场,每天进入市场的交易者达100多万人,商品交易辐射26个省区
市,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座商城,不断寻找着前进的动力。

便捷的物流是临沂发展商贸的最大支撑。近几年,随着板材、食品、五金、塑料、服装、化工、
陶瓷、家具等产业基地的形成,临沂市场开始由中转型向产销型转变。临沂用提升工业基础来强本固
基,一个个产业集群围绕着专业批发市场开始形成。如今,本地产品在所有商品中占了30%。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发展到现在,临沂商城年营业额已达600亿元,营业面积800多万平方米,经营
品种达3万多种。

商贸兴:市场细分业态升级

2007年,张玉峰下岗后,到临沂华丰国际服装城做起了一家广州服装品牌的区域代理。
谈及经商的起因,张玉峰指了指隔壁店铺“时尚妈咪”,那是他的同事刘建民夫妇开的孕妇服装
专卖店:“他们比我先下岗,在商城的生意做得很成功,对我们触动很大。”
2000年下岗后,刘建民夫妇从一个20平方米的摊位做起,如今已在临沂拥有3个专卖店,是多个
品牌的服装总代理,还把连锁店开到了山东济南、即墨、菏泽和江苏徐州等地。
起步不满3年的张玉峰夫妇,在临沂也拥有了两家品牌专卖店。
服装品牌代理经营者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临沂已经成为山东最大的妇婴服装基地这一事实。
临沂的市场有两大特点,其一是种类繁多,其二是专业化程度高。
上世纪80年代初,临沂的市场开始起步。从自发形成的第一代大棚开始,到政府鼓励民间投资兴
建市场,到现在形成规模庞大的市场群,临沂很快走出了一条商贸脱贫的道路。1995年,临沂在全国
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整体脱贫;2004年,临沂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第一个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
元。
起步早加上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让临沂的市场迅速有了雏形,而随着经营者的角色变化,批发
市场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批发商、品牌代理商、品牌服务商,经营者的角色变化,让市场的新业
态层出不穷。
在临沂市场兴起的时候,宋连胜只是一个文具批发商。如今,他不但成为“英雄”等知名品牌的
总代理,还创立了“连胜”运动品牌。在临沂天汇经贸有限公司,售货员石颖热情地拿起一个“连胜”
牌篮球:“吸汗皮的产品卖80元一个,跟一线品牌比便宜了不少,但是手感可是一样棒!”
在临沂最高端的家具卖场——怡景丽家国际建材家居广场,367个国内外高端建材品牌以专卖店
的形式进行展销,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就有10多家。总裁万新利是土生土长的临沂人,2000年开始进
军建材市场。
“原来我是一个建材商,代理品牌进行销售,与行业内其他品牌都是竞争对手,而如今,我是一
个服务商。”万新利说,怡景丽家采用了出租场地和品牌托管两种方式,兼营零售和批发,是一个复
合型商城。德国高端卫浴品牌高仪原本没有在山东设点的计划,但万新利用托管的方式,请高仪在怡
景丽家设立办事处,由卖场派专人进行管理。这家专卖店,已经成为高仪品牌在北方地区的物流中心
和形象店。
近几年来,临沂市加大了对商城传统市场的改造提升,将原来分布在市区内的60多处专业批发市
场进行整合提升改造,调整合并为13个功能交易区和3个现代物流区,配套建设现代化仓储区、商住
服务区。为了改善传统的“现金、现货、现场”交易方式,中国临沂商城电子交易中心项目建成,将
临沂商品市场的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整合到电子交易平台上来。
目前,加入商城网站的业户达5万余户,展示的产品数量超过18万件,发布各类信息100多万条。

流通强:成本低廉优势凸显

十五六年前,隽立峰成立了临沂第一个配载站,服务于当地的批发商,把广州和义乌生产的小商
品配送到临沂商城。在那个年代,五颜六色的塑料制品就是隽立峰运送的主要对象,这些日用品卖得
很火,临沂也成为南方商品长江以北最大的中转站。
“当时我们的车队到达最远的几个地方是甘肃天水、山西太原和河北石家庄。”隽立峰说,而如
今,他创立的中联物流公司业务范围不仅到达牡丹江口岸,还延伸至中亚各国。
点多、从业者多、面广、线路全,是临沂本地物流企业的特色。物流带来成本优势的例子不胜枚
举:水产商人郑成堂,从日照以批发价大批量买进水产品,运到临沂后再按照各地的需求分批配送,
一部分水产品运回日照后,即便算上运费价格仍比当地的零售价便宜许多;建筑材料从产地浙江直接
运往东北所需的费用,远不如先运到临沂中转后再运往东北的费用低廉。
“物流是建材经销的核心,一是建材体积大、运费高,二是顾客往往要得急。临沂具备了很多优
势:信息、区位和成本。”万新利告诉记者,临沂商城流量大,吸引很多品牌厂商前来设仓储中心和
生产基地,进一步提升了销量,吸引更多的采购商,产生更大的物流需求。
2010年9月28日,怡景丽家的第一家分店将在山东枣庄开业。“我们的分店并不具备临沂总店这
样的批发能力,经营成本比较高,但是我们可以在临沂集中采购全省几个分店所需的量再分头配送,
成本一下子就降下来了。”万新利说,这种渠道式的销售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临沂作为集散地的
作用。
与建材不同,汽车配件对于运送时间的要求并不高。但在山东远通汽车贸易集团副总经理王保友
看来,发达的物流对企业同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家企业已经连续3年位居山东省汽车总销量第一,2009年共销售汽车86000台,销售额达80多亿
元。
“2009年,我们光汽车配件一项的销售额就达5亿元。”王保友说,汽车配件品种丰富,配送起
来比较复杂。因为临沂交通四通八达,配送体系发达,潍柴、无锡柴油机厂、华晨和昌河铃木等厂家
都和远通集团合作在临沂设立了配件中心库,由远通负责配送到全国各地。500公里范围以内任何地
方,汽车配件都可以在一天内及时送到。
发达的物流体系,使临沂商城从一个中转站升级为区域性物流商贸中心。
工业起:市场引领产业提升

物流让临沂拥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但是在保持这种优势的同时,临沂开始强化产业基础、加强产
地优势,使其和市场联系得更为紧密。临沂走了两条路子:当地的经营者转变为工厂主和企业家;同
时大量吸引外地的厂家和品牌商来临沂落户,进而带来整条产业链。
在临沂浙江工业园区,来自浙江诸暨市店口镇的何红光开了一家生产PPR管的公司,客户就是临
沂商城的批发商。1999年,何红光来到临沂,在市场开了自己的门市部,从事PPR管批发生意,货源
地就是自己的家乡。何红光在2008年做了一个更大的决定:在临沂租厂房,生产PPR管。2009年,他
的厂子产值达到1400万元。
“原来厂子在浙江,市场在临沂,人工、电费这些成本下不去,运费也高,而且我们的原料供应
商也在山东。”何红光说,这些原因促使他来到临沂,进而把厂子设在了临沂。
同样来自店口镇的冯水元算了一笔更细的账:他主要的客户在东北,从浙江到东北的运费是07
元每公斤,搬到临沂后降至0.3元每公斤,人工成本每人每月降了500元,每千瓦时电便宜01元。去
年,冯水元的厂子光电费一项就省了6万元。
自产自销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在销地设厂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成本,浙江工业园区的企业家,往往
都在市场内有自己的门店,注册了自己的品牌,走上了产销一体的道路。
跟发展中的浙江工业园区相比,承接了南方产业转移的板材业已经在临沂有了一定的规模。1999
年前后,广东东莞、浙江嘉善等地的板材产业部分转移到临沂,促进了当地板材市场的发展,更在兰
山区和费县掀起了开办板材厂的热潮。
在商城经营家具生意的张作瑞,1997年成立了山东恒瑞木业有限公司,办起了板材加工厂。如今,
恒瑞公司在安徽、浙江等7个省区设有分销处,有近600名员工,2009年产值达1.5亿元。和其他产地
不同,临沂的板材厂商还同时提供配货服务,将客户所需的所有品种在当地配齐,直接请当地物流企
业配送过去。
临沂的板材产业集群拥有板材及相关配套企业15294家,全市每年的板材加工能力达1000万立方
米,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445亿元。目前,板材本地产品在临沂商城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80%,临沂
还开设了全国惟一一个板材国际交易会。
在临沂罗庄区,依托市场发展而来的陶瓷产业集群已有一定规模。为了给外来客商和本地品牌搭
建平台,“中国北方最大的陶瓷建材装饰批发零售集散地”———临沂豪德光彩贸易广场首期已经建
成,给陶瓷产业提供了一个更为专业和高端的交易平台。
“通过市场来提升整个陶瓷产业,再带来市场的进一步繁荣,这便是我们的目标所在。”临沂市
罗庄区区长刘淑秀这样说。
(原载2010年6月1日《经济日报》)

批发商见证一个产业的崛起(摘要)

本报记者 陈莹莹

在临沂板材城见到王西银时,他正和客户谈着生意。当地的卓越装饰公司每周都要来他的店里采
购装饰板,一张22元的板材利润是07元。
王西银是临沂板材城数一数二的成功商人:不但有自己的板材加工厂和销售门店,还代理全国的
几个知名品牌。他还身兼数职:临沂金银木业总经理、临沂市工商联装饰板材城商会会长、临沂市商
城总商会副会长。
1992年,王西银开始在当地的土杂市场卖家具。去河北进货时他偶然得知,临沂只有8家商铺专
营板材批发业务,当过木工的他立刻意识到,这里面有巨大的商机。
凭借自己对板材的了解,王西银第一个将密度板引入临沂市场。“密度板做成的家具显得高档,
而且不易变形,板材的纹理非常好看。”他说。
王西银抓住了发展的机遇。第二年,临沂板材批发商增至40多家;1994年,又迅速增长到200多
家;如今,临沂板材城拥有2000多家板材批发店。
王西银发展的步伐“和”着临沂商城前进的节奏:在临沂形成板材销售基地后,一批经营者自己
办起了加工厂,当地政府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出台了扶持措施,逐渐形成了木材生产基地,反过来又
促进了商贸发展。王西银把自己的加工厂设在了离临沂不远的济宁市。
“你看,这种9毫米厚的密度板,质量最好的每张70元,1吨差不多有38张,往浙江义乌运,每吨
运费接近160元。”王西银说,由于木头材质笨重,运费在板材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临沂便捷的
物流,可是帮了他的大忙。
“当初把厂设在济宁是因为成本低。”王西银说,板材从济宁的工厂直接运到湖北的客户手里,
还不如先运到临沂、再从临沂配送到湖北便宜,算下来每吨能节省20元钱,长期下来就能省一大笔钱。
板材和物流业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远不止于此。临沂板材城是山东滕州木门产业集群的原料基地,
这些板材被运到滕州加工为成品木门后,又被运到临沂市场集中配送,运往全国各地。板材产业基地
的形成也进一步提升了商贸的层次。
如今,王西银不但自己销售自己的品牌,还代理了湖北的吉象、宝源等多个品牌。“一方面这几
个品牌比本地品牌高端一些;另一方面临沂产杨木,湖北产松木,正好可以资源互补。”王西银说,
现在他的门店拥有不同类型与品级的板材30多个品种,这些结实的板子,可是实实在在地带来了真金
白银。
(原载2010年6月1日《经济日报》)

临沂催生“后厂经济”

物流之畅和市场效益是贸易商进军制造业的核心因素

本报记者 杜辉升

本报通讯员 王立胜 曹允传

“我们在兰山区义堂镇生产沙发,在临沂商城设立展厅,借助临沂市场、物流优势,产品很快就
销到了全国各地,实现了产销两旺。”10月28日,浙江台州籍商户范平阳谈及在临沂投资发展时高兴
地说。
在兰山区, 像范平阳一样, 采取“前店后厂”模式发展的企业已达30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近
200家。依靠临沂商城发展“后厂经济”提高了临沂地产品占有率,目前临沂商城地产品比重已达40
%以上,板材、塑料等专业批发市场的地产品占有率超过90%,“后厂经济”越来越显现出蓬勃的发
展活力,并逐步崛起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极。
“引商兴工”激活“后厂经济”

商贸物流是临沂商城最大的优势和特色,区内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90处,经营摊位5万个,经营
人员20万人,商品交易辐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集
散地之一。但是以前临沂商城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却很弱,这些市场多半是“买全国、卖全
国”的中转型市场,经销的商品虽然数以万计,但地产品产量占不到10%。
临沂商城的商户,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逐渐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正寻求新的投资方向。临沂
商城所在的兰山区挖掘这一潜在优势,从2005年起就提出了“引商兴工”的发展战略,决心拉长临沂
商城产业链条把巨大的市场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以市场拉动工业,用工业支撑市场,实现工商互动、
共荣,推动区域经济互动协调发展。
为给“引商兴工”创造优良的环境,兰山区规划建设了临沂工业园、金锣科技园、浙江工业园等
一批工业园区,并为引商兴工户提供财税、资金等优惠政策。为鼓励更多经商户投资创办加工企业,
该区还专门设立了“引商兴工优秀企业奖”。
蒙山铝业经理姜肇理深有感触地说:“是政府的‘引商兴工’政策让我实现了事业的飞跃,由一
名市场批发商变成了企业经营者。”据统计,目前兰山区已吸纳1500多个市场经营户投资办厂。几年
来临沂商城这种由商转工、工贸结合的现象比比皆是,“后厂经济”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又一道独特
风景。
不断加力“后厂经济”

省政府2010年重点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万亩临沂地产品加工园正在临沂城西部紧锣密鼓地建
设。该园分五期建设,一期工程投资17亿元,用地1600亩,建设面积110万平方米,分为建材、食品、
塑料和新能源三个加工区,可容纳1000家中小型地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将于今年年底竣工。“万亩地产品加工园”建成后,将成为批发市场的加工区、工业发展的聚集区,
批发市场的地产品占有率将提高到60%。
为推进“引商兴工”,今年,兰山区实施了“建设园区面积100万平方米、实现年销售收入达100
亿元”的地产品加工园区“双百工程”,规划建设地产品生产加工区、专业项目园,积极与各专业批
发市场、品牌经销商的联系与沟通,鼓励和吸引市场经营户和品牌厂家投资兴办加工业,做大“后厂
经济”。
在建设高标准地产品加工园区基础上,按照计划,兰山区还将用3至5年时间,吸引各类投资者在
地产品园区投资地产品加工业项目,逐步形成“市场连基地、基地连企业、企业连市场”的“前店后
厂”贸工一体化格局。争取到2013年左右地产品占有率达到60%以上。
“后厂经济”将改变物流之城

在临沂鲁南家具城,“福瑞达”、“伯利恒”等本地企业生产的家具产品占据了四成以上的市场
份额。而在几年前,这里的家具本地产量还不到两成。这种变化就来自兰山区近年来“引商兴工”工
作中实施得产业延伸策略。
在“引商兴工”发展“后厂经济”过程中,兰山注重引导投资商与当地板材、金属等产业相结合,
积极投资建设家具、机械加工等专业工业园区,延长了特色产业生产的链条,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实
现产品终端化。依托优势产业,该区近年来先后投资建设家具、机械、食品等专业工业园区10余处。
义堂镇作为紧靠临沂的西部工业重镇,具有交通、区位、产业等方面的优势,拥有板材加工、机械制
造等生产企业2000余家。该镇依托板材产业,引资2亿元建设的台州家具园,目前已吸引了大量企业
投资,仅投资过千万的企业就有3家。
围绕壮大“后厂经济”,兰山区以“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为途径,通过“围绕产业抓
园区, 围绕园区抓骨干, 围绕骨干抓品牌”等具体举措,进一步完善了临沂工业园和金锣科技园等
“后厂”园区配套设施,逐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同时加强入园企业审批,严把企业质量、科技、环
保、安全关,对发展前景好、规模大的地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加大了扶持培植力度,促其膨胀规模和
提升档次,带动了园区一批中小地产品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促其优化升级、做大做强。让“后厂经
济”工业企业在“遍地开花”的基础上实现“强筋壮骨”,达到产业集群优势的最强化。
(原载2010年11月5日《大众日报》)

以商带工华丽转型

兰山:“工业发展年”亮点纷呈

潘月胜 颜超

初夏时节,兰山大地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发展气息。总投资1.6亿元,设计年生产能力5万台的“大
型喷杆式喷雾机和风送式喷雾喷粉机”项目一期建成使用,产品填补了我省大型植保机械产品生产的
空白;总投资1.2亿元,主要为松下、理光、三星、海尔、海信等大型电器厂配套生产电子、汽车精
密模具及塑件的青岛利方电子模具项目即将投入批量生产,成为江北又一高档电子模具塑件生产加工
基地;总投资15亿元的临沂商城地产品加工园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可吸引商城大户300户入园,初
步形成兰山区东店西厂的格局。
今年以来,兰山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发展年”活动的一系列部署,把加
快工业发展作为区委、区政府的头等大事,突出新上项目、地产品加工、产业整合提升三大重点,以
商贸物流业促进工业经济华丽转型,工业经济呈现出结构优化、效益增长、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突出项目带动,以大投入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该区把新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的重
中之重来抓,对前期集中开工奠基的国能生物发电、临沂商城地产品工业园等20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和
集中签约的22个项目,严格落实包项目责任制,抓落地、抓开工、抓推进,项目建设呈现出热火朝天
的动人局面。目前,集中奠基的20个过亿元工业项目已开工建设17个,有2个项目已开始试生产;集
中签约的22个项目已开工8个。在抓新上项目的同时,引导企业千方百计加大技改投入,不断增强市
场竞争力。一季度,全区在建技改项目96个,完成投资12.76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27个、过5000万
元项目18个、过3000万元项目12个。
商贸物流是兰山区最大优势所在,依托市场实施引商兴工、大力发展地产品加工业更是兰山工业
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潜力所在。今年该区把园区建设作为发挥商贸优势、激活“前店后厂”经济的
破题之笔,按照“筑巢引凤”的思路,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到临沂工业园区、金锣科技园和各镇街道工
业集中片区建设标准厂房,以此提高市场地产品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占地1100亩、总投资15
亿元的地产品加工区已经全面启动,预计可吸引商城大户300户入园,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初步形
成兰山区东店西厂的格局。浙江工业园和浙江台州沙发家具园两大“前店后厂”园区落户义堂镇,投
资3亿元的南通家纺产业基地项目和投资15亿元的远航创业园项目均已签约,越来越多的“临沂制
造”通过物流快车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后金融危机时代,转方式、调结构已成为工业经济二次起跳的踏板。兰山区毫不动摇地加快产业
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推进节
能减排,“五个加快”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在结构调整中,兰山
区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去年以来,共关停各类高耗能、高污
染企业600家。与此同时,以高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为工业发展铆
足了后劲。投资3亿元的科密特太阳能项目、投资1.2亿元的沐阳太阳能项目、投资65亿元的大阳新
能源特种车辆等新兴项目的开工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原载2010年5月14日《临沂日报》头版头条)

奏响创先争优“三部曲”

——兰山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纪实

严冬时节,寒气袭人,兰山区的创先争优活动却开展得如火如荼:1783个基层党组织、3.5万名
党员围绕“科学发展谋跨越、争先进位建强区”的发展主题,在推进发展、优化作风、服务群众的实
践中掀起了一波波争创热潮,奏响了一曲曲时代强音。
贴近发展主题:奏响科学发展曲

投资100亿元的屠苏岛片区开发建设是兰山区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在拆迁还建过程中,义堂镇
乾沂庄村党员刘桂美不仅带头拆迁,还做好了其他拆迁户的工作。在党员们的示范带动下,短短10天
全村就完成拆迁面积12万平方米。
兰山区正处于产业大发展、城市大建设、民生大改善的关键时期,创先争优活动也因此做活了结
合文章。围绕工业经济,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通过设置“党员先锋岗”,大力开展“加快工业发展
年”活动;立足商贸服务,以“大市场、大党建”项目为契机,找准了市场党建与市场发展的结合点,
努力打造商贸物流新亮点;针对城乡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宣传
拆迁政策,带头签订拆迁协议;着眼“双城”连创,广大党员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确保“双城”验收
工作取得了佳绩。
创先争优激活了兰山科学发展的一江春水。今年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735.3
亿元,增长27.8%;批发市场实现成交额540亿元,增长21%;全区城镇化率达74.1%。
贴近党员实际:奏响争先奋进曲

党员经营户公开身份,挂牌经营;流入党员奉献兰山,建功立业;市场党员扶危济困,蔚然成风
……这是日前笔者在临沂小商品城采访时的真实见闻。
兰山区党组织类型多、党员层次多、流动党员多。为让每一个党组织迸发活力、每一位党员绽放
风采,在村(社区),该区积极打造基层党建“亮点群”,建设“精品片区”,顺势开展了“红旗书
记”争创和在职党员“社区覆盖、双重管理”活动;在机关事业单位,积极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效
能型、服务型、廉洁型“五型机关”,开展了“争创群众满意机关、争当双岗标兵”活动;在非公有
制经济组织,开展“争当行业先锋、争做创业标兵”活动;在社会组织中,开展了“党建工作双覆盖、
党员双提升”活动。
彰显特色的分类争创,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争创热情。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已
涌现出57个驻社区先进单位党组织、11名“红旗书记”和120名“共产党员星级经营户”。
贴近群众意愿:奏响民生和谐曲

“我是党员我承诺,今年内我要联系3户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义堂镇埠北头社
区党支部,笔者在党员公开承诺记事簿上看到了这样的记录。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兰山区在全区推行了“双诺一评”公开承诺活动。“双诺”是指各基层党组
织立足本职,围绕服务群众,惠及民生,公开承诺并践行承诺事项;党员要结合自身实际,公开承诺
并践行利民为民承诺事项。“一评”是指依据“四民主一考核”,组织相关人员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
履行承诺的情况进行综合评议。
服务群众,一诺千金。兰山区以抓承诺、抓述诺、抓评诺、抓考诺、定奖惩的“四抓一定”制度
促进党员“言必行,行必果”,在全区掀起了“万人创先争优、万人监督联评”的活动高潮。目前,
全区基层党组织共作出公开承诺5200余项,党员共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87万余项。
(潘月胜王玉坤)
(原载2010年12月3日《临沂日报》头版头条)

美好景致一时新

——主城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彰显城市大美

本报记者 陈嵩 通讯员 王玉坤 孙峰华

美,是人的主观感觉。

补植绿化苗木、修复人行道板、保洁环境卫生、取缔占道经营、整改公共厕所……一项项具体工
作的展开,呈现出的是政府与市民共同实践美的过程。
炎炎夏日,出行的人们依然惬意:烈日当头照,路边绿树遮;街上行人多,脚无半点土……以提
高城市文明程度为己任的临沂人民,似乎在一夜之间发现城市变美了,就像一个花季少女,坐在原野
的小溪边,闻浓郁的百花香,听潺潺的流水声。
能够在绿阴庇护下从容行走于阳光中,我们有理由说: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人文
关怀的城市。
让人人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是市委、市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让城市更美丽、让市民
更幸福的动力源。
作为主城区的兰山区在创城活动中更是率先行动、主动作为。“兰山区是创城工作的主战场、主
阵地,担负着创城工作的重任。全区上下把创城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和政治任务,全力以赴、
信心百倍、志在必得。当务之急就是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已有成果的巩固提升,建立长效机制,让广
大市民在创城工作中得实惠;一手抓薄弱环节的整治提升,针对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的实际,抓好
主次干道、社区等绿化的补植提升,抓好路面、背街小巷、人行道板、无障碍设施、公共厕所的整治
维修,提升档次,扮靓临沂城。”谈起当下开展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兰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耿
学伟如是说。
道路是城市形体美。修建滨河路、打通断头路、硬化背街小巷……日趋完善的城区路网系统使市
民的出行更加便利。今年上半年,兰山区对城市主次干道可视范围内754条街巷全部进行了硬化,硬
化面积87.8万平方米。在道路维护方面,共补坑9000余处、1.8万平方米,更换、整平人行道板9786
平方米,整修、更换路沿石5737余米。对96处建筑工地进行了综合整治,使建筑工地的围挡设施更加
牢固、美观、整洁。
绿化是城市面容美。拆墙透绿、街头绿化、立体绿化……围绕“一创六建”战略的实施,各色美
景扮靓中心城区。仅2009年,兰山区就新增绿化面积748公顷。全市动员大会后,该区不等不靠,先
后组织和出动700余人次,清理枯枝、修剪绿地面积70万平方米,整治绿化带30公里。对城区缺株断
带的28条路段进行了苗木绿化补植,绿化面积4000平方米。
环卫是城市形象美。作为主城区的兰山区每天的环卫任务是:1412万平方米的道路保洁、25.7万
吨的生活垃圾清运、205座公厕和74座垃圾收集站的维护保洁。为提升保洁质量,兰山区把环卫作业
全面推向市场,有效确保环卫作业全城覆盖和无缝隙管理。加大保洁力度,城区一、二级道路的保洁
时段由原来的每天保洁10个小时延长到现在的每天18个小时。
农贸市场是城市健康美。 “城市变美了、变干净了、变方便了,受惠最大的是我们百姓!”8月
15日,在汇源农贸市场刚买完菜的谢师傅看着脚上依然光亮的鞋子满意地说。目前,主城区25个农贸
市场已全部高标准改造完毕,而与此同时进行的是市容市貌的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兰山区共取缔流
动商贩2200余个,清理店外经营890处,拆除私搭乱建69处、露头丑69处。
公共场所、窗口单位是城市气质美。美丽的沂河岸边,绿树红花倒映于碧波;长途客运总站内,
温馨、舒适的环境和周到文明的服务让乘客拍手称赞;政府服务大厅内,高效、畅通、一站式的服务
让外地客商坚定了在临沂投资发展的信心。无论在何处都活跃着一个群体,广场游园的环境保护者、
文明出行的监督者、为民便民利民的实践者……他们都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志愿者。
(原载2010年8月16日《临沂日报》)

坚持文商旅一体化发展

兰山:十大文化产业竞绽芬芳

10月16日,大义临沂——全国“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暨第二届孝河文化节在孝悌之
乡兰山区白沙埠镇举行。为期两天的节会开展了小孝星王祥动漫剧展演、中华孝悌文化研讨、孝河白
莲藕品评大赛、工农业产品展销、招商引资签约等系列活动。以节会经济促进文化旅游发展,这是兰
山文商旅一体化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兰山区坚持文商旅一体化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文商结合、文旅结合、商旅互动”的
多赢发展模式。目前,该区基本形成了商贸物流、出版发行、休闲娱乐、广播影视、工艺礼品、电子
信息、旅游文化、家装文化、餐饮文化、汽车文化等十大文化产业。今年首届临博会期间,中国教育
用品采购基地、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进出口基地均落户临沂商城,临沂小商品城荣获2009-2010年度中
国优秀品牌市场荣誉称号。这些教育资源产业市场的脱颖而出,见证了兰山区文商一体化发展的可喜
成绩。
坚持文商结合,兰山区围绕文化培育市场、改造市场、提升市场,文化发展实力不断壮大,商贸
信息文化独树一帜。目前,兰山仅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文化市场就达10余家,文化产品年交易额达80
亿元。其中,临沂永兴国际玩具批发城成为江北最大的玩具批发市场;凯歌国际文化城,全部建成后
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经营和流通基地。
着眼文商互动,培育起出版发行、工艺礼品和广播影视三大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印刷出版业,全
区印刷发行单位达到450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积极培育工艺礼品文化产业,以一品明珠玉器市场和
临沂古玩城两个市场为中心,初步形成了工艺礼品产供销一条龙的新格局。进军影视产业,兰山区大
胆尝试以文商结合模式发展壮大广播影视业。展现临沂厚重商贸文化的电视剧《大商城》目前正积极
筹备开拍。去年,该区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实现总产出1.8亿元,实现利润1360万元。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兰山区把传统的书文化、兵文化、孝文化融入旅游产品建设,大力发展旅游
文化产业,王羲之故居、孝河公园等成为兰山文化旅游的重要依托;书圣文化节、孝河文化节进一步
提升了文化旅游的内涵。 打造集吃、住、游、购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坚持商旅互动,加快“一山
(镇山)、一岛(屠苏岛)、一区(商城旅游购物区)”开发,打造商旅文化新亮点。目前,总投资100亿元
的屠苏岛综合开发项目已全面启动。
为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兰山瞄准新兴文化产业,积极培育动漫产业和电子商务信息业。引进
的总投资6000万元的博乐动漫产业基地项目,涵盖了动漫及动漫衍生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全
部环节,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现代化动漫产业集群。小孝星王祥动漫形象已设计完成,开创了临沂市动
漫剧创作的先河。针对电子商务信息业,兰山区依托商贸物流优势,完善临商网、金兰、天源物流信
息平台,开辟了文化建设的新途径。目前,总投资2亿元的临沂商城网上交易中心已投入运营。总投
资8600万元的金兰物流信息中心,可供300多户业主同时入驻。
十大文化产业“同台竞技”,共同点亮了文化兰山。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山东文化产业交易博览
会典型县(市、区)新闻发布会上,兰山区作了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发布及典型经验推介,成为全省九个
文化产业发展典型县(市、区)之一。目前,兰山文化企业单位达3000个,从业人员近10万人;全区投
资过千万的文化产业项目50多个;今年上半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4.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6.5
%。
(潘月胜王玉坤)
(原载2010年10月28日《临沂日报》头版)

五年发展如歌演绎完美嬗变

——“十一五”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谢国静通讯员王玉坤

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间。

即将过去的五年,对于跨越发展的兰山来说,却又显得格外重要和醒目。

2006年至2010年,五年发展如歌,唱响了一个经济强区率先发展的主旋律,演绎了一个人居佳区
以水为魂的完美嬗变,激活了一个商贸名区千帆竞渡的发展热潮,也见证了兰山人高歌猛进、勇立潮
头的豪情。
跨越五年,数字印证了兰山发展的足迹。

五年来,全区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
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8%。
地方财政收入的逐年攀升也成为兰山跨越发展的明证。 2005年, 兰山区地方财政收入7亿元;
2007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2008年,全区10个镇(街道)中有6个镇(街道)财政
收入过亿元;2010年前三季度,全区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7亿元。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奠定“十二五”规划基础的关键一年,兰山区以“加压提
速谋跨越、率先发展创一流”为主题,凝心聚力,奋发有为,为全区“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
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年前三季度,全区预计实现生产总值347.2亿元,增长14.2%;规模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245.5亿元,增长2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5亿元,增长20.5%;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15726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757元,分别增长10.2%和16.5%。
五年跨越,春华秋实。五年间,兰山区工业经济、商贸物流和城乡建设所取得的可喜成绩让人刮
目相看,并成为兰山跨越发展的突出亮点。
五年间,兰山工业由大向强转变。兰山区始终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
级为目标,坚持在项目建设上强推进,在集群发展上下工夫,在科技兴工上做文章,在企业上市上求
突破。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372家增加到现在的553家,规模企
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365.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842亿元,其中利润过千万元的企业由2005年的28家增
加到现在的68家,是“十五”末的2.4倍。目前,兰山区工业企业已增加到7000余家,形成了食品、
板材、有色金属、机械等八大特色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基地、板材生产基地,电解铜、
水表生产加工能力居全国前列。有4家企业进入中国民企500强,3家企业在境外上市。非公有制经济
增加值占GDP的95%以上,居全省各县区之首。
五年间,兰山商贸物流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十五”末期,兰山区的批发市场就已达到68处。
为进一步凸显商贸物流优势,巩固批发市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五年来,兰山区按照临沂现代商贸物
流城建设规划,有序推进了对68处批发市场的全面改造提升。在提升老市场、培植新市场的同时,兰
山区还通过发展现代物流、打造地产品加工基地、组建商城集团、繁荣会展经济等举措,力促传统服
务业转型升级。数据显示,五年来,兰山区已累计投入90多亿元,基本完成了对原有市场的整合改造
任务。市场成交额已由2005年的42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就实现成交额540亿
元,增长21%。与此同时,全区物流行业年货运量已达7000万吨,货物周转量55亿吨公里,资金流量
550亿元,这在全国屈指可数。大物流、大基地、大集团、大会展……见证着兰山区传统商贸市场向
现代物流转变的跨越步伐。今年,临沂小商品城被评为中国优秀品牌市场,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国教育
用品采购基地、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进出口基地。
五年间,兰山城乡二元结构正向一体化转变。兰山区围绕打造“大美临沂”标志区,以创建全国
文明城市为动力,借助“两型社会”试点城乡一体化实验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试点两大
平台,深入实施依城兴区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坚持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配套设施一体化、居住模式
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区城镇化水平已由“十五”末的67.3%提高
到74.1%。截至目前,全区10个镇(街道)已全部纳入城市建设规划控制区,其中6个镇全部完成小
城镇规划,规划大社区、中心村62个。农村主次干道和镇驻地主次干道硬化率均达到100%,全区道
路通车总里程达1000公里,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7%,自来水入村率达92%。全区日用品便民店、农资
农家店行政村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0%。
五年豪情跨越,处处印证着兰山率先发展的足迹:城郊经济显山露水,现代农业渐入佳境,文化
建设方兴未艾,民生工程惠泽百姓……
时光荏苒,“十一五”的五年成为兰山可歌可贺的五年,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兰山必将再次
唱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主旋律。
(原载2010年12月2日《临沂日报》)

------WebK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