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县 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8&rec=633&run=13


  沂水县城位于县境东南部,始建于西汉(公元前206~24年),距今已2000余年。隋开皇
十六年(596年)改东安县为沂水县,城以县名。1948年7月至1953年8月,相继为沂蒙专署、
沂水专署驻地。新中国成立后为沂水县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新中国成立前的城区建设规模在全地区仅次于临沂城。新中国成立之初,沂水城在地、
县两级的努力下,城市面貌有所改观。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的经济对县城建设的拉动,
使城区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到1990年,城区建成面积已达5.29平方公里,人口8万人,分别
为1950年的5倍和8倍。
  20世纪90年代初,县城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流通领域率先破茧,人民商场、中百大厦
、商业大厦、百货大厦、沂蒙山宾馆等相继落成,为县城增光添彩。1994年底,城区面积11
.2平方公里,人口9.6万人。1996年,临沂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2005年,委托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沂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10)
》,城市性质确定为“沂蒙山区北部的中心城市,以农副产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现
代化山水生态型城市。”1998年,开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扩张规模,提升品位,为古
老的沂水城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10余年的努力,一个生机勃勃、魅力四射的新沂水城成为
沂蒙山区一颗璀璨的明珠。2008年,县城面积2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99万人。城区规模
、面貌在全市仅次于临沂城。
  1990年,县城有路、街、道、巷150条,主要道路有沂新路、沂蒙路、健康路、一中路、
西环城路和东关街、北关街、县府前街、沂城西街、茶庵街等。20世纪90年代是县城道路建
设的第一个高峰期,城区道路框架基本形成,主干道已基本打通、延伸和拓宽。进入21世纪
之后,城区道路建设快速发展。至2008年,已建成长安路、正阳路、中心街、振兴路、青援
路、鑫华路、腾飞路、恒泰路、沂蒙山路、工业大道等主次干道30条,总长度68.6公里。其
中工业大道总长11.74公里,东环路长7.25公里,宽度均为60米。长安路长8.13公里,宽48米
。30条主次干道全部硬化,铺设了人行道,隔离带用灌木和木本花卉绿化美化。干道两边植
有国槐、芙蓉、女贞、法桐等优质行道树。安装高档次路灯3821组、17993盏,全城亮灯率9
5%。20世纪90年代初,建成于县城中心的东皋公园,是临沂地区第一个县级公园。至2000年
,相继建成县府前街广场、体育馆绿地、中心医院西绿地、沂河山庄西绿地、服务楼前绿地
等16处街头绿地广场。2005年,建成沂河公园,形成330公顷的水面。2008年,县城绿化覆盖
率达到35.02%。
  1990年,县城内共有桥9座。其中,沂城沂河南大桥的建成,彻底解决了西部出口交通不
畅的问题。1991~2008年,共投资1500万元,新建桥梁10座。其中,七里堡子河大桥为9孔1
0米双曲拱桥,长107米,宽24米。埠东桥为7孔8米双曲拱桥,长73.6米,宽22.5米。这些桥
梁设计新颖,造型美观,其建成使城区向外出口因河道阻隔交通不便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
了解决。
  1991年,县城日供水能力为1.2万吨。1992年4月,投资450万元,建成第一座万吨水厂。
1996年3月,建成第二座万吨水厂。至2008年,有万吨水厂3座,铺设直径100毫米以上各类供
水管道150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供水普及率100%。1991~2008年,修建暗排水管道
13.72公里。2007年9月,投资58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日处理城市污水能力8万
吨,城区排水畅通无阻。
  1991年之后,城市环卫工作稳步推进。1993年,一线保洁人员有226人。1998年,县城粪
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2005年,县城主干道全部设置全封闭垃圾箱。2007年,投资4200万
元建成无害化垃圾处理厂,日处理垃圾300吨。2008年,拥有各种机械车辆40台(部),垃圾
、粪便日产日清,县城环境卫生达到新水平。
  2003年12月,投资6000万元建设完成供热一期工程。至2008年底,累计敷设水暖供热管
网15.77公里,蒸汽供热管网11.43公里,热水采暖用户供暖面积50万平方米。发展工业用户
25家,蒸汽采暖用户20家,蒸汽采暖面积34万平方米,采暖季集中供热采暖面积120万平方米
。2002年3月,成立沂水华燊燃气有限公司,投资2129万元铺设主管网10.10公里,庭院管网
35.68公里,东皋、长虹、裕丰、东方、雅圣苑、胜利、盛世家园、阳光新城、龙泽丽都等居
民小区已管网到户,集中供气2058户。
  县城工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很快,着力培植了布鞋、食品和油顶等行业。通过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科技进步,实施技术改造,形成食品、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包装印刷
、制鞋等主导行业,并培育出青援食品集团等省级食品龙头企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县城公共汽车及个体运营车辆逐步增加。至2008年,已开通城区公交
线路4条,营运里程88公里。有400辆出租轿车载客运营,极大地方便了城内交通。
  县城贸易日益繁荣,有东方、九州、联华、家家悦等大型超市8家和沂河、朱家庄等贸易
市场,经营品种1万余种。
  县城不但是全县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文化教育卫生中心。临沂大学沂水分校驻此。有
高级中学4处,初级中学4处,实验小学3处,职教中心、聋哑学校各1处,书店2处,图书馆、
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体育馆、电影院等各1处。有市级、县级医院各1处及防疫站、妇
幼保健院等专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