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施政辑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8&rec=445&run=13


  第十二届县人民政府 任期为1990年4月~1993年3月。3年间,农业生产稳步提高,农村
经济全面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有了较快地发展。主料烟发展5333.33公顷,蔬菜4066.67
公顷,桑园800公顷,中药材346.67公顷,果品21333.33公顷,稻田666.67公顷,8000公顷吨
粮田开发已有2733.33公顷达到开发目标,水产养殖已达3000公顷。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步伐加
快,大花生、主料烟、生姜、韭菜、中药材、蚕茧等已形成规模优势。建成果品、羽绒、裘
革、食品、大花生、服装、丝绸、烟草、蔬菜、建材等10大系列生产线。造林面积达到1800
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4平方公里,治山整地14000公顷,完成水利工程4230处,改善和
扩大灌溉面积13333.33公顷,有169个村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
  全县累计新上生产性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440个。乡镇企业3年间投入100万元以上的项目
26个。县乡工业实现利税4763万元,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3.2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1%,
全县各类市场发展到139处,其中专业批发市场41处,集贸市场98处,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实
现5.8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54亿元。曹(家坡)高(桥)、龙(家圈)张(耿)公路
硬化和高桥大桥等建设工程按期竣工并营运;22万伏变电站、南庄11万伏变电站扩建工程竣
工并投入运行;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部通电。兔毛纺厂、第二水泥厂10万吨水泥生产线、微肥
厂、外贸冷藏厂和制药厂等工业项目竣工投产;2万吨水场建成并网供水;“三路”(县城沂
新路南段、新建路、西环路)建设有一路竣工,两路完成了路基铺设任务;人民商场、商业
大厦、百货大厦等商业设施相继竣工营业。
  有38个县属工业企业突出抓“三项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内部分配制
度)改革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贯彻落实,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自
主权。有63户流通企业进行“四放开”(经营范围、物价、用工、企业内部工资分配放开)
改革,基层供销社实行抽本租赁经营,放开粮油销价;同时,成功地进行县属企业二轮承包
工作。此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及股份制、房地产开发等工作也已开始起步。
  全县共组织科技攻关项目45项,实施星火计划10项,获省地科技进步奖15项。有7个乡镇
实现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1990年开始,连续3年共投资700万元,完成城镇中小学校改任务
。加强乡镇卫生院的改貌建设和村级卫生室整顿。1992年,有7个乡镇通过省级体育先进乡镇
的验收,沂水县跨入“全国体育先进县”行列;沂水县被临沂行署评为“双拥模范县”。
  第十三届县人民政府 任期为1993年3月~1998年2月。5年间,经济作物总面积发展到37
333.33公顷,扩大灌溉面积7466.67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0平方公里。实现灭荒和造林
绿化达标。进入“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和“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行列。
  1997年,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1万户,从业人员8.3万人;私营企业发展到370户,从
业人员1.5万人。1995年县级财政收入在全市率先突破亿元大关。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
计完成27亿元;完成石兖公路、沂青公路、东红公路、泰薛公路沂水段的拓宽硬化和15条县
乡公路的硬化;1997年实现乡乡通油路,新建、改建县城道路12条,道路硬化面积75万平方
米;新建水场4处,县城日供水能力达到4万吨;新建、扩建440千伏变电站2处,新建35千伏
变电站6处,完成城区电网改造,建成电力调度中心,实现户户通电。全县县属企业和乡镇办
企业的改制面分别达到92%和89%。共利用外资1499万美元,兴办29家“三资”企业。
  第十四届县人民政府 任期为1998年2月~2003年2月。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由1997年的
30.5:39.6:29.9调整到17.2:46.8:36,粮经比例由1997年的7:3调整到6:4。5年累计完
成投资5.6亿元,投工1.2亿个,扩大改善灌溉面积2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2平方公里
;投资1.29亿元,完成跋山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投资2亿元的灌渠配套项目已到位资金8
00万元;投资1.1亿元的沙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到位资金3000万元,完成投资500万元。畜
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比1997年提高6个百分点。
  共完成技改投入20亿元,实施过千万元项目6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5个。2002年,有10个
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82.3%;实现个体私营税收3.1亿元
,商贸流通、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比1997年提高6.1个百分点。县、乡工
业企业改制面达到100%,累计盘活存量资产5.2亿元。累计利用县外资金11.37亿元,其中国
外资金1599万美元;共有5个投资过亿元、28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落户沂水。工业园完成基
础设施配套建设,已有3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入园。累计完成自营出口创汇9433万美元,年均增
长82.6%。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5亿元,年均增长16.98%。以民间投入为主体,城
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997年的13.5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平方公里,
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8%,全县城镇化水平由1997年的27%提高到33%。5年累计投资3.5亿元
,完成5条省道和15条县乡公路307.5公里的拓宽硬化。
  第十五届县人民政府 任期为2003年2月~2007年12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整体素质显
著提高。2007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2.1:52.5:35.4。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畜牧业
振兴、经济林果开发、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造林绿化“四大工程”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发展到480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品牌分别达到27个和19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
组织发展到1992个;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效明显,在外务工人员达22万人。在全省率先实施烟
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促进了农业
农村经济发展。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实施了“百户企业”发展战略,建立了工业和民营经济
联席会议制度,工业项目投资力度加大,5年累计完成技改投入62亿元,实施过千万元重点项
目125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累计发展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10家,培育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3家、市级5家;品牌争创取得重大突破,争创中国名牌产品(
驰名商标)4个,山东名牌产品(著名商标)29个,数量居全市首位,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
定为“中国优质饼干加工示范基地”。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累计分别
达到10984户和1505家,被评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旅游业发展迅猛,已开发开放
旅游景区5处,其中4A级2处、3A级2处、2A级1处。5年来,各景区累计接待游客981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45.7亿元,形成独特的沂水旅游现象,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
、“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2006山东县域旅游品牌十强县”。房地产、文化娱
乐、餐饮服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中介服务等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国有、集体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鲁洲生物科技公司在新加坡成功上市,实
现全县企业上市零的突破。农村税费改革深入开展,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农村土地经
营权流转机制进一步规范。社会事业改革步伐加快,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
会计集中核算、“收支两条线”和“乡财乡用县管”等财政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住房制度、
户籍制度、用人制度、工资制度改革整体推进。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日趋完善,经营性
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制度全面推行,5年累计实现政府土地总收益7.7亿元。对污水处理厂成功
进行市场化改制;成立担保公司、典当行各1家;组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和城市国有资产运营
公司。招商引资卓有成效,5年累计引进县外资金项目2108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150亿元,
其中境外资金5881.3万美元。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5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8.3亿美元,
其中出口5.6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36.9%和37.2%。经济开发区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有35个项
目入区建设,实际完成投资32亿元,有18个项目竣工投产。
  实施污水处理、热电联产、电网改造、沂河大道、长安路改造、鑫华路改造、县府前街
改造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全市第一家县级污水处理厂,完成无害化垃圾处理厂一期
工程,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专家组验收,依法组建3家出租车客运公司和新的公交客运
公司,建成沂河公园,免费开放东皋公园,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修编,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交通、
经营、卫生、治安等秩序进一步好转。交通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完成沂邳路、泉重路、院夏
路、火车站站前路、张王路、跋盆路、东红路、许姚路等道路建设和老油路改造;胶新铁路
建成通车,青莱高速通车运营,结束沂水县没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历史
  “科教兴县”战略深入实施,科技下乡广泛开展,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实现科普村村
通,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落实,建成实验三小
,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中教育成绩突出,高考成绩连续8年居全市第一。文化基础
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建成启用全民健身
活动中心,组建县竞技体育运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日益普及,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在全市率先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两个体系”不断完善
,城乡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证人民
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被授予“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第十六届县人民政府 任期自2007年12月起。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51.2:3
6.4。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4.71万公顷,完成农村土地整理与建设用地复垦226.6公顷。
龙头企业发展到520多家,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分别达到27个和23个,有机食品生产基
地发展到5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8020万元,建成各类工程3188项,农业综合开发完成
投资1500万元,新治理土地面积1667公顷,完成小流域治理54平方公里。
  实施“百户企业”发展战略,突出抓好“双十”企业发展,食品、机械、纺织服装、矿产
建材等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分别为199
69户和1656家。板材产业发展较快,旋皮、胶合板生产线分别达到2587条和238条。以旅游业
为龙头的三产服务业日益繁荣。实施续建、新建旅游项目8个,完成投资1.6亿元,天上王城、
沂蒙山根据地景区建成并对外开放。全年共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亿元。
  从2008年1月起,在全市9县中率先统一了县乡人员工资、津补贴和社会保障缴费标准。组
织实施了小沂河道路景观综合整治、城市片区改造、供热供气整治、汽车站搬迁等4大类、4
5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4亿元,新修城市道路67公里,城市载体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组织申报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项目1个,省、市科技
进步奖23项;科技推广了“百、千、万”工程和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科技服务能力
进一步增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103处;食品药品监管全面
加强,顺利通过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验收,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