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养 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8&rec=163&run=13

  1991~1992年,县渔业主管部门承担了333公顷小水库精养高产和166公顷池塘低产变中
产两个省、地(市)开发试验项目。专门成立了项目课题组,筛选出条件较好的23座小水库
,61处汪塘进行试验。经省、地(市)组织人员抽样验收,小水库精养高产试验获省、地(
市)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县科技进步二等奖;池塘低产变中产增产技术试验获地区丰收三
等奖。
  1996年,淡水养鱼列入全县农村“六抓工程”之一,本着县、乡、村、户四级投入的原
则,县政府投入100万元资金发展网箱养鱼。在“环跋山万亩高效淡水养殖开发”项目中,采
用池塘育苗、网箱育种、网箱及大库面养成等配套养鱼技术,使库区群众的养鱼产量和效益
逐年提高,该项目获县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10月6~14日,日本水产专家小川启一考察了
县淡水养殖试验场、特种水产繁育场、渔用饲料加工厂、袁家庄千亩连片藕田、跋山和寨子
山水库,并就淡水养殖品种选育、养殖方式、病害防治、饲料加工及投喂方式等方面,进行
了广泛地切磋和沟通。2002年10月9~22日,法国水产专家布来墩考察了县淡水养殖试验场、
跋山水库网箱养殖及沙沟镇三泉村虹鳟鱼、金鳟鱼养殖,并就设施性水产养殖、鱼病现代防
治技术及遗传基因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学术交流。在政策、资金和具体组织管理上
,通过合作、控股、承包等方式,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聚集,建成国
家级、省级和市级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4处,培植年收入过100万元渔业养殖企业及合作组织
2家,过1000万元的渔业出口企业1家,并与县内重点养殖农户建立协议养殖,形成“集团+公
司+基地+农户+市场”一条龙的生产格局。通过培植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加强无公害水产品
认证、落实基地渔业标准化出口商检验收、提供优惠贴息贷款、培植优质水产品养殖大户等
做法,逐步实现以产业培育品牌、以品牌促进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扩大了水产品出口创汇
。到2008年,累计出口水产品万余吨,创汇1600万美元。其中,四十里堡镇薛家官庄村华健
食品加工厂,年加工出口鲫鱼120余吨,创汇50余万美元。
  2001~2003年,随着“农业兴县、科技兴县”的提出和实施,群众性特色养殖已形成规
模优势,黄山铺、四十里堡、马站等乡镇,利用河道小流域治理,进行网箱、网拦等河道流
水养殖。沙沟镇三泉村,利用冷水泉进行设施性虹鳟、金鳟养殖,投放鱼种1.5万尾,年产成
鱼1万公斤,平均每公斤售价40余元,远销北京、天津等市场,填补了临沂市养殖空白。为有
计划利用全县渔业资源,大力开发冷水泉名特优养殖,2003年对富官庄乡西漫流村、各大水
库坝底冷水资源,进行了利用开发,在跋山水库坝前南沿初步建成大型鲟鱼养殖场1处,年投
放鲟鱼种20余万尾,年产值400余万元。
  2004年9月,跋山水库大水面渔业养殖进行了长期承包,成立了跋山中联渔业有限公司,
改变了国有大水面多年的养殖模式和生产格局。
  2005年跋山水库网箱养殖,发展到2.5万箱,水质渐趋富营养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水
域生态环境。2006年县委、县政府下达了网箱养殖计划清理通知书。为转变思想,拓宽增收
渠道,加快做好工作重心转移,消除网箱清理后给水产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从2007年开始
,县渔业局对水体稳定的黄山铺镇圣水坊、龙家圈乡天池休闲园、诸葛镇于家河等6处小库塘
,采取“以物代补”措施,进行“中华肥水汪”生物科技肥高产养鱼试验推广示范,年平均
养殖亩产达到300公斤,比试验前产量提高4倍多。到2008年按照“以水养鱼,以鱼养水”的
渔业修复行动计划,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首次在跋山水库开展了渔业资源放流活动,放流活
动计划连续进行三年,当年人工放流鲤鱼、鲫鱼、鲂鱼、花鲢、白鲢鱼种200余万尾,大银鱼
卵投放2400万粒,经养殖专家、技术人员跟踪测捕调查,滤食性鱼类对水体的净化功能和内
源性、外源性营养物质转化,达到了科学放流效果,净增重1∶17.6,效益增加值1∶12.2,
通过了阶段性省市养殖专家的审核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