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5&rec=8&run=13


   建置沿革
  【地理位置】沂水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沂山南麓,临沂市最北端。地跨北纬35°36′
~36°13′,东经118°13′~119°03′。东以诸城、莒县为邻,西和沂源、蒙阴接壤,南
与沂南毗连,北同临朐、安丘交界,东西最大横距7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7.5公里,总面积
2434.8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6%,为省内各县(市)第二位,居临沂市各县区之首

  【历史沿革】沂水县历史悠久。出土文物证明,早在20万年前,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
繁衍生息,创造了远古文明。“沂”载入史册,早见于《禹贡》、《周礼》。夏朝,其北、
东境入青州,南境入徐州。商朝,沂水地属人方。西周,地属鲁国。春秋名郓(鲁邑·东郓)
,战国称盖。秦朝统一,地方实行郡县制。沂水地属琅琊郡莒县。汉置东莞、东安、盖邑、
阳都等县。三国,沂水地北境属魏国徐州刺史部东莞郡东莞、东安两县,南境属琅琊国阳都
。晋元康七年(公元297年)又分东莞置东安郡。南北朝,先后隶属东徐州、南青州、东安群、
莒州。隋开皇初,废东安郡,置东安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东安县为沂水县至今,因
沂河流经境内而得名。唐朝,沂地属莒州,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莒州废,属河南道沂州琅琊
郡。五代十国时期,沂地先后隶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均属沂州辖。北宋,属
京东东路沂州琅琊郡。金、元属莒州,明属青州府,清属沂州府。民国初先后属岱南、济宁
、琅琊道。1928年裁道,直属山东省。1936年属省第三区。1940年3月,沂水抗日民主政府成
立,直属中共中央山东分局。1941年2月,属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鲁中区沂蒙专署。1950年
5月,属沂水专署。1953年8月,沂水专署并入临沂专署,沂水县属临沂专署。1994年12月,
临沂地区撤销,建立地级临沂市,县仍属之。
  【行政区划】清代,1734年(雍正十二年)全县划为143个里,1827年(道光七年)废里
,设126个社。1910年(宣统二年),全县设14个乡116个社。民国初期行政区划沿用清制。
1928年,为实行地方自治,废乡、社,全县划为18个区,不久改为20个区。1930年6月30日,
改为10区122个社:一区(城里)辖18个社,二区(沭水)辖19个社,三区(东里)辖10个社
,四区(王庄)辖8个社,五区(依汶)辖8个社,六区(扈山)辖18个社,七区(马站)辖
14个社,八区(悦庄)辖11个社,九区(垛庄)辖7个社,十区(河阳)辖9个社。1934年春
,撤销区、社,全县划为125个乡。1936年2月,恢复10个区,并调整为40个乡:一区(城里
)辖沂城、黄山铺、斜午、葛子铺等乡,二区(高桥)辖高桥、道托、葛庄、诸葛等乡,三
区(东里)辖东里、韩旺、张家坡、中庄等乡,四区(夏蔚)辖夏蔚、崔家峪、金星头、王
庄等乡,五区(依汶)辖依汶、界湖、孙祖、明生等乡,六区(苏村)辖苏村、铜井、姚店
子、苗家曲等乡,七区(马站)辖马站、圈里、崖庄、杨庄等乡,八区(悦庄)辖悦庄、南
麻、神清宫、石桥等乡,九区(岸堤)辖岸堤、塘子、垛庄、崖子等乡,十区(河阳)辖河
阳、左泉、葛沟、张庄等乡。1939年6月9日,日军第二次侵占沂水。国民党沂水县政府先被
迫迁到诸葛、沙沟一带,后迁南墙峪、代庄一带。1940年夏,又迁石楼(今沂源县),依赖
国民党五十一军庇护,暂得立足之地。因无固定治所,政事渐废。1939年6月以后,先后建立
了10个区抗日民主政府,区制沿用旧名。1940年3月22日,沂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辖10个
区,区名不变。同时,设沂南行署(沂南县的前身),辖原沂水县的五、九、十区和六区的
一部分,沂水县辖一、二、三、四、七、八区和六区的一部分。
  根据抗战形势的需要,行政区划时有变更。1940年3月至1944年5月,沂水县全部和临沂
北部、莒县北部、西部先后划为7个县,即沂南、沂中、沂北、沂临边(临费沂边联县)、沂
东、莒沂边(莒沂)、沂源。
  1949年8月,沂中县改称沂水县,辖17个区。1950年6月成立城关镇,全县辖17个区、1个
镇。1952年1月,撤销丰台、金星两区。同时,东里区划归沂源县,莒沂县的长安、雪山两区
划入沂水县。1953年8月,将雪山区划入莒县,城子、良水、峙阳3个区划入沂南县。同时,
撤销莒沂县,将道托、马站、高桥、诸葛、葛庄、崖庄、杨庄、浯河(荆山)、箕山等9个区
划归沂水县,此时,沂水县辖21个区、207个乡、1个镇。区名按数字排列:一区城郊、二区
长安、三区双泉、四区英山、五区诸葛、六区葛庄、七区道托、八区扈山、九区金泉、十区
沂城、十一区柴山、十二区荆山、十三区夏蔚、十四区王庄、十五区郭庄、十六区高桥、十
七区马站、十八区杨庄、十九区箕山、二十区崖庄、二十一区浯河、城关镇。1955年10月,
将21个区名称由数字顺序称谓改按驻地名称谓。1956年2月,撤销道托、英山、金泉、柴山4
个区。1958年9月,全县调整为14个人民公社。同年11月3日,沂南县撤销,将其所属的苏村
、铜井、库沟、界湖、蒲汪、张家哨、张庄、辛集、白石埠、依汶10个公社和孟良崮(孙祖
)公社的15个村,共481个村划归沂水县后,调为6个公社,加原沂水县14个公社,共辖20个
公社。同时,官庄(原箕山区)公社划入安丘县。1961年4月26日,恢复沂南县,将1958年沂
南县撤销时划给沂水县的481个村又划回沂南县。同年10月,安丘县的何家庄(原沂水县官庄
公社)公社划归沂水县。至此,沂水县境域稳定至今。1963年3月,全县调整为18个区:城关
、道托、高桥、马站、杨庄、官庄、圈里、崖庄、诸葛、泉庄、王庄、夏蔚、崔家峪、黄山
、姚店子、院东头、十里堡、四十里堡。1971年4月10日,将全县18个区更名为18个人民公社
。1984年4月,撤销公社,设区建乡(镇),全县改为18个区,80个乡、4个镇。1985年9月1
0日,撤销区,对原84个乡(镇)调整为10个镇21个乡:沂水、四十里堡、高桥、马站、杨庄
、沙沟、诸葛、夏蔚、崔家峪、姚店子等10个镇,武家洼、许家湖、三十里堡、道托、善疃
、圈里、富官庄、何家庄子、东于沟、泮池、新民官庄、下古村、泉庄、王庄、王家庄子、
高庄、柴山、黄山铺、龙家圈、袁家庄、院东头等21个乡。尔后,黄山铺、许家湖、高庄、
王庄、武家洼等乡先后改为镇。2001年1月,全县31个乡镇调整为19个乡镇,其中9个乡镇保
持原行政区划不变:高桥、马站、黄山铺、崔家峪、姚店子5个镇和道托、圈里、泉庄、院东
头4个乡。22个乡镇分别合并为10个乡镇:沂水镇、武家洼镇合并为沂水镇;杨庄镇、善疃乡
合并为杨庄镇;富官庄乡、何家庄子乡合并为富官庄乡;四十里堡镇、三十里堡乡合并为四
十里堡镇;诸葛镇、下古村乡、新民官庄乡合并为诸葛镇;沙沟镇、东于沟乡、泮池乡合并
为沙沟镇;龙家圈乡、柴山乡合并为龙家圈乡;夏蔚镇、王庄镇合并为夏蔚镇;高庄镇、王
家庄子乡合并为高庄镇;许家湖镇、袁家庄乡合并为许家湖镇。行政村(居委会)增加到12
25个。2005年底,完成村规模调整工作,全县行政村(居委会)调整为1063个。至2009年底
,全县辖13个镇、6个乡、1063个行政村(居)。
   环境资源
  【地质地貌】沂水县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层较齐全且古老,主要有太古代、元古代、
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系、第四系共五类。最古老的地层(也是山东省最古老的地层
)称沂水岩群,形成于中太古代,属太古宙地层。该岩群发育于沂沭断裂带内,汞丹山凸起
中部,成岛状、透镜状、条带状等各种包体形式,残存于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及古元古代变
质花岗岩侵入岩体中。总出露面积约50平方公里。自下而上划分为石山官庄岩组和林家官庄
岩组,岩群总厚1729米,地质年龄约为30亿年。各类地层的大体分布是:太古代、古生代地
层在县境西部、北部和东部,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8%,地层形成年代距今有6~10亿年;中生
代地层出露于沂沭断裂带间,形成年代距今约5亿年;新生代第三系、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于
山间谷地及沂、沭等河流两岸,形成年代距今约0.3亿年。出露地层由老到新的层次是:前
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白垩系、第三系上下玄武岩组、第四系。沂水县全境处
于沂沭断裂带中段,沂水—汤头、鄌郚—葛沟两条大断裂带纵贯全境。
  沂水县为低山丘陵区,西部、北部为低山区,东部、东北部为丘陵,中部、南部为平原
。最高点为县境北部的沂山南侧的泰薄顶山,海拔916.1米。最低点为县境东北部的朱双村
东,海拔101.1米。全境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类型大体为“一山六岭三分平”。
  【山脉】境内山脉多为沂山和蒙山余脉,有大小山头、岭头3794个。其中海拔高度大于
800米的5个,700~800米的9个,600~700米的42个,500~600米的262个,400~500米的52
2个,300~400米的1085个,200~300米的1438个,140~200米的431个。著名的“沂蒙七十
二崮”中,沂水县境内有47个,其中七十二崮之首的纪王崮,座落在县内的泉庄乡。全境山
岭按其主要特征基本分为泰薄顶、狼炕子、高板场、长虹岭四大山脉。泰薄顶山脉位于县境
北、东北部,是沂山延伸部分,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泰薄顶海拔916.1米,为县内最高峰
。狼炕子山脉位于县境西部,是蒙山延伸部分,西北—东南走向,主峰狼炕子山海拔640米。
高板场山脉位于县境西南部,是蒙山延伸部分,西北—东南走向,主峰高板场海拔642米。长
虹岭山脉位于县境东部,是沂山延伸部分,南北走向,主峰西跋山海拔294米。
  【河流】全县有大小河溪622条,其中河道长1~2公里的352条,2~3公里的97条,3~4
公里的50条,4~5公里的31条,5~6公里的22条,6~7公里的25条,7~8公里的8条,8~9公
里的10条,9~10公里的3条,10~20公里的14条,大于20公里的10条。主要河流有沂河、沭
河和浯河。沂河为山东省第一大河,也是县内过境的最大河流。发源于沂源县鲁山南麓,在
下河村东南入沂水县境,流向东南,在县城西北入跋山水库。出库后折向南流,在邵家宅村
南入沂南县境。境内流程56公里,河床最宽处1200米,平均宽670米,流域面积1437.7平方
公里。较大支流有马连河、崔家峪河、朱陈河、梓河、暖阳河、顺天河和小沂河等。沭河源
于泰薄顶,东源头始于泰薄顶东的寺峪村北,西源头始于泰薄顶西的石槽峪村北。两源之水
于东于沟乡霹雳石村东南汇合,东南流入沙沟水库,出库后流向东南,在下村东南入莒县境
。境内流程51.3公里,流域面积747.6平方公里。较大支流有马站河、秀珍河、住龙河、道
托河和四十里堡河等。浯河系潍河支流,发源于圈里乡太平山,县境内长23.1公里,流域面
积225平方公里。
  【气候】沂水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度为62.4%,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点:
四季分明,冬季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干旱,易发生春旱;夏季高温高湿,雨量集中;秋季
秋高气爽,常有秋旱。全县累年平均气温12.3℃,气候宜人,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25.5℃
;l月份最低,平均-2.8℃。极端最高气温41.7℃(2002年7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24.
9℃(马站,1981年12月19日);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414.7小时;年均降水量770.2毫米

  【土壤】沂水县土壤共有3个土类,11个亚类,17个土属,67个土种,以棕壤、褐土土类
为主。其中,棕壤土9.7万公顷,占全县可利用土地面积的47.7%,主要分布在沂河以东;
褐土面积8.73万公顷,占全县可利用土地面积的43%,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潮土面积1.
89万公顷,占全县可利用土地面积的9.3%,主要分布于沂、沭河两岸。
  【水资源】沂水县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9.42亿立方米,地下水
资源总储量5.1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年总储量8.164亿立方米。全县地
下水属重碳酸盐钙型水,PH值在7.1~8.1之间,属弱碱性。个别在6.6~7.0之间,呈弱酸
性。总硬度多数在8.5~15.9德国度之间,属适度硬水,有少部分在4.2~8.4德国度之间,
属软水,仅有回民街、制革厂一带大于25.2德国度,属极硬水。总矿化度除个别大于1克升
外,全县大部地区均小于0.5克升,属淡水,可供人畜饮用及工农业用水。
  【土地资源】全县常用耕地面积7.54万公顷,山地丘陵为林果业、畜牧业主要基地。盛
产黄烟、花生、地瓜、玉米等。沂沭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灌溉便利,是粮食和
蔬菜主要产区。
  【生物资源】沂水县农作物有20科,59属,80多种。粮食作物主要种类有小麦、玉米、
地瓜、大豆、高粱、谷子等,经济作物以花生、黄烟、棉花为主,蔬菜以白菜、萝卜为主;
林果中,属木本植物的有56科,118属,213种,主要种类是松柏、杨、榆、槐、柳、泡桐、
桑、苹果、梨、山楂、葡萄、桃、杏、板栗、柿子、核桃、花红、樱桃、枣等;草本植物有
100多种,能构成植物群落的优势植物有30多种;水产植物主要为藕、苇、蒲;药用植物251
种,其中人工种植的达72种,主要为丹参、桔梗、元参等。鸟类有12目,19科,35种,以麻
雀、喜鹊、家燕为主;兽类常见的有野兔、黄鼠狼、獾、狐狸、狼等;鱼类有6目,11科,3
5种,以青、草、鲢、鲔、鲤、鲂鱼为主;畜禽以牛、驴、骡、马、羊和兔、鸡、鸭、鹅为主
。农业害虫天敌有2纲,58科,77种,主要为青蛙、瓢虫、步甲虫、草青蛉、赤眼蜂、肿腿蜂
等。
  【矿产资源】沂水县已发现矿产资源45种,能源矿产2种(铀、地热),金属矿产8种(铁
、钛、金、银、铅、锌、镁、铜等),非金属矿产33种(石灰岩、长石、蛭石、花岗岩、页岩
、云母、石英砂岩、天然石英砂、白云岩、陶瓷土、脉石英、膨润土、玄武岩、石榴子石、
重晶石、磷、大理岩、辉绿岩、水晶、麦饭石、方解石、萤石、高岭土、透辉石、滑石、沸
石、砖瓦用粘土、泥灰岩、宝石、玛瑙、角闪岩、片麻岩、安山岩),水气矿产2种(矿泉水、
地下水)。
  【旅游资源】著名景区有地下大峡谷、雪山彩虹谷、天然地下画廊、地下萤光湖、天上
王城、灵泉山森林公园等。古文化遗址有南洼洞遗址、姑子顶遗址、凤台遗址、打擂台遗址
、薛王台遗址、东安古城遗址、齐长城遗址等。
   人口民族
  【人口】2008年,全县总人口111万人,人口出生率12.01‰,死亡率6.67‰,自然增
长率5.34‰。2009年,全县总人口112.4万人。人口出生率11.38‰,死亡率6.65‰,自
然增长率4.73‰。
  【民族】全县除汉族外,有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
、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
、拉祜族、水族等32个少数民族。2009年末,全县有少数民族6485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8年
  【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9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9%。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24.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99.4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
增加值70.7亿元,增长18.6%。三次产业比例为12.4∶51.2∶3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完成74.87亿元,增长23.79%。实现财政总收入10.79亿元,增长17.4%;地方财政收入
5.36亿元,增长38.8%。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6.65亿元,比年初增加25.
83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91.95亿元,增加18.75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8.52亿元
,增加6.94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4.1亿元,比上年增长3.5%。粮食总产42.41万
吨,增长2.47%;棉花总产3717吨;油料总产78509吨,增长1.53%;水果总产31.99万吨,
增长1.98%;蔬菜总产55.70万吨,增长7.56%;水产品总产10760吨,增长7.22%。肉类总
产66045吨,禽蛋总产1.17万吨,奶类总产1.04万吨。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000公顷。全县农
机总动力81.2万千瓦,增长2.3%。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完成工业总产值333.3
7亿元,增长2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2家,实现增加值70.25亿元,增长17.95%;实
现主营业务收入256.74亿元,增长39.10%;实现利润11.34亿元,增长44.52%;实现利税
19.75亿元,增长31.93%。
  【建设环保】年末城镇化率40.27%,比上年提高2.18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
成投资44460万元,增长321%。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5.4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15.62平方米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02%。自来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92.21%。已建成污水处理厂
2座,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1%。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100%,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在“较好”以上。
  【交通邮电】公路通车里程2489.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7公里。公路货物
运输量为928万吨,增长11.9%。货物周转量40541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614万人。邮政业务
总量2536万元。年末固定电话、小灵通用户20.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1.8万户,互联网用
户2.9万户。
  【贸易旅游】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7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城
市市场实现零售额31.34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3.13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38821万美
元,增长25.2%,其中出口26277万美元,增长24.9%。批外商投资企业4家,追加投资项目
5个,实际利用外资3569.6万美元,增长122.4%。外派人员568人次,增长14.05%。主要旅
游景点有:AAAA级景区4处(山东地下大峡谷、雪山彩虹谷、天然地下画廊、地下萤光湖),
AAA级景区1处(天上王城),AA级景区1处(灵泉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00万人次,实
现旅游总收入26亿元,增长25%。
  【教科文卫体】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在校生2823人。中等职业、技工学校2所,在校生
3748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19392人;初中34所,在校生25030人;小学201所,在校生60
56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50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4项,其
中,获得省科技奖励1项。专利申请量167件,授权专利92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0个,文
化馆1处,公共图书馆1处,档案馆1处。有卫生机构27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4所,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855张,卫生技术人员2331人,
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942人,注册护士805人。有体育馆1座。争取和实施了“全国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社会生活】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068元,增长1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0
8元,增长14.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68元,增长21.7%;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4.3平
方米。全县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2万人、5.5
6万人、4.37万人、3.69万人和2.49万人,比上年底增加4400人、12600人、700人、4900
人和1900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3.49亿元,增加0.31亿元;支出2.5亿元,增加2400万
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农民3.96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938052人。全县城乡
最低生活保障救助31470人。其中,城镇低保3916人,农村低保27554人,农村特困救济1117
人。社会福利企业4个,安置残疾人员60人。
   2009年
  【概况】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0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25.98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05.37亿元,增长15.6%;第三
产业增加值77.15亿元,增长15.9%。三次产业比例为12.5∶50.5∶37.0。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完成106.97亿元,增长23.79%。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2.17亿元,增长12.7%;地
方财政收入6.5亿元,增长21.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2.61亿元,比年初
增加25.76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07.63亿元,增加15.68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
3.42亿元,增加14.9亿元。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6.04亿元,比上年增长6.88%。粮食总产43.25
万吨,增长1.98%;棉花总产0.34万吨,减少8.11%;油料总产7.88万吨,增长0.38%;
水果总产37.8万吨,增长18.16%;蔬菜总产53.27万吨,减少4.36%;水产品总产1.12万
吨,增长3.7%。肉类总产6.28万吨,禽蛋总产3.93万吨,奶类总产1.39万吨。全年完成
成片造林面积39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3.2%。全县农机总动力82.31万千瓦。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4.55亿元,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3家,实现
增加值90.1亿元,增长16.1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0.01亿元,增长20.26%;实现利税
27.33亿元,增长20.46%;实现利润16.69亿元,增长22.36%。
  【建设环保】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6997万元,增长18.6%。年末城镇化率45.22%,
比上年提高4.95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3268万元。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5.
89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16%。自来水普及率100%
,燃气普及率94.05%。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33%,无害化垃圾处
理率100%。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4个,完成投资额16711.26万元,增长116.12%。城市空
气质量良好率达到100%,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在“较好”以上

  【交通邮电】公路通车里程2573.6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7公里。公路货物
运输量为1099万吨,增长18.4%。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341万元。电话总容量达到25.3万
门,固定电话、小灵通用户累计发展到17.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9.1万户,互联网用户3.
17万户。
  【贸易旅游】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城
市市场实现零售额37.75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0.18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28419万美
元,其中出口19358万美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家,实际利用外资502万美元。外派人员625
人次,增长10%。主要旅游景点有:AAAA级景区5处(山东地下大峡谷、雪山彩虹谷、天然地
下画廊、地下萤光湖、天上王城),AA级景区3处(灵泉山、沂蒙山根据地、云水禅)。全年
接待国内外游客360万人次,增长20%。实现旅游总收入32.2亿元,增长24%。
  【教科文卫体】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在校生2753人。中等职业、技工学校2所,在校生
5411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17047人;初中34所,在校生28836人;小学186所,在校生59
85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50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7项,其
中,获得省科技奖励1项。专利申请量89件,授权专利149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20个,文
化馆1处,公共图书馆1处,档案馆1处。有卫生机构27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4所,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060张,卫生技术人员2619人,
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967人,注册护士1015人。有体育馆2座。实施了“全国农民
体育健身工程”。
  【社会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0元,比上年增长18.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入5803元,增长9.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80元,增长10.2%;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4.
4平方米。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63万人、6.
37万人、8.72万人和3.36万人,比去年底增加4300人、8100人、50300人和8700人,失业保
险参保人数达到4.26万人,比上年底减少1100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48亿元,增加0.
99亿元;支出3.22亿元,增加0.72亿元。全县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13万人。参加
农村合作医疗农民932855人。全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32294人,其中,城镇低保4382人,
农村低保27912人,农村特困救济2680人。社会福利企业4个,安置残疾人员1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