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兵的任务与作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4&rec=493&run=13

沂水县民兵自诞生以来,在共产党领导下,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
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参军、参战、支前、战备执勤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
出了卓越贡献。
参军 1938年3月,日本侵略军屠杀上、下峪子无辜村民150余人,制造了骇人听闻
的“峪子惨案”,更加激起沂水县人民奋起抗日的决心。1938年,全县建立抗日游击
中队28个;1939年,沂水青年大队在肖家沟、柴山一带揭竿而起;1941年,沂水县3
00余名青年到八路军115师参军报国;1942年秋,县抗日自卫军编入八路军。当时在
群众中流传着一首民谣:“辞别了自己的家乡,烈火燃烧在沂蒙山上,愤怒充满了人
民的胸膛,到处是救国的热情,遍地是抗日的武装。兄牵弟,儿别娘,前呼后拥上战
场,齐心协力打东洋。”
1945年9月5日,全县开展动员参军工作,在抗日战争胜利的鼓舞下,党员、干部
带头,广大青年纷纷报名参军,9月19日集结,组成3084人的子弟兵团,编为5个营,
各级干部全部由地方干部兼任。沂中县岳庄村出新兵86名,编为一个子弟兵连。沂北
县动员新兵2000余人,组成沂北县子弟兵团。沂北县朝阳官庄村,当时不足百户人家
,在张曰浩父子同时参军的带动下,全村一次参军38人,彭运山的母亲有5个儿子,
次子、三子、四子已参加革命,并有一儿子牺牲,这次她又送大儿彭运山参加了八路
军。这个村先后参军达50余人,占全村青壮年的三分之二以上。当时,二区奖给这个
村“为国争光”匾额,沂北县奖给锦旗一面,上绣“荣冠全区”4字。沂中、沂北子
弟兵团,除留少量在山东外,其余全部编入主力部队,挺进东北。到抗战胜利前夕,
沂中县有7494名青壮年参军。1946年12月,沂中县又动员新兵600余名,新战士除充
实县大队外其余编为一个营参加莱芜战役并补入主力部队。沂北县也动员了一个营的
兵力参加主力部队。总计解放战争中,沂中县参军人数达11059人。自抗日战争开始
到1949年1月,沂中县参军人员总计达18553人。
参战 1939年6月,日本侵略军第二次占领沂水城后,沿公路设置据点。沂水县人
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游击小组,自卫团等抗日武装,破坏公路,拆除桥梁,
挖沟堵路,坚持村自为战,联防战等游击战,配合部队不断打击敌人。仅1940年7月
,就有王峪伏击战,击毁日军汽车1辆;崔家峪战斗,击伤日军队长野鹿;风凉坪以
少胜多,击败敌80余人;垛庄铺伏击战,击毙日军指挥官1名,士兵30余名;夜袭葛
庄日军据点,使敌胆战心惊。柴山乡柴山村武纪友成立游击小组,用大刀、长矛、土
枪、土炮抗敌护村,曾带领7人同千余日本侵略军打了一天,利用麻雀战引诱敌人自
相交战,毙伤日伪军300余人,武纪友被授予民兵英雄称号。姚店子镇西官庄村张志
升带领村民兵联防队经常出入敌人碉堡和炮楼下,仅在1942年至1943年2年间,他一
个人活捉14名伪军,缴获钢枪4支,参加大小战斗百余次,并带领游击小组破公路,
割电线,被山东省军区授予民兵战斗英雄称号。1942年6月,日本侵略军纠集大批人
马以抗日坚决的村庄为进攻重点,大举进攻荆山区李家峪村,一夜进攻21次。村中开
展人自为战,使侵略军遭受沉重打击,不得不撤走。这个村仅以6条枪奋起抗日,先
后单独和配合部队作战83次,保卫了家乡,被山东省军区授予“战斗模范村”称号。
沂水县民兵除了直接对敌作战打击敌人外,还配合主力部队完成重大战役中的作
战任务。在解放沂水城和葛庄战役中,配合部队,英勇杀敌,为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
支援前线 1945年6月5日,鲁中军区发起讨伐伪军厉文礼部的战役,沂中县紧急调
集3000名民兵(其中民工1000名)、250副担架,县武委会主任孙绍勋带领,于6月14日
到达扈山区姚店子村集合,参加了讨厉战役的第二阶段作战。1946年6月下旬,由原
八路军鲁中部队扩编而成的第四、九师在胶济路西段迎击敌人,沂中县调集1000余民
兵随同作战,完成了任务。东里店、王庄区两个民兵连被评为模范连,荆山区一个排
被评为模范排。还评出7个模范班和56名模范民兵和干部。1946年11月4日,鲁中军区
发起解放安丘城的战斗。沂中县奉命组织担架团,担负火线抢救伤员任务。担架团由
1000余名民兵组成,分为3个营9个连,每两名民兵1副担架,每人带有武器。县武装
部政工股长王桐任团长。战斗结束后,担架团开往诸城休整后,去莱阳为部队运送武
器,往返20多天,新年前返回沂中县。在总结会上,县委书记称该民兵团为“沂中县
支前第一团”。
1947年1月,沂中县担架团(200副担架),开赴鲁南苍山境内,支援鲁南战役,因
完成任务好,被授予“模范担架团”,有4人被评为特等模范,有173人被评为一、二
、三、四等模范,柴山区一个排评为模范排。同月,华东野战军准备组织鲁南大会战
,沂中县先后组织500人的民兵营和一个1440人的民兵担架团,在团长王桐、政委张
献、营长李庆安的带领下北上参加莱芜战役,承担火线救护伤员的任务。4月下旬
又参加了解放楼德、泰安、宁阳的各次战斗,5月初,被一纵部队党委授予“陈毅子
弟兵团”光荣称号,有871名民兵立功,部分人员入了党。在莱芜战役中,为支援军
队作战,沂中县组织了三个担架大队约3000人,分别由张希学、黄爱勋、张文波等带
领,开赴前线运送、救护伤员。另外,建立2000余人的支前运输队,由县长李贯一带
领,为部队运送给养、弹药。同时,沂北县亦组调7个民工大队2412人,带406副担架
,由县长王树芝带领到前线服务。莱芜战役后,沂北县民工大队进行总结评功,在继
续留队服务的705人中,评出特等功4人,甲等功104人,乙等功321人,丙等功215人
。同年4月上旬,根据华东局提出“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胜利”的指示,沂中县
调集500辆小车、千余名民工。沂北县调集1300副担架,6500名民工,组成了随军担
架队,跟随华东野战军,运输军需物品。这次支前民工于4月20日起,参加了华东野
战军西兵团发动的泰安战役和东兵团在新泰、蒙阴一线阻击西进国民党军的战役。同
年5月上旬,沂中县接受支援孟良崮战役的任务,3天内筹集粮食25万公斤,柴草50万
公斤。随后,大批部队在沂中县境内集结,沂河以西各区大军云集,人民群众大力支
援。许多村庄杀树给部队烧饭,有的群众自己扒下屋上的谷草和麦秸供部队喂马。孟
良崮战役打响后,沂中、沂北两县上万人支前。沂北县在前线服务的担架350副,小
车230辆,民工2450名。
1948年9月,沂中县调集3个民兵营1300余人,与蒙阴县的1个民兵营合编为1个担
架团,由沂中县委民运部副部长李焕章带领支援济南战役。沂北县分4批共抽调5000
名民工,抬担架,搞运输,支援济南战役。同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沂中、沂
北两县人民,全力以赴支援前线。据不完全统计沂中县常备担架团由2900余人组成,
临时性民工21793人,小车10441辆,挑子778副;沂北县参加支前民工团和担架团有
4000余人。其中沂中县1600余名常备工在韩子文的带领下,随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打到南京、上海后,担架团南下浙江海宁。
据1948年9月沂北、沂中两个县支前情况调查统计,沂北县在鲁南、莱芜、孟良
崮、昌潍、津浦路等战役中,组织到前线和在后方服务的民工274296人次,担架747
9副,小推车26944辆,挑子16957副。服务时间短则3天,长则3个多月。据沂中县调
查,两年内,全县共出常备(常备民工服务时间1个月至1年不等)担架5690副、临时(
短期民工服务时间3至5天)担架4853副;常备小车2030辆、临时小车10828辆,常备挑
工200个、短期民工8177个。全县共出民兵连65个,7880人,爆炸队员100人。
战备执勤 战争年代,沂水民兵站岗放哨,盘查一切来路不明和行动可疑分子,侦
察敌情为人民军队传递情报,通风报信,成为人民军队的“千里眼、顺风耳”。193
9年9月7日晚,牛王庄自卫团员在山头上站岗放哨,发现敌人偷袭,立即开枪击退了
敌人。新中国成立初期,沂水县民兵开展了清查敌特、残匪活动,区设中心站,重点
村设情报组,村与村建立情报网。1952年,县内设经常岗哨644个、嘹望哨65处。在
3个月的剿匪中收缴步枪7支、手枪2支、手榴弹6枚、洋刀1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民兵肩负起了治安保卫的任务,到1990年底,沂水县民兵参加剿匪22起,协助公安部
门破案19000余起,抓捕罪犯22276人;押送犯人数千人。
生产建设 民兵组织即是军事组织又是劳动组织。战争年代,边战斗边生产。一是
成立村变工组织,帮助参军参战人员的家属搞好生产;二是大忙季节,民兵组织抢收
队、警戒保卫队;三是搞好各村民兵联防,保卫生产和群众安全。新中国成立后,在
生产救灾、治山治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任务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1958年1
0月28日至1959年11月25日,以民兵为主,抽调2.7万人上阵,以军事化形式组成,下
设20个团,105个营,315个连,630个排,1890个班。修建了沙沟水库。1959年11月
至1960年5月,抽调55334人上阵,以军事化形式编制了4个师,27个团,149个营,4
27个连,3052个战斗小组。7个月的时间,修建了跋山大型水库。全县建成的149座中
小型水库也是以民兵为骨干兴建起来的。在抗旱防汛抢险工作中,全县民兵出动10万
余人次,救护群众400多人,大牲畜1000多头,抢运物资数万吨,有1260人在抢险救
灾中立功受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发展商品经济,带头致富,全县民兵开展3万元不出
院活动,带动了种植、养殖、草编、白带丽等各项目的开展。新民官庄乡凤落院村民
兵连重点发展了养殖业,一批珍稀动物如兰狐、貉子等先后在这里安家,成为远近闻
名的养殖专业村。1985年,全县有8.7万民兵走上了运输、建筑、农副产品加工等致
富领域。1986年,在全县民兵中开展了建立6支服务队(农技、林果、物资购销、农机
修理、畜禽防疫、站岗执勤)活动,促进了沂水农副业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