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3&rec=69&run=13

  全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7年农业增加值达到2149亿元,比
上年增长44%;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7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657
元,增长16%;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不断扩大,全县新发展养殖小区112个,生物环保
养猪得到大力推广,已建53处生物环保养猪场,建成环保养猪发酵床42万平方米,存栏猪
3万余头,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并作出了批示,对沂水县环保养猪工作经验进
行大力推广;精品果园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建成县级精品园46处,乡级精品园76处,示范户
184户;荒山绿化及林业生产成效显著,积极开展了部门包荒山绿化和绿化荒山美化沂水捐款
造林活动,筹集资金500多万元,完成封山育林1333公顷,杨树丰产林面积达到27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到306%;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开局良好,新增耕地2545公顷;积极实施“一村
一品”,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县发展烤烟、瓜菜、桑蚕、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
物6万公顷;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发展市级龙头企业8
家,全县龙头企业达到480多家,发展各类合作组织1992个,入社农户151万户,无公害、
绿色食品品牌达到46个;加大农民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学习、召开现场会
和劳务输出定向培训等形式,培训农民达10万人次,县外转移农村劳动力22万多人;农村政
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兑现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农机具补贴累计26
765万元;百万农户致富工程深入开展,发放致富工程贷款365亿元,发放财政贴息款78
16万元,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形式,成立姚店子镇生姜资金互助社和夏蔚镇连崮峪村贫
困村村民发展资金互助合作社;完善了烤烟生产风险控制机制,农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农
业投入不断增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2006—2007年共实施农业重点项目43个,
总投资3亿多元,其中市级以上扶持资金167亿元,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沂河防
渗、扶贫开发、小流域治理、农机补贴、良种补贴、沼气国债项目、烤烟基础设施建设、寨
子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跋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贫
困劳动力培训转移项目等,为沂水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农村建设开局
良好。大力实施了“二四六八”工程,狠抓了“水电路医学气”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
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和农村教育二项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
险、农业生产风险和安全生产四项保障机制;积极实施村街硬化、村居亮化、环境美化、居
室清洁化、庭院经济化、生产现代化的“六化”措施;全县已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客车、
自来水、沼气、有线广播电视、农业信息、电话、邮政等“八通”目标。截至2007年底,自
来水普及率由2005年前的2354%提高到56.78%。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利用世界银行
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项目总投资3375万元,总治理面积5000公顷。其中,中央投资(利用
世界银行贷款)1278万元,地方配套1122万元,县以下自筹975万元,项目地点在许家湖、四
十里堡2个乡镇,从2006年开始,计划3年完成。至2007年底,共开挖疏浚沟渠160千米,新修
蓄水池17座,大口井22座,修复大口井2眼,新建电灌站18座,修复配套6座,铺设地下管道
8411公里,建桥涵260座,其中交通桥28座,涵管桥232座,铺设农村沙石道路共60公里。
两年来共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4个,总投资14805万元,市以上配套资金580万元。分别为建
设有机百合生产基地300亩、改建5000吨国际标准化高档饼干生产线1条、临沂世纪春食品有
限公司5000吨花生蛋白粉加工改扩建项目和山东鼎福食品有限公司1050吨高档小馒头生产线
改扩建项目。在2007年5月9日全省农业综合开发会议上,沂水县被评为全省第六期农业综合
开发先进单位。农村能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把以沼气建设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工作纳入了
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列入了农业综合考核。通过广泛宣传、示范带动、政策扶持等多
项措施的落实,沼气利用已被广大农民群众普遍认识。2006年全县发展沼气示范户5400户,
2007年发展沼气户6054个。至2007年底,全县累计发展沼气用户266万户,太阳能热水器1
06万平方米,风力提水机120台,大型沼气工程3处,秸秆气化站2处,大型沼气发电站2处
,对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
入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7年沂水县被评为全省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先进集体。(孙
军伟张华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