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3&rec=6&run=13

王玉华在沂水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2007年12月13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
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五年工作的回顾

  2003年到2007年是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全县上下应对考验、攻坚破难、
奋勇前进的五年,是全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改革开放力度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城乡
面貌改观最显著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
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依靠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
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一系列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抢抓机
遇谋发展,开拓创新促落实,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初步预计,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
1亿元,是2002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人均生产总值14980元,比2002年增加8585元,年
均增长19.1%。地方财政收入5.45亿元,是2002年同口径收入的2.8倍,年均增长23.2%。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69.6亿元,是2002年的4.3倍,年均增长33.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2亿
元,贷款余额51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2.2倍和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是2002年的
1.8倍,年均增长12.9%。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2.1:52.5:35.4,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比20
02年提高4.4个和0.6个百分点。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畜牧业振兴、经济林果开发、高效
经济作物种植、造林绿化“四大工程”成效显著。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发展到90万亩,比2002
年增加25万亩;果品总产4亿公斤,比2002年增加2亿公斤;森林覆盖率31.8%,比2002年提高
10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比2002年提高8个百分点。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发展到480多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品牌分别达到27个和19个;农民专业合
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992个;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效明显,在外务工人员达22万多人。在全省率
先实施了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
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实施了“百户企业”发展战略,建立了工业
和民营经济联席会议制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95户,比2002年增加134户,2007年实
现增加值50.5亿元,利税14.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4.6%和27.9%;25户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
元,其中3户过亿元;工业项目投资力度加大,五年累计完成技改投入62亿元,实施过千万元
重点项目125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累计发展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10家
,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3家、市级5家;品牌争创取得重大突破,争创中国名牌
产品(驰名商标)4个,山东名牌产品(著名商标)29个,数量居全市首位,被中国食品工业
协会认定为“中国优质饼干加工示范基地”。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累
计分别达到10984户和1505家,被评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旅游业发展迅猛,已开
发开放旅游景区5处,其中4A级2处、3A级2处、2A级1处;2003年以来,各景区累计接待游客
9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7亿元,形成了独特的沂水旅游现象,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
目的地”、“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2006山东县域旅游品牌十强县”。房地产
、文化娱乐、餐饮服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中介服务等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6亿元,是2002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7%。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全面推进。国有、集体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鲁洲生物科技公司在新加坡成功上市,实现了我县企业上市零的突破。农村税费改革深入开
展,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进一步规范。社会事业改革步伐
加快,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会计集中核算、“收支两条线”和“乡财乡用
县管”等财政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住房制度、户籍制度、用人制度、工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五年来全县行政事业人员工资平均增长80%。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日趋完善,经营性土
地使用权招拍挂制度全面推行,五年累计实现政府土地总收益7.7亿元。对污水处理厂成功进
行了市场化改制;成立担保公司、典当行各1家;组建了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和城市国有资产运
营公司,累计筹措资金5000多万元。招商引资卓有成效,五年累计引进县外资金项目2108个
,实际利用县外资金150亿元,其中境外资金5881.3万美元。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五年累
计实现进出口总额8.3亿美元,其中出口5.6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36.9%和37.2%。经济开发
区招引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目前已有35个项目入区建设,实际完成投资32亿元,有18个项目
竣工投产,2007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亿元,实现利税9148万元,分别增长100%和44%。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2003年以来,全县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亿元
,实施了污水处理、热电联产、电网改造、沂河大道、长安路改造、鑫华路改造、县府前街
改造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建成了全市第一家县级污水处理厂,完成了无害化垃圾处理厂
一期工程,顺利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专家组验收,依法组建了三家出租车客运公司和新
的公交客运公司,建成了沂河公园,免费开放了东皋公园,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完成了新
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发展方向、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目前,县城建
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人,日供水能力5万吨,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供热面积10
0万平方米,气化率92%,道路硬化率97%,城市化水平达到39%。深入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
治,城市交通、经营、卫生、治安等秩序进一步好转。交通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完成了沂邳
路、泉重路、院夏路、火车站站前路、张王路、跋盆路、东红路、许姚路等道路建设和老油
路改造,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447.2公里,比2002年增加1649.9公里;胶新铁路建成通车,
青莱高速年内通车运营,结束了我县没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历史。通讯信息设施建设力度加
大,电话总容量达到20.2万门,固定电话、小灵通用户累计发展到21.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
25.4万户,宽带用户1.5万户;有线电视用户15.1万户,入户率达48%。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五
年累计投资5.8亿元,完成各类工程项目2.4万处,改造中低产田21万亩,扩大改善灌溉面积
18万亩;农村“路水电气医学”建设不断加强,五年累计投入资金4.63亿元,新建农村公路
1618.6公里,修建大中桥梁93座,新建道路里程和建设桥梁总数居全省前列,发展户用沼气
1.82万户,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广播电视,57%的村庄实现了通自来水,绝
大多数村庄实现了宽带接入,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扎实开展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以“
讲文明,促和谐”、“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为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
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平安建设扎实推进,打霸治痞成效显著,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群众
安全感普遍提高。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被评为“全省安全
生产先进县”。

  “科教兴县”战略深入实施,五年累计申报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8项、省市级35项;科技
下乡广泛开展,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工程,实现了科普村村通,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落实,建成了实验三小,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高中教育成绩突出,高考成绩连续八年居全市第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市
场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建成启用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组建了县竞技体
育运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日益普及,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市率先实施了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农民达91.98万人,累计受益农民238.6万人次;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
病救治“两个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大力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
,重点加强了食品药品监管,保证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被授予“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
示范县”。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保持了人口生育的低水平增长。加大了对土地
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保护力度,资源利用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土地整理与建设用地复垦进展顺
利,新增耕地面积18240亩。严格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环保综合整治,省级循环经
济试点企业和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分别发展到4家和5家。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落实
,城镇低保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对农村“五保”人员实行了以财政为主的集中供养,社
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就业再就业工作深入开展,2003年以来共实现就业再就业3.76万人次
,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稳定在3.5%以内。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
步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外事
侨务、气象、防震减灾、史志、档案、保密、盐务、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民主法制进一步健全,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基层民主不断扩大,社区民主建设扎
实开展,企业民主管理得到加强。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
水平进一步提高。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加强同人民政协的联系,积极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更加密切。圆
满完成了“四五”普法规划,“五五”普法规划实施顺利。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
“三个体系”不断完善,政务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县政府政务大厅高效运行,党政办
公专网全面开通,政府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积极推进惩治
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树
立了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总结五年来的政府工作,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五
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沂水实际出发,实施了“农工
结合,工业带动”、“三大亮点”、“城镇化”等一系列科学发展战略,突出抓好招商引资
、工业和民营经济、新农村建设、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业、矿产资源秩序整顿与开
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等重点工作,集中精力谋发展,用心用力抓经济,努力用发展的办法
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始终坚持统筹兼顾。五年来,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
、稳定的关系,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把改革的力度、发展
的速度和社会承受度高度统一起来,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
三是始终关注民生问题。五年来,我们把为民谋利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
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系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群众切身利益
的重大问题,紧抓不放,一抓到底,确保件件落到实处,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
展的成果。四是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状态。五年来,我们坚持实干兴县,旗帜鲜明地支持改
革者、鼓励实干者、保护创业者,营造了风正气顺心齐、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大力倡
导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落实第一,严格绩效跟踪考核,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心思放在工作
上、把干劲用在创业上,凝成了齐心协力抓经济、全力以赴促发展的合力。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沂水的经济从未像今天这样繁荣,沂水
的城市从未像今天这样美丽,沂水人民的生活从未像今天这样殷实,沂水人民的精神从未像
今天这样振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
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的结果,同时也是与
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基础和关心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工人、农民
、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驻沂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沂水发展和在我县创
业的投资者、合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
题。主要是: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工业结
构层次不够高,传统产业占比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快;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仍然较弱,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服务业特别是文化娱乐餐
饮业发展还相对滞后;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还有待加强,体制性
障碍仍然存在;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还不够强,经济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等
等。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目标

  今后五年是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新时期的五年,在我县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面对新的形势和
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这一目标
,按照“自我加压、争先求快”的总体要求,继续扩张经济总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着力
转变发展方式,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经济外向化
、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服务业现代化进程,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努力争创全省经济强县。

  综合经济实力要有新提升。到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4亿元,年均增长17%;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2300元,年均增长16.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1∶54.7∶38.2,农业基
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实力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地方财政收入超过
15亿元,年均增长2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2亿元,年均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18%。其中到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乡镇财政实现自
给有余,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

  改革开放要有新突破。到2012年,全县实际利用县外资金46亿元,其中境外资金2900万
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5%和12%;进出口总额达到5.8亿美元,其中出口3.9亿美元,年均分别
增长15%和15%。

  城乡一体化水平要有新提高。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推进城市与农村良性
互动、统筹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到2012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2
平方公里,人口30万人,城镇总人口57.5万人,城镇化率超过50%。

  和谐社会建设要有新进步。到2012年,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刑事发案率进一
步下降,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5%以上;人口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资源综合利用
率明显提高,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07年降低15%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43.9%,可持续
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水平要上新台阶。到2012年,单位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25000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7865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
视等事业形成多元化投入、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覆盖城乡、系统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
建立,人民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把握好以下六个重点:

  一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积极改造提
升食品、机械、布鞋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矿产资源、板材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纺织服装
、化工、电子等特色产业,形成布局合理、优势明显、发展迅速、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工业经
济发展新局面。培育骨干企业,扩大企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建设成为鲁南特色制造业基
地。加快推进技术进步,支持发展科技型企业,鼓励企业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降耗

  二是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加快推进经济外向化。积极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
和“外向拉动”战略,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快对外开放,形成以开放促调整、促改革、促
发展的新格局。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的招商主阵地作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高项目
承载能力。加强出口企业队伍建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档次,保持外贸快速
增长。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把握特色、规模、品牌、效益四个重点
,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培育畜禽
、果品、烤烟、瓜菜、桑蚕等十二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植一批加工型、
流通型、基地型龙头企业。建立完善农技推广机制,尽快形成与主导产业相配套、与现代农
业发展相适应的农技服务体系。

  四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认真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坚持高
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分层次推进城镇体系建设,强化县城带动功能,构建
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布局合理、设施完善高效的城镇体系。实施新一轮旧城和城中村改造,
五年内基本完成改造任务。把中心镇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
集聚,增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积极探索促进一般乡镇发展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全面搞
好中心村规划建设和旧村改造。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尽快形成畅通的农村人口转移机制。积
极开辟农民就业新渠道,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是繁荣发展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充分发挥旅游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
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拓展旅游服务、金融保险、
现代物流、文化娱乐、信息咨询、教育培训、法律服务、中介服务、广告传媒、房地产、社
区服务、医疗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

  六是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
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全面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实施“科教兴县”
和“人才强县”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体育、卫生、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信访调处工作,及时解
决系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群众利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为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
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2008年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
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于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完成政府五年
任期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照“自我加压、争先求快”的总体要求,确定明年全县经济社
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5%,突破200亿元大关,其中一、二、三产业分
别增长9%、19%和21%,达到22亿元、106亿元和7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53:36;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利税增长30%,分别达到63亿元和18.7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
投资增长25%,达到7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3%,达到6.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
长18%,达到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2%,达到5160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长
15%,贷款余额增长30%,分别达到106亿元和66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以内;城
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5%。

  (一)壮大提升工业和民营经济。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落实扶持政策,坚持联
席会议制度,着力培植一批支柱产业、一批大型企业和一批知名品牌。一是狠抓重点项目建
设。着眼于扩大总量和增强后劲,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点技改和新建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技
改投入25亿元,增长30%,组织实施投资过500万元的技改项目100个。二是加快培植骨干企业
。积极实施“百户企业”发展战略,加快大企业、大集团培植步伐,充分发挥其支撑带动作
用。力争新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户,累计达到225户;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0户,其
中过亿元的4户。三是加强企业运营管理。实施管理创新工程,积极引导企业引入现代管理理
念,努力在成本、质量、财务、营销管理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
进工程”,加强企业电子商务工程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搞好优势企业的资本运营,
争取更多企业上市融资。四是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支持企业与高校
、科研院所合作成立技术研发机构,不断提升产业产品档次。力争全年新成立市级以上技术
研发中心2家,研究开发县级以上新产品、新技术80项,其中省级以上10项。积极实施“质量
兴县”战略,打造“全国优质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培育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2-
3个。五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民营经济服务体
系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向科技型、外向型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抓好新兴特色产业培育壮
大,突出发展板材产业,年内各类板材加工生产线发展到1800条,实现利税2.7亿元,同时规
划建设板材市场,发展家具制造业,延伸板材产业链条。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点突出
“三城”产业集群优势,引导中小企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配套化发展。力争全年新发展
个体工商户3000户,民营企业300家。

  (二)全力抓好招商引资。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的龙头和中心地位,突出引进大项目、
高新技术项目和带动能力强、财政贡献率高的项目,拉长产业链条,膨胀优势产业集群规模
。突出产业招商、企业招商、资源招商、境外招商四个重点,创新招商方式,破解土地制约
难题,促进项目落地。加强招商载体、招商队伍和投资环境建设,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对内
督导考核力度,努力实现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的新突破。积极倡导“精细招商”,在项目落
地中严把科技含量、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和生态影响“四关”,切实提高招商实效。力争全
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26亿元,其中境外资金1750万美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20%和18.6%;
新引进过亿元项目5个。进一步完善经济开发区一期工程基础设施,加快二期开发建设,重点
搞好路网建设和设施配套,实现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集聚,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在全
县招商引资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以提高项目开工率、投产率、土地利用率为重点,突出抓好
投资10亿元的池窑拉丝项目、投资5亿元的双星工业园等16个续建项目和6个技改扩建项目的
建设;进一步规范开发区行政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力争全年经济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5
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分别增长56%和64%。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突出发展加工贸
易,培植壮大骨干出口企业,提高对外经贸水平。力争新发展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0家,实现
进出口总额3.3亿美元,其中出口2.2亿美元。

  (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全面发展现代
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富裕农民。坚持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
加快推进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果品规模化发展、杨树丰产林种植等重点工作,大力发展
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全年新发展养殖示范小区69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
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4%以上;新建精品果园2万亩;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和粮田播种面积均稳定
在90万亩;完成成片造林12万亩,绿色通道建设100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3.7%。突出抓
好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建设,烤烟面积达到6万亩,巩固烤烟主产县地位。以畜牧、果品
深加工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争新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
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力争全县通过认证的绿色或无公害农产
品、有机食品基地达到50万亩以上,培育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8个。二是转移农民。加快
旧村改造步伐,因地制宜迁并小村、弱村,构建人口相对集中、土地利用集约、生产生活方
便的村庄结构。积极实施“阳光工程”,搞好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突
出抓好劳动力就地转移,力争新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三是服务农民。搞好金融生态模
范县建设,继续做好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优化农村融资环
境,缓解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瓶颈制约。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抓好农业综合开发
、扶贫开发、土地开发整理、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农业重点项目投资1.
8亿元,其中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3亿元,新上各类工程4600项,扩大改善灌溉面积6.5万
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2万亩。进一步搞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抓好成果转化,全年完成复
垦面积2000亩。四是保障农民。继续深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低保工作,解决好困
难群众医疗和生活问题。加大农村“路水电气医学”等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农村新能源建设
,全年力争新发展“一池三改”示范村38个、示范户2000户;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搞好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加强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抓好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
搞好县城建成区及规划区内水、电、路、气、暖、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城
市综合服务功能。实施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程,搞好有关路段的改造和维修。加强城区内河
道开发利用与管理,搞好沂河公园及城区河道、道路两侧的绿化,完善环城绿化林带建设。
实施亮化工程,使沂城真正亮起来。搞好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扩大燃气和供热用户;抓好
垃圾处理厂运营管理,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加快酒厂、化肥厂
搬迁步伐。运用市场机制,加快旧城改造。继续加强交通公路建设,做好长深高速公路开工
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搞好沂河北大桥、沂河南大桥的规划施工,完成东环路改造、兖石路改
线、沂河大道防洪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建设新汽车站;修建农村公路60公里,建设中
桥10座。积极搞好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运营管理,提高场馆使用效益
。健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协调机制,以市容市貌、规划建设、户外广告管理为重点,深入开
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县城出入口、高速公路出入口综合整治,树立沂水良好形象

  (五)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继续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带动产业
来抓,进一步修订完善旅游分区建设规划,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提升景区产品档次,实现旅
游项目规划高起点、策划高立意、开发高品位、建设高档次、管理高水平。在搞好天上王城
、山水天度假村、沂蒙山根据地景区建设的同时,规划建设寨子山水库、沂蒙古酒城、沂蒙
山茶文化园、东方温泉城等新的旅游项目,打造旅游发展新优势。完善餐饮、娱乐、购物等
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五星级国际酒店,拉长旅游产业链,由观光旅游向购物旅游、会议
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提升旅游综合效益。健全“政企联手、企业联合、上下联动”的旅游宣
传促销机制,打响“沂水地质奇观自然生态旅游区”整体品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旅
游行业管理,加快筹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搞好旅游沿线荒山绿化
及环境整治,提高沂水旅游的美誉度和吸引力。力争全年各景区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总
收入突破20亿元,争创旅游强县。进一步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盘活现有文化资源,加
快建设农村文化大院,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围绕城市功能定位和重点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房
地产在经营城市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土地,优化资源配置。稳步搞好商贸流
通业改组改造,支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全年新发展村级便民超市160处。大力发展文化传媒、金融保险、法律服务、中介服务、代
理经纪、宣传策划等新兴服务业,多层次开发消费产品,推进服务业全面繁荣。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
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
,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发展道路。鼓励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
改造传统产业,淘汰严重耗能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努力提高生产的循环化、生态化
水平。充分发挥企业节约能源资源的主力军作用,加快普及清洁能源和原材料,发展清洁生
产和循环生产,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争取鲁洲科技工业园成为“省级循环示范园区”,高
桥绿森塑木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列入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争创“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县
”。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禁重污染企业进入,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能
耗项目。加强污染综合整治,对现有工业污染源实施再提高工程,努力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强化对城区上游水库、塘坝的环保综合治理,搞好机动车废气污染防治,提高环境质量。
加大矿产资源勘探投入,培植大型矿产企业,搞好深度开发,保护和高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严格落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
利用。坚持政府投资与社会捐助相结合,加大对荒山绿化的投入,高标准完成重点公路沿线
绿化带建设及可视范围内的山头绿化,努力建设生态县。进一步引导端正消费观念,倡导节
俭、文明、适度、合理、绿色的节约型消费模式,提高消费质量和效益。

  (七)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继续推进“平安沂水”建设,坚持打防结合、打治结合,深
入开展严打斗争,全面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突出抓好矿业秩序、道路交通秩序、落后村
居秩序综合整治;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
制,加强安全监管,消除事故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公民素质,树立良好
风尚。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力争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0项,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
策,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新增城镇就业7800人以上。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确保离
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进一步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安排好受灾和困难群众生活。从2008年起,进一步提高全县行政
、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津、补贴标准,加大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统一县乡工资标准,
将乡镇教师工资上划县级管理;进一步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兽医站等单位的改革和扶持力度
,增强其自身发展能力。严格实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管理,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
,提高人口素质。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优化中小学校梯次结构,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深化卫生和医疗体制
改革,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级卫生室建设,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加强疾病预防
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两个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强化土
地储备管理。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龄事业,进一步做好统计、审计、民族、宗教
、外事侨务、史志、档案、保密、新闻出版、气象、防震减灾、盐务等工作。抓好国防教育
、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转业军人、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增进军
政军民团结。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进一步
增强全民法制观念。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党和人
民满意的政府。

  (一)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全面贯彻《行政许可法》,强化执法监督,规范
施政行为,努力做到依法行政、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
告工作制度,加强与人民政协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人民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民主监督。坚持县长公开电话、电子信箱
办理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拓宽为民服务渠道。深化政务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
程序,规范审批行为,促进政府工作提速。

  (二)坚持执政为民,建设服务政府。把维护好群众的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满腔热情、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建立为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根据
群众需要和财力可能,从长远考虑,从眼前做起,每年排出若干事项,作出承诺,落实责任
,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三)转变工作作风,建设责任政府。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专家
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充分征求和听取群众
意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决
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加大政府决策特别是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的责任落实和监督力度,推行行政效能考核评议制度,完善责任追究和监督制度,切实做到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对不作为、影响行政效能、贻误工作的,严肃追究部门负责人和
当事人的行政责任。

  (四)加强行政监督,建设廉洁政府。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党风廉政
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公共权力运行的
刚性约束,努力建设廉洁政府。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加强对广大公务员的思想道德、工
作纪律和廉洁从政教育,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充分发挥监督机关的作用,依法严厉查处大
案要案,严惩腐败分子。牢记“两个务必”,坚持量力而行,勤俭办事,珍惜民资民力,降
低行政成本,树立清正廉明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我县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责任重
大而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团结一致,
奋力拼搏,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
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