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5&A=11&rec=3&run=13


——杨原田在沂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2014年2月11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3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依靠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富民壮镇强县,以创新为引领,以赶超为主题,以转调为主线,以机制作保障,全力建设更具实力、更有活力、更富魅力、更加美丽的“激情沂水、创新沂水、友善沂水、品牌沂水”,顺利完成了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荣获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千年古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级生态县、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沂水湿地公园成功争创为国家湿地公园;社情民意满意度测评保持全市九县第一。
——抓统筹谋跨越,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9亿元,增长12.7%,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3%、11.7%和13.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6∶46.9∶4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3亿元,增长20.5%。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亿元,增长31.2%,收入总量在全省跃升4个位次;乡镇(街道)全部过2000万元、达到1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4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50元,分别增长13.5%和1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92.2亿元、各类授信余额290.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9.4亿元和66.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5亿元,增长13.7%。进出口总额7.3亿美元,增长52.2%。
——抓转调壮产业,工业经济实现新提升。招大引强选优成效显著。全年引进项目50个,其中过80亿元1个、过20亿元3个、过10亿元7个,合同利用县外资金336.7亿元,到位68亿元。投资80亿元的永丰轮胎项目从接洽到签约落地仅用13天,从开工到建成投产仅用10个月,创造了项目招引、建设、投产的新速度。工业发展质效双增。完成工业技改投资65.7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32个。对276家产能落后企业进行了整合淘汰、规范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19亿元,实现利税93.5亿元,分别增长22.2%和22.8%;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企业分别达到310家和257家。
——抓园区创品牌,现代农业取得新进展。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土地规模化流转为保障,集中精力发展标准农业、生态农业、安全农业、现代园区农业,“绿色沂品”整体品牌形象初步树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完成规模化流转土地3.56万亩;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0家;培育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4处;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6万亩;完成造林绿化5.7万亩、彩化7650亩;发展烤烟5.95万亩,收购烟叶16.9万担;生猪存栏74.3万头、出栏116.4万头;完成大中型沼气工程43处;农机化作业综合水平达到87%。
——抓规范促提升,现代服务业迈出新步伐。加快建设全景沂水、发展全域旅游,顺利通过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验收,“山东好客·沂水情长”旅游形象品牌进一步提升。实施旅游重点项目11个;新创2A级以上景区3个,累计达到17个;全年接待游客7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1.9亿元;沂蒙风情旅游景区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镇,并与泉庄镇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坚持把物流业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和提升竞争力的综合配套产业来培植,传化公路港物流、颐高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现代物流项目成功落地,物流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年实现物流业税收7516.4万元,增长240.3%。积极推进工农商旅融合发展,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单位发展到241家,总量居全市第二。
——抓建管提品质,城乡建设展现新形象。围绕建设品质城市,大力实施区域提升、艺术设计、亮点打造和绿墙工程,“灯光沂水”、“多彩沂水”、“梦幻沂水”、“立体沂水”建设成效显著。共实施6大类、86项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2亿元,修建道路13条、16公里,燃气入户9000户,供暖配套340万平方米,实施片区征收项目16个,改造提升游园广场2处。长深高速、东二环城区段、北一环沂河大桥相继建成通车,月澜湾新区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北上拉开建设帷幕。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人口40万。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县域出入口打造、彩化造林工程、美化田园行动,加快小城镇驻地改貌和基础设施配套,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科学调整行政村规模,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化为主导的新农村建设格局。不断优化路网布局,改造省道、县乡道路113公里;成功争创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新建、改建村级公路594.8公里。加快升级农村电网,新建、改造中低压配网线路281公里,整改低电压台区96个。
——抓创新破瓶颈,要素保障实现新突破。加快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和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实现供地6379亩,国土资源“四项重点工作”均居全市第一。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各类金融机构发展到54家,总量居九县第一;顺利完成农信社银行化改革,成立了全市第2家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引导信贷投放,新增存贷比达到139%,基准利率低于周边县区1.5个百分点。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万元GDP综合能耗0.80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4.73%;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创新人才引进使用方式,引进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66名。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处。52个项目列入省创新项目计划,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9项,均居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达到45%,增长19.9%。新发展市场主体4314户,1066家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
——抓民生促和谐,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2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民生事业支出达到26亿元。突出教育优先发展,投资1.5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3处,其中26处达到省级示范园标准;全面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新建校舍2.5万平方米。积极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新农合保障机制,全年社保支出达到10.6亿元,新农合报销支出3.5亿元。在全市率先启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社会福利中心一期顺利建成启用。严格规范城乡低保办理程序,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2个百分点、新增入保3万余人,其中残疾人新增入保6037人,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实现“五个全覆盖”。积极改善低收入群体家庭居住条件,新建保障性住房1135套、10.5万平方米。实施最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1.82%。主动“走出去”免费为外出育龄妇女健康查体2万余人次。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整改规范养殖场户7172家。改造提升县图书馆,建成了全市第一家公共数字图书馆;举办公益演出送基层1299场。全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创新社会管理措施,全县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抓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创新开展干部“联系群众、转变作风”工作,干部队伍作风明显好转,为民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省、市要求,开短会、讲短话、求实效,全县会议、活动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深入查找、及时纠改“四风”问题;扎实开展政策措施落实年活动,强力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治理“庸懒散”行为,大力压减行政审批事项,缩时提速率达60%以上。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便民服务热线办理,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全县上下干事创业、争先进位、共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同时,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统计、物价、审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机构编制、对台、扶贫、气象、史志、档案、保密、盐务、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的每一个台阶、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凝聚着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饱含着全县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在各条战线和各个岗位上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向驻沂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省市属单位,向在我县投资兴业的各地客商和所有关心支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用激情加速跨越赶超,用创新激发转调活力,用友善凝聚发展合力,用品牌提升沂水形象。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积累的经验值得发扬。一是必须坚持思维创新不动摇。我们坚持把思想转调作为发展转调的先导,在“寻路之行”、“寻美之行”的基础上,开展了“寻源之行”、“寻梦之行”和“寻标之行”,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境界,坚定了信心,为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找到了思想引领和学习标杆。二是必须坚持提质增效不放松。坚持把高端、高质、高效作为发展方向,着力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全县经济实现了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走活了“富民、兴村、壮镇、强县”的新路子。三是必须坚持创优环境不懈怠。以打造全省最优发展环境为目标,在加快城乡建设、完善园区配套的同时,深挖潜力,自造优势,努力吸引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土地、能源、金融、科技、人才等瓶颈不断破解,包扶企业、服务承诺、绩效考核等工作机制深入落实,沂水“环境洼地”、“服务高地”品牌进一步树立。四是必须坚持民生为先不止步。始终坚持发展源自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将更多的资金投向民生事业,民生支出占比连续4年保持在70%以上。特别是在干部“联系群众、转变作风”工作中,集中解决了46000多个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低保扩面提标、农村公路网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等措施深入落实、成效显著。可以说,全力服务民生,全心发展民生,让我们在全市、全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全省第一批农村“三权”证书在我县发放、全省第一张城乡居民社保卡在我县启用、全省第一家“镇镇通”天然气用户在我县点火、全省第一个“户户到”的干群直接联系网络在我县织成,全县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与汗水,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成绩值得肯定,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人均占有水平较低,与全省同步、比全国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传统产业质效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工业结构调整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现代农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农民持续增收渠道需进一步拓宽;服务业转型升级步伐相对较慢;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境界和水平需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任务依然繁重;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全力加以解决。

2014年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更是全县经济深度转调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和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切实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坚持以改革催生活力、激发动力、凝聚合力,抢抓发展机遇,搞好统筹兼顾,全力加快争创强县步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新突破。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定“翻两番创强县”目标不动摇,继续坚持“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按照“链切先进、定准方向、正向发力、全面赶超”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对宏观政策环境的顺应能力,对各项工作的统筹推进能力,对科学转调的落实执行能力,对关键制约环节的创新突破能力,加快“激情沂水、创新沂水、友善沂水、品牌沂水”建设,在争创强县、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6%,力争3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进出口总额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1%。
一、坚持转调提升不动摇,实现工业升级大发展。将工业转调提升作为助推科学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以高端化、品牌化、信息化、集群化为主攻方向,突出“创新引领、投资拉动、人才支撑、配套保障”四个关键,加速壮大现代产业集群,提升发展质效。
(一)全力招大引强选优。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产业集群、引领经济转调、推动链式发展的主抓手,转调招商观念和对接路径,创新招商方式和推进机制,继续紧盯世界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民营百强、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五大主攻方向,着力打造区域招商配套中心。全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94亿元,增长38%;其中,引进过10亿元“四大主导产业”及商贸物流、现代旅游配套产业龙头项目各1个,确保落地过50亿元项目1个,力争在过百亿元项目上实现突破。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转调跨越的支撑点,集聚资源要素,加快永丰轮胎、铭浩化工、道一新能源等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把园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紧紧围绕“全市领先、全省一流、五年内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目标,加快建设千亿级园区。经济开发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0亿元、税收15亿元,分别增长45.5%和50%,确保进入全省综合排名50强。
(二)全力扶优培强汰劣。深入实施“1531”骨干企业培植计划,激励领军企业加快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抢占高端、壮大集群,主导行业话语权。全面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加速推动优势企业扩张产能、延伸链条,向高点对标、向高端迈进,增强综合竞争力、产业支撑力、持续发展力。年内实施投资过亿元技改项目20个以上,完成投入78亿元,力争15个项目列入市以上重点扶持项目。培植销售收入过20亿元企业7家,其中过50亿元1家;纳税过5000万元企业11家,其中过亿元4家;力争20家企业进入市骨干企业行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240亿元、利税112亿元,分别增长23.8%和25.6%;其中“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利税分别增长30.6%和27.7%。健全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化退出和对外输出机制,积极扶持配套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整合、淘汰一批规模小、档次低、装备差、贡献小的企业,解决产能过剩和产出低效问题。
(三)全力创新创业创优。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完善创新平台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继续组织评选“沂水领军人才”、实施“千名硕博在沂水”计划、举办企业家培训班,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年内引进硕士以上人才100人;争创院士工作站2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处,中国驰名商标1个、山东著名商标3个、名牌产品2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0%。
二、坚持一体发展不动摇,实现城乡统筹大变化。将统筹城乡作为助推科学发展的第一载体,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着力推进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和城乡建设的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全面发展。
(一)加快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本着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原则,以高端、高质、高效、生态、休闲、安全为目标,全力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现代园区农业建设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工业资源和文化资源。积极争取上级惠农资金支持,推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增信试点,拓宽现代农业投融资渠道,着力构建“政府扶持、市场运作、金融跟进、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格局。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有影响力品牌申报,进一步提升“绿色沂品”农产品品牌形象;完成农村“三权”登记发证;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规模化流转土地2万亩以上;新发展县级农业园区10处以上,改造提升20处;新发展苗木花卉1万亩、林下经济1万亩;抓好沂河万亩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和峙密河、马连河市级休闲渔业示范点建设;巩固生猪调出大县成果,全县生猪存栏75万头、出栏115万头;抓好现代烟草农业,提升沂蒙山生态优质烟叶品牌;抓好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促进粮油持续稳定发展;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步伐。深入实施建设全景沂水、发展全域旅游战略,坚持以旅游为中心建设城市、装扮乡村、发展产业、训练思维、创造文化、展现未来,着力巩固旅游标准化试点成果,推进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建设,搞好板块旅游业态发展,健全完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打响“山东好客·沂水情长”旅游品牌,加快形成“多彩沂水、梦幻沂城、童话村落、画中天堂”特色,推动沂水旅游从“景点旅游时代”向“全域旅游时代”转变。启动沂蒙风情旅游景区5A级申报,实施天上王城景区提升规划、古遗址博物馆建设规划、地下大峡谷景区改造提升等9个重点项目;加快亲情沂蒙集团、峙山休闲度假村等招商项目建设。按照“一体三化”发展思路,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创建一批美丽乡村、休闲农业示范园、农家乐示范村,打造乡村旅游节庆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全力塑造“沂河之滨最美乡村”品牌。创建3A级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2处以上、2A级5处以上;培育省级旅游强镇6个、旅游特色村3个、“好客沂蒙人家”90家;建设1-2处自驾车营地及1处省内最大的采摘基地;全年接待游客8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2亿元。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围绕“九五体系、山区水城”发展定位和“城市北上、工业南下、跨河发展、两翼生态”总体布局,着力建设高端品质城市,打造独具魅力的“山水城市、森林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加快推进道路、绿化、片区改造、公用设施建设等5大类90项城建重点工程。科学编制龙湾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推动城市建设由“东皋时代”迈向“龙湾时代”。将月澜湾新区作为城市功能北部优化的重要节点和向西辐射的带动区域,加快内河水系、高端商务、精品住宅、特色景观建设,着力打造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引领区、全域旅游带动区、慢城休闲体验区、高端商务聚集区和绿色生态示范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大力实施小城镇建设“十个一”工程,打造一批“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魅力小城镇。科学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争年内启动、完善5个以上“两区同建”社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232户;乡镇驻地社区年内全部完成“五项工程”。进一步健全“六个一”城市管理体系,完善城镇网格化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城乡环卫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全覆盖。
三、坚持环境优化不动摇,实现生态发展大改善。将环境建设作为助推科学发展的第一竞争力,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提升营商环境、创优社会环境,吸引要素集聚,增强发展实力。
(一)打造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以“绿化荒山、美化沂水”为目标,大力实施彩化造林工程,对重点区域实施森林景观改造,增强景观多样性、观赏性,达到“三季有花、三季彩叶、三季见果、四季常绿”的绿化美化效果。以城区周边、峙密河流域、马连河流域为重点,广植彩化树种,打造环城林业生态景观带、沿河生态观光长廊。全年完成造林绿化4万亩,其中彩化1万亩。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抓好源头监管,强化区域联防,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鼓励企业推进节能改造、实施清洁生产;深入开展中心城区水质保障攻坚战,确保城区河道水清岸绿;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责任,确保水质稳定达标;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以优异成绩迎接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年内万元GDP能耗0.778吨标准煤,降低3.77%;新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清洁生产企业各4家。
(二)营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积极推进增减挂钩、闲置低效用地清理等重点工作,严格把好项目用地评审关口,大力推进“腾笼换鸟”,发展“飞地经济”,守好耕地红线,确保国土资源高效利用,争创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和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力争全年新增耕地1200亩、建设用地3000亩。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按照“枢纽沂水、物流八方”发展战略和“优化布局、完善体系、延伸链条、充实配套”的发展思路,加快构筑立体物流网络,推动物流业与商贸业、制造业、金融业、信息化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传化、颐高、龙腾、东赵等现代物流项目建设,引领物流业转型升级,打造江北知名物流节点城市。全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43亿元、税收2亿元,分别增长30%和166%。做大做强金融产业。拓宽发展思路,深化金融创新,着力打造全省县域金融创新发展示范区、金融生态安全区和区域金融强县。年内确保人民币存款和信用总量各增加70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55亿元;引进设立金融机构6家,增设服务网点5处;完成中小板上市材料申报1家,新培育上市资源企业4家,实现场外交易市场挂牌企业3家,完成债券融资2亿元,证券交易额突破40亿元。
(三)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努力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上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平安沂水建设,全面开展社会治安基础建设深化年活动,加快“天网”三期工程建设,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深入推进法治沂水建设,积极落实“六五”普法规划,搞好“法律六进”活动,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坚持以群众工作统领信访维稳工作,扎实推进集中行政复议权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调解组织网络,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暨宣传教育年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岗位管理责任实名制,大力排查整改隐患,严格执法监管,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稳妥推进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根据上级部署,认真落实“单独两孩”政策,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同时,统筹做好双拥优抚安置、民族宗教事务等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坚持民生改善不动摇,实现生活水平大提高。将服务民生作为助推科学发展的第一源动力,全力办好10项民生实事,确保民生事业支出增幅不低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促进民生事业持续改善,让人民群众过上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一)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投资6.56亿元,升级改造中小学、教学点168处,新建、改扩建一中、二中和21处标准化幼儿园,优化学校布局,完善设施配套,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真正实现全县教育城乡一体、均衡发展。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把社会保障作为最根本的底线,将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新建、改造提升乡镇(街道)敬老院5处,新建老年公寓1处、日间照料中心8处、农村幸福院63处;扎实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工作;全面实施医疗卫生网格化管理;新建县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开设国医堂;继续实施嘉道理慈善基金社区康复合作项目和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项目。
(三)促进城乡就业创业。把就业创业作为最好的保障,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创业2500人,新增城镇就业7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
(四)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把提速增效作为最低工作标准,进一步压减行政审批事项,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完善提升12345便民服务热线平台,第一时间解决群众需求、诉求;进一步提升“联系群众、转变作风”专业信息平台,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
(五)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把惠民利民作为最重的责任,建设公共租赁住房302套,实施棚户区改造2820户;整顿物业市场秩序,提高星级规范化服务水平;全面实施城区背街小巷整治工程;在城区增设临时停车位5000个;新建、改造提升滨河西路、健康东路等城区道路16条;新建网化村级公路253.6公里;解决4万农民饮水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新建、改造中低压配网线路310.8公里。
(六)丰富群众文体活动。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文体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建设沂河大道健身广场4处、农村社区健身广场100处;继续大力开展送文艺演出下乡活动;新建2处新型数字电影院。
同时,统筹做好收入分配、防灾减灾、扶贫开发、史志档案、困难群体救助、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切实让全县人民感受到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沂水生活的幸福感、自豪感明显增强。
五、坚持职能转变不动摇,实现政府形象大提升。将作风建设作为助推科学发展的第一保障,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政府建设的追求和目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自身建设,建设更加务实、廉洁、高效的服务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
(一)以更严的要求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重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新闻发布、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推进简政、清费,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行政服务体系建设,规范提升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逐步建设社区(村)便民服务室,努力打造全市最好、全省最优的政务服务环境。
(二)以更高的标准科学施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改革创新精神融入政府工作全过程,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工作方法,努力在推动高端发展、跨越发展上探索新路子、实现新突破。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力量作为第一依靠、群众幸福作为第一追求,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提升干部“联系群众、转变作风”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联系群众信息化平台、行风热线、便民服务热线和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四大平台作用,促进办事提速、服务提质、工作提效,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实际行动服务于民、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三)以更大的力度从严治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委要求,坚决杜绝“四风”问题。大幅度精文减会。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尽可能多会合一,进一步精简文件、简报,全年会议、文件精简三分之一以上。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扎实做好“三公”经费公开试点,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力戒奢靡之风,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大力度推进廉洁从政。坚持从小事上抓整改、于细微处转作风,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事不过一”,从严查处违规行为,坚决杜绝“庸懒散”现象,努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沂水发展日新月异,沂水辉煌灿烂的美好前景推动我们加速向前。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以改革拓展工作思路,以创新凝聚发展激情,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共同开创沂水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