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 中国共产党莒南地方组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7&rec=23&run=13


                                    一

    1931年5月,刘家东山村刘兴元在江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
为莒南籍第一位中共党员。莒南地域内党的活动,首先在板泉崖小学(当时为临沂第
十完全小学)开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山东省委下达第一号通告,要
求各级党组织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以青年学生为主的抗日爱国运动
。1932年8月,中共郯城县委派中共党员刘钝之(又名刘谐和)到板泉崖小学任教,宣
传党的抗日主张,传播马列主义,秘密发展党员。12月建立了莒南第一个党支部--中
共板泉崖支部。王福三(即王任之)任支部书记,隶属中共临郯县委(1932年9月,中共
郯城县委改为临郯县委)。1933年春,中共主家岭村支部成立,主纪先任支部书记,
隶属山东省立临沂第三乡村师范学校党组织,同时与沂水县南乡区委取得联系。是年
7月,沂水、苍山暴动失败,中共沂水县委、临郯县委和三乡师党组织遭到破坏。板
泉崖、主家岭两支部和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但仍坚持革命活动,到1937年7月抗日
战争爆发时,两个支部共有党员44人。

                                     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全面抗战的路线。
板泉崖、主家岭两支部,一面寻找党的组织,一面组建抗日武装。中共板泉崖支部在
临郯青年抗日救国团帮助下,成立了临郯青救团第三十六分团,在板泉一带活动。这
一时期,在莒南境内进行党的活动的还有3条线:一是由临沂地下共产党员张岗、汪
洋、崔介联系的谢辉、张子亮等,活动在十字路、洙边、相邸一带;二是由莒县党的
组织负责人郭有邻联系的聚将台、环河崖、良店等村的党员;三是由沂水县党组织负
责人邵德孚联系的薛庆一带张鹤村、张泽生等人,活动在十区的北部。1938年7月上
旬,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六大队奉命从沂水开到莒县南部岳家沟一带,开辟
抗日根据地,这是进入滨海地区的第一支八路军部队。8月,中共鲁东南特委和中共
莒县县委分别在大店和岳家沟建立。9月,建立了中共莒县八区和七区两个分区委。
年底,莒南一带近百个村庄已有党员200多名。1939年4月下旬,中共莒赣临边区工委
在张家相邸建立,白炎波任书记。6月,日本侵略军在泰(安)石(臼所)公路沿线重要
村镇安设据点,形成莒县南北分割的局面。根据对敌斗争需要,中共鲁东南特委决定
撤销原中共莒县县委和中共莒赣临边区工委,建立莒南县委和莒北县委。7月,中共
莒南县委在高家沟(现坊前乡)建立,白炎波任县委书记。县委建立后,广泛发动群众
,发展党员,建立抗日武装。10月,首次党的代表大会在郁家结庄召开。会议的召开
,进一步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年底,所属7个区均建立分区委,大部分乡、村
建立支部,党员发展到1600人,县大队扩至200多人,各区都建立常备武装,乡和村
建立自卫团。
    县委遵照既团结又斗争的原则,同莒南境内的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坚决斗争,不失
时机地进行建党、建政、建军、建群工作。至1940年底,辖区内所有区和大部分乡都
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和党组织、群众团体,莒南全境解放,成为比较稳固的抗日根据
地。1941年1月,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莒南人民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克服
困难,前赴后继,完成了中共山东分局减租减息试点任务。1943年3月,山东分局为
指导全省工作,确定莒南为分局实验县,翌年春,大店查减斗争的经验,被中共山东
分局在全省推广。在对敌斗争、根据地建设、大参军、大生产和文化教育等各项工作
中成绩卓著。这一时期,莒南县既无敌据点,又无顽占区,成为中共山东分局、省行
政委员会、八路军115师、山东军区和滨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是全省政
治、军事指挥中心,罗荣桓、朱瑞、黎玉、肖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长期在这
里工作和战斗。

                                  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莒南县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日本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
》,继续进行以生产为中心的根据地建设。1946年在全县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
耕者有其田,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相对稳定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巩固了和平民主
的统一战线。是年12月,蒋介石集中兵力向苏北、鲁南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共莒
南县委领导莒南人民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鼓舞下,投入了紧张
的支前参战运动。1947年全县开展土改复查运动,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年7~
10月,莒南县党组织公开。1948年2月进行三查三整(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整顿
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运动。此后,动员全县党政军民,全力开展以恢复和发
展生产为中心的各项建设工作。至1949年9月,全县建立党支部786个,乡总支部164
个,分区委10个,党员发展到20743人。

                                  四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到了城市和经济建设上来。50年代初,中共
莒南县委带领全县人民,按照中央、省、地部署,积极开展大规模的巩固人民政权及
恢复国民经济工作,先后开展了镇压反革命、“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
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
济情报)、抗美援朝等运动,结束“土改”任务顺利完成,逐步实现农业合作化,对
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2年春至1955年10月,在全县进行了建国后第一次大规
模的全面整党。这期间,莒南县作为中共山东分局和地委的基点县,为中共山东分局
(省委)和地委指导全省全地区工作提供了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莒南县开始转入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各级党
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和群众同甘共苦,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实行科学种田,
使全县自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王家坊前村
勤俭办社、厉家寨村治山治水的经验受到毛泽东主席批示,继而推广到全国各地。在
此期间,莒南县涌现出厉月举、钮恩升、李义丰3位全国劳动模范。这些先进典型和
模范人物,在推动农业合作化的进程中,起到了示范与表率作用。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莒南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继续艰苦创业,兴修水利,开山
劈岭,发展农业。随着党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贯彻,县委很
快纠正“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干部特殊化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错误,落
实政策,为在“拔白旗”、“反右倾”等运动中受错误批判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甄别
平反。1963年,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广泛开展学雷锋、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工业学大庆
”、“农业学大寨、学厉家寨”运动。1964年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
动)。通过一系列学习、教育运动,密切了党群关系,振奋了人民的精神,工农业生
产得到发展,党的组织建设得到加强。但由于“四清”运动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党
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一切斗争都认为
是阶级斗争或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致使一些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到196
6年5月,全县党员22630人,党支部1087个,党总支18个,县委下辖党委144个。

                                   五

    “文化大革命”时期,莒南县各级党组织受到冲击,各项事业遭受严重损失。在上海
“一月风暴”的影响下,1967年2月10日,中共莒南县委、县人委被夺权,临沂地区
各革命造反团体联合行动委员会莒南分会成立。接着全县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及
各区、公社、大队亦相继被夺权。1968年3月19日,莒南县革命委员会成立。1969年
12月,全县有54名被“罢官”的干部进入各级革命委员会工作。1970年2月5日,中共
莒南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成立。各区革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也分别成立。1
970年10月在县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领导下,全县开展由党外人士参加的“开门整
党”,共分3批,到1971年12月全部结束。通过这次整党,党员恢复了组织生活,重
新建立了基层党支部。1971年4月,各公社先后召开党代会,选举产生公社党委。是
年11月,中共莒南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五届中共莒南县委(县革委
党的核心领导小组随之撤销)。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夺取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新胜利。会后,县委采取措施,医治“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创伤。解放了
大批被打倒的干部,一部分冤假错案得以解决,发展了莒南安定团结的局面。使大多
数党员干部到职就位,带领全县人民开展学大寨、学厉家寨运动,大搞农田水利基本
建设,发展经济。

                                   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莒南县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经
济上开放搞活,推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发展商品经济;政治上拨乱反正,清除
“文化大革命”影响,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落实各方面政策,并设专门机构
,对历次政治运动所积4434件遗案,进行全面复议纠正。1984年,进行机构改革和撤
社建乡(镇)工作。1985年5月至1987年春,分3期进行全面整党。1987年中共十三大后
,全县各项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县委确立了重工强农的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治
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农业建立“三大基地”,工业建立“五大行业”、“六
大集团”和“七大骨干企业”。1992年初,县委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
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全县实施机关、农村、工业、流通、粮食、金融、住房、教
育和卫生八项改革,并引进外资,建成一批“三资”企业。1993年初确立了“重农立
县,活商富县、科技兴县”的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实施了“市场拉动、集团推动、工
贸带动、基地联动、科技驱动”战略,带领全县人民团结奋进,使全县经济发展速度
加快,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同时,为端正党风,县委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开
展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