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丘陵农田基本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g4&A=3&rec=11&run=13

莒南县丘陵耕地面积大、土层薄,底部多为片麻岩和乱石碴,整治难度大。抗日
战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中,山丘地区农民就搞开荒造田活动。1944年,全县组织699
个开荒队,17330人,开荒造田4769亩。
1949—1956年,以叠地,包修地埂、地堰,深翻整地,建“沟洫”梯田为重点,
共投工日1600万个,整修地堰2.62万道,叠地10万亩,深翻整“沟洫”梯田40万亩。
同时,开展大规模闸山沟,在山坡上挖鱼鳞坑,封山造林等活动,水土流失有所减轻
,但未能根本解决。全县120万亩丘陵坡地(含非耕荒坡地),每年被水冲走沙土70余
万立方米,等于6500亩耕地平均剥去16厘米厚的土层。
1957—1966年,学习厉家寨整“三合一”梯田的做法,以整“三合一”梯田为重
点。即打破原来地界,规划成地块较大的梯田,然后深翻整平,培起地堰,修建田间
排水系统,使丘陵耕地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此间,全县相继建起一批大、中、小
型水库和塘坝,在深翻整地的同时,进行田间水利配套建设。石泉湖村在全国劳动模
范李义丰的带领下,将全村478亩山岭薄地全部整成“三合一”梯田,其中338亩垒成
石地堰,320亩建成水浇田。
1970年,贯彻中央北方农业会议精神,全县开展“远学大寨,近学厉家寨”的运
动,形成更大规模的丘陵农田建设活动。整地规划多由县和公社共同制定并组织施工
。以整建能排能灌的大块“三合一”梯田(一般每块3亩左右,大的一块10多亩)为重
点,全县丘陵土地得到普遍治理,先后成为临沂地区、山东省和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
县。1974年和1975年,全国农业展览馆和广州交易会先后展出莒南人民战天斗地、改
造自然、农业连年创高产的业绩。1977年,县成立“农田建设总指挥部”,下设4个
分部。全县16处公社分别建立“农田建设指挥部”,当年规划并铺工18处农田建设工
程(时称18个农田会战战场),其中丘陵农田建设工程16处,除1处工程到1980年完成
外,其余15处工程当年全部竣工,共平掉52座岭头,移9条河道,填较大水沟289道,
翻动土石2400万立方米,整大块“三合一”梯田25万亩。到1980年,全县共投工日7
500万个,整建大块“三合一”梯田38.5万亩(内有原已整成的约10万亩小块梯田),
其中,建成水浇田24万亩。
1981年后,丘陵农田大规模建设渐少,以小流域治理为主,共治理小流域50处,
面积1.5万亩,投工2500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