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分目 教育委员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d3&A=2&rec=96&run=13


    主任、党委书记  范俊良
    副    主    任  菅立会  韩林生  朱培贞  邱树荣
    【机构】1986年教育局设办公室、人事股、普教股、招生办、后勤股、职教股、
科研站、教研室、农村校改办公室、教育志办公室等10个股室站。1988年8月,由于
工作需要,再增设农村中小学规范化建设办公室。1991年8月教育局改教育委员会。
1992年县直机关进行机构改革,下设人秘科、普教科、职教科、计财科、教研室等4
科1室。1995年底,有职工39人。其中中共党员21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3人;
具有高级职称的7人,中级职称的13人,初级职称的8人。
              教育委员会(教育局)主任副主任(局长副局长)任职更迭表
                                (1986~1995)
┌─────────────────────┬──────────────────────┐
│           正                  职         │          副                   职           │
├─────┬──┬───────┬────┼─────┬──┬───────┬─────┤
│  姓  名  │性别│  任      职  │ 备  注 │  姓   名 │性别│任职          │  备   注 │
├─────┼──┼───────┼────┼─────┼──┼───────┼─────┤
│  张崇临  │ 男 │       -1987.5│1984任职│  周志国  │ 男 │       -1987.5│ 1984任职 │
├─────┼──┼───────┼────┼─────┼──┼───────┼─────┤
│  郭玉坷  │ 男 │1987.5-1990.3 │        │  范希绪  │ 男 │       1987.5 │ 1984任职 │
├─────┼──┼───────┼────┼─────┼──┼───────┼─────┤
│┌───┐│ 男 │1990.3- 1991.5│        │┌───┐│    │              │          │
││范希增││    │              │        ││朱奎士││ 男 │1987.5-1990.3 │          │
│└───┘│    │              │        │└───┘│    │              │          │
├─────┼──┼───────┼────┼─────┼──┼───────┼─────┤
│  齐  晋  │ 男 │1991.9-1995.11│        │  齐  晋  │ 男 │1987.5-1991.9 │          │
├─────┼──┼───────┼────┼─────┼──┼───────┼─────┤
│  范俊良  │ 男 │1995.11-      │        │  张兆增  │ 男 │1990.3-1993.8 │          │
├─────┼──┼───────┼────┼─────┼──┼───────┼─────┤
│          │    │              │        │  范俊良  │ 男 │1991.8-1995.11│          │
├─────┼──┼───────┼────┼─────┼──┼───────┼─────┤
│          │    │              │        │  菅立会  │ 男 │1991.8-       │          │
├─────┼──┼───────┼────┼─────┼──┼───────┼─────┤
│          │    │              │        │  韩林生  │ 男 │1991.8-       │          │
├─────┼──┼───────┼────┼─────┼──┼───────┼─────┤
│          │    │              │        │  朱培贞  │ 女 │1995.9-       │          │
├─────┼──┼───────┼────┼─────┼──┼───────┼─────┤
│          │    │              │        │  邱树荣  │ 男 │1995.11-      │兼督导主任│
└─────┴──┴───────┴────┴─────┴──┴───────┴─────┘
    【学前教育】1986-1989年学前教育隶属县妇联,县教育局在教学业务上予以指
导。1990年由县妇联移交教育局管理。移交后,及时调整了县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并
在教育局设立了托幼办公室,分管业务的副局长兼任托幼办公室主任,并配有2名专
职幼教干部。各乡镇也相应调整了托幼工作领导小组,乡镇教委配备了专职幼教辅导
员,自上而下形成了幼教工作管理网络。
    1993年改革办学体制,坚持国家、集体、个人等多种体制办学的原则,探索把幼
儿教育推向社会,提出了“分级办园、分级管理。放开办园,放活收费”的新路子,
打破由政府抱揽办园的单一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单位、集体、个人办园的积极性。
谁有能力谁办园、谁受益谁负担,逐步建立以个人办园为主,社会多层次、多渠道办
园的新体制。
    1994-1995年,托幼工作基础设施发展较快,把全县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纳入
了“两基”建设,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标准较高的12处乡镇中
心幼儿园,并购置了30万元的大型玩教具。1995年投资130多万元,在梨园公园新建
县直实验幼儿园,省教委验收一次性合格,成为全县幼教工作的窗口。
    不断深化幼教改革,加强幼教内部管理。实行园长负责制、幼师聘任制,建立健
全各种规章制度,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幼师素质,1986-1995年
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计训2300余人次。定期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在《幼教报》、
《幼教园地》等报刊上发表文章200余篇,有12篇论文在省、地幼教年会上获奖。阳
信的幼教改革得到了省、地及国家教育部门的认可,首先在全区进行了推广,1995年
阳信县被评为全国幼教工作先进县。
    至1995年底,全县有各类幼儿园、学前班374处,3-6周岁幼儿1.1万人,幼儿入
园率64%,6周岁幼儿入班数3796人,学前一年幼儿入班率为87%。幼儿教师454人,
专业合格人数292人,合格率为65%。
    【中小学教育】九年义务教育 1986-1988年,全县投资4300万元完成了农村校改
规范化建设和城镇校改,实现了“一无两有(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
六配套”(教室、桌凳、伙房、厕所、院墙、大门),改善了办学条件,改变了“黑
屋子、土台子、泥孩子”的落后面貌,“四率”(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
水平大幅度提高。1989年经行署评估验收,阳信县基本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1989年,
制订了“阳信县九年义务教育规划方案”。为保证阳信县义务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自1990-1995年,每年由县人大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牵头,教育、广播等部门具体
组织《义务教育法》宣传月活动,相继印发了《阳信县关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暂行
规定》、《阳信县关于加快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步伐的意见》、《阳信县关于制止中小
学学生流失的决定》、《关于增设教育投放的决定》等地方性法规文件。从1992年起,
分管县长与各乡镇长签订义务教育目标责任书。到1994年全县基本实现了初等义务教
育。
    1994年、1995年累计投资5300万元,用于“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
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建设,合理调整了学校布局,提高了办学效益,初中由1993年的
29处调整为17处,小学由602处调整为314处,投资1100万元完善了学校内部设施。中
小学的普及程度、师资队伍建设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省政府“两基”验收标准,顺利
通过验收,提前两年实现了“两基”,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实施义务教育提供了经
验。
    1995年底小学在校生为3596人,小学适龄人口中正常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115人,在校生105人,入学率为91.3%;初中在校生16005人,初
中适龄正常少年入学率为97.19%;中小学在校生辍学率分别为0.87%和0.13%;中
小学毕业班学生毕业率分别为99.73%和99.65%;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为
99.74%;17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5.8%。
    中小学德育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精神,
于1992年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县、乡配备了专职教育团委书记和少先队总辅导
员,教研室配备了政治、思想品德教研员,各中学设立了政教处。各学校建立了校长
主管,班主任、政治教师、政教干部和团队干部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参与的德育队伍。
同时加强了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梨园郭村、烈士陵园等社会考察基地和
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突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强化了劳
动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并狠抓了《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不断增强
学生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五自(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五心”
(忠心、爱心、关心、孝心、信心)教育。加强育人环境建设,县、乡教委成立了关
心下一代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和家长会的作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
合的教育网络。
                             阳信县普通小学部分年度情况一览表
┌──┬────┬──────┬──────┬──────┬──────┬──────┐
│年份│学校处数│在校学生人数│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
├──┼────┼──────┼──────┼──────┼──────┼──────┤
│1986│  756   │   51335    │    97.92   │    98.68   │    89.22   │    45.15   │
├──┼────┼──────┼──────┼──────┼──────┼──────┤
│1989│  691   │   43176    │    98.48   │    99.06   │    99.63   │    54.44   │
├──┼────┼──────┼──────┼──────┼──────┼──────┤
│1993│  602   │   37739    │    99.51   │    99.46   │    98.88   │    98.55   │
├──┼────┼──────┼──────┼──────┼──────┼──────┤
│1995│  314   │   35968    │    100     │    99.83   │    99.65   │    99.62   │
└──┴────┴──────┴──────┴──────┴──────┴──────┘
                             阳信县普通中学部分年度情况一览表
┌──┬────┬──────┬──────┬──────┬──────┬──────┐
│年份│学校处数│在校学生人数│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
├──┼────┼──────┼──────┼──────┼──────┼──────┤
│1986│   34   │   12496    │     44     │    95.20   │    95.20   │    18      │
├──┼────┼──────┼──────┼──────┼──────┼──────┤
│1989│   32   │   14926    │   50.11    │    97.11   │    96.12   │   22.08    │
├──┼────┼──────┼──────┼──────┼──────┼──────┤
│1993│   29   │   17400    │   92.66    │    98.21   │    96.97   │   32.55    │
├──┼────┼──────┼──────┼──────┼──────┼──────┤
│1995│   17   │   17625    │   97.19    │    99.13   │    99.73   │   35.13    │
└──┴────┴──────┴──────┴──────┴──────┴──────┘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县职业中专是一所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是由原流坡坞
农技中学和翟王林技中学合并而成。新址1990年7月筹建,1992年8月竣工。占地86亩,
建筑总面积1.43万平方米,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全校教职工114人,专业课教师49
人,文化课教师33人,设有农学、林果、兽医、农机电、电子电器、微机应用、医士、
汽修、企管、办公自动化、会计统计、外经贸等14个专业,25个教学班,在校生1204
人。
    学校深化完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督导检查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
教师整体素质,共取得科研成果12项,发表教学论文23篇。学校加大实验设施投入,
建起微机室、语音室、财会摸拟室、英文打字室等实验实习场所,加强学生实践技能
教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1995年6月,财会专业荣获省珠算通讯赛团体第一名,7月
份的对口升学中,升学率名列滨州地区第一。职专建立健全人才输出网络,分别与北
京、广东、济南、威海以及滨州地区各县市企事业单位“联姻”签订长期的人才供需
合同,由单一的纯教育教学转变为招生、教学、管理、就业一条龙服务体系,使学校
办学步入了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良性循环轨道。
    职专以“651工程”(1亩地种6种作物,即玉米、小麦、木耳、蒜薹、筒蒿、蘑
菇,纯收入5千元,生产1吨粮)为龙头,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建立了科技讲师团、服
务队,结合农时,利用上集服务,下乡办班之机,深入田间地头、农舍厂院,广泛开
展果园管理、畜禽病防、农机修理等技术辐射服务。1993-1995年,举办科技咨询服
务37次,举办实用科技培训班43期,咨询培训4.6万人次,发放科技明白纸5万余份,
管理果园2000亩,普检、防疫牲畜1.6万头(只),维修农机具1800台,带动起800个
种植户、1000个科技示范户,推广“651工程”、“微肥施用”、“液体授粉”等100
余项科技成果,1994年仅向日本出口100吨腌制平菇一项,就使农民获纯利润12万元。
有力地配合了县“科技兴农”战略和四大“富民工程”。
    职专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人才为重点,
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一”的路子,取得了可喜成绩,1993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
职业教育先进集体”,1995年5月被省政府评为“省级重点职业中专”,9月份被授予
“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称号。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等
多家新闻单位都报道过学校的办学事迹和经验。
    在职业中专的带动下,全县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蓬勃发展,13个乡镇均建起了成
人中心校,并有6处达省标,835个行政村均己建起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乡、村级办学
面达98.9%,全县已建立了“县一乡一村’三级职成教育网络。形成了长短教育、学
历与非学历教育、职教成教、职前职后相结合,多种学制并举,正规班、短训班共存
的办学新格局。
    1995年9月17日,省委书记赵志浩在阳信县视察时,称赞阳信县职业教育办得好,
职业中专办得有特色,并欣然题词“发展职教、振兴经济”,予以勉励。
    【招生工作】小学一年级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小学五年级毕业生升初中,由地
区教研室统一命题、统一印制试卷、统一考试时间;由各乡镇教委组织考试和阅卷,
本着就近入学的原则,由各乡镇教委统一从高分到低分录取。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小学五年级毕业生升初中的比例逐年上升,1993年县直和部分乡镇开始实现免试入学、
直升初中,1995年全县全部实现免试直升初中,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初中毕业生的升学考试实行分流的办法,先预选、后统考。预选考试承担着为高
中选留和初中中考统考选拔的双重任务。1986-1993年通过预选考试选留的高一新生
不再参加7月份的普通高中考试,直接入学就读。1994年起选留生还须参加7月份的普
通高中招生考试。中专统考后,由地区招生办统一阅卷和录取,高中统考后,由县教
委和各高中根据地区教育局下达的高中招生计划择优录取。
    大专招生,凡应届高中毕业生和符合条件的社会青年,均可报名参加大专统考。
统考工作,由县招生办公室严格按上级的政策、规定组织实施。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
不断深入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全县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数逐年增加。研究
生,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录取工作均由地区招生办负责。
      1986-1995年全县大中专升学情况统计表
┌──┬─────┬───────────────┐
│    │ 报考人数 │    升  学  人  数            │
│年份├──┬──┼──┬──┬────┬────┤
│    │高考│中考│本科│专科│高中中专│初中中专│
├──┼──┼──┼──┼──┼────┼────┤
│1986│    │    │ 9  │ 72 │   43   │  112   │
├──┼──┼──┼──┼──┼────┼────┤
│1987│    │    │ 10 │ 87 │   24   │  166   │
├──┼──┼──┼──┼──┼────┼────┤
│1988│    │    │ 31 │ 104│   25   │  162   │
├──┼──┼──┼──┼──┼────┼────┤
│1989│    │    │ 39 │ 126│   22   │  201   │
├──┼──┼──┼──┼──┼────┼────┤
│1990│ 347│    │ 51 │ 123│   26   │  254   │
├──┼──┼──┼──┼──┼────┼────┤
│1991│ 400│ 491│ 26 │ 102│   31   │  201   │
├──┼──┼──┼──┼──┼────┼────┤
│1992│ 509│ 497│ 45 │ 142│   34   │  303   │
├──┼──┼──┼──┼──┼────┼────┤
│1993│ 644│ 969│ 54 │ 306│   37   │  418   │
├──┼──┼──┼──┼──┼────┼────┤
│1994│ 580│ 892│ 33 │ 195│   33   │  300   │
├──┼──┼──┼──┼──┼────┼────┤
│1995│ 673│ 967│ 58 │ 277│   30   │  447   │
└──┴──┴──┴──┴──┴────┴────┘
    【教师队伍建设】1986年全县有公办教师1734人,1995年增到2671人。民办教师
稳中有降,由1986年的1737人,减至1995年的708人。新增公办教师大多来源于师范
院校毕业生,另有少量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教师队伍1991年达到4155人的高峰时,
民办教师总数与1986年基本持平,占教师总数的比率则由50.04%降至20.95%。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总体素质。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教书育
人,为人师表”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学习和执行国家教委和中国教育工会颁布的《中
小学教职工道德规范》,提高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1988-1995年全县教育系
统获国家级荣誉称号的11人,省级荣誉称号的24人。受地委行署表彰的优秀教师,
1986年20人,1987年19人,1988年5人,1989年10人,1993年6人,1994年7人,1995
年11人。
    1988年进行了首次全县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1990年职称评定步入正常化,
每年评聘晋升一次,至1995年底,全县教师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38人,中级557人,
初级1615人。
    1988-1995年,每年教师工资水平有所提高。1992年1月,1992年12月,两次普遍
增加了职务补贴,1993年10月进行了工资套改,工资水平有较大提高。1986年全县公
办教师年人均工资总额1451元,1995年增加到5191元。民师工资也随国民经济的发展
不断增加,由1986年的814元,增至1995年的3125元。
                           1986-1995年阳信县中小学教职工人数统计表
┌──┬──────────────┬──────────────┬──────────────┐
│    │      总  人  数            │        小        学        │        中        学        │
│    ├──┬──┬──┬─────┼──┬──┬──┬─────┼──┬──┬──┬─────┤
│年份│小计│公办│民办│民办所占  │小计│公办│民办│民办所占  │小计│公办│民办│民办所占  │
│    │    │    │    │比率(%)│    │    │    │比率(%)│    │    │    │比率(%)│
├──┼──┼──┼──┼─────┼──┼──┼──┼─────┼──┼──┼──┼─────┤
│1986│3471│1734│1737│   50.05  │2319│ 797│1522│  65.63   │1152│ 937│ 215│  18.66   │
├──┼──┼──┼──┼─────┼──┼──┼──┼─────┼──┼──┼──┼─────┤
│1987│3730│1741│1989│   53.32  │2458│ 802│1656│  67.37   │1272│ 939│ 333│  26.18   │
├──┼──┼──┼──┼─────┼──┼──┼──┼─────┼──┼──┼──┼─────┤
│1988│3860│2074│1786│   46.27  │2480│ 958│1522│  61.37   │1380│1116│ 264│  19.13   │
├──┼──┼──┼──┼─────┼──┼──┼──┼─────┼──┼──┼──┼─────┤
│1989│3885│2097│1788│   46.02  │2468│ 969│1499│  60.74   │1417│1128│ 289│  20.40   │
├──┼──┼──┼──┼─────┼──┼──┼──┼─────┼──┼──┼──┼─────┤
│1990│4077│2214│1863│   45.70  │2565│1020│1545│  60.23   │1512│1194│ 318│  21.03   │
├──┼──┼──┼──┼─────┼──┼──┼──┼─────┼──┼──┼──┼─────┤
│1991│4155│2286│1869│   44.98  │2584│1044│1540│  59.60   │1571│1242│ 329│  26.49   │
├──┼──┼──┼──┼─────┼──┼──┼──┼─────┼──┼──┼──┼─────┤
│1992│3911│2370│1541│   39.40  │2392│1094│1298│  54.26   │1519│1276│ 243│  15.60   │
├──┼──┼──┼──┼─────┼──┼──┼──┼─────┼──┼──┼──┼─────┤
│1993│4040│3062│978 │   24.21  │2521│1674│ 847│  33.60   │1519│1388│ 131│   8.62   │
├──┼──┼──┼──┼─────┼──┼──┼──┼─────┼──┼──┼──┼─────┤
│1994│3350│2532│818 │   24.42  │1859│1147│ 712│  38.30   │1491│1385│ 106│   7.11   │
├──┼──┼──┼──┼─────┼──┼──┼──┼─────┼──┼──┼──┼─────┤
│1995│3379│2671│708 │   20.95  │1872│1226│ 646│  34.51   │1507│1445│  62│   4.11   │
└──┴──┴──┴──┴─────┴──┴──┴──┴─────┴──┴──┴──┴─────┘
    【中小学教学研究】教研机构县教委教研室是负责全县教学研究的专门机构,由
分管业务的教委副主任任主任,中小学各学科都配有专职教研员,各乡镇设教研站,
各学校设各学科教研组。构成了以教研室为龙头的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
    教学成绩10年来,在教育教学方面,落实“两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
高教育质量)方针,落实教学常规,狠抓教学管理,取得优异成绩,阳信中考成绩,
历年均处于全地区中上游水平。高考成绩逐年提高,1990年高考取得了按万人比居全
区第二位的优良成绩,1993年本科上线63人,达到了阳信县恢复高考后历史最高水平。
在国家、省、地组织的各科学生知识竞赛中,计获国家级奖8人次,省级奖503人次,
地级奖1200余人次,位居全区中上游水平。
    教研成果1986-1995年,在强化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教学能手方面,
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1991年,3名教师被评为教学能手,1995
年又有15名中小学教师被评为地区骨干教师,7名教师被评为地区教学能手,1991年
至1995年分两批评出了县级教学能手106名,骨干教师133名,各学科优质课530余节,
几年来,在全县范围内,有计划地学习推广了国内外卓有成效的符合阳信实际的先进
教改经验和方法,已取得明显成效。广大教师积极进行教研教改,认真撰写教学论文,
近5年间共获国家级奖7篇,省级奖22篇,地级奖179篇,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教改氛围。
    【实验室建设与勤工俭学】实验室建设1986年,全县乡镇中学有三类实验室13处,
县直小学、一中各有1处三类实验室,累计仪器总价值24万元。至1995年底,全县实
施“两基”,一中、实中、职专、阳信镇分别建起了一类实验室,其他乡镇共建起了
中学二类实验室15处,小学一类实验室14处、二类实验室70处,并按标准配齐仪器,
累计价值达231万元。
    勤工俭学至1986年底全县勤工俭学有校办工厂3个,农场296亩,第三产业服务网
点1个,并开展复收采集等勤工俭学活动,纯收入25万元,生均3.81元。至1995年底
全县中小学勤工俭学校办工厂发展到15个,农场土地发展到975亩,服务网点34个,
纯收入达301万元,生均52.4元。
    【教育体制改革】1988年,以小桑乡为试点推行了以“双向选聘”为主要内容的
教育体制改革,办学单位聘任校长,校长聘任教师,将竞争机制引入教育内部,调动
了办学单位和校长教师的积极性。阳信教育改革情况多次被《人民日报》、《光明日
报》等报刊登载。1989年4月,惠民地委、行署在阳信县召开了“全区教育改革座谈
会”,省内外40多个地县组织考察学习阳信改革经验。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后,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建立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村教育新体制,在认真总结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反
复探讨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了教育综合改革,改革办学体制,改
变政府包揽办学的现状,行施政事分开,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形成由政府办教
育,校长管学校的体制;转换学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施行教师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
建立“多劳多得、优教高酬”的分配制度;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提高办
学效益。全县精减教师1307人,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合并减少初中11处,小学280
处,合并
    2处职业中学在县城驻地建职业中专1处,扩大了办学规模,精减教师、合班并校
等共节约经费210万元,依照“减人减校不减资”的原则,提高了投资效益和办学效
益。
    阳信县教育综合改革得到了地区、省和国家教委领导的高度重视,省教委主任崔
惟琳评价阳信县教育改革“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对全省
有普遍指导意义。”省长赵志浩在对推广阳信教育改革经验的批示中说:“农村基础
教育多年困扰的大间题,阳信的同志似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人民日报》、《大众
日报》等报刊相继作了报道,国家教委专发《简报》,《中国教育报》作系列报道,
并把阳信改革总结为“五定四制”(定经费、定规模、定编制、定工作量、定岗位;
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校内结构工资制)。19个省市,300
多个县市,达近万人次考察学习教育改革经验。作为全国仅2个县级代表之一参加了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向大会提供了典型材料。1994年省教育改革现场会和1995年全
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术研讨现场会相继在阳信召开。阳信教育改革在全国范围内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全面落实《纲要》、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工会工作】1986年辖设20个基层委员会,有工会小组116个,会员3387人。
1995年教育工会有专职干部2人,下设22个基层工作委员会,有工会小组120个,会员
3379人。各基层工会把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健全完善教代会制
度,加强民主管理。各基层工会3年一届大会,1年一次例会。民主评议干部,参与学
校重大决策,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了工会对学校的民主监督。
                                                 (王培民  宋书岭  菅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