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进行机构改革? 推进公务员制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6&rec=83&run=13

第七节 进行机构改革 推进公务员制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构改革的动作在不断加大。自1990年以来,五莲县动作比较大的机构改革主要是1993年和2002年的两次县、乡机构改革。期间,1996年推行了国家公务员制度,1997年开展了“三定”工作。
  每一次或大或小的机构改革,主要坚持了以下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的原则;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政事分开的原则; 坚持权责一致,合理划分事权,理顺条块、 部门之间以及行政层级之间的关系的原则;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制定和落实,保证了每次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社会进步。
  1993年的县乡机构改革,自1993年5月开始,1994年1月结束。这次改革,使县直行政机构由原来的70个精简为43个,减少39%。乡镇行政机构由原来的平均每乡镇13个减少到9个,减少31%。机关内含科室由改革前的193个减少到137个,减少29%。县直行政人员由1105人精简到615人,减少44.3%;部门领导职数由303人减少到177人,减少42. 6%。同年开展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保留了70个副科级以上事业单位,其中,副县级1个(县委党校),正科级14个,副科级55个;撤销6个事业机构,其中,正科级4个(党史委、接待办、市场办、三产办)、副科级2个(县志办、爱卫会办);由事业转为企业的3个,其中,正科级2个并改名(县供销社联合社改称县供销集团总公司、县经济协作办公室改称县经济技术协作集团总公司),副科级1个(园艺场);新设事业机构3个,其中,正科级2个(文联、水产中心)、副科级1个(县政府保卫科)。
  1996年7月开始在县乡机关中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1997年10月通过日照市检查验收。全县设置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职位1331个,其中县直757个,乡镇574个。相关人员分别参加了过渡考试、过渡考核、竞争上岗和岗位轮换,县乡机关中1326人过渡为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
  1997年的“三定”工作,对县直46个部门进行了“定职能配置、定人员编制、定内设机构” 的“三定”工作,对各部门工作职责重新进行了界定。县直党政机构核定(公、检、法、乡镇除外)行政编制702个,理顺内设机构20个。县公安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定编155人(不含武警现役编制),县人民法院定编98人(含基层人民法庭),县人民检察院定编67人(含税务检察室和洪凝检察室)。乡镇按人口多少分为三类,一类乡镇党政群机关定编不超过38人,二类乡镇不超过30人,三类乡镇不超过23人。
  2002年的县乡机构改革,对县、乡党政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作了重新调整。县委机构设置工作部门7个(县纪委、县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机关工委),部门管理机构2个(老干部局、信访局);县政府工作机构由原来的33个精简为23个(政府办公室、监察局、民政局、人事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局、司法局、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局、卫生局、审计局、交通局、环境保护局、统计局、经贸局、教育局、科技局、城乡建设局、计生局、发展计划局、文化体育局),精简了22. 6%。精简后,县直党政群机关(包括人大、政协机关)行政编制503人,政法专项编制356人。其中通过提前退休、离岗待退等方式精简行政在编人员175人,精简率为11%。这次改革后,县委工作部门一般称部,政府工作部门一般称局,机构规格为正科级;与党政部门合署或挂靠党政部门的机构,以及部门管理的机构规格维持原状。政府部门一般设立党组。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各乡镇党政机关统一设置3个股级行政工作机构: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农业、林果、民营经济管理、文教、城建5个助理员。乡镇以下不设管区等管理层次。乡镇团委、妇联、人武部维持原状。各乡镇统一设置8个股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站所:财政所(与农村养老保险所合并)、计划生育服务站、经管站(与农村财务专业化管理办公室合署)、水利站、土地矿产管理所、农业技术服务站(与农业机械管理站合并)、文化广播站、林业站。对其他自收自支的畜牧兽医站、建设服务站、劳动服务站、种子站等事业站所,按照机构改革的要求予以调整、理顺、转体。乡镇行政编制由原来的806人精简为450人,精简44%;精简人员270人,乡镇行政编制空缺106人。乡镇事业单位由改革前的每乡镇12个精简为8个,乡镇财政供养事业人员由1083人精简为845人,精简22%;其他事业单位人员由170人精简为128人,精简25%。
  通过历次机构改革,进一步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加完善了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机构保障和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