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七五”计划的完成和“八五”计划的制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6&rec=54&run=13

第五节 “七五”计划的完成和“八五”计划的制定

  “七五”(1986—1990年)期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全县“七五”计划目标,深化改革,治理整顿,胜利完成了“七五”计划的各项主要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显著发展和进步。1991年3月,五莲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五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及十年规划纲要》,《纲要》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进步,为全县人民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

“七五”计划的完成
  “七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深入进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巩固和发展了全县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长足发展。199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64亿元,为“七五”计划的147%。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39亿元,完成财政收入3130.1万元,农民人均所得达到732 元,城镇职工工资收入平均达到1845元,城乡居民人均存款达到520元。
  “七五”以来,全县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按照“稳定粮油,提高林果,发展畜牧,坚持多种经营,振兴乡村企业”的指导方针,通过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劳动积累,加大农业投入,推动科教兴农,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53亿元,年均增长4.6%。粮食产量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仍保持了稳定增长。
  工业生产持续发展,产品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初步形成了食品、轻工纺织、矿产建材、机械加工、电力电子等行业。199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6.11亿元,“七五”期间平均年递增17.9%;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744万元,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能力,逐步改善了产品结构,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商业流通部门努力开拓市场,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的作用。1990年,全县完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7607万元;外经、外贸系统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大力发展和扶持创汇工业和农业,完成外贸出口产品收购总值8541.4万元。
  财政、税务、金融工作充分发挥管理、监督、扶持生产的职能,正确处理聚财、理财、用财关系,大力开展双增双节运动,积极培植财源,壮大全县经济实力。1990年,财政总收入达到3130万元,财政灶内部分加国家补助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1990年,完成公路基础设施的修建养护工程124.8万元,实现了辖区公路完好畅通。邮电事业有了迅速发展,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34.6万元。
  科技工作认真贯彻“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在普及全民科学知识教育的基础上,狠抓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全县工农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1990年完成科研项目62项,全县获得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达到10641人。
  教育工作贯彻徳、智、体全面发展和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进一歩强化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教育事业有了较快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1990年底,在校学生达67318人。
  卫生、计生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县有医院20处,医务人员977人,县医院新建了门诊楼,设立了保健病房楼。县、乡(镇)两级医院的医疗设备有了增加和改善,全县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健康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计生部门会同乡镇村和县直部门单位党政领导齐抓共管,进一步完善了计划生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层层签订了《人口目标责任书》,计划生育率达到9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
  “七五”期间的工作有经验也有不足,全县农业综合生产力不强,综合效益不高,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社会化服务程度低;工业生产大中型骨干企业少,集团企业发展慢,产品档次和管理水平偏低,经济效益不理想;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制约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八五”计划和十年目标的制定
  1990年10月,县计划委员会根据中央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和潍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编制了五莲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和十年目标(草案),下发各部门征求意见,县政府根据各方面反馈意见,再次进行了补充修改,于1991年3月26日提交五莲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作出决议。
  “八五” 计划和十年目标总的指导思想、战略任务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全面推进两个文明建设,搞好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强化农业,发展工业,搞活流通,狠抓科技;不断增加投入,注重能源、交通、通讯和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战略任务,“八五”期间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坚持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把改革开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改革开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强化农业,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的稳定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战略重点,努力推进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更大发展。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原则,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立足优势,突出重点,不断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把科技、教育放在首先发展的地位,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强水电、交通、邮电通讯、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重点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努力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1995年达到11.4亿元,年均增长9% ;2000 年达到14.5亿元,年均增长7%。国民收入,1995年达到10.3亿元,年均增长8%; 2000年达到12.6亿元,年均增长6%。工农业总产值,1995年达到13.2675亿元,年均增长9%;2000年达到19.4亿元,年均增长8.4%。社会商品零售额,1995年达到4.83亿元,年均增长10%;2000 年达到6.48亿元,年均增长8%。计划投资总额,1995年达到9.5亿元,2000年达到19. 5亿元。出口商品收购总值,1995年达到1.4亿元,年均增长10%;2000年达到2.5亿元. 年均增长10%。财政收入,1995年达到4750万元,财政支出4750万元,年均增长分别为8.7%和4.8%;2000年达到8000万元,财政支出8000万元,年均增长分别为9.8%和7.9%。
  “八五”计划和十年目标提出的工作重点为:一是大力强化农业。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稳定粮油面积,保证总产量的稳定增长,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增加农村经济收入。林业生产主要抓好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建设,搞好封山育林,加快荒山荒滩绿化,建成高标准绿化县。养殖业要优化畜禽结构,逐步建立完善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料供应、加工销售体系,为畜牧业发展提供社会化、系列化服务,不断提高畜产品的出栏率和商品率。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二是重点发展工业。不断加强对工业生产的组织领导,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重点,全面推进企业的各项改革。制定实施加快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工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企业发展,表彰奖励开发新产品的有功人员。搞好招商引资,坚持内引外联并举,外资外经外贸并举,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源密集型产业并举,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招商引资。三是加强能源、交通、通讯、环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搞好电网建设,争取网电供应状况的日趋好转。交通以开发山区道路、提高公路等级、调整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效益为重点,建立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邮电通讯重点抓好传输电缆架设、乡镇固定电话、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用户电报等工程建设,使邮电通讯事业再上新台阶。城市基础设施以市政建设、给排水、住宅、交通、园林绿化、环卫设施和城区集中供热为重点,使城区面貌和居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环境保护继续贯彻“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加强用地计划管理,严格控制非农用地,鼓励土地复垦。四是加强商业、服务业、财政金融的建设与管理。按照服务于生产,方便人民生活的原则,加强商业设施的建设,配套发展各类商业服务网点,保证流通渠道畅通有序。积极发展旅游事业,积极开发自然、人文景观,以提高旅游观光的吸引力。财政、金融工作转变观念,参与生产流通,帮助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积极培植财源。加强税收征管,保证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争取财政收支平衡。五是发展教育、科技、卫生事业。继续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重视发展幼儿教育及特殊教育。继续贯彻“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大力推广普及效果好、见效快的科技成果。继续完善医疗设施,为社会提供优良服务,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的就医条件。六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