踊跃投身抗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5&rec=12&run=13

踊跃投身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五莲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畏强敌,同仇敌忾,同入侵者进行了一场近八年的殊死战斗,直到取得彻底胜利。五莲山区成为一个攻不倒、摧不垮的坚强抗日战斗堡垒。
1937年12月29日,日寇攻占青岛、泰安不久,即沿潍(县)徐(州)公路南侵,并在枳沟、管帅、招贤等地设立据点。1938年农历正月24日,攻占了莒县城。在长达近八年的时间里,日寇经常对五莲山区扫荡,实施了野蛮的“三光”(杀光、抢光、烧光)政策,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在气势汹汹的敌人面前,富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五莲人民,没有被吓倒,他们坚决响应共产党的号召,拿起武器,英勇战斗,保家卫国,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抗战开始后,随着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全县各村逐步建立了抗日群众团体——抗日民众自卫团。自卫团首先在阎马、王家埠、陆家庄子、古家沟等村发展起来,到1940年春,自卫团组织几乎遍及五莲各村。为加强对抗日自卫团的领导,还组成了由古方廷任指挥、李建修任副指挥的诸(城)日(照)边区抗日民众自卫团指挥部。自卫团成员的年龄一般在16岁以上、50岁以下,按类型分4类:一类是警备自卫团(也称普通自卫团),二类是妇女自卫团,三类是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青抗先,也叫青年自卫团),四类是基干自卫团(包括游击小组)。自卫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群众性的游击战争,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维持地方治安,担任抗日勤务等。1943年后,为适应反“扫荡”、反“蚕食”和反“清乡”斗争的需要,还组织了基干民兵。到1943年底,全县基干民兵发展到4500人。1944年秋,发展到10000人。
为更有效的打击敌人,根据地的人民在一无设备,二无技术,三无原料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土法上马,硬是在中至陡峨村办起了枪厂,造出了有名的“陡峨枪”。为了造枪,没有钢材,他们化装成商人,以替人修锅为名,到敌占区购置原料铁;没有煤,他们就到海边驮盐,到博山换煤;没有砂纸,他们就找来破碗碴砸细,用胶水粘在布上代替,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枪终于造出来了。从1943年开始,平均每天能造一支枪。这种枪虽然不是用机器和铣床制造的,但枪身长,各种机件构造比较精细,杀伤力也很大。“陡峨枪”被一批批送到东至松柏林,西至沂水,南至甲子山,北至诸城一带的广大地区,在打击日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地的民兵经常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神出鬼没,活动在敌占区的交通线上,破坏公路、桥梁,割断电杆、电线。1943年10月,洪凝、高泽一带的民兵、自卫团1000余人,在滨海十三团的掩护下,破袭了从孙当村到枳沟村的公路和大桥,使枳沟、管帅两个敌伪据点一度孤立。中至区葛家崖头村的十几个民兵,将管帅到柳家店子公路上的电线和100多根电杆割断锯倒,他们还在深夜将日本鬼子必经的赵家尧村东石桥炸毁。王家埠村是诸日边区有名的抗日模范村。1944年2月4日晚,民兵队长张茂海带领9名民兵袭击了两城日伪据点,回村后遭到300多名日伪军的包围。民兵们声东击西,英勇击退了敌人的三次进攻。最后用调虎离山计,将敌人驱走,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范例。这次战斗,民兵牺牲3人,敌人伤亡惨重。中至、管帅、许孟等区还组成了小股武工队,经常深入敌后,打击敌军,瓦解伪军,搞得敌人坐卧不宁。在魏家埠村日伪据点,武工队员经常放冷枪、掷手榴弹骚扰敌人,并乘日伪外出扫荡的机会,将炮楼连续拆掉了三次。武工队员徐化民、郑三喜,埋伏在大北杏村的大桥下,用手榴弹炸毁了日寇的运油汽车。武工队员还经常散发传单,向炮楼喊话,发动伪军家属写信,做伪军反正工作。伪军受到教育后,弃暗投明,投靠八路军,掉转枪口打击日寇。
1945年8月15日,日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历经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迎来了伟大的胜利。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听到这一消息,无不奔走相告。家家张灯结彩,村村载歌载舞,踩高跷、扭秧歌、放鞭炮,男女老少齐唱“高粱红来谷穗黄,日本鬼子投了降,八年抗战胜利了,全国人民得解放”的歌曲,全县人民沉浸在一片胜利的喜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