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凝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b2&A=1&rec=627&run=13

洪凝镇

境域建置

境域 洪凝镇位于县城区,地处境内中心位置,东邻松柏乡,南接街头镇、石场乡,西面与中至镇相连,北与高泽镇、许孟镇毗邻。总面积19121平方公里。222省道、334省道及胶新铁路三条交通主动脉贯穿于境内,交通便利。地势南高北低,东陡西缓,土地以山岭梯田为主。崂山支脉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境,境内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其中,海拔最高的七连山达625米,境内最大的旅游景区——大青山主峰海拔619.4米,为AA级国家旅游风景区。气候受海洋性气候影响较大,全年多为东北风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达835.4毫米。境内有却坡水库、冯家坪水库、陆家庄子小(一)型水库三座,常年蓄水量3200万方,在防洪、灌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五莲县城重要的水源储备库。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石和大理石。其中花岗石的最大矿点位于本镇红泥崖村南的野虎山,储量约740万立方米,出露于山坡,易开采,石质坚硬,花色美观,可采大块。
建置区划 1943年前属日照县第三区。1943年划归日北县,设洪凝区。1945年划归臧马县,称洪凝区。1947年5月五莲县成立,划归五莲县,称洪凝区,辖11个小乡。1950年称五莲县第四区。1958年撤区并乡,成立洪凝人民公社,辖62个村。1964年12月划出28个村,成立山阳人民公社。1981年12月撤销公社制,建立洪凝镇。2001年由洪凝镇、山阳乡、罗圈乡合并为现洪凝镇。至2005年底,全镇共辖73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辖区内总人口143106人,人口密度为748人/平方公里;总户数57216户,其中农业人口70800人,占总人口数的49.47%。

综合经济

2005年,全镇经济总收入202644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14685万元,工业总收入99969万元,第三产业总收入879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66元。
农业 2005年底,全镇耕地总面积3947公顷,其中,水浇地面积558公顷;农作物播种总面积5318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570公顷;粮食总产量17643吨,肉类总产量29426吨,油料总产量4561吨,瓜菜总产量780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小米、蔬菜、水果,产量分别为267吨、7800吨、4860吨,其中苹果4460吨;家禽存栏数232000只,禽蛋产量1575000公斤,家禽出栏数298300只,蚕茧产量25000公斤;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8289千瓦,其中,农产品加工机械动力229千瓦,排灌机械动力1743千瓦,农用拖拉机22029千瓦,农用运输车11161千瓦,农村用电量1683万千瓦时。
1989年至2005年,全镇农业总的发展概况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9年至1997年)第一轮土地延包之前为稳步发展时期。农民在首次15年的土地承包期内,对土地的长期投入价值已经显现,生产资料价格相对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种植结构明显改变,由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逐渐转移到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经济结构逐渐改变,粮食深加工、家庭养殖、蔬菜种植已经成为在粮食生产之外的主要经济活动。粮食总产量有升有降,但农业总产值一直稳步提高。
第二阶段1998年第一轮土地延包到2002年税费改革之前,为不平衡发展时期。第一轮土地延包后,土地变更较大,有很多农户前期投入不足,特别是地力养护投入不足,造成粮食总产量降低。再加上中国刚刚加入WTO,粮食价格下跌,而生产资料价格却一直上涨,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主要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实际务农人员减少,农村经济出现了不平衡发展。特别是1999年和2000年,农业总产值呈下降趋势。
第三阶段2002年税费改革之后至2005年,为强势发展时期。税费改革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特别是小麦种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激发了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这一时期,随着经济开发和城镇建设的发展,耕地数量逐年减少,但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农业生产总值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呈现出强势发展的势头。
特色农业一是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全镇有35个村300多户全面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有6个蔬菜品种通过了省产品检测中心检测,被列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所产蔬菜除供应本地以外,还远销日照、青岛等地。二是无公害小麦、花生、小米产业初具规模。由大青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组织生产的“分流山”牌小米通过国家绿色产品认证,远销青岛、江苏、北京等地,以色正、味香、营养丰富、口感好受到欢迎。
工业 2005年底,全镇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3家,销售收入6500万元,利税510万元。
工业发展以1998年乡镇企业改制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缓慢发展阶段。由于地处县城,镇内企业相对比较发达。但在1993年乡镇企业改制以前,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员工结构不合理,农民工多,技术工人少,员工积极性不高;员工工资待遇低,工资待遇分配原则不合理;流动资金紧张,因缺乏资质,贷款难求,融资能力差;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销售渠道不畅,销售队伍涣散,销售费用居高不下;企业文化不健全,企业宣传乏力。1989年至1998年,工业总产值虽有增长,但速度缓慢。
第二阶段为跨越发展阶段。从1998年开始,镇内企业开始改制,如钢窗厂、居乐油漆、新兴建筑、特种塑料厂等都先后进行了改革。虽然这些企业改制后仍然保持原来的产品主导方向,但由于植入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科技而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些原来由镇党委、政府举办的集体企业,改制后经营者持大股,有了决策权,在生产、销售上由听凭政府指令转变为经营者自主决策,工资分配原则、用工制度都趋向合理、科学,进一步激发了工人的积极性,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在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培育起来的技术能力、销售渠道、经营人才等得到进一步发挥,镇内工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特别是2002年后,镇党委、政府在建好工业园的前提下,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截至2005年,引资总额达33亿元,镇工业园的入园项目总数达到36个,投资总额达25亿元,其中,最大的企业是以手动工具生产为主的美国丹纳赫公司。工业园的崛起,带动了整个洪凝镇工业的跨越性发展,工业生产总值连年有较大的增幅。
镇内的支柱产业为机械制造业,代表性的企业是安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其前身是洪凝镇钢窗厂。这是一家生产汽车、农用车配件的专业厂家,有钢板弹簧、花键轴、传动轴、油缸、汽车半轴等生产线六条,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工艺先进。主要产品有汽车钢板弹簧、变速箱轴、汽车半轴、传动轴、油缸、汽车前桥转向组件和发动机进气管、汽缸罩壳等八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财税金融 2005年底,全镇财政收入5416万元,其中,预算内收入2234万元;财政支出3059万元,其中,农业支出185万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8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7716万元,其中,农业贷款52万元。

社会事业

2005年,全镇自来水受益村7个,84个自然村通汽车、通电话,通电话户数13145户。各类学校25处,在校学生8969人,教职工747人,其中,幼儿园18个;图书室106处,文化站1处,体育场所21处;各类卫生机构97处,其中,医院2处,诊所95处,医生246人,病床322张;敬老院1处,信用社4个。
城镇建设纳入城区综合规划。2005年,镇驻地占地面积150公顷,总户数6720户,总人口20160人,综合型超市156处,农贸市场8处,沿街商品房78800平方米;绿化面积178500平方米,道路铺装面积8850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26平方米。全镇从业人员30800人,其中,农业15500人,工业4700人,建筑业4800人,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1200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1000人,批发零售业1500人,住宿餐饮业1100人,其他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