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6&A=3&rec=3&run=13

(2014年1月14日)
工委书记 吕晓东
今天,召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去年全区经济工作情况,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
一、2013年全区经济工作回顾(略)
二、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根据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2014年全区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结合文章,充分发挥开发区先行先试优势,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全力突破东部滨海新城建设,加快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扶持推动骨干企业膨胀,持续优化营商发展环境,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打造全市市域一体化的新亮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进出口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突破滨海新城建设。东部滨海新城是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城镇化战略,抢抓中韩、中欧合作机遇,加快构建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未来威海的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力度空前,将其作为六大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率先突破。这既为我们利用全市资源加快区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也为广大企业创新创业搭建了广阔舞台。全区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集中一切优势资源,全力突破新城建设,努力拓展发展空间,争创幸福威海先行区和美丽中国示范区。一要进一步完善新城规划体系。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和产城融合的理念,重点在优化用地布局、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协调产业发展上下功夫,跟踪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抓紧组织编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景观、重要城市地段专项规划等,做好医院、学校、社区、交通等公共服务项目规划,为新城建设提供科学系统指导。二要进一步加快新城中心区开发建设步伐。按照“整体谋划、有序开发”的原则,分批推进中心区村庄改造和开发建设,率先启动逍遥河社区、崮山三滩安置区建设。研究出台《新城中心区征迁安置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规范指导村庄整体一次性搬迁改造,土地整体一次性成片征用,村民身份整体一次性转换,统筹解决土地征用、村庄拆迁、农民身份转换问题。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对体现地域特色的纪念性、标志性建筑予以保留或改造,让传统文化元素和情结因素融入新城建设中,塑造新城的灵魂,增强城市文化内涵和人的认同感、归属感。三要进一步优化新城基础设施环境。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重点在理念创新、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岸线治理、水系建设上下功夫,年内完成成大线、威石辅路、金鸡大道泊于段道路绿化和逍遥大道、金鸡大道桥头段基础施工,抓好中韩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启动中心医院、高级中学、健康产业功能区等项目建设,分段实施石家河、逍遥河、五渚河景观整治及海岸线修复治理,加快滨海公园、森林公园、海西头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用完善的设施和优美的环境提升开发吸引力、增强新城承载力。四要进一步夯实产城融合发展基础。坚持以产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建设中韩 (威海)经济合作示范区和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合作示范区为目标定位,密切跟踪中韩、中欧合作推进和国家政策动向,认真研究制订新城产业发展规划和片区功能定位,重点抓好中外地方经济合作产业园、临港产业园等载体建设,采取多种渠道加强对韩、对欧宣传推介合作,大力吸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节能环保、科技孵化、商贸物流、综合开发类企业入驻,鼓励引导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区内外企业到新城发展,实现城市化与产业化互促共进。五要进一步规范投融资运作保障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理顺财政投资体制,改进城投公司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城投公司的市场融资和开发主体作用,灵活运用贷款、债券、信托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积极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新城开发,为新城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二)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优势。对外开放是开发区的立区之本。我区区位优势独特,环境优势明显,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威海国际新港、客运站、火车站、汽车站和青烟威城际铁路威海总站均居区内,1小时车程可直达两个国际机场,今年城际铁路将建成通车,交通出行将更加便利。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东部滨海新城建设,将有效破解制约我区发展的土地瓶颈,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蓝色经济区建设和中韩、中欧合作的深入推进,又为我区借势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开放活区战略不动摇,切实增强“重商、亲商、安商、富商”和“抢商”意识,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健全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既要强化对专业招商部门和经济主管部门的招商任务考核,灵活采取多种方式招引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入驻发展; 又要深入挖掘现有企业发展潜力,鼓励企业运用战略合作化解自身资金、技术、市场难题,通过内引外联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对接合作,示范带动关联企业来区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实现集聚抱团发展;还要鼓励发动各部门各单位和全社会提供人脉资源和招商信息,凝聚招商合力,不断提升利用资金的质量效益。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实行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和工委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靠前做好项目分析论证、 用地、环评、注册、审批、建设、运营等全过程服务,真正让项目引得来、落得下、建设快、发展好,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年内重点抓好总投资340亿元的74个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确保投产50个。
(三)努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当前经济形势下,工业经济分化趋势明显,科技含量高、资金储备足、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快速膨胀,而低端低效、粗放经营、市场饱和类企业举步维艰。同时,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不断涌现,广大企业只有顺势而为、转变思路、大胆创新、 勇于开拓,才能赢得主动。工委、管委将坚持工业经济主体地位不动摇,落实各类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7800万元,大力扶持工业企业转调、小微企业发展、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品牌建设、市场开拓和节能减排,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努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一要分类统筹推进。坚持抓大促小同步推进、内资外资一视同仁,重点抓好骨干企业膨胀,组织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梯次成长培育计划,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投入,加快推动迪沙高科技原料药生产基地二期、中航威海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山花地毯君芳家饰、喜盈门乳品智能化生产基地等总投资81亿元的25个工业项目建设,全力扶持“个转企、小升规、普升高”,鼓励引导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二要科技创新驱动。进一步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和科技孵化模式,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力,促进科技项目孵化培育,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计划新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入驻科技孵化项目12个,新签产学研合作协议20项,引进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完成省、市级技术创新项目250个,力争实现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零突破。三要积极开拓市场。广大企业要按照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国际国内并重的思路,积极推进市场创新,加快发展自主营销和电子商务业务,深度挖潜日韩、欧美等传统市场,大力拓展东盟、中东、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积极开发内需市场,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工委、管委将建立进出口过千万美元的50家重点外贸企业和船舶、电子、食品、服装等行业跟踪调度制度,鼓励企业有针对性地参加境内外专业展销活动,优化市场结构。
(四)加快打造全市服务业新中心。发展服务业是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促就业的重要途径和主攻方向。当前,工业精细化、新型城镇化、消费需求多样化深入推进,各级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密集出台,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区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结合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抓紧编制全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整合和低效企业退二进三计划,有序引导重点企业主副业分离,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实现中心城区腾笼换鸟、产业转型升级。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百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一是优化商贸服务业。按照中心商贸区、九龙湾商贸区 “两大商贸区”和青岛路、 齐鲁大道、大庆路 “三大商业带”的总体规划,重点做好业态布局调整,避免企业同质化竞争,加快推进九龙湾城市综合体、丰禾国际商业广场等15个项目建设,争取韩国商品交易中心、威海港威海特色商品交易中心“五一”前对外营业,打造韩国食品日用品集散地和威海特色商品集散地。大力引进和培育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积极引导商贸企业构建“网上商城”, 推行“线上、线下”购物新模式,靠前指导九龙城休闲购物广场、永旺(威海)购物中心以及汽车、家居等各类业态企业整体捆绑营销,打造特色商圈文化品牌。二是做大现代物流业。突出临港、临韩优势,充分依托区内物流要素资源,重点做好园区规划布局,大力发展韩国商品物流集散、 保税仓储、冷链物流、港口中转等业务,全力扶持中外运、青威集装箱、鑫通物流、冠宏物流、天福医药物流等骨干物流企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促进物流产业集群发展。三是发展乡村旅游业。重点结合滨海新城建设,高起点做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搞好“三园”(森林公园、滨海公园、海西头国家级海洋公园)、 “三带”(五渚河、逍遥河、石家河旅游观光带)以及黄窠寺生态养生旅游区、紫光农业生态观光博览园等项目规划建设, 提升无花果、草莓、苹果、花卉等各类生态农业采摘旅游档次,打造以滨海生态、休闲养生、文化体验为特色的现代休闲旅游度假区。四是培育健康服务业。整合区域生态、 环境、养生等优势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各类医疗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养生旅游等产业联动发展,打造全国健康养生服务首选地。
(五)持续优化营商服务环境。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区也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上,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唯一标准,着力在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细节、提高服务效率上下功夫,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爱护、尊重企业家和鼓励、支持、包容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搭建吸纳、留住、用好人才的广阔舞台,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完善公共配套服务。重点完善园区道路、居住、学校、医院、商业、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配套设施,加快推进 “一元制”城郊公交系统建设,抓好628套公租房建设,切实满足企业职工衣、食、住、行、娱等消费需求,解除企业和职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大城市容貌整治力度,建设九龙湾公园,改造海上公园,整修12条城市道路,强化城市数字化、精细化、网格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创业就业吸引力。也希望广大企业围绕职工需求,积极参与公租房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设身处地关心爱护职工,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赢得发展。二是强化部门包企服务。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建立经济形势监测联席会议制度,由经济发展局牵头,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每月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预判经济发展走势,及时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建立重点企业数据库,严格实行工委领导分包联系、行业主管部门对口服务、部门之间协作配合制度,切实解决工作沟通不够、协调不够、落实不够的问题,确保首办负责、一抓到底、抓出实效。加强企业调查研究,每季度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议,分期分批听取企业对工委、管委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企业经营动态和所思所盼,根据企业需求提供订单式、“一对一”跟踪服务,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改善行政审批服务。以建设工程项目模块化审批流程再造为突破口,全面实施行政审批流程再造,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提高行政审批一次成功率,让企业和群众真切体会到行政审批改革后的零障碍、低成本和高效率。四是培育规范社会中介服务。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重点培育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研发类、信息服务类社会组织,鼓励扩大社会中介经营范围,推动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规范中介机构服务运营,治理中介乱收费行为,推动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与行政机关脱钩,积极推行中介服务市场化竞争,全面提升中介服务质量和效率。五是优化金融市场服务。大力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来区布点入驻,有序引导民间融资机构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银企对接合作,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狠抓上市后备资源培育,推动重点企业加快上市进程,扶持骨干企业和中小型科技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开展产权质押融资。联合企业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扶持资金,千方百计调动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支持企业发展。六是提供依法廉洁热情周到的服务。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纪律规定,深入开展企业满意度调查和机关“庸懒散”专项治理,严格依法依规依程序办事,严肃查处吃拿卡要等行为,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广大企业也要从自身抓起,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坚决杜绝拖欠职工工资、保险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努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要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加大安全投入,狠抓企业安全培训、基础管理、隐患排查、问题整改和应急救援工作,切实保障企业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破除“小成则满、小富即安”的思想束缚,树立做大做强的雄心壮志,在敢想敢干中抓住机遇,在敢试敢闯中抢占先机,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政府和企业携起手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一定能够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加快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幸福的现代化新经区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