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6&A=3&rec=132&run=13

【概况】 2013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达到34.88亿元,比上年增长7.13%。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12亿元,比上年增长7.59%。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地方政府债券收入、各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上年结余收入等4.15亿元,收入共计22.27亿元。年内,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49亿元,完成预算的125.1%,增长27.9%。其中农业、教育、科技支出同口径分别增长21%、9.8%、5.2%,均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加上解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9.78亿元, 支出共计22.27亿元。收支相抵, 累计净结余70万元。

【财政支出】 支持经济发展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作用,鼓励扶持全区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在重点企业和大项目建设方面,安排本级扶持资金1.02亿元,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25亿元,对迪沙药业、华东数控等一批重点行业进行持续培育,促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管理水平的更新换代,为重点企业和大项目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设立5000万元企业临时还贷周转金,为中小企业提供临时拆借服务,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资金周转困难,全年扶持企业12家次,涉及资金2.05亿元。在促进服务业发展方面,认真落实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安排专项资金600万元,带动商贸、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在培育高精尖企业方面,投入科技创新资金4938万元,鼓励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研发中心建设、引导产学研合作、加大技改投入等,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支持民生事业发展 压缩一般性行政支出,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项目及重点建设项目倾斜。年内,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的47.2%。在学前教育方面,投资7060万元,新建扩建4所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实施5所民办幼儿园公办性质改造,更换标准化校车30辆,开展教师培训6000多人次,发放各类助学金322万元,教育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基层医疗卫生保障方面,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2687万元,巩固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财政补偿机制;投入885万元,完成崮山镇卫生院重建、凤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5处农村标准化卫生室新建改造工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在社会保障方面,投资440万元,完成桥头敬老院扩建、凤林街道日间托老服务中心及24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推进社会养老进程;全面提高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标准,将高龄补贴范围扩大至80周岁以上老人;持续扶持弱势群体,发放各类救助款、补助金1891万元,做到帮弱济困,维护社会公平。在鼓励创业、促进就业方面,严格落实各项政策,新建35个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和1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发放创业扶持贷款和就业培训补贴663万元,开展各类就业创业培训6074人次,年新增社会就业6000余人。
【财力保障】 强化税收征管 加强税源分析和收入调度,对重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分析把握行业运行情况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加强外资企业反避税管理,建立专业化反避税操作机制,实行关联交易申报,长期跟踪管理防止二次避税,累计入库企业所得税3240万元。
争取各类专项资金 加强与省、市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密切关注上级各类资金的主要投向。年内,争取各类上级专项资金2.24亿元。其中,农林水类项目到位资金4947.66万元,医疗卫生项目到位资金448.19万元,企业技术改造、农村公路建设等方面项目到位资金6700万元。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管理 2013年,全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4.18亿元。针对经区承担东部滨海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压力较大的状况,争取市级给予3年土地收益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全额返还的政策扶持, 年内返还5.3亿元,为全区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拆迁补偿费等土地开发支出提供保障,加快推进东部滨海新城基础设施建设。
【财政管理】 投资评审 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评审214项,核定投资额5.9亿元;完成工程结算审核166项,定案值1.6亿元,核减率10.07%;完成各类合同审核421项,核减合同额1008万元;完成滨海新城、成大线、九龙湾、疏港路等拆迁评估工作31项,评估金额1.5亿元。
政府采购 坚持部门预算与政府采购预算“五统一”(统一布置、统一审核、统一汇总、统一上报、统一批复)原则,完善操作规程,完成政府采购110项,采购额3113万元,综合节支率13.3%。
资产监管 10月,经区财政局印发《关于调整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部分通用资产配置暂行标准的通知》,对行政事业单位通用资产配置的最高限额、最低使用年限进行明确界定。调整完善全区行政事业单位部分通用资产配置标准,审核部门年初资产配置计划,年内共批准配置计划1920件,审减金额3660万元。
债务管理 对政府性债务实行收支计划管理,将偿还管委存量债务纳入年度预算统筹安排,足额提取偿债准备金,有效控制债务风险。年内,累计化解债务15505万元,清理应收款项、清收配套费欠款8778万元。
会计核算监督 完善财务核算软件功能模块的设计,创新支付核算监管手段,提升国库支付运行效率,全年审核支付财政性资金10亿元,纠正和退回手续不全、报支不合理、不合法的各种原始会计资料100余笔。
【基层财政建设】 调整基层财政体制 2月7日,管委制定印发《关于调整镇街道办事处财政体制的实施意见》,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和财力下沉的原则,对镇、街道财政体制进行调整。对区与镇、街道的收入范围、支出范围进行重新划分,除纳税总额过亿元的企业外,其他企业全部按属地下放至镇、街道管理,同时根据各镇、街道辖区内企业状况,分别提出年度税收增长目标,调动镇、街道增收积极性。
规范基层财务会计核算 4月7日,管委制定印发《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镇(街道)财务管理试行办法》,进一步明确镇(街道)财务管理任务,强化基层财务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专项资金管理、财务人员管理、账簿管理7项规范,实现对镇、街道财政资金无缝隙、全覆盖监管,切实保证基层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规范财政所建设 年内,经区财政局不断加强财政所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财政综合管理水平。在内部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现行规章制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行按制度管人管事的目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新建泊于镇、西苑街道2处便民服务厅,对崮山镇便民服务厅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各财政所办公条件。在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开展业务知识和档案管理培训,不断提高基层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年内,全区6个基层财政所全部达到省级规范标准,其中泊于镇财政所、皇冠街道财政所被省财政厅评为“省级规范化财政所”。
【开展“营改增”试点工作】 自6月起,经区财政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营改增”(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工作,积极做好联动推进、责任分工、培训指导、税源移交4个方面的工作,促进“营改增”试点工作平稳开展。至年末,共有502家企业经确认后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推进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4亿元,增长15%。
三方联动推进 联合国税局、地税分局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搞好协调配合,确保 “营改增”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落实责任分工 明确部门分工和任务时间节点。地税分局负责核对辖区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业纳税人信息,国税局负责清理核查移交纳税人信息资料,经区财政局加强部门调度协作,确保信息资料准确及时确认对接。
加强培训指导 开展区财税系统业务人员培训, 发放《“营改增”政策选编及解读》,指导业务人员迅速适应政策调整,做好业务衔接。组织试点纳税人分批集中和模拟操作培训,解读“营改增”政策和相关文件精神,指导试点行业纳税人做好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税负变化情况测算表填报工作,确保测算数据的准确性。
搞好税源移交 按新的征管体制、业务流程做好税款入库衔接工作,有502户企业经确认后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其中,一般纳税人95户,占18.92%;小规模纳税人407户,占81.08%。分行业情况为:交通运输服务业73户,占14.5%;信息技术服务业9户,占1.8%;物流研发和技术服务17户,占3.4 %。
【财政队伍建设】 建立全员学习制度 组织财政局全体机关干部定期集中学习会计基础理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原理及实务、财税政策等专业知识,提高财政队伍专业素质。将国家会计学院培训形成长效机制,4月14—19日,选派12名机关干部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进修,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应对复杂工作能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3月,制定《2013年财政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组织全体人员签订党风廉政承诺书、禁酒令和严肃工作纪律承诺书,提高干部职工的廉洁意识、法纪意识和自警意识,切实做到依法从政、廉洁从政。
强化机关基础工作 调整科室分工,制定《财政局政策汇编》。强化工作效率,全年办理管委督办事项468份,提报上会议题408件。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导考核,制订个人工作计划,按月调度科室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确保各项工作优质高效。
(财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