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6&A=2&rec=52&run=13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4月5日,管委制定印发《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和高端产业为抓手,更加注重强化自主创新和科技推动,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加强内需驱动,更加注重人居环境改善和城乡统筹发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建设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和高端产业聚集的蓝色经济先行区。
发展原则 坚持优化结构,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以蓝色经济和高端产业为抓手,坚持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实现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培育形成竞争新优势。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以思路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重点,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强化统筹协调理念,加大区域规划和国土资源整合力度,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内需驱动、稳定外需,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
坚持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持续发展。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后区域经济格局调整的有利时机,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地加大开放力度,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经区率先崛起。
坚持民生优先,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立足点,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积极推进就业创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公共服务,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发展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使全区人民更多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目标是 : 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发挥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突出重点,加快发展以海洋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资金、人才和技术引进步伐,发展壮大“八大产业”和“五大中心”,将全区建设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推动社会民生建设,争创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示范区,争当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排头兵。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到2015年达到320亿元,人均GDP超过20万元,蓝色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 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突破22亿元; 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年均增长24%;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00亿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8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58%; 新兴战略性产业形成规模,高端产业集聚优势更加明显。全市现代服务业中心地位更加突出,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三次产业结构调优为1.5 : 54.3 : 44.2。
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才聚集效应进一步扩大,产学研合作更加紧密,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明显加快。引进各类人才1万名以上,区级以上研发中心达到220家, 其中市级40家、省级30家、国家级4家; 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 职务专利申请总量达到760件,其中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达到总量的30%。
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更好地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到2015年,外贸进出口达到70亿美元,年均增长14%; 累计利用外资10亿美元以上,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实际利用内资累计200亿元。
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降低到1.44吨标准煤、取水量降低到14.5立方米,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削减1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16%左右,主要工业固体废物全部综合利用或有效处置,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达到46%,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顺利推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成效明显,城乡基础设施实现有效对接和共享,城乡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75%,集中供热率达到99%,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燃气普及率保持99%以上,公福用户、工业用户用气率保持95%以上,用水普及率保持100%。
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保持在100%,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8%以上;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6.5人、床位数5.8张;万人拥有文化机构数达到0.3个,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完善应急预案,突出抓好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安全监管。法治经区创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和机关文化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保持在90%以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到2015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5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0%;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保障标准和财政补贴标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到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650亿元,城镇化水平达到80%以上,发展方式更加科学,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率先在建设蓝色经济区、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上实现突破,创新开放富裕和谐的现代化新经区基本建成。
【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 2011~ 2012年,在国家调控趋紧、争资立项难度加大的情况下,积极筛选论证上报项目,加大对上级资金的争取力度,有力地支撑了农林水利、高新技术、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产业升级、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 2011年,威海华东重工有限公司重型装备产业化项目成功入列第一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华东重型装备项目列入全省重点建设项目; 为2兆瓦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争取中央投资补助资金2000万元; 山东双轮股份有限公司海洋油气开发管线输油泵项目争取“两区”建设专项资金补助680万元; 山东双轮股份有限公司核电站常规岛用泵项目和威海中玻光电有限公司硅基薄膜电池成套设备及技术研发项目分别获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600万元和50万元。2012年,经区3个重点项目获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合作贷款3亿元,其中,威海华东重型装备有限公司重型装备制造项目获得2亿元,威海华东重工有限公司重型高端能源装备及超重型精密机床制造项目和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数控大型机床技术改造项目各获得5000万元。年内,累计争取各类扶持资金3776万元。其中,威海东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获得国家中小企业技改项目资金123万元; 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高科技医药基地项目列入全省百项重点建设项目名单,争取国家产业振兴项目资金1043万元,海洋生物产品产业化项目争取 “两区”建设专项资金财政补助400万元,新产品产业化、制剂国际化项目争取国家专项资金1500万元 ; 威海华东重型装备有限公司争取“两区”资金贷款贴息500万元。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2011~ 2012年,坚持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加大跟踪调研力度,准确把握经济走势,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认真做好调研和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围绕结构调整、蓝色经济、服务业发展、城乡统筹、项目建设等形成调研报告40多篇和经济运行分析20多篇,提出一批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领导决策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经济发展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