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区规划和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6&A=2&rec=17&run=13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蓝色经济发展规划 》】 2011年4月5日,经区管委制定印发《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蓝色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分发展环境、总体思路与目标、产业发展重点及方向、对外开放、科教兴海战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措施共7章31节。
总体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海洋 经济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目标,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努力构筑海陆统筹、产业发达、生态文明、特色鲜明的蓝色经济体系,争创蓝色经济先行区。
战略定位 发挥经区在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改革开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以全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技力量为立足点,以周边沿海市区为参照系,按照城市地缘发展规律,明确定位,科学发展,全力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
总体布局 依据全区地域特色、产业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确定经区蓝色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为城乡统筹、海陆衔接、“三二一”产业渐次分布的产业发展格局。
现代海洋服务业。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培植财源、增加就业为主要任务,以培植壮大现代服务业“五大中心”,即:现代商贸中心、城郊休闲度假旅游中心、现代物流集散中心、韩国人来威创业消费居住文化中心和现代商务运营中心为依托,重点发展海洋文化旅游、海洋运输物流等涉海服务业,尽快建成全市极具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着力推动服务业向高端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现代海洋制造业。按照“改造提升已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的原则,坚持不懈地扶持区内八大产业做大做强,着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致力拉长产业链条,重点发展高端装备产业、船舶及游艇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海洋特色明显的高端产业集群,建设威海市先进制造业中心。
滨海特色农业。以“优、新、特、精”为方向,充分依托海洋性气候,因地制宜发展滨海特色农业,建设“三带一区”。即:建设无花果绿色产业带、设施农业白色产业带,优质苹果红色产业带;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
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2010~2015年)。(一)扩大蓝色经济规模。到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20亿元,年均增长18%;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2亿元,年均增长15%;进出口总额突破70亿美元,年均增长14%。其中,以海洋产业为重点的蓝色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高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全区设立区级以上研发中心的企业突破220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30家。(二)提升区域经济质量。到2015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有较快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 : 54.3 :44.2。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8%,高端产业集聚优势更加明显。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1亿元,威海市现代服务业中心地位更加突出。(三)优化生态环境。到2015年,全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到1.44吨标准煤,取水量降低到14.5立方米,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削减1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16%左右,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海洋物种资源、环境资源和岸线资源等得到有效保护,对蓝色经济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二阶段(2016~2020年)。到2020年,以海洋产业为重点的蓝色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以上;高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各项指标优于国家生态市标准;陆海统筹发展优势更加凸显,以海洋为依托的特色蓝色经济体系建立,重点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国乃至世界先进行列。
产业发展重点及方向 现代海洋制造业。重点发展船舶及游艇制造业。以“造船总装 化、配套本地化、服务社会化”为方向,以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为依托,以建设300亿元规模的造船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快建立现代船舶产业体系,形成集研发、设计、制造等于一体的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高端装备制造业。发挥临港优势,以重大成套设备、新兴产业专业设备制造为发展方向,集中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引进关联配套项目,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以新材料研发为基础,以推广应用为重点,以实现项目产业化为目标,将经区建设成有较强影响力的新材料生产基地。新能源产业。发挥经区海岸线长、地质构造稳定、站址良好的优势,科学布局、有序开发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推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大力推广屋顶光伏电站和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将经区建设成为光伏利用示范区。电子信息产业。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技术和产品为重点,以创建国家级工程实验室为目标,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由一般加工制造向高端研发和高端制造转变。推进泓淋科技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开发汽车控制线等高端产品,实现国内再上市。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集中突破关键技术,提高汽车工业规模化、特色化、国际化水平。海洋生物医药及食品精深加工业。依托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等优势,以海洋健康为主题,积极开展海洋、和等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大力发展特色海洋生物工程。轻纺服装产业。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带动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促进产业水平的升级。现代海洋服务业、现代商贸业。以建设威海市现代商贸中心为目标,加快中心商贸区和九龙湾商贸区等两大商贸中心,青岛中路、齐鲁大道和大庆路等3大商业街,韩乐坊、韩国风情街、韩国美食街和蓝星·万象城等4条步行街,汽车交易市场、小商品市场、花卉市场、家居建材市场等12个专业市场的开发建设,促进商贸业向集群化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业。围绕“一线一湾一城一果三山”(一线:44公里黄金海岸线;一湾:九龙湾;一城:华夏城;一果:无花果;三山:凤凰山、老虎山、九龙山),积极引导,加大投入,精心建设城郊休闲度假旅游中心。现代物流业。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将经区建设成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集散中心。韩国特色服务业。利用韩国人在区内集聚的优势,推进韩国风情街、韩乐坊等韩国文化商业主题项目建设,移植域外文化风情,打造韩文化品牌。现代商务运营业。优化商务楼宇和总部企业空间布局,重点建设“两区三线”楼宇总部经济聚集区(两区:中心商贸区、九龙湾商贸区;三线:青岛路、大庆路、齐鲁大道)。
【蓝色经济区建设】 2011~2012年,经区以促进优势产业高端化、高端产业集聚化为目标,以调优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途径,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壮大海洋优势产业,努力构筑海洋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素质优良、生态环境良好、带动能力较强的蓝色经济体系,蓝色经济区建设取得实效。
建设船舶制造业聚集区 2011年,经区船舶制造企业完工交付船舶23艘,完工量80.5万载重吨,完成进出口总值5.9亿美元,其中进口1.4亿美元,出口4.5亿美元;规模以上船舶建造、游艇及配套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8.33亿元。2012年,经区船舶制造企业完工交付船舶35艘,完工量83.67万载重吨,占全市造船完工量的54%,居全市首位、全省第二位;完成进出口总值4.3亿美元,其中进口0.5亿美元,出口3.8亿美元;规模以上船舶建造、游艇及配套企业实现产值70.78亿元。
至2012年末,聚集中航威海船厂、三进船业、东海船 舶3家造船企业和济钢启跃船材等近70家船舶配套企业。中航威海船厂省级船舶行业技术中心是省内船舶行业唯一一家技术研发中心,为全省乃至全国船舶企业搭建起一个集研发、培训交流、技术服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一体的平台,其自主研发的9.25万吨散货船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领域重大首台(套)技术装备”,集装箱船被认定为山东名牌产品,整船制造涵盖散装船、多用途船、汽车运输船、海洋工程船、油轮等13大类40多个品种。
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发展 至2012年末,聚集华东重工、华东重型装备、双轮流体机械、豪顿华工程等高端制造企业,建设以重型和超重型精密数控机床、重型能源高端装备、动车风机、特种泵和自动机械手臂为主导产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区装备制造业水平得到明显提升。2011年,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47.33亿元。2012年,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46.21亿元。@6358449606137804106290146
加快海洋生物医药及食品精深加工业发展 2011~2012年,大力发展特色海洋生物工程、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新医药制造及特色保健品精深加工业,重点抓好迪沙药业高科技医药原料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形成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优势。2011年,食品医药产业实现产值35.69亿元。2012年,食品医药产业实现产值46.13亿元。
建设滨海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带 2011~2012年,始终把建设“五大中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推出一系列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做优做强休闲旅游文化品牌。积极推出“韩国风情、现代消费”特色品牌, 抓住“旅游购物、滨海休闲、生态观光、农业体验”的消费动向,深度挖掘“一线一湾一城一果三山”旅游资源,引导消费者建立“吃在经区、购在经区、游在经区”的新理念,打造经区商贸旅游品牌。成功举办经区家居文化节、购物节、美食节和威海无花果文化旅游月活动。重点建设以华夏城景区为龙头,以九龙湾休闲度假会议基地和无花果休闲采摘游为载体的滨海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带。加快

总投资211亿元的62个新建续建服务业项目建设,全力推动现代服务业上规模、上水平。2011年,现代服务业实现产值75.7亿元。2012年,现代服务业实现产值80.8亿元。
(经济发展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