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6&A=2&rec=160&run=13

【概况】 桥头镇位于经区东南部,东邻荣成市埠柳镇,南连荣成市崖西镇,西与工业新区草庙子镇和文登市文登营镇毗邻,西北与环翠区温泉镇接壤,北与泊于镇交界,面积111平方公里。镇驻地距威海火车站、汽车站、海港、飞机场均为15公里,威石公路和机场路纵贯南北,301、303省道横穿东西。2012年,全镇辖51个村和1个社区,人口3万人。辖区内有高中1所、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1所,有镇卫生院1所,下设13家一体化管理中心卫生室。镇政府设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4个行政单位和财政经管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5个事业单位。
【建置沿革】 1930年10月,属威海卫行政区第八自治区。1940年8月,属威海卫行政办事处桥头区。1945年9月,属威海卫桥头区。1950年3月,划归荣成县仍称桥头区,同年9月改称第十三区。1951年3月,区下设观里、于家、报信、桥头、孟家、南子城、柴里、大贞8个乡。1957年1月,改称桥头区,辖观里、墩前、桥头、大贞4个乡。1957年7月至1958年3月,撤区建乡,设桥头、墩前、观里3个乡。1958年8月3个乡合并为桥头乡,9月成立明光人民公社,10月划归威海市,改称桥头人民公社。1965年6月,由威海市再次划归荣成县。1984年3月,撤社置桥头镇,镇政府驻桥头村。1994年6月,划归环翠区。2012年9月,划归经区。
【自然环境】 桥头镇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属低山丘陵地区,有“两山夹一河”的说法。西部和东部多山,分别属正棋山和伟德山山脉。中部有石家河,由文登市大水泊镇入境,经镇域向北流经泊于镇入黄海,其上游有中型水库——所前泊水库。河两岸地势平缓,有缓丘和平原分布。气候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有春迟、冬暖、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2.7℃,年均降水量750毫米。
【经济发展】 2011年,全镇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19700万元、12784万元、9600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7:30:23。2012年,全镇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21886万元、14318万元和10800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6:31:23。
农业 2012年,全镇耕地面积4600公顷,其中果园1400公顷,花生1333.3公顷,是威海市传统农业大镇和苹果、花生特色镇。2011年起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建设以恩特花卉、七彩生物科技为龙头的花卉基地,成为新的农业增长点;积极探索集约高效现代果园,完成40公顷华峰三优富士示范园建设。2012年,全镇共有各类农民合作社123家,入社农户4000多户。进一步做强苹果产业,年内全镇种植苹果1333.3公顷,年产量达7万吨,共有气调库和冷风库21个,库容量5.13万吨,年出口量达1.8万吨。在2012年全市第三届苹果擂台赛中,碑鲁村不套袋“烟富3” 苹果获得特等奖,套袋“长富2” 苹果获得“最受消费者喜爱奖”。
工业 桥头镇工业园原名为威海临港科技产业园,2012年区划调整后,根据威海东部滨海新城总体规划和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规划,对桥头镇工业园重新进行规划并更名为中外(威海)生态科技产业园。规划后,园区划分为都市农业观光区、黄窠寺旅游度假区、现代制造业第一工业园、现代制造业第二工业园、综合服务区、高效农业示范区等六大功能分区,突出生态、环保、高科技特色,着力打造与威海东部滨海新城协调发展的新型产业示范园区;园区内道路、给水、排水、排污、供电、供热、天然气、通讯等设施配套齐全,达到城市化配套标准。2011~2012年,园区招商引资成果显著。2011年,引进泽瑞光电、广宇大成等16个项目,12个项目实现投产或开工建设。其中,友邦汽车零部件3.5万平方米车间主体竣工,扁管设备投入生产;华润风电25台风机全部并网发电; 广宇大成1.5万平方米租赁厂房全部投产。2012年,新引进首个欧美项目比利时博优高技术纺织品项目和大川包装、东维精密机床等15个项目,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7个。年内,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3亿元, 实际利用内资2.5亿元,到账外资625万美元。
第三产业 2011年,全镇有各类服务单位55家,从业人员202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亿元。2012年,全镇各类服务单位60家,从业人员260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37亿元,餐饮业1813万元。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 2011年,全镇有23684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报销355.9万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12521人,缴费552.33万元,参保率90.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30人,缴费6.24万元;审核办理失业登记人员30人;为65名有就业愿望的未就业劳动力建立档案,并组织其参加车工、钳工、电工、服装、美容美发等职业技能培训。2012年,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材料1万余份,全镇有23382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报销303.33万元。全镇有13638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缴费381.76万元,参保率98.8%;审核办理失业登记人员40人,“4050” 灵活就业40人,审核退休职工职业资格认定100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580人,缴费8.34万元。办理适龄青年购房扶持资格证855份,办理销售大龄青年房132套。
社会救助 2011年,共有优抚对象268人,安排17名优抚对象到康宁医院免费疗养、65名优抚对象到康宁医院进行免费健康检查;为6名“五保”户发放“五保”供养经费9900元;为669户、918人发放低保金92万元,对246名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复明手术,向126名大病患者发放68万元治病救助金,出资6.3万元对12名高考新生和11名特困家庭在校学生进行救助。2012年,全镇制定统一标准、严格程序对低保对象进行重新评定,低保户减至420户、513人,全年发放低保金81.6万元。年内共有优抚对象239人,发放优待款41.3万元。全年为41名烈属发放定期补助26.5万元,为43名伤残军人发放伤残抚恤金47.2万元,为85名在乡老复员军人发放定期补助49.4万元,为55名带病回乡军人发放定期补助17.2万元,为15名参战军人发放定期补助4.6万元;对5名“五保”户发放“五保”供养经费1.2万元。共安排16名优抚对象到康宁医院免费疗养,40名优抚对象到康宁医院进行免费健康检查,完成43户危房改造。
计划生育 2011年,全镇有育龄妇女4716人;出生163人,其中一胎145人,二胎18人,出生率5.43‰;死亡348人,死亡率11.59‰,自然增长率为-6.16‰;女性初婚189人,其中晚婚170人,晚婚率89.9%。2012年,全镇有育龄妇女4716人;出生232人,其中一胎206人,二胎26人,出生率7.73‰;死亡255人,死亡率8.49‰,自然增长率-0.76‰;女性初婚183人,其中晚婚165人,晚婚率90.2%。2011年建设60多条计划生育宣传一条街,改造人口学校42所,开展市集宣传21场次。
文化教育 桥头镇有中心幼儿园1所、小学1所、中学1所、高中1所。2011年,中心幼儿园在园幼儿350人,教职工25人,被评为省级示范幼儿园;桥头中心小学在校学生521人,教学班 16个,专任教师57人;桥头第十三中学在校学生566人,专任教师95人,教学班14个,中高级教师21人。中心小学和十三中均被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年内镇政府投资95.1万元用于校车运行及校舍维修,投资26.4万元改善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2012年,中心幼儿园有在园幼儿361人,专任教师23人;桥头中心小学在校学生520人,教学班15个,专任教师58人;桥头十三中在校学生479人,教学班13个,专任教师87人,中、高级教师20人,被市环保局、市教育局评为“威海市绿色学校”。年内镇政府投入60万元建设中小学录播教室,制定本镇校车管理奖励办法,有效保障学生安全。
2011年,镇政府投入10万元用于全镇文化活动开展,举办桥头镇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 在全镇范围内举办夏季纳凉晚会,聘请专业人员给各村演出提供灯光、音响等设备,共举办演出41场,观众达1.5万人。2012年,在原腰鼓队、民乐队的基础上,成立桥头镇文艺演出小分队,成立64人的秧歌表演方队,在全镇推广第四套健身秧歌,文化队伍进一步壮大;在桥头大集举办冬闲文化活动成果展,举办“三八”文艺汇演;举办51场纳凉晚会,参与演员及观众数量达2.5万人。
医疗卫生 桥头镇辖镇卫生院1所,属一级甲等医院、威海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有在编在岗医务人员40人,2012年2月购置12道心电图机、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至年末,下设河西庄、观里、孟家庄、江家口、桥头、信河北、义河北、东于家、报信、所前泊、涧北、大贞、洛西13处一体化管理中心卫生室。同年,为创建中医特色卫生室的观里、 河西庄、洛西、江家口、东于家5处中心卫生室建成中医特色诊疗区,并配备中药柜、神灯、颈椎牵引椅、按摩床等中医设备,为一般村卫生室配备针灸针、火罐、刮痧板、神灯等中医设备。
人民生活 2011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8468元,比上年增长6.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13元,增长4.5%。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5.25平方米。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569元,比上年增长1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42.9元,增长7%。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5.3平方米。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011年以前,完成江家口、义河北、观里西、信河北4个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11~2012年,完成余下47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意见》《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方案》和《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考核方法》等文件,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采取驻村督导、专项督导、集中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包村干部第一督导责任人的作用,定期组织片委、片长观摩评比打分,设置3级考核联动机制。发挥换届选举以后新班子的战斗力,严格按照“一事一议” 程序,将有限的资金使用最大化,提高整治进度和工作效率。同时,积极协调包村单位和企业,鼓励社会人士到村捐资建设,并积极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广至重点企业建设、河道整治、进村路建设、自来水改造及沼气工程等领域。2011年上半年,桥头、埠上、教里、大院、方吉、董家夼、碑鲁、报信、马井泊、黄金庄、所前泊、东涧、后宅库、河西庄、东龙山、西龙山村16个村顺利通过市级验收;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4月,余下31个村全面完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共完成投资7114.8万元,清理“三大堆”16923处,清理乱搭乱建6367处,清理漫流污水1563条、59.37公里,栽植绿化苗木21万余株,安装路灯651基,硬化道路54万平方米,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村换届选举】 第十届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从2011年4月18日在义河北村进行试点,历时13天。至同月30日,顺利完成51个村的选举工作,一次换届成功率达100%;登记选民25888人,参加选举人数22322人,选民参选率达86.23%,比上届增加2.79个百分点;共产生“两委”成员160人,其中党支部120人,村委会111人,连选连任92人,交叉任职71人,交叉任职率44%;34个村实现书记、主任“一人兼”,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50.18岁。换届选举期间,先后发放明白纸、宣传单近2.4万份,张贴宣传标语500余条、公安部门通告近200张,组织机关干部近100人次对村情选情较复杂的村进行重点走访,保证换届选举的顺利进行,全镇未出现因为换届引起的群体性上访事件。选举结束后各村又按照法定程序和规范步骤,选举产生新一届村民代表、村民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重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多次召开村“两委”干部培训班,保证新一届“两委”干部迅速进入角色和农村工作有序开展。
【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2012年,桥头镇对面积未达到300平方米、办公条件较差的22个村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总投资507万元,总面积21904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408平方米,院落面积15496平方米。社区服务中心按照“3+X”模式设置功能,设立村“两委”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3个基本场所,根据实际增设妇女之家、综合治理室等场所,共配备办公桌78张、课桌537张、麻将桌40张、讲桌19张、计算机桌18张、沙发19套、椅子170把、方凳1191把以及书柜、档案柜、茶水柜、电视柜共96个,对已达标的29个村全部进行提档升级、完善设施配套。各村社区服务中心成为村“两委”办公、村民议事、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
【区划调整】 2012年9月18日,中共威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13次常委会议研究通过威海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其中,桥头镇成建制由威海市环翠区划归经区。区划调整以后,桥头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成立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交接方案,积极与工委、管委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做好沟通衔接,实现区划调整的平稳过渡,全镇迅速融入经区发展大格局。
【桥头镇首个欧美项目顺利落户】 2012年8月31日,博优技术纺织品(威海)有限公司奠基仪式在中外(威海)生态科技产业园(原临港科技产业园)举行。比利时驻华大使奈斯,市委副书记赵熙殿,博优集团行政总裁罗龙杰,副市长田治颖,市商务局局长徐东明,市外办主任李文高,环翠区委副书记、区长林红玉,桥头镇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王志以及相关市直部门、环翠区直部门负责人,环翠区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桥头镇全体机关干部,博优技术纺织品(威海)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约100人出席仪式。博优技术纺织品是桥头镇引进的首个欧美项目,总投资4500万美元,占地10公顷, 规划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地毯底布、土工布等高技术纺织品。
【历史古迹】 碑口庙 原址位于碑鲁村西1公里处宿驾山口路北侧100米左右。据说秦始皇东游时,在此住宿,此山因此被称为“宿驾山”。后来在山口出土秦朝时期六棱石碑。据老人回忆和碑口庙遗址现状分析,碑口庙原址面积大约2500平方米。碑口庙坐北朝南,两进殿堂,分为东、西两院。据说后来村里修建道路,这块石碑被当做建筑材料埋到碑鲁村北街地下。
龙爪槐 位于报信村村南。据村里健在的老人讲,该村建村600余年之前,此株龙爪槐就存在,历经数次狂风雷劈都安然无恙。此龙爪槐小枝柔软下垂,树冠如伞,状态优美,大枝弯曲扭转,枝条构成盘状,树体高约15米,树根底部周长3.6米;树冠向东、向北、向东北分出3支大杈,蟠曲如龙。
产里村古碑 在产里村西、原产里铅锌矿宿舍区西围墙有一清嘉庆年间的古碑。古碑上横书“清显”,右竖书“嘉庆岁次癸酉□□日”,中间竖书“罗公讳永田张卢氏”,左竖书“男□先敬立”(因年代久远,部分文字无法识别)。碑系当地青柳石雕琢,高0.92米、宽0.46米、厚0.12米。据考证,清嘉庆癸酉为公元1813年,此墓碑原在村北罗氏墓地,20世纪60年代“破四旧”时,将碑移到村内,用于修建村委会用房。2011年该村重新翻修村委大院时,发现该墓碑,将其安置在原铅锌矿办公区西侧。
黄窠寺 遗址位于方吉村北2公里处市黄窠寺蚕种场办公区内。黄窠寺始建年代不详。该寺选址藏风聚气,除不背东南风,其余7个方向都背风,住在这里冬暖夏凉,空气新鲜,环境幽静。据说古时吸引周围500~600只野生鸽子在此生息,遮天蔽日,自古以来是一块天然的风水宝地。据说此处的黄窠岭是因黄窠寺而得名。
进文学堂 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位于宋家店村东南角。学堂坐北朝南,正面留有两个门。房屋灰色砖瓦结构,5间房,长15米,宽5.2米,高约3.4米。山墙形状非常特殊,好像是二龙戏珠。此为桥头镇存在历史最久远的学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