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山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6&A=2&rec=158&run=13

【概况】 崮山镇位于经区东部,东临泊于镇,南连环翠区温泉镇,西与凤林街道毗邻,北濒黄海,总面积50.4平方公里。镇驻地距威海机场25公里,距火车站、汽车站9公里,成大线、环海路途经镇内。海岸线长18.5公里。全镇辖24个村。2012年,全镇人口1.79万人,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幼儿园3所,有镇卫生院1所,下设18家一体化管理中心卫生室。
【经济发展】 农业 2011~2012年,加快发展以无花果产业为龙头的城郊特色产业和村办加工项目,共栽植无花果442.6公顷,建成九家疃、岭西、所前庄、百尺所4个无花果示范采摘基地。其中,1年生以上无花果240公顷,占全区的70%。岭西、九家疃村2处无花果采摘园成为全区重点休闲采摘园,夏季日均接待200余人次,中秋、国庆期间日均接待300人次以上,每年仅入园采摘费一项就达50多万元。2011年,全镇无花果产量1052吨,销售收入958万元。2012年,全镇无花果产量1283吨,销售收入1064万元。两年间,积极促进村企对接,新发展迈佳电子、起重装卸、物业服务等11个村办加工项目,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20人。皂埠村依托周边大企业成立威海皂埠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百尺所村采取集体出资、村民入股的形式,筹集资金800万元,购置2台起重装卸设备,为中航威海船厂配套装卸业务,年收入达300万元。
至2012年末,全镇共有规模以上养殖户30家、种植户125家;共有工厂化养鱼企业19家、海珍品养殖企业6家、综合养殖企业12家,当年实现水产总收入2000万元。
工业 2011年,顺利组织完成新船舾装、华东核电二期、迪沙药业、中石化码头前期和豪顿工业园地上清表等全区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工作,及时为企业解决手续办理、关系协调等难题。总投资61.8亿元、续建(扩建)的15个项目当年全部顺利实施,其中8个项目投产。新船重工新增资舾装件项目当年实现产值1亿元;投资2000万元的佳源船舶配套项目和260万元的鸿上渔具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年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8.97亿元,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值73.9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83.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2.7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8.0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7万美元,引进国内资金5.26亿元,一般财政收入1.4亿元。
2012年,推进东部滨海新城起步区辖区总长32.8公里、占地84公顷、总投资6亿多元的8条道路同时开工建设。完成涉及900多户村民和13家企业、单位地上附着物清点,发放青苗补偿款1600多万元,年内基本完成8条道路的土石方工程。10月,崮山镇以东部滨海新城起步区建设为契机,推进崮山临港产业园、创新创业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商圈。总投资10亿元、占地17.3公顷的迪沙高科技医药生产基地,总投资8亿元、占地13.87公顷的豪顿工业园,总投资2.5亿元、占地6.7公顷的顺恒科技项目等重点项目顺利入驻。全镇新增金优电子、富美毛纺、瀚威混凝土3家规模以上企业,推进完成东海船舶舾装配套、辽海水产冷库、阳光东海岸地产3个重点项目建设。三进船业依托10万吨干船坞,成立修船部,开拓船舶维修业务。东海船舶相继生产“侨乡1号”豪华游轮、先进冷冻拖网渔船。澳瑞凯爆破器材投资3500万元、新上PNT压药生产线,三泰爆破器材投资5000万元,新上乳化炸药生产线。年内,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3.53亿元,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值69.5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68.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0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4.6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8万美元;全镇实现“两税”收入2.02亿元,增长25%。
第三产业 依托工业企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2011年,全镇共有商场、美容、饭店、维修、客运等第三产业服务项目198家,从业人员1673人,实现销售收入1624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亿元。2012年,有第三产业服务项目234家,从业人员2738人;实现销售收入1976万元,比上年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6%。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 2011年,全镇有6297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报销131.1万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3346人,缴费258.57万元,参保率93%;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871人,缴费52.3万元;审核办理失业登记人员44人;为96名有就业愿望的未就业劳动力建立档案,并组织其参加糕点、计算机等职业技能培训。2012年,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材料8000余份,全镇有6142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报销154.1万元;发放新农保宣传材料6000多份,全镇共有2968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缴费303.54万元,参保率98.8%;发放城镇医保宣传材料5000多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202人,缴费56.85万元;审核办理失业登记人员127人,“4050”灵活就业23人,为133名有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组织家政、按摩、计算机等技能培训。
社会救助 2011年,实现全镇118户农村低保户、32户“五保”户、1215名残疾人保障工作全覆盖。全年共发放低保补助金和医疗救助款106.6万元、重点优抚对象抚恤金和定期补助费191.8万元,完成129户农村危房改造,落实16户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项目,为20名困难群众解决就业问题。2012年,共核发低保及享受各类补贴229人、31万余元,优待142人、39万余元,“五保”补助集中24人、分散11人、14.6万元,大病救助65人、47.5万元;按照新政策,对164名优抚对象增资调整,发放3.4万元;调查办理烈士子女手续20人、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手续139人;免费为43名困难家庭白内障患者进行康复手术;办理小额贷款业务7宗;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90人。
计划生育 2011~2012年,全镇24个村计划生育考核全部合格;核实新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1665人、发放金额143万余元;为全镇2.2万名育龄妇女免费提供保健检查服务;对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1600人全部建档、双向管理;全镇计划生育率达100%。至2012年末,全镇共有已婚育龄妇女3138人,采取节育措施2671人,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及时率达到100%。2011年有育龄妇女3128人,出生113人,其中一胎110人,二胎3人;死亡154人,死亡率5‰,自然增长率﹣0.2‰; 女性初婚154人,其中晚婚145人,晚婚率94%。2012年有育龄妇女3156人,出生163人,其中一胎152人,二胎11人;死亡119人,死亡率6‰,自然增长率2‰;女性初婚114人,其中晚婚106人,晚婚率92%。
文化教育 崮山镇辖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为崮山中学。辖学前教育机构3所,分别为:崮山镇中心幼儿园、崮山镇皂埠村幼儿园、威海武岭爆破器材有限公司幼儿园。2011年,崮山中学中学部有教师57人、学生652人,小学部有教师47人、学生786人,全镇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2012年,崮山中学中学部有教师59人、学生565人,小学部有教师47人、学生782人,全镇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至2012年末,全镇3所幼儿园共有专职教师31名,在园幼儿人数507人,幼儿入园率达100%。
2011~2012年,镇财政出资20多万元,购置全镇“文化大舞台”巡回演出的全套灯光音响,为全镇24个村统一购置配备一套智能化音响。先后组织庆“三八”文艺汇演、崮山专场纳凉晚会、镇敬老院慰问演出、喜迎中共十八大文艺演出等10场次大规模、全镇性群众文艺汇演。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镇党委先后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区有关部门领导,分批次对全镇农村“两委”干部及22个村的党员和村民代表,集中进行10场次以“经典诵读与养生”《弟子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层基础工作整治等为内容的道德文化和政策法规宣讲教育活动。在壁子等村建立“廉政文化长廊”,悬挂通俗易懂、寓意深刻、以警世格言等为内容的警示牌,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走”着就可以学到知识、接受教育。
医疗卫生 崮山镇辖镇卫生院1所,崮山镇卫生院为一级甲等综合非营利性国有医院,属威海市重点中心卫生院,获“威海首批中医特色先进卫生院”称号。2011~2012年,先后购进进口数字化X线摄像系统(DR)、进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彩超)、进口五分类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动态分析仪等先进设备。2011年,为中老年及慢性病免费健康查体1289人次,门诊量1.5万人次,住院273人次。2012年全院门诊量达到16382人次,住院206人次,患者治愈率90.3%,好转率97.4%,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1天,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6.9%,病床使用率10%。两年内无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发生。崮山镇卫生院综合楼建设项目于2012年8月动工,项目占地0.61公顷,总建筑面积5961平方米,至同年末完成主体桩基工程。
2011年,下设南虎口、庙口、西村、河东、爱于庄、沙龙王家、柳家庄、刘家滩、卫家滩、岭后、百尺所、所前庄、皂埠等13家一体化中心卫生室。2012年,新建一体化中心卫生室3家,分别为邵家庄、九家疃、渠崖。
人民生活 2011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2476元,增长11%。2012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4.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13974元,增长12%。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011年,投入1400余万元,建成岭西、柳家庄、九家疃、鲍家山、百尺所、西村等6个市级示范村,完成13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提档升级工作。4月12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培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东升在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张建军,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谭乐胜的陪同下,到南虎口、柳家庄、沙龙王家、岭后4个村检查指导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12年,全力服务和保障2.6公里长的五渚河一期改造主体工程并顺利竣工;对镇驻地道路两侧进行硬化和美化,提升镇域形象;协调市运管处和交警三大队,加强载重和城郊公共车辆管理,消除镇驻地交通安全隐患;完成6个市级环境综合整治村和9个环境综合整治提档升级村达标工作,全镇24个村全部达到市级环境综合整治村标准;探索实施环卫保洁新模式,由镇、村、物业公司按比例筹集保洁资金,组建以物业公司为主的专职保洁队伍;在南虎口村建成全市首个农村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加快农村垃圾管理与城市接轨;在壁子村举办全镇农村保洁员作业技能大比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农村换届选举】 全镇共24个村,在上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中,3个村未能组织村委会选举,5个村“两委”班子分设。2011年换届伊始,镇党委高度重视,把做好难点村换届选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关键、破难题,科学剖析,周密组织,换届任务圆满完成。全镇村“两委”按期换届率和一次性选举成功率均达100%,村“两委”班子健全率、妇女干部配备率均达100%,书记、主任“一人兼”比例达92%。
提前做好摸排走访 镇党委将摸排走访放在选举工作首位,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一是搞测评,评出底数。镇党委结合年初“大走访”活动,组织村民对全镇24个村级班子进行民主测评、逐一剖析,分类确定出10个换届难点村进行研究。二是大走访,访透实情。对摸排出的难点村,镇党委书记负总责,组织机关干部分组进行二次入户走访,重点摸查宗族派系、现任班子连选连任几率和候选人情况等,先后累计入户走访党员、群众5000多人次,摸查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11个。三是逐一谈话,规范言行。镇党委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现任村干部、有参选意向的竞职人员、派系矛盾尖锐的家族长者和有关重点人员实行逐一谈话,先后约谈重点人员170人,调查处理违规违纪行为3起,有效严肃换届纪律。
突出抓好四个环节 镇党委在工作中突出抓好4个重点环节:一是谨慎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组织机关干部利用周六、周日早晨群众在家的时间逐户走访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通过集中公开唱票、计票,并邀请党员群众和村民代表现场监督,全程录像,保证工作的公开、公正。二是提升选票有效率。针对部分村民文化素质低、选票错字别字较多、打票不规范的实际,镇党委在候选人推选和正式选举前,分别将参加竞选人员和候选人的姓名公开张贴在选举会场黑板和每个秘密写票处,让村民对照填写。同时对正式选举的票样进行改革,只填候选人的姓名和职务,不打钩,有效避免废票出现。三是严格选民身份验证。为确保换届选举秩序,镇党委在难点村选民入场时严把身份验证关。组织有条件的村,事前将选民姓名、性别、身份证号、选民证号、委托票号等基本信息录入计算机,选民在进入会场和投票前,由工作人员逐一调取信息,核查验证,避免了外来人员的非法参与。四是统一组织集中会场。镇党委集中设立4个全封闭会场,设置监控设施,增派警力维持秩序,大力营造庄严、肃穆的选举氛围。整个选举期间,全镇48场选举大会没有发生一起不稳定事件。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针对宗族派性复杂的村,镇党委采取发放公开信、逐户走访、重点约谈等方式,引导党员群众着眼村庄长远发展,珍惜权力,选出自己满意的“当家人”。针对选民参选热情不高的村,镇党委从帮助解决村内遗留问题入手,积极指导现任班子开展公开村级事务,让广大村民对村“两委”班子看到希望,树立信心,积极参加选举。针对经济实力较强,竞争激烈的村,镇党委实行全程监控。选前,严格财务审计,在敏感问题处理上保持客观公正,及时理顺参选者和选民情绪;选中,对选民登记、唱票、计票等关键环节,吸收双方人员全程监督;选后,及时做好当选者和落选者思想工作,稳定村情和当选者、落选者的情绪。
【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2012年4月13日,崮山镇便民服务中心举行启用仪式。崮山镇便民服务中心建筑面积900余平方米,集便民服务、“五小”场所、文化建设等于一体,设有财经、计划生育、民政、社会保险、税收、广播电视等服务窗口,将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全部集中在中心办公,配备电子显示屏等设施,全方位方便办事群众和企业,实现“进一个门、办一切事”的目标。自便民服务中心启用至2012年末,累计为群众审核办理各类补助、服务手册、孕检通报、登记失业人员等业务1.2万多人次,接待群众来电来人咨询2000多人次。
【全区食品安全工作现场会在崮山镇召开】 2011年3月22日,全区食品安全工作现场会在崮山镇召开。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吕伟主持会议。工商分局、农业经济发展局、食品药品交通管理局及崮山、泊于两镇负责人参加会议。现场参观检查了崮山镇正坤养猪场肉类检疫情况,听取了各部门关于“瘦肉精”问题的情况汇报,部署了相关工作任务。
【积极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2012年6月,按照工委组织部《开展“非公企业党建推进月”活动实施方案》,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崮山镇党委将非公企业党组织集中组建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集中攻坚,单独组建党支部13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党支部4个。至年末,全镇156家非公企业共组建党组织44个,覆盖84家企业,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
开展调查摸底 镇机关干部利用1个多周的时间,对照工商部门登记在册的非公企业基本信息开展调查摸底,做到企业规模清、经营状况清、业主身份清、职工人数清、党员数量清、组织设置清。在汇总整理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行业和地域分类造册,建立非公企业基本情况和党建工作台账。
完善工作机制 镇党委制订工作方案, 建立“定人、定时、定标准”责任制。同时,成立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小组,按照农村片划分4个区域,由政工书记、分管工业副镇长、组织委员、组织干事牵头,按照“边调研边组建、边组建边规范”的原则,分头落实组建任务,提高组建工作效率。
灵活组建方式 通过单独建、培养建、同步建、带动建等方式,先后在环海钓具、恒威渔具、济钢启跃、双轮克莱德联合泵业、德明海珍品养殖5个公司单独组建党支部;培养吉隆包装、龙泉机械和茂安燃气3家企业成立党支部;对新注册的非公企业华东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同步考虑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成立公司党支部;带动怡隆渔具有限公司以工建促党建,成立党支部。
【全力推进临港产业区路网建设】 崮山镇临港产业区路网建设是滨海新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进一步优化镇域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全镇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遗留问题多等重大考验面前,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路网建设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镇之力攻坚克难,全力突破崮山临港产业区路网建设。自2012年9月开始,崮山镇辖区总长32.8公里、总面积84万平方米的8条道路同时开工建设。8条道路为:北虎口村至柳家庄的成大线扩建崮山段,海埠至中航威海船厂的疏港路,中航威海船厂至三进船业的疏港二路东延,连接疏港二路东延至4号路的5号路,崮山路至5号路的4号北支路、6号路续建,连接环海路和成大线的五渚河景观路,张家滩至柳家庄、沙龙王家的7号及7号支路。至2012年末,成大线扩建全线清表,临港产业园7条路土方工程基本完工。
破解路网建设“瓶颈” 临港产业区路网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地上清表,涉及全镇13个村、近千名群众的征地补偿工作。接受任务伊始,镇党委、政府高度统一思想,坚决牢记责任和使命,坚决排除一切困难和阻力,坚决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崮山临港产业区路网建设。一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先后召开3次全镇机关干部和农村“两委”干部会议,包片班子成员、包村机关干部到全镇各村多次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宣讲路网建设的重大意义,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依法依规强化监管。镇纪委与各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签订《依法建设责任书》,安排执法队伍对全镇范围昼夜巡查和监管,依法打击和遏制违章建设与抢栽抢种等违法违规现象。三是扎实做好群众工作。镇党委书记、镇长包重点村、重点户,并专门组成镇政工书记、纪委书记任正副组长的群众工作组,采取事前登门入户说服教育、事中现场快速处置、事后跟踪稳控的一整套工作措施,会同区征地小组,加班加点、依法依规,基本完成涉及 900多户村民和13家企业、单位地上附着物清点,发放青苗补偿款1600多万元。四是组织协调快速有力。协调规划、土地和电力、供热、水务、电信等部门,紧急搬迁涉及三进船业四厂主电缆、新力热电管网、天安房地产在内的多家企业、单位料场与设施,申报移栽数千棵沿海防护林,保证全镇路网土石方施工按期全线推进。
掀起滨海新城创业竞赛热潮 广泛组织发动镇村干部、党员和群众骨干、施工力量,全体开展滨海新城创业竞赛。一是领导带头群策群力。全体镇机关干部不休假、加班加点,除值班人员外,组成2个工程督导推进组、1个群众工作组。镇党委书记、镇长每人带领1个工程督导推进组,昼夜靠在施工现场,指挥、督促、协调、推进工程施工。安排每天现场考核点名,严令镇机关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每天都要尽职尽责,严禁脱岗诿责,感染和带动党员、群众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到路网建设会战。二是倒排工期强力调度。镇党委书记每晚都召集班子成员碰头,调度路网建设工程进度,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落实次日工作;每天编印《崮山临港产业区道路建设工程简报》,通报工程进度。三是整合力量快速推进。在市政局的指导和调度下,积极发挥镇市政公司作用,整合施工企业和辖区村力量,并聘请2家监理公司全程跟踪监理。全镇日上阵挖掘机、铲车、推土机、自卸车等大型施工机械60余台(辆),在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的情况下,采取司机轮班作业的方式,加班加点、争抢时间,全力加快土石方施工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