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年龄构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a2&A=1&rec=90&run=13


    各年龄组人口比例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各年龄组人口比例失调。特点是学龄前儿童和退休年
龄组人口比例高,学龄儿童、劳动后备组和劳动年龄组人口比例低。因为这时的学
龄儿童和劳动后备组人口生于战争年代,大批劳动年龄组人口参军参战,或为国捐
躯,或户口离境。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学龄前儿童和年龄儿童组人口比例相当,
两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较高。因为建国初期人口增长无控制,和平年代为人口再
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劳动后备组和劳动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仍然较低,主
要是受人口周期性影响。 退休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1953年低1.37%,除受人
口周期性影响外,与1959~1961年退休年龄组人口死亡率较高有关。1982年第三次
人口普查,学龄前儿童组、学龄儿童和劳动后备组人口比例相当。与1964年相比,
学龄前儿童组、学龄儿童组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下降9.62%和8.10%; 劳动年龄组和退
休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分别提高15.40% 和4.64%。这说明70年代以后人口出生
率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人口平均寿命明显增长。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各年龄组人
口占总人口比例与第一、二次人口普查相比变化显著,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和劳
动后备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大幅度下降,劳动年龄组和退休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比
例大幅度上升;与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化较小,
全市人口年龄构成趋于稳定。
表3~6      4次人口普查文登市(县)各年龄组人口比例
┏━━━━━━━━┯━━━━━━━━━━┯━━━━━━━━━━━┯━━━━━━━━━━┯━━━━━━━━━━━┓
┃     年龄组     │       1953年       │        1964年        │       1982年       │        1990年        ┃
┃                ├─────┬────┼─────┬─────┼────┬─────┼─────┬─────┨
┃                │   人数   │占总人口│   人数   │占总人口比│  人数  │占总人口比│   人数   │占总人口比┃
┃                │          │比例(% │          │例(%)   │        │例(%)   │          │例(%)   ┃
┃                │          │)      │          │          │        │          │          │          ┃
┠────────┼─────┼────┼─────┼─────┼────┼─────┼─────┼─────┨
┃   学龄前儿童   │  78124   │ 22.17  │  111650  │  19.30   │ 66544  │   9.68   │  74033   │  10.34   ┃
┃  (0~6岁)    │          │        │          │          │        │          │          │          ┃
┠────────┼─────┼────┼─────┼─────┼────┼─────┼─────┼─────┨
┃    学龄儿童    │  46309   │ 13.14  │  108877  │  18.81   │ 73576  │  10.71   │  62341   │   8.70   ┃
┃  (7~12岁)   │          │        │          │          │        │          │          │          ┃
┠────────┼─────┼────┼─────┼─────┼────┼─────┼─────┼─────┨
┃   劳动后备组   │  21908   │  6.22  │  38453   │   6.65   │ 33880  │   4.93   │  25160   │   3.51   ┃
┃ (13~15岁)   │          │        │          │          │        │          │          │          ┃
┠────────┼─────┼────┼─────┼─────┼────┼─────┼─────┼─────┨
┃   劳动年龄组   │  171116  │ 48.57  │  270347  │  46.72   │ 426825 │  62.12   │  452607  │  63.19   ┃
┃ (男16~59岁   │          │        │          │          │        │          │          │          ┃
┃ 女16~54岁)   │          │        │          │          │        │          │          │          ┃
┠────────┼─────┼────┼─────┼─────┼────┼─────┼─────┼─────┨
┃   退休年龄组   │  34860   │  9.89  │  49287   │   8.52   │ 86302  │  12.56   │  102070  │  14.25   ┃
┃  (男60岁以上  │          │        │          │          │        │          │          │          ┃
┃  女55岁以上)  │          │        │          │          │        │          │          │          ┃
┗━━━━━━━━┷━━━━━┷━━━━┷━━━━━┷━━━━━┷━━━━┷━━━━━┷━━━━━┷━━━━━┛

    人口年龄类型①
    1953年文登县第一次人口普查,从年龄中位数和老少人口比看,人口年龄类型
为年轻型;从少年儿童比和老年人口比看,为中年型。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从
年龄中位数、少年儿童比和老少比看,文登县人口为年轻型;从老年人口比看为中
年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年龄中位数和老少比,属中年型,少年儿童年比和
老年人口比属老年型。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市人口年龄类型的4项指标均超
过老年型标准。
表3~7      4次人口普查文登市(县)人口年龄类型4项指标
┏━━━━━━━━━┯━━━━━━━━━━┯━━━━━━━━━┯━━━━━━━━━┯━━━━━━━━━┓
┃       年份       │     年龄中位数     │ 少年儿童比(%)  │ 老年人口比(%)  │   老少比(%)    ┃
┠─────────┼──────────┼─────────┼─────────┼─────────┨
┃       1953       │       19.43        │      39.42       │       8.36       │      13.00       ┃
┃       1964       │       17.66        │      42.30       │       8.40       │       9.83       ┃
┃       1982       │       26.37        │      24.01       │      10.47       │      29.59       ┃
┃       1990       │       31.02        │      21.25       │      12.06       │      38.54       ┃
┗━━━━━━━━━┷━━━━━━━━━━┷━━━━━━━━━┷━━━━━━━━━┷━━━━━━━━━┛
    百岁老人
    历史上的百岁老人, 无资料可考。1985~1990年,境内共6位百岁老人,其中
女性5人。
    孙菊  女。 1881年11月3日出生于高村镇孙家埠村。19岁嫁给高村镇嘴子村一
渔民为妻,生4男2女。丈夫48岁病故。长子继承父业以打鱼为生。早年生活清贫,
但有条件吃海产品。新中国成立后,家庭生活较富裕。80岁以后食用糕点等副食品
较多,尤其喜欢吃糖,每月平均吃白糖3~4斤。老人性格温顺,从不多事;穿着讲
究,喜爱整洁。晚年多感冒,但很少求医。过百岁耳聪目明,仍可穿针引线,头脑
清醒,牙齿齐全,生活自理。1987年病故。
    周积华  女。1883年11月生于大水泊镇仁和坊村。15岁嫁黄岚乡汪格庄一农民,
生3男2女。 因丈夫早年有病, 周积华常年做农活,65岁时还能和男人一样下地拉
“二人抬” 。7旬后多做些家务活。95岁以后臼齿开始脱落。年过百岁还能做针线
活。晚年饭量小而匀,80岁以后爱喝稀饭,并有经常不吃晚饭的习惯。1986年春病
故。
    王庆芝  女。 1885年7月生于小观镇万家庄村。婆家为泽头镇于家河。1985年
病故。家境贫困,讨饭30余年,生1男2女。中年丧夫后,靠自耕为生。1959年儿子
病故后,生活由集体“五保”。百岁时仍耳聪目明,牙齿齐全。一生吃苦耐劳,性
格温顺开朗,邻里有口皆碑。
    李氏  女。 泽库乡后岛村农民。1885年9月13日出生。丈夫74岁病故。生1男3
女,均已过世。晚年与儿媳一起生活。老人性格开朗,待人和气,生活简朴,从不
择食,喜喝加白糖的开水,一生少病。1984年开始由集体每年补助现金50元。1985
年冬,突然小便数频,经本村医生一医即愈。此后不久卧床,1986年故去。
    张书展  女。1889年10月10日生于张家埠村,嫁到礼格庄为农人妇。生育3女2
男。其父母皆90岁以上高寿。不择食,晚年月均食白糖2~3斤。性情温顺,爱整洁。
一生很少服药,90多岁仍耳聪目明,生活自理。1991年6月,感冒3日辞世。
    孙鉴堂  男。 1890年5月8日生于岭上孙家。40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8
月16日辞世。一生劳作不止,少病。妻生1男3女,65岁去世。孙母96岁去世。孙鉴
堂年过90,仍能不戴眼镜看报写信。每顿饭喝点白酒,月均七八斤,喜欢吃熟猪肉。
百岁诞辰时,党支部、村委会送匾祝贺,上书: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注解①: 人口年龄类型取决于年龄中位数、少年儿童比(0至14周岁人口占总
人口百分比)、老年人口比(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和老少比(65周
岁以上人口与0至14周岁人口的百分比)4个因素。年龄中位数在20岁以下,少年儿
童比在40%以上,老年人口比在5%以下,老少比在15%以下为年轻型;年龄中位数在
20~30岁之间, 少年儿童比在30~40%之间,老年人口比在5~10%之间,老少比在
15~30%之间为中年型;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少年儿童比在30%以下,老年人口
比在10%以上,老少比在30%以上为老年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