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5&A=3&rec=92&run=13


综   述

  

【概况】   2006~2010年,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及方针政策,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遵循“为耕者谋利,让食者放心”服务宗旨,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水平,粮食生产实现五连增。全市农业增加值2006年为24.9亿元,2010年达4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6年为5469元,2010年为8891元。

【产业结构调整】   突出区域特点,集中连片搞好结构调整。蔬菜生产突出设施棚菜、新泰芹菜、黄花菜、马铃薯、池藕5类高效经济作物的连片扩张,建成以楼德、宫里、岳家庄、刘杜为中心的5万亩马铃薯,以汶南、龙廷为中心的1万亩黄花菜,以楼德、天宝、羊流为中心的3万亩设施蔬菜,以岳家庄、刘杜、小协为中心的1万亩池藕等蔬菜生产基地。有机蔬菜实现零的突破,总面积达到2000亩。建成龙廷有机韭菜园和羊流设施蔬菜标准园两个示范园区,201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31.6万亩,总产达到125.3万吨。桑蚕着力建设翟镇、楼德、谷里、西张庄、果都、天宝、宫里、禹村、汶南、刘杜等10个乡镇,全市桑蚕面积达到4万亩,年产桑蚕600万公斤。在培植壮大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组织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专业村建设,全市特色经济专业村达到300余个,培育出年家峪牌樱桃、祥云牌密刺黄瓜、哎呀呀牌食品、新汶牌食醋等40余个省级、泰安市级特色品牌,产生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农业龙头企业建设】   坚持把“农”字号龙头企业建设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启动民资新上一批、兴办园区聚集一批、改革盘活膨胀一批,培强做大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投资15.9亿元发展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26家,其中规模以上88家,投资过亿元的14家。形成以联航食品、大宝食品为主的畜禽屠宰加工龙头体系,以万兴饲料、和美饲料为主的饲料加工龙头体系,以泰欧酒业、泰和食品为主的果品加工龙头体系,以新博木业、彤辉木业为主的木材加工龙头体系,以市丝绸公司、宸歆丝业为主的蚕茧加工龙头体系。2010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到2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8.5亿元、利税4.72亿元,辐射带动108万亩农作物基地和42.6万户农民,实现出口创汇2574万美元。

【农业标准化】   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管理机构,每村设1~2名农产品质量联络员。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栽培技术30多项,印发无公害、绿色食品栽培技术规程30余项。建成汶南、龙廷、天宝、宫里、楼德、西张庄、岳家庄七个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7个,32万亩;绿色食品13个,22万亩;有机食品10个,4500亩。2010年,开展首届“新泰十大名产”评选活动,新汶牌食醋、徂徕春牌绿茶、年家峪牌樱桃、楼德牌多维煎饼、新泰芹菜、金芭蕾牌黄花菜、梅鹿山牌石井贡小米、龙廷牌杏梅、冯家建国牌香肠、果城福瑞牌五香咸菜等获“新泰十大名产”称号。投资460万元建成新泰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土壤肥料】   紧紧抓住实施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项目机遇,积极开展土壤测试、田间试验、示范片建设、配方设计、校正试验、效果评价等技术工作,建立县域耕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完成耕地地力评价。累计培训农户2.12万人次,发放各类宣传培训材料19.6万份,发放施肥建议卡21.7万张;样品检测9244个,并根据测试的土壤养分状况和田间试验数据,推荐肥料配方11个;化验室通过省级计量认证,检测水平省内一流;安排各类田间试验89处,建立示范区12处,示范面积6.2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16.5万亩,共增收粮食9880万公斤,总计减少肥料投入4804吨(折纯),节本总量1160万元;累计节本增效1.7亿余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植物保护】   建立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体系,加强病虫草害预报与防治指导,累计发布病虫情报、玉米螟发生情况周报、草地螟发生情况周报220期,指导大田防治1800万亩次,挽回粮、油、蔬菜、水果损失90余万吨,价值10亿元。做好小麦吸浆虫、玉米粗缩病和花生田蛴螬等重大突发性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各种重大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减少。推广植保新技术、新农药,推广化学锄草600万亩次,引进新型高效低毒和生物农药65种,促进了全市农药产品向高效安全方向转变,有效遏止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植物检疫】   积极开展调运检疫、产地检疫和市场种苗检疫,对市种子公司等种苗生产经营单位繁育的小麦、蔬菜等良种实施产地检疫,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40多份;每年签发《植物检疫证书》100多份。及时查处违章调运农作物种苗事件,严把调运检疫关。积极开展检疫性和危险性有害生物普查防治工作,在全市开展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十字花科根肿病、梨枯梢病、大豆疫病、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共调查果树、春大白菜、大豆、西瓜、马铃薯面积3.7万亩。加强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工作,在楼德镇、西张庄镇、翟镇设立三个疫情监测点,对马铃薯甲虫、红火蚁、扶桑绵粉蚧、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瓜类果斑病进行系统调查,及时封锁消灭检疫性有害生物,为农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农村改革试验】   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力求从观念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把工作侧重点放在搞好各项规划的落实上。组织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等方面的专家对大海山进行实地考察,制订可行性规划方案,重点对大海山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进行监督实施,确保按照规划要求落实。认真做好联系乡镇工作,深入到镇、村,检查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帮助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农民搞好生产的积极性。重点开展新泰农业博览园的规划建设工作,在城区东南侧规划建设新泰农业博览园。农博园主要体现新泰农产品特色,有鲁新侧柏盆景园、蔬菜园、特色林果园和外地珍稀品种等园区,并配有展示中心及水系景观。整个农博园的建设工作,正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和农博园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农村扶贫开发】   市、乡两级签订扶贫目标责任制。五年间,先后总投资681.82万元,争取泰安市级扶贫资金33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98.5万元,为29个贫困村实施扶贫开发项目52个,扶贫村人均收入平均增长500元以上,使5.8万人摆脱贫困,被扶村的生产、生活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涌现一大批像上豹峪、将军堂、花峪、小泉沟等由贫穷到富裕的扶贫典型,带动了全市农民走上共同致富之路。

【农业执法】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资监管模式,成立新泰市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协会,指导组建连锁经营网络,稳步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程。加强农资打假整治,五年间,共出动执法人员3850人次,出动车辆1320车次,整顿农资市场26个,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业户326 个,抽取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和各种蔬菜种子样品538份。查获违规、违法种子1245公斤、农药 1500公斤、化肥9.2万公斤,货值282.6万元。调解农资纠纷22起,累计挽回经济损失389.6余万元,净化了农资市场,保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   承担泰安市级丰收计划项目15项,结题15项,其中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2007~2008年,承担国家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培训农民2万多人;2010年承担省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训农民4000人。2006~2010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培训农村劳动力8800人,转移就业8800人。自2007年开始开展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累计培训各类农村创业人才300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累计培训农村“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种养能手”和“能工巧匠”四类实用人才2.1万人。  

【农业广播学校】   
调整办学方向,搞好联合办学。与畜牧部门联合,开展村级动物防疫员中专学历培训350人;与市妇联联合,开展技能培训300人。
与山农大联合建立山农大新泰农广校函授站,累计招收成人高考大专、本科班学员260人。承担阳光工程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累计
完成阳光工程培训5000人,
新型农民培训5000人,
宣传推广农业新技术136项。

【农村能源】   2006~2010年,先后承担并完成《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山东省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国家农村改厕项目》等项目,累计建设“一池三改”式户用沼气池6805户,改厕1000户,建成2个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工程,40个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大中型沼气池13个,沼气示范村74个,推广沼气使用面积20万亩,改善了农民生活用能结构,美化了居住环境,提升了群众生活品质,促进了生态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