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5&A=3&rec=198&run=13

翟 镇

【概况】

属城郊工矿型乡镇,距新泰城区8公里,京沪高速公路新汶出口10公里,南滨柴汶河,东接城区,区域面积69.5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总人口7.1万,其中农业人口5.3万,耕地面积4.2万亩,是全国重点镇、山东省中心镇、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辖区内煤炭资源丰富,驻有四家省、市级煤炭企业,年产原煤340万吨,其中新矿集团翟镇煤矿年产原煤200万吨,阳光集团崖头煤矿60万吨、泰丰集团王家寨煤矿40万吨、明兴集团小港煤矿40万吨。镇域范围内交通便利,济临路、泰新路横贯东西,翟良路贯穿南北。

“十一五”期间,翟镇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实施“项目强镇,产业富民”战略,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特色农业、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走出一条以工业为主导,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经济发展新路子,形成小城镇功能初步完善,一、二、三产业配套协调发展,辐射带动明显的区域性经济中心。2010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3亿元,是2006年的2倍多;农民人纯收入达到9305元,是2006年的2倍多。

【农业综合开发和特色农业】
2005
年开工建设总投资1400万元的羊村湖采煤塌陷地复垦项目、国家级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扩大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于2006年顺利通过验收并产生效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镇已形成桑蚕、畜禽、花卉、林果、蔬菜五大优势产业,成立20个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桑蚕业以兴隆屯和于家庄为中心,有桑园3000亩,年可产鲜茧50万斤,创产值500万元;设施棚菜以前羊村和大港为中心,主要为反季节生产,全镇共有冬暖式蔬菜大棚1500个,占地2500亩,年可生产反季节蔬菜800万公斤,创产值1800万元。

【畜牧业】
2008
年,建成佳和奶牛场,存栏量达到1200头,日产鲜奶2吨;在古子山、井家庄、榆山等村建成绿色生态养猪场6处,年出栏量5000多头;在大港材建成肉牛场,年出栏量700多头。2009年,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业,史家庄村建成养貂场一处,存栏量3000只,年出栏量1.5万只;后羊村、刘官庄建养鸽场10处,存栏2.5万只,年出栏量7万只;翟北村建养兔场11处,存栏量3.5万只,年出栏量12万只。2010年,全镇共有养殖小区4个,规模饲养场72个,生猪存栏量3.5万头,比2006年增长54%,肉鸡存栏量85万只,比2006年增长43%,蛋鸡存栏量68万只,比2006年增长51%。

【林业】
搞好荒山造林,2006年完成王家寨村1000亩、2007年完成井家庄村120亩的造林任务,全镇荒山全部绿化完毕。大力发展经济林,2008年玥庄村发展核桃100亩;2009年侯家庄村发展大樱桃350亩,王家寨发展核桃50亩;2010年,柳家庄村和榆山村发展大樱桃80亩,古子山村发展苹果260亩。发展花卉苗木基地,2006年侯家庄发展300亩,2009年井家庄发展120亩。

【水利】
2006
年,全面启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采用联村和单村供水的方式,截至2007年11月份,除玥庄、古子山村外,全镇共有43个村、85%以上的村民喝上了卫生、安全的自来水。积极做好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将符合条件的移民54人,分别安置在高家店、董家庄、前羊村、唐立沟四个村,并于2007年7月份开始每月发放补助。2007~2010年,分三期对柴汶河进行治理,2007年砌河堤1800米,实施坝体绿化;2009年治理柴汶河地表水隐患,对采砂坑进行回填,回填矸石黄土14万立方米;2010年,实施柴汶河综合治理工程,工程内容包括协庄煤矿1#采砂坑回填,新筑矸石大坝,回填矸石黄土体积57.2万立方米,新建矸石大坝1560米,11月份竣工,至此,柴汶河翟镇段河堤大坝实现全线贯通。2008年3月和5月份,投资550多万元,对古子山小一型、小二型两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通过坝顶加高、上游坝坡翻修、坝顶新建防浪墙、更换放水洞启闭机闸门等措施,消除了安全隐患,6月份全面竣工。2009年完成岔河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道路建设】
利用村村通补助政策,采用镇政府以奖代补一部分、村自筹一部分的方式,筹措建设资金2558万元,新修道路22条近54公里,到2010年底,全镇村村通里程达到90公里。2006年完成5条,主干道有长6.1公里、宽7米的翟刘路和长4.2公里、宽7米的迈莱河路。2007年完成长5.6公里、宽5米的前(羊村)近(格庄)路。2008年完成12条,全部为村内道路建设,13个村共修建道路19.46公里。2009年投资1700万元,完成长1682米、宽17米的府前街东延道路工程,两侧人行道宽各1.6米,绿化各5米,安置路灯60盏;同时完成5.5公里长、4米宽的李家庄至春阳庄道路;2010年完成两条村间道路,全长3.33公里。

【工业园区】
翟镇民营工业园区规划占地1500亩,始建于2002年。主要以玻璃钢、机械制造产业为主,至2010年已完成开发500亩,进区项目16个,项目总投资9亿元,固定资产总投资7亿元,区内基础设施投资4600万元,修筑区内主干道5条4000米,架设供电线路4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10公里,建设面积1000平方米的园区管委会办公楼一栋。2006~2010年,进区企业五家:成立于2007年的惠农农资有限公司,有职工80人,主要负责各类农资的销售;成立于2008年的新泰市联泰工贸有限公司,有职工80人,年洗精煤60万吨;成立于2008年的泰安伯特利玻纤有限公司,有职工120人,年产玻纤2000吨;成立于2009年的翟镇定点屠宰场,有职工30人,日屠宰能力500头;成立于2010年的新泰市旭升洗煤有限公司,有职工120人,年洗精煤200万吨。

【民营经济、招商引资】
以民营经济发展为突破口,扎实做好对外招商引资、依托驻地企业、启动民间资本、现有企业扩规四篇文章,2006~2010年,全镇共新上项目51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8个,总投资额20多亿元,分别是山东立业机械液压支架、泰安聚力铝业汽车水箱波浪带及变压器壳体、北方风电风机叶片、九顶皇山旅游项目、高锰合金甲片项目、旭升洗煤项目、鑫晟镍合金项目和久力达路灯风车项目。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25个,2010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家,年创产值17.8亿元,利税2.7亿元。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4亿,是2006年的2倍多。民营经济总产值完成144.7亿元,销售收入完成141.8亿元,实现增加值24.6亿元,利税17.4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倍多、1.7倍、2倍多。

【小城镇建设】
按照“规划适度超前、基础设施领先、配套服务完善”的原则,加快城镇建设推进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建成和谐桥,更换镇区部分路灯;2008年,投资120万元,对人民路和府前街人行道进行铺装和绿化,共铺设彩砖700米、3000平方米,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完成镇政府院内整治绿化工程,粉刷镇区主要楼体3万平方米;投资100万元,对济临路、迈莱河路等主干道实施苗木补植、绿化养护、整修路肩、整挖边沟等工程,共补植苗木4万余株,改善镇村交通环境。2009年完成府前街东延工程,拉开小城镇发展框架;2010年完成九顶皇山进山道路。强力推进镇中村改造,2009年,翟南、翟北两村12栋住宅楼入住,2010年穆家店11栋住宅楼入住。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完成敬老院、卫生院改扩建、初级中学教学楼建设工程。2010年,占地64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翟镇商贸城投入使用。投资229万元,完成长6100米的污水管网改造工程。

【卫生】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08~2009年,先后完成卫生院改貌和改扩建工作,扩建业务用房28间,新上CR机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各一台,提升了卫生院的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村级卫生所一体化管理进程,全镇有28所村级卫生所实现一体化管理。抓好新农合工作,截至2010年,全镇有49305人参合,筹资98.61万元,五年间,共为12.97万人次报销各类医药费用1645.8万多元。按要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种类有1200个降到380个,由卫生院一体化药库调拨。

【教育】

全镇共有初级中学一处,中心小学一处,村联办小学8处,中心幼儿园一处。7处学校为泰安市规范化学校、泰安市学校文化建设AAA级单位,其余为新泰市规范化学校,中心幼儿园为省级示范化幼儿园,成教中心校为省级农村教育示范学校。2009年投资400多万元,建成能容纳24个教学班的红石板联小连体教学楼;同年,投资170多万元,建成高标准的唐立沟幼儿园和陈上汪幼儿园,并被泰安市命名为市级规范化幼儿园;2010年投资500万元,完成建筑面积3782平方米、完全框架结构、能容纳30个教学班的初级中学教学楼;同年,整合全镇幼儿园,整合后全镇共有幼儿园14处,其中公办园10处,民办园4处,全部通过教育局星级资格认证。2010年7月全镇两处初级中学合并,更名为新泰市翟镇初级中学,共有教学班34个,在校生1840人,专任教师115人,学历达标率100%。

【文化、体育】
2008
年下半年,投资170多万元,对镇综合文化站进行全面整修改造,2009年3月通过省级中心站检查验收。2009年10月,在全市率先完成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入户率达到95%以上;有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新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全镇有7个村建起农村文化广场,安装各种文体娱乐器械130多件;农家书屋达到21个。2008~2010年,全镇共有9个村建成文体广场,全镇文体广场总数达到15个。

【计划生育】
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中心,深入开展二孩女扎专项整治、性别比综合治理、春节集中宣传教育等专项工作,狠抓健康查体、孕期保健和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依法对违法生育当事人征收社会抚养费,定期开展新婚和孕产期育龄人员计生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培训,扎实开展基层群众村民自治,全面推广《计划生育双向约定》,组织开展镇村两级计生专职人员竞聘上岗工作,严格落实计生办包村人员、村党组织书记、村计生专职人员三类人员责任,2010年全镇合法生育率达到99.45%、出生人口性别比降为110.4,其他各项关键指标始终位于全市前列。

【平安建设】
2006
年5月成立平安协会,2008年以此为依托,构建起以平安灯、村民说事室、平安互助网、驻村警务室、村级平安协会、天目工程为主的治安防控体系,群众安全感普遍提高;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解决一批疑难信访案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检查督导,连续五年实现生产零事故。实施并完善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对村级经济运行实施全过程参与、全方位监管、无缝隙覆盖,减少了由此引发的上访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2008~2010年,共招投标237次,涉标金额5553万元;集中采购1105次,涉及金额957万元,两项累计节支800多万。2008年承办全省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场会,2010年,为全省推进政务服务及办事公开经验交流会提供现场。

【科技】
“十一五”期间,全镇45个行政村全部建起科普服务站和科普阅览室,配备科技书刊上万套,安置科普宣传栏,张贴科普挂图6700份,发布科普信息8150条。村村配备科普信息员,组织开展科技培训100多期,开展大型科技下乡3次,发放科普书刊、明白纸5万份。五年间有21人申报专利110项,通过科技成果鉴定11项,其中获泰安市以上奖励6项;有高新技术企业3家,产值3亿元。2009年成立防震减灾办公室,将镇初级中学设置为紧急避难场所,演练20多次。

【劳务输出】
完善平台建设,严格落实“六到位”,劳动保障服务大厅达120平方米,配齐微机、电子显示屏、打印机、传真机等设施,被评为泰安市一级站所。全镇劳动力就业转移2.69万人,其中劳务输出6552人,就业再就业2320人,就地转移就业1.8万人。企业养老保险扩面2583人,工伤保险扩面2068人,居民医保扩面1.73万人次,农保扩面9265人次,征缴各类社会保险费8315万余元。完成鉴定人数160人,培养技师10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培训246人,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班702期,培训达1.6万人次。

【民政事务】
2008
年投资260万元,改扩建敬老院,将原教师进修学校改造为老年人宿舍和活动室,增设适宜老年人使用的体育器械,建设门球场,增添取暖设备,改造食堂,改建后的敬老院达到省一级敬老院标准。全镇“五保”供养对象152人,集中供养126人,集中供养率达82.9%。低保工作,2006年有149户296人,2007年有417户856人,2008年有651户1345人,2009年有772户1622人,2010年有828户1677人,五年共发放低保金370万元。截至2006年底,完成全镇统一编制门牌工作,共制作小牌17371个,大中牌80个,路街牌40个。

【社区建设】
2008
年按照“产业依托、点面结合、连片发展、整体推进”的思路,将全镇规划为四个新农村建设片,并按照先易后难、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重点抓羊村片的全面建设和上汪片的的道路建设。2009~2010年,积极开展社区建设,将全镇划分为一个镇区和5个农村社区:镇区分为翟庄和金岭湖两个城镇社区,涵盖23个村,近4万人;上汪社区、龙泉社区服务中心、文体广场、幼儿园已投入使用;龙泉社区玥庄村27栋居民楼已开工建设;金岭湖社区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论证。投资近2亿元,完成翟南、翟北、穆家店3个村23栋居民楼建设工程。

? ?"S???-e="3" UnitName="a" w:st="on">3A级学校5处,市级规范化学校15处;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泰安市级以上教学能手28人,新泰市学科带头人70人;“情境教学”、“三分教学”、“主体分层、探索创新”分别被列为全国、泰安市“十·五”规划重点教研课题;有3处中学、6处小学申报泰安市“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167篇教学论文分获全国、省、市级奖励,235名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素质教育成果展评中获奖。

【卫生】
2008
年5月,街道卫生院转型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年11月整合青云、西周、北师3所卫生院成立青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村定点卫生室49处,社区卫生服务站12 处,39 处省规范化卫生室经省卫生厅验收顺利通过;聘用乡医245人,有女乡医及村妇幼保健员97人。建立市区居民档案38900户,建档12.39万人,老年人管理9218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管理1.2万余人。接种麻疹疫苗2.5万人份,甲流感疫苗6300人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累计报销住院费284.4万元,1980人次;门诊4391万元,119146人次;5000元以上大额报销54人次。村定点卫生室报销94万元,4479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