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计划制定与执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5&A=1&rec=87&run=13

"七五"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计划制定 1986~1990年,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 市第七个五年计划各项主要计划指标的安排是:5年
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6.5%,第二产业年均增
长10.6%, 第三产业年均增长7%。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5%,其中农业产值年
均增长5%;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3.5%,其中轻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5.7%,重工业产
值年均增长11.4%。
主要产品计划是: 原煤年均增长7.1%,水泥年均增长19.8%,毛线年均增长
12.9%,麻袋年均增长16.9%,棉布年均增长9.7%,机制纸年均增长6.4%,饮料酒
年均增长23.9%, 其中啤酒年均增长38%;漆包线年均增长23.2%;日用玻璃年均
增长7.5%; 日用精铝年均增长1.5%;日用不锈钢制品年均增长98.7%;彩釉砖年
均增长27.8%;合成氨1.5万吨。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6.1%;农民人均收入计划538元,比1985年增加143元。
5年中,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前两年基本维持1985年水平,投资总额在1500
万元左右。后3年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建设规模和投资比例。
计划执行 从计划指标看,前3年,经济建设超计划运行,工业连续高速增
长,因此产生需求过旺,消费增长过快,供需矛盾突出,通货膨胀严重。1988年
9月,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
针,确定1989年和1990年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治理整顿上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到198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比上年大
幅度减少,消费基金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抑制,货币投入明显减少,零售物价总
水平比上年有所下降。②调整经济结构。在加强总量控制的同时,通过调整投资
结构和贷款结构,压缩了一批楼堂馆所和一批高消耗、低水平、严重重复生产的
一般加工工业,以及助长高消费和超前消费产品的生产建设,加强了农业、能源、
紧缺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的生产和建设,使经济结构调整有了好的开端。
③整顿流通领域的混乱现象。 到1989年2月底,党政机关办的各种公司已撤销或
脱钩。对一些重要产品和紧俏商品加强了管理,有的实行专营,使抬价抢购和非
法倒卖行为有所收敛,对建立市场秩序和稳定物价起了积极作用。④努力增加有
效供给。在压缩社会总需求的同时,从资金、物资、外汇和运输等各个方面,大
力支持粮、棉、油、禽、蛋、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生产,支持人民生活必需的日用
工业品的生产。在治理整顿过程中,由于调整的落差太大,对经济影响较大,出
现了市场销售疲软、某些企业产品滞销、工业速度回落过猛现象。1989年底,党
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 包括1989年在内,用3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努力缓解
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的矛盾,逐步减少通货膨胀,使国民经济基本转上持
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
经过治理整顿, "七五"后两年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但由于前3年经济发展速
度较快, 从总体来说,"七五"期间,国民经济仍获得较高的发展速度。5年间,
市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3.6%,国民收入年均增长22.4%,均高出计划规定的
发展目标。 ①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4%。 其中市属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21.9%。列入"七五"计划的20种主要工农业产品指标大多数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
②重点建设得到加强。 "七五"前4年投资总规模为4.2亿元,新增固定资产3.3亿
元,一批起点较高、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相继建成。③社会商品零售额平均每年
增长17.4%, 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平均每年增长39.4%。④人均国民收入由504
元增加到1251元, 平均每年增长19.9%。农民人均收入649元,比1985年增加225
元,提高57%。
"八五"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计划制定 1991~1995年为第八个五年计划时
期。 市"八五"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0.9%;国民
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1%; 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2%;全市工业总产
值平均每年增长12.2%;市属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2%。其中农业总产值平
均每年增长4.56%;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3.7%;老口径工业产值平均每年增
长11.8%。地方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0.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2
%;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2.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计划执行 "八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是"七五"末的1.3
倍,年均增长18.3%;人均占有国内生产总值3797元,是"七五"末的1.3倍,年均
增长18.2%。 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2.8亿元,年均增长7.9%,其中市属工农业
产值49.7亿元, 年均增长16.1%。财政收入(老口径)达到1.51亿元,年均增长
18.2%。 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到50亿元,是"七五"期间的8.3倍。1995年,全
市粮食总产达到54万吨, 花生总产达到5.7万吨,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出口商品
交货值达到4亿元,年均增长3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46亿元,是"七
五"末的3.5倍,年均增长28%。农民人均收入由1990年的649元,增加到1995年的
1752元。 人口出生得到有效控制,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8‰,低于全省平均
水平,比"七五"时期低7.46个千分点。
"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的制定与执行 计划制定 1996~2000年为第九
个五年计划时期。 1995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
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1996年3月,经市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
颁布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计划纲要
提出的基本任务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初步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形成新泰市与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完全融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培植起现代化的产业结构体系,实现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的历史性跨越,步入
全国先进县行列,"九五"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任务, 在总体部署上分为前5年和后10年两个
发展阶段。 "九五"期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计划达到
105亿元, 年均增长16%,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8%、17%和
2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年均增长15%
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亿元,年均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
到100亿元以上; 外向型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的突破,出口商品交货值达到
12亿元,年均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亿美元以上。到2000年,城镇职
工年平均工资达到9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以内。
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总的设想是,在全面完成"九五"计划的基础上,再经过10
年努力,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进入全国发达县市行列;产业结构更加合
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科学技术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人口
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城市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人民生活达到
中等国家收入水平。
计划执行 "九五"期间, 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到2000年,全
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6.74亿元, "九五"期间年均增长9.9%。其中一、二、三产
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2.19亿元、47.61亿元、26.94亿元,年均各增长2.1%、11.6%、
11.9%。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92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69亿元,年均增长
19.7%,粮食总产稳定在50万吨以上,人均占有粮食达到400公斤左右。全市个体
工商户发展到3.5万户, 从业人员13万人,个体私营经济纳税额占地方财政收入
的比重达到1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6亿元,年均增长4.2%。全市实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5亿元,年均增长10.3%;"九五"期间实现出口总值0.6亿美
元,年均增长15%,累计实现利用外资达到0.3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25
元,分别比1995年增加107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