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拥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5&A=1&rec=418&run=13

市内人民向来有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充分发挥职
能作用,积极为部队解决训练、战备、学习、施工、营建、生产等方面的困难。
帮助维护军事设施。对军人家属和子女落户、就业、上学、入托等给予优先解决。
帮助部队解决通信、交通、吃菜等问题。有效地解决了部队的后顾之忧,促进了
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1989年,全市向老山前线送慰问品折款300131元,发慰问信5500张,为驻军
放电影36场。市里六大班子负责人每逢节日都走访慰问驻新各部队,广泛征求意
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1991年, 全市认真贯彻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组织有驻军的7个乡镇负责
同志150人到烟台、 长岛等双拥模范市参观学习,并成立了"双拥"办公室,召开
了创建"双拥"模范市动员大会。 下发"双拥"宣传资料100多万份,出动宣传车百
余台次。 粮食部门从南方高价购进3万公斤大米、2700公斤食油,然后以平价供
应部队。政法部门为部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30余次,培训人员1800人,提高了官
兵的法律意识。 全市人民自觉捐款2万元,捐物折款万余元,救济南方灾区籍的
200名官兵。泉沟镇无偿拿出4亩肥沃的土地,给驻军做菜地。天宝镇投工15万个,
投资12万元,修建了一条长达10公里的环山公路,解决了部队的运输问题,同时
把沙场让给部队练兵, 受到部队的赞誉。市分别被授予"省双拥先进市"和"泰安
市双拥模范市"称号。
1992年, 市政府开始把每年的7月份定为"双拥宣传月"。市六大班子领导亲
自走上街头,与宣传队伍一起,大张旗鼓地宣传"双拥"。车站、商店、粮店、医
院等服务单位均悬挂了"军人优先"、"优抚对象优先"的标志。市电台、电视台开
辟了经常性"双拥"专题栏目,先后录制了《历史丰碑照后人》、《军民同唱鱼水
歌》、《走出军营之后》等"双拥"电视专题片。市报社举办了"双拥"征文活动。
投资10万元,建起了国防教育馆。以烈士陵园为依托,建起了青少年革命传统教
育基地。 组织开展了评选"心系国防十佳人物"、"十佳退伍军人"、"十佳优秀士
兵家庭"、 "手拉手、献爱心"等一系列活动。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部、《国
防》 杂志社联合举办了"泰山杯"全国国防知识竞赛。"八一"前夕,召开了全市"
双拥"经验交流大会,表彰了5个"双拥"先进典型,同时还举办了军民联欢文艺晚
会。创造性地开展了定点拥军活动,由"双拥"办公室牵头,各乡镇办事处近百个
单位携带洗衣机、电视机、电风扇和现金共计20万元,到驻新各部队进行了慰问。
市邮电局投资5.2万元为部队安装了两门程控电话。 市政府派出打井队在某部营
房里打了1眼水井, 战士们喝着甘甜的井水,高兴地称它是"拥军井"。是年,被
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市"。
1996年,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市活动的
实施意见》,对年内完成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八一"期间去定点拥军单
位慰问驻军部队折款30多万元。 市里投资280万元建起了通往莲花山驻军营区的
高等级"双拥"路。天宝镇了解到驻军修建营房遇到困难时,立即挤出2万元资金,
抽调20多名技术最好的泥瓦工,由一名副镇长带队,义务帮助驻军盖起两栋楼房,
修筑围墙6300米。龙廷镇提供山林50亩,帮助部队建起了现代化库房管理测控台。
通往龙廷镇驻军的大桥被洪水冲垮后,市、乡两级投资80多万元,驻地上千名群
众与驻军官兵一起奋战半个月,使大桥修复通车,保证了部队正常的战备训练。
市里投资100多万元, 为驻新空军某师铺设电缆25公里。汶南镇挤出4000元资金
为龙廷驻军安装了电视接收配件。
1998~2000年,市委、市政府实施科技拥军战略,先后投资16万元为驻新部
队每个连队配备了2个书橱,提供100套科技书籍,并为部队配备了11台微机,赠
送光盘2000余盘, 价值9万余元。投资15万元,为雷达十七团安装了有线电视光
缆,解决了部队官兵长期以来收看电视节目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