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5&rec=2&run=13

——2012年1月15日在东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东平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 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四年:在争先跨越中一步步走向加速崛起
四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实干,拼搏进取,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代会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在后发中快进、在争先中跨越,一步步走向加速崛起。
——突出奋进赶超,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预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35亿元,是2007年的2倍,年均增长19.4%;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是2007年的2.8倍,年均增长28.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5.3亿元,是2007年的2.3倍,年均增长23.2%;地方财政收入64341万元,是2007年的1.72倍,年均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6936元,是2007年的1.7倍,年均增长14.7%。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07.9亿元、74.82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2.15倍、2.11倍。经济总量由2007年全省95位上升到2010年的71位,三年上升了24个位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由87位、98位、87位上升到66位、66位、66位,分别上升了21、32、21个位次。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年保持全市领先,部分指标增量、总量连年实现位次前移,实现了持续跨越,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突出“转调”主线,产业发展快速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15.5:52.5:32.0调整为2011年的13.2:51.0:35.8。工业经济规模实力急剧膨胀。到2011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8家,比2007年底增加79家;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为570亿元、53.6亿元、36亿元,分别是2007年同期的3.6倍、3.8倍、3.5倍。全县形成了以化工、高档纸业、矿产、食品、纺织、机械制造和电子光电七大主导产业为龙头的工业经济主框架。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大力实施十大园中园建设,企业规模和效益翻番增长,瑞星集团尿素产能由2007年的30万吨扩大到120万吨,单厂产量全国第一;新东岳集团企业综合经济指标居全国同行业前三位;东顺集团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生活用纸基地;光大集团成为全国重要的纤维素醚生产基地。规划建设了新兴产业园,引进了龙美生物制药、斯图华纳智能空调等“四新”项目,启动了全省首家县级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工业园区、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工业园区、全省最佳投资园区。我县被认定为“山东省生活用纸生产基地”、“山东省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山东省机械工具产业基地”。矿产业后发优势显现。金牛、建龙、宏达、润辰、百成5家铁矿已试产或投产,盛鑫、庆达2家铁矿正加紧建设。推行山石资源开发集中统一管理,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启动了“数字矿山”建设,正在联网试运行。完成了地砂资源勘查和开发方案设计。规划了5平方公里的矿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年产200万吨的中联水泥项目即将投产。2011年,矿产业实现收入贡献1.8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铁矿企业实现收入贡献7000万元,是上年的2.8倍,对县域经济的支撑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全县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技术中心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2%;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4个、省名牌7个。三产服务业迅猛发展。旅游业,按照“双线串珠”发展框架,规划实施了水浒文化产业园、佛山文化产业园、东平古城、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景点组团项目,建成开放了水浒影视城、六工山水浒大寨、东平古城宋街、戴村坝景区、文秀大剧院、昆山景区、罗贯中纪念馆、县工委纪念馆、博物馆、圣水观音等一大批单体项目,水浒游乐园、东原阁、元明园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连续三年举办了水浒文化旅游月,开展了水浒之夜大型文艺晚会、国际龙舟邀请赛、罗研会、农民英雄会、新加坡水浒之旅推介会等系列宣传促销活动,以水浒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交响音画《水浒天风》正式上演,水浒影视城、《水浒天风》被评为“泰安市创建国际旅游名城精品示范工程”,水浒文化产业园被列为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新《水浒传》、《剑侠情缘》、《卜案》等多部电视剧相继拍摄,东平成为重要的古装戏拍摄基地。2011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6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7亿元。东平被授予全省最佳旅游投资县域品牌、2011休闲山东县域旅游十强,东平湖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被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现代物流业,启动了包括中央园区和煤炭、港航、戴屯港、济徐高速公路出口四个子园区的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建设,中央物流园主框架已基本形成;瑞星物流园、福田雷沃鲁西南分销中心、信息平台等项目正加紧建设。中央园区被列入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服务业载体项目,信息平台被列入国家发改委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商贸服务业,金汇商业步行街、儒原城市购物广场等一批商贸重点工程项目相继投入运营,儒原城市广场四星级酒店、华联国际酒店、金泉水街等项目正在扎实推进。全县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达到162家,比2007年增加64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持续推进,已建成标准农家店235家,比2007年增加143家。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优质粮食、油料、蔬菜、林果、水产、畜禽六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十大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61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正在加紧建设。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31家,新增50家,其中省、市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家、43家;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599家。“三品”认证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注册认证特色农产品品牌30个。高标准完成了小农水重点县、农村饮水安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移民开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东平湖治涝保安全、南水北调等工程建设,小农水重点县在全省考核中荣获第三名,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建设荣获全省十大优质工程。扎实做好了防汛抗旱、动植物疫病防控、森林防火、美国白蛾防治等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类补贴补助资金17.2亿元。
——突出增容增效,城乡建设持续加强。按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的发展理念,拉开了“两区、三园、一带、十一镇”的城镇空间布局。铺开建设了城市生态景观水系、文化发展线、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以清月湖、龙王湾、东原湖、金泉水街等为主要节点的城市生态景观水系已基本完工,清河公园、佛山公园、人民公园等休闲娱乐场所陆续建成开放,以白佛山为起点南至大清河的城市发展中心轴线快速延展,东平博物馆、文化发展中心、体育会展中心等一批现代城市标志性建筑已建成开放或正在建设,佛山片区、文化发展线片区、滨河片区和9个城中村改造扎实推进,县城中心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8万人。滨湖新区开发拉开框架,水浒古镇商服娱乐区、水浒商街、东平古城水城湾和元明园等重点项目正加紧建设。实施了以“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重点的城市形象提升工程,2011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分别削减162.16吨、203.61吨、2.64吨、9.45吨,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新增绿化面积6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4%,城市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已通过住建部初审评定。济菏高速、贯中大道、滨河大道、滨湖大道老湖段建成通车,先后实施了国省干道、流泽大桥和王台大桥大修改造工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晋鲁铁路、京杭运河复航东平段及济徐高速东平段相继开工建设。完成了全县乡镇总体规划和30个社区建设规划,其中19个社区正在加紧建设。以生态村镇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实施“三清、四改、一建”工程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
——突出创新驱动,改革开放更加深入。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调整了部分镇街行政区划,对县工业园区、东平湖景区、矿管委、物流园区实行“两定一活”的管理体制,激发了内部活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五最”环境品牌建设,环境软实力明显增强。稳步实施了土地经营制度、集体林权制度等各项农村改革。完成了20家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实现资产收益2.8亿元。全力深化金融改革,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农村合作银行;引进了泰安市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成立了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运作设立了中小企业过桥还贷资金。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累计引进3000万元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186个,到位资金132.7亿元;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实现进出口总额2601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95万美元;对上争取项目126个,到位资金6.9亿元。
——突出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四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3.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7万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942元,比2007年增加6782元。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干部职工收入大幅度提高。累计征缴各类社会保险基金15.95亿元,发放社会保险待遇13.16亿元,11.3万60岁以上城乡居民按月领到了养老金,社会养老保险真正实现了城乡居民全覆盖。农村低保标准由2007年的800元提高到1400元,城镇低保标准由2007年的1800元提高到3360元,全县在保对象达到17280户、30904人,累计发放低保金9609万元。600套限价商品房、200套廉租房交付使用,300套经济适用房、252套公共租赁住房已完成主体施工。投入6000多万元对全县14处敬老院进行了改造,入住老人2230人,入院率达85%以上。改建扩建了第二、第三实验小学,新建了第四实验小学和12处乡镇中心幼儿园,完成了县直中学、乡镇初中“班班通”工程和89个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启动了《东平县教育振兴计划》,撤并了14处小学。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农合参保率达99.7%,累计报销金额33448万元。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基层医疗机构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深入实施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车工程,四年累计投资5886万元,解决了178个村、14.55万人饮水问题,农村通自来水率保持在95%以上;投资3.7亿元,建设乡村公路463.6公里,村村通公路率达99.4%,村村通客车率达98%。累计发放移民直补资金5.69亿元,实施移民扶持项目1627个,完成投资5.31亿元,直接受益村468个、25万人。扎实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定保持了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不断深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扎实推进“平安东平”和矛盾排查调处新机制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开展,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的安定和谐。统计、物价、人民防空、双拥共建、气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档案、史志、老龄、残疾人、妇女、青年、儿童等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突出服务效能,政府建设明显进步。始终按照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要求,不断强化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100%。完善政府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决策评估制度,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依法治县活动,行政行为更加规范。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大力实施“强化责任、提升效能”活动和政务水平提升工程,调整精简审批事项,健全政务公开、电子政务等便民服务体系,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县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荣获省级服务名牌和省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2011年是我县实现“三步跨”发展目标的攻坚年、决战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年、开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凝心聚力,乘势而上,拼搏实干,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突出培植旅游、先进加工制造、矿产、现代物流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强力推进城乡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后发崛起的良好局面。1-11月份,纳入全市考核的7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和民营经济增加值6项指标增幅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4项指标增量实现位次前移,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实现位次前移。预计全年各项指标将继续保持这种争先进位的强劲势头。
过去四年,是我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四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更多的四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四年。四年的发展历程令人难忘,发展速度令人振奋,发展成就令人鼓舞。四年间,全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粮食生产先进县、科普惠农示范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先进单位、南水北调征地移民工作先进单位、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中医药工作先进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山东省工业保增长先进集体、专利创造优胜县、省级园林城市、首批旅游强县、旅游县域十强、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移民信访稳定先进县、敬老院建设先进县、食品安全示范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环境教育基地、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县、双拥模范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法治创建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也离不开社会各方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更凝聚着全县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东平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奋发进取、埋头实干,做出卓越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和外商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四年来,我们负重前行、风雨兼程,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宝贵经验。回顾四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东平经济社会能有今天的好局面、好形势,主要在于我们始终把握了以下五点:一是靠党的领导、科学决策保证了发展的正确方向。四年来,在党中央、省市委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党委和县委的科学决策,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部署,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增幅、增量、总量”三步跨战略,形成了团结一致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促跨越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上水平、进位次。二是靠抢抓机遇、激情创业掀起了发展的滚滚热潮。四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立足自身实际,抢抓各种政策机遇,在新一轮县域经济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坚持快字当头、高点定位、严格要求,把东平置于全市、全省、全国发展中去排队、去比较,敢向高处想,敢与强的比,敢同快的争,在东平大地掀起了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滚滚热潮。全县干部群众大力弘扬新时期东平精神,以战天斗地的创业豪情,“白加黑”、“五加二”,拼上豁上,干出了东平速度,干成了许多过去不敢想不敢干的事,闯出了欠发达县跨越发展的新路子,东平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是靠开放思维、培挖优势激发了发展的持续潜能。四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我们坚持跳出东平看东平,先后四次组织大规模的党政考察团到周边县市区、胶东、苏北苏南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持续不断地推进思想的大解放、境界的大提升、胆略的大提高、信心的大增强,扔掉了长期基础差、底子薄、欠发达产生的思想包袱。积极找准旅游资源、传统产业、交通区位等比较优势,发挥矿产资源特别是铁矿资源的后发优势,突出培植战略性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的内部潜能和后劲持续增强。四是靠创新举措、优化环境增强了发展的不竭动力。四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我们大力创新发展运作方式、“三区一委”管理体制、大项目“1+1”和大督查推进机制,破解了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激发了各项工作开展的内部活力。全力优化软硬环境建设,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安定有序的法制环境、凝心鼓劲的舆论环境、蓝天碧水的生态环境,吸引各类生产要素聚集,为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出成绩。五是靠人本理念、普惠于民积聚了发展的充沛力量。四年来,我们时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为人民群众谋取最大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快发展、大发展,努力夯实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着力推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实施民生计划,推进民生工程,每年都为群众解决一批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凝聚起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人均占有水平较低,主导产业的规模和优势不够明显;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各产业发展质量和层次总体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规模不大,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不高;制约发展的因素更加突出,高素质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土地、资金、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项目建设相对粗放、低质低效和不可持续的现象时有发生,增强项目建设的统筹性、精细化、可持续问题更显重要,以市场的办法、创新的手段管理、经营好建成项目的问题十分迫切;财政刚性支出大幅增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教育、卫生、交通、环境等公共服务水平偏低,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个别部门工作作风、服务效能、创新精神与形势发展还不相适应,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着力加以解决。
未来五年:在全面崛起中一步步打造幸福魅力
各位代表,过去的辉煌,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未来的发展,孕育着机遇和希望,也隐藏着风险和挑战。今后五年,是东平创新发展、创效发展、创优发展的压力期,是把握机遇、固化优势、释放潜力的黄金期,是放大优势、赶超进位、全面崛起的关键期。当前,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加之国内需求增长不快,导致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对我县加快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但是我们也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2年经济“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投入,为我县加快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从我县自身看,经过多年全县上下的团结拼搏、扎实苦干,各项经济指标持续争先进位,各次产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发展优势和后劲不断增强,为全面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济广高速、济徐高速、晋鲁铁路、京杭大运河复航等交通干线汇集,通用机场正在规划,产业园区建设、城市开发拓展等,为全面崛起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区位优势和更加完善的发展载体;经过近年的实践锻炼,我县培养了一批敢干大事、善干难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在全县形成了想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浓厚氛围,为全面崛起提供了坚强的队伍支撑和舆论支持;更重要的是,县十三次党代会准确研判大局大势,科学分析我县发展的竞争优势,确立了符合东平实际的发展思路,为全面崛起指明了前进方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以更加高远的境界、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思维谋划工作,不失时机地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地创新突破,矢志不移地推进发展,把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竞争优势,全力促进东平经济社会全面崛起。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快速度、高效益、可持续,稳中求进,快中求好,强力推进科学发展;突出民本第一理念,坚持察民意、解民忧、惠民众,实中求效,量中求质,强力推进民生建设,实施倍增计划,推进幸福工程,重点突破产业集群膨胀、突破产城融合发展、突破体制机制创新、突破民生事业改善,全力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优化提升城乡发展水平、优化提升资源环境效益、优化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加速实现全面崛起,扎实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建设幸福魅力新东平。
在工作布局上,遵循社会发展总体趋势和产业发展方向,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立足我县实际,着力发展以矿产业、先进加工制造业、新兴产业为主的新型工业,以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为主的三产服务业,以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为主的现代农业。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经济指标数量翻番、质量倍增;着力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繁荣城乡文化,改善居住条件,提高民众安全满意度,使东平人成为幸福的人;着力提升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完善交通、信息等生产、生活和旅游配套设施,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和政务、公共、人文服务环境,持续增强东平的承载力、吸引力、影响力。按照这一要求,新一届政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是:
——未来五年,我们要建设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更快、结构更好、质量更高,综合实力强劲的东平。到2016年,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等指标突破470亿元、400亿元、170亿元、16.8亿元、1400亿元、150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2倍、2.9倍、2.3倍、2.6倍、2.4倍、2.6倍。三次产业比例由13.6∶51.0∶35.4调整到6.5∶48.6∶44.9。
——未来五年,我们要建设城乡功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古今风格辉映,适业宜居怡人的东平。实施区域带动战略,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完善生产生活、旅游休闲等要素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县城人口突破25万人,城市化率达到45%以上。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城市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6078.72吨、2588.91吨、7701.51吨、611.82吨;森林覆盖率达到3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6%,打造生态东平。努力提高数字化水平,打造数字东平。建设“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山水生态现代化中等城市,在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基础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县城;创建东平湖国家5A级景区,打造一批3A、4A景区,建设全国旅游强县,争创省级旅游休闲度假区,使东平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未来五年,我们要建设改革不断深入、开放持续扩大、创新强力突破,发展活力旺盛的东平。大力推进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市场经济机制,扩大民主,弘扬法制,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对外资外商的吸引力;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培育参与国内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优势。积极谋求发展运作方式、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更大的创新突破,全力激发发展的活力和潜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未来五年,我们要建设发展成果普惠共享、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幸福指数大幅提高,和谐安祥幸福的东平。实现创业有路子、就业有岗位,收入大提高,新增就业再就业2.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万元,分别是2011年的2倍、2倍;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乡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打造和谐东平。权益有保障、身心皆愉悦、素质大提高,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含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6%、98%,全县保障性住房达到10000套;城乡文化娱乐场所普及,文化繁荣活跃,文明程度大幅提升,打造文明东平。社会安定祥和,民众安全满意度达到97%,打造平安东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7‰以内。
——未来五年,我们要建设干部务实为民、行政民主法治、社会诚信公平,管理公正高效的东平。坚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并接受人民监督。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坚持依法治县,推进依法行政。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运行机制。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建设幸福魅力新东平的起步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70亿元,同比增长14.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6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8.8亿元,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7.6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7976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14元,增长13%。在实际工作中,围绕实施“倍增计划”,重点突破产业规模膨胀、发展质量提升和发展活力增强;围绕推进“幸福工程”,重点突破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以“十大项目”、“十小工程”为重点,带动整体工作快速推进。具体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高端高质高效为导向,强力促进新型工业集群规模膨胀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资本经营为手段,以产业集群规模扩张为目标,全力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和质量。
一是撬动企业涨升的“突破口”,全力膨胀主导产业规模。企业发展必须“谋时而动,顺势而为”,找准膨胀规模实力、提高质量效益的“突破口”。一要引导现有大企业,把进一步扩规发展定位在走资本经营的路子上。鼓励大企业跨越自身积累求发展的阶段,借助资本实力推进发展,勇于走参股、并购、上市等扩张经营的路子。瑞星集团在祥瑞药业上市挂牌的基础上,加快资金募集工作,同时积极运作推进润银生物、润祥化工2个公司上市;东平矿业、东顺集团、光大集团、姜仔鸭集团、新东岳集团等切实做好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适时上市。支持瑞星集团、新东岳集团、光大集团、九鑫集团等有实力的企业采取合资合作、股份联营等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或合作伙伴,实现资本结构的多元化,以多元资本的注入促进企业规模扩张;或以整合并购的方式组建产业联盟,增强产业的竞争力,扩大行业影响力。二要鼓励企业以科技创新增强规模效益。引导企业实现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从加工制造向研发创造、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以先进产能替代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在用好现有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研发中心的层次和水平,开发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有效融合,促进产业链条的延展、产业集群的裂变发展。在扎实做好瑞星集团20万吨药用级葡萄糖、东顺集团高档生活纸及卫生用品、新东岳集团汽车橡胶件、九鑫精工园等续建技改扩规项目的基础上,力争年内新上瑞星集团医药中间体、生物化工,新东岳集团彩色轮胎,九鑫集团台虎钳,金马帘子布公司3条生产线等项目。三要支持企业积极“走出去”。强化开放意识,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积极走出县外、走出国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借助外力发展壮大,实现立足总部、以外强内、集群发展。积极支持沃而丰在非洲、光大集团在新疆、东顺集团在黑龙江和湖南建设基地、扩大生产、开拓市场;争取新东岳集团在非洲建设橡胶原材料基地、瑞星集团在东南亚国家建设盐化工基地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冲击经济增长的“裂变带”,强力促进优势产业潜能释放。矿产业作为后发优势产业,将成为全县重要的支柱产业和近年经济增长的“裂变带”。围绕加快优势产业潜能释放,鼓励已达产的金牛矿业进一步改造升级,扩能增产;督促宏达矿业、建龙矿业、润辰矿业、百成矿业、中联水泥加大建设力度,完善相关设施,实现快速投产达产;促进盛鑫矿业、庆达矿业加快建设早投产;推动山钢集团铁矿尽快落地建设。鼓励引导现有铁矿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出售等方式进行并购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数字矿山”建设,强化生产安全及税收监管,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山石开采整合整治力度,推行地砂集中统一开采经营,加快其它资源勘查开发步伐,最大限度地增加矿产业收益。推进矿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引进精深加工和循环利用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走高端、高质、循环发展的道路,实现产业升级增效。重点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搞好铁精粉深加工、尾矿综合利用、石灰岩精深加工等项目的引进与开发,做好年产60万吨矿渣微粉深加工和尾矿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积极谋划搭建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研发平台,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掌握行业发展前沿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先机。今年确保铁矿企业生产铁精粉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收入贡献1亿元,整个矿产业实现收入贡献2亿元,2013年力争突破4亿元。
三是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大力推进高新产业规模化扩张。树立战略眼光,从发展产业集群出发,谋划好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低耗能产业。研究对接国家支持高新产业发展的政策,以新兴产业园为载体和平台,大力招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等“四新”产业,加快龙美生物制药、斯图华纳智能空调等高新项目建设进度,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和战略转型。按照“借助一个大项目、催生一个大产业”的模式,大力招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配套企业,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善、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四是塑造企业竞争的“美誉度”,努力增强产业软性实力。继续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促进企业在争创品牌中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核心竞争力。争取年内创建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2个;瑞星集团、新东岳集团、东顺集团、光大集团争创市长质量奖。继续深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去年降低3.5%。扎实做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6826.75吨、2824.13吨、8701.47吨、683.47吨。
五是强化园区平台的“聚集力”,着力打造产业发展优势载体。工业园区是全县工业经济的聚集区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要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明确功能分区,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和布局产业项目。继续深化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创新,打造服务优质、规范有序、充满活力、自主发展的高效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北扩东进增容,扩大园区成区规模。加快园区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标准厂房建设,落实扶持政策,引进和孵化中小企业。加快企业培植发展,坚持抓大不放小、抓新不忘老、抓高不忘低、抓硬不忘软、抓建不忘管、抓内不忘外,实现产业的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着力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二)以做大做优做强为目标,强力推动三产服务业快速高效发展
着眼于做大做好,下大气力抓好旅游业。按照“创建东平湖国家5A级景区、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要求,围绕建设文明、优美、精品、高效景区,持续深入地狠抓项目建设、要素完善、经营管理和宣传促销,切实提升旅游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旅游综合效益。一是抓项目建设,打造精品景区。东原阁、水浒游乐园等在建项目要加快建设速度,对水浒义城、白佛山景区大佛殿、东平湖大溶洞、水浒湿地旅游生态养生院等拟开工项目,高标准规划,高品位开发。进一步完善水浒古镇、六工山水浒大寨、白佛山、腊山、戴村坝等景区及各码头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在水浒影视城、六工山水浒大寨等热门景点尽快规划建设大型停车场、旅游专用道路,营造井然有序的旅游秩序。同时,认真规划建设各种露营场所、自行车道等配套设施,以满足自驾游、摄影采风游、乡村休闲度假游等多种旅游方式的需要。二是抓要素完善,延展产业链条。积极推进旅游产业链条的配套、延伸和升级,深入挖掘水浒文化、宗教文化、运河文化等内涵,精心策划编排以水浒故事、宗教礼仪、民俗表演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全力做好《水浒天风》、圣水观音的宣传营销工作,打响精品演艺品牌;同时,进一步增强水浒影视基地的吸引力,带动文化创意、影视拍摄、服装道具、民间工艺等行业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文化演艺和影视经济。积极发展高星级酒店、宾馆,大力发展会务、会展经济,提升高端游客群体接待水平;深入开发特色餐饮和地方名吃,挖掘名吃文化,鼓励引导沿湖沿河群众发展农家乐、渔家乐项目。加大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制定政策扶持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做大做强,推出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规划建设大型旅游商品展销中心,推动旅游购物向购物旅游转变。三是抓管理服务,推进创收创效。管理经营追求的是效益,关键在服务。要全面提升东平旅游服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以服务创收入、增效益。建立完善景区网络营销服务平台,实现网上购票、订餐、订房、咨询等一站式服务,确保饮食住宿、区域交通、信息咨询、服务投诉无障碍。坚持走高端之路,积极引进高端经营团队和精英管理者,培养一批旅游管理、市场营销、规划策划、职业导游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夯实支撑旅游业发展的人才基础。四是抓市场运作,激发发展活力。树立企业化运作理念,把旅游业和各景区景点实现效益最大化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方向。景区开发和管理要逐步转向政府推进、市场化运作,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景区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以出让、入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创新运营模式,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更求所收。五是抓促销推介,增扩旅游市场。进一步创新营销方式,在加大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广告投放力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旅交会、旅洽会,继续举办好水浒文化旅游月节庆活动。同时,加强与省内外知名旅行社的协作,以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机制开展联合促销、客源共享活动,共同推介东平旅游;巩固周边客源市场,大力开拓上海、北京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端市场,拓展境外客源市场,努力提升东平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着眼于做实做优,下大气力抓好文化产业。深入实施文化改革发展四大工程,突出“顶天工程”,发挥佛山文化产业园、水浒文化产业园、运河文化产业园聚集地和孵化器的作用,大力提升文化魅力和吸引力,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贡献力;加大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筛选一批重点项目,面向国内外公开招商引资,打造一批文化精品、文化品牌。突出“立地工程”,加快发展大众性文化消费,培育发展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凝聚力的文化企业;加快建设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完成1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96个行政村(社区)文化大院建设,强化文化人才队伍,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抢救性保护,挖掘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努力建设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市场活跃的文化强县。
着眼于做快做强,下大气力抓好现代物流业。推进中央园区建设,力争年底前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加快瑞星物流园粮食、农资交易中心和福田雷沃鲁西南分销管理中心等在建项目进度,确保上半年建成投入运营。信息平台完成主体建设、装饰装修和系统配置,年内投入使用。全面启动东平国际物流商贸城规划建设,力争年底前一期工程完工并投入运营,建成引领东平、辐射周边的高端商贸综合体。加强与森达美、晋煤、中联等大集团大企业的洽谈对接,力争尽快开工一批新项目。鼓励我县有条件企业借助第三方服务企业,加快三产业务的分离,支持其广泛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提升三产业务水平。加大港口、航道建设争取力度,力争尽快获得省交通港航部门批复,启动港航园区建设。煤炭园区尽快完成规划编制和立项报批,争取年底前启动建设。
着眼于做专做活,下大气力抓好商贸服务业。以现代流通服务业的发展与提升,聚集商气、聚揽人气、聚合财气。积极完善落实各项鼓励扶持政策,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坚持统筹布局,突出发展农产品、汽车配件与维修、建筑建材等专业化市场,提升完善金泉水街、金汇商业步行街、水浒商街等特色化、区域化综合市场,重点培植壮大儒原城市购物广场、华联国际酒店、清河上城商务中心、银座商城等商贸服务业龙头企业、大型商场。继续实施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切实优化和改善城乡消费环境。不断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营造公平有序、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各种商业要素在我县聚集,推动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
(三)以创优创收创效为重点,强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村发展总目标,进一步抢抓政策机遇,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稳定粮食生产。按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园区化组团、统一化推进、景点化建设”的发展思路,整合资金,整合项目,着力推进现代高效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广“两菜一粮”和保护地栽培等种植模式,新增瓜菜播种面积2万亩,设施大棚5000亩;发挥“斑鸠店”牌绿色大蒜品牌优势,加快推进10万亩优质大蒜基地建设;以旧县利群合作社、戴庙泰和食用菌、新湖保尔菌业等为龙头,大力发展食用菌养殖,新增养殖面积1.5万平方米;狠抓以核桃为主的林果基地建设,新增生态经济林面积3.2万亩;稳定生猪生产,加快发展麻鸭和特种动物养殖,推进奶业富民工程;坚持标准化生产与品牌渔业并重,突出发展名优特水产品养殖,新增标准化养殖面积5000亩,名优特养殖面积2000亩。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在水产加工、食用菌深加工、粮油加工、畜禽加工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发展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新增合作社30家。积极培植农产品购销企业和经纪人,精心组织农超、农商对接活动,争取更多的农产品进入大中城市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突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引导和鼓励实施标准化生产,新增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
三是提高农业生产保障能力。加快实施无盐引汶(清)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小农水重点县、标准农田改造、优质鱼产业、扶贫开发、南水北调蓄水影响处理、汇河治理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全县6.87万人的饮水问题。编制完成全县十年水利发展改革规划。全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政监察。统筹用好后期移民扶持、蓄滞洪区建设和南水北调有关政策,改善库区生产生活条件,造福库区群众。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动植物疫病防控、森林防火等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四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为农服务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搞好小麦、玉米、生猪、奶牛、设施农业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市场信息服务等工作。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雨露计划”,全年开展农民培训3万人次,切实增强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
(四)以宜业宜居宜人为目的,强力打造生态优美城乡
坚持人性化、可持续的理念,按照生态、低碳、节能、便利、和谐的原则,统筹城市功能布局,实施区域带动战略,合理安排产业分布,以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以产城融合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县城和生态优美乡村。一是延展发展轴线,膨胀中心城区规模。以佛山文化产业园为中心,以文化发展线为轴线,在管理经营好东平博物馆、文秀大剧院、圣水观音等已建成项目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体育会展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画家村、职教中心、东原湖、新汽车站等重点工程建设和配套设施完善,加快文化发展线新区、佛山片区、滨河片区、贯中大道景观地产片区等区域组团开发建设,加大对县社、商业公司家属区、荷花洲南片区的旧城改造和卜楼、宿城、马口等城中村改造工程推进力度,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区;进一步优化布局,积极加快行政、教育、文化、交通等各种公共基础设施的配置,提升中心城区政治经济文化服务功能;积极培育发展文化、餐饮、娱乐等服务项目,以完善的功能配套,吸引人、留住人、集聚人,提升城区人气。二是加快旅游发展,带动滨湖新区开发。进一步完善滨湖新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和东平古城规划,按照“服务旅游、带动产业、推进建设”的思路,配套完善道路、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全力推进水浒文化产业园、东平古城元明园、水浒商街、影视创作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大对接协调力度,尽快启动水浒义城、滨湖社区开发等相关项目建设,尽早使滨湖新区拉开框架、形成规模,实现旅游业、文化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起步区、水浒游乐园、水质净化工程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集娱乐休闲、种养殖、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成为未来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生态大公园。三是统筹“三园”建设,促进城区北展南跨。县工业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和即将启动的矿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按照“既是产业集聚区,又是新城区”的理念,在园区规划布局、项目或企业分布安排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统筹考虑产业长远发展、职工群众工作生活便利、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高标准搞好105国道沿街规划建设,适时启动园区内旧村改造、社区建设和大清河南片区开发,着力打造南部新城区,完善配套功能,提升总体形象,实现县城的北展南跨。四是完善设施配套,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抓好市政配套工程的完善与管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供排水、供电、供暖、供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升级和改造,切实做好县城公厕的规划和建设,提升城市服务承载能力。加强城市绿化工作,见缝插绿,全面补绿,多样植绿,不断提高绿化档次和覆盖率。深入实施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强化城市管理执法,重点整治城市经营秩序、交通秩序、户外广告设置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不懈地抓好环卫保洁工作,重点搞好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保洁,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水平。切实搞好协调和服务,加快济徐高速、晋鲁铁路、京杭运河复航东平段和滨湖大道建设,积极运作105国道改道、展营大桥建设等,确保城乡尤其是景区交通通畅。五是推进社区建设,拓展小城镇规模。大力推进产业聚集、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建设。把中心社区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的突破口,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现有乡、村各种资源,引导农民向中心社区集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便民、利民、安民、富民”新型中心社区。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抓好脏、乱、差治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五)以增动力激活力借外力为核心,强力推进改革开放
没有改革就没有前进,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没有改革就没有出路。围绕促进创业潜能的发挥和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推进林权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各项改革。深化企业改革改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金融改革,鼓励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县外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创新出活力,创新出生产力,创新是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持续不断地推进思想的大解放,着力探索创新发展运作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更加有效、更高水平的市场手段、创新办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深化工业园区、东平湖景区、矿管委、物流园区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旅游景点经营、城市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激发内部活力,提高经营效益。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按照“项目+人才”的模式,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手段,引进更多拥有创新成果、通晓先进管理、善于资本运作的创业创新型领军人才。引导企业家参加各类系统培训,提升本土企业家及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对外开放能够为我们“吹来新鲜的空气”、输送“丰富的营养”、提供发展的强大外力。要紧紧围绕资源、区位、主导产业发展优势,按照国家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趋势,瞄准国际国内知名公司、上市公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产业层次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的高科技项目和龙头项目,全面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招商引资的大突破。积极扩大利用外资水平,突出培植新的外贸增长点,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跨国经营,提升外经贸工作水平。密切关注和掌握上级政策和投资导向,千方百计做好对上争取工作,最大限度争取好、利用好上级政策、资金和项目。
(六)以安民惠民乐民为追求,强力促进民生事业发展
按照增强群众富足感、公平感、舒适感、自豪感、安全感、责任感的要求,大力推进幸福工程,切实改善民生。一是全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广开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扩大城镇就业,年内新增就业再就业6000人。二是建立社会公平保障机制,深入推进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努力实现应保尽保;认真做好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工作;推进分配公平,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力推进教育振兴计划,完成县职教中心一期工程建设和中小学布局调整年度任务,大力加强中小学校车规范化管理,保障学生安全,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群众满意度;加快发展卫生事业,突出服务体系、规范化、人才队伍、人性化服务建设。三是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加强东平湖、大清河、汇河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涵育和修复,搞好重点流域和城乡河道水环境治理;抓好扬尘和废气治理,优化大气质量;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四是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改变落后、低俗的陈规陋习,扎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切实落实优生优育措施,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的作用,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五是创造安全环境,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六是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健全完善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着力解决各类信访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群众生产生活的安全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今年重点办好提高城乡困难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建设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改善库区移民生活环境、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标准、提高群众就业再就业服务水平、建设安全畅通城区、改造建设佛山中学、建设城乡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实施农村远程集中抄表计量、改造建设8万亩高产高效农田等10件群众急需、关乎全局、惠及长远的民生实事。
政府建设:在勤廉实干中一步步创优公仆形象
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建设幸福魅力新东平,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和不懈追求。今后五年,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牢记为民宗旨,切实履行好为基层、为人民、为发展服务的职责,努力做到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建设责任政府,以不懈的努力推动跨越发展。要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推进东平跨越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强化能力建设为核心,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科学谋划,精心运作,强力推进,不断提升对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和创造力。牢固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人民创造文化”理念,以服务为天职,以责任为灵魂,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掌好舵、服好务。让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励每一位公民。
建设为民政府,以深厚的真情服务人民群众。把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愿望、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密切联系群众,在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特别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都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尊重和发挥群众在经济建设、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群众意愿,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让爱民、为民之心温暖每一位公民。
建设公信政府,以有效的手段维护公平正义。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社会监督。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公示听证、决策评估和公众参与等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扩大政务公开范围,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将更多公共资源集中到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行业和领域。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每一位公民。
建设务实政府,以实干的风貌创造发展实绩。把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作为政府工作的永恒追求,狠抓机关作风整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等不良作风;进一步推行和完善重点项目“1+1”工作机制和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坚持深入实际深入一线,直面困难,解决矛盾,把思路变成方案,把部署变成行动,把工作变成工程,出实招、干实活、求实效。让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公民。
建设高效政府,以快捷的作风落实目标任务。强化执行力,干任何工作,做任何事情,都要不折不扣、不推不拖、不等不靠、不歪不斜。大力弘扬雷厉风行、立说立行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拖沓懈怠等懒散风气。强化服务效能建设,按照“五最”要求,加强政务服务,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严厉惩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不良行为,为投资者和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环境。让政府机关工作的高效快捷服务每一位公民。
建设廉洁政府,以严格的自律树立良好形象。坚持廉洁从政,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行政监察、财政监督和审计督查力度,努力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腐败。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坚决抵制铺张浪费。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增强廉政意识,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勤勉尽责,清正廉洁,常思前车之鉴,常修为官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让清正廉洁的形象取信每一位公民。
各位代表!东平发展已经站在更高起点上,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寄予更大期望。新一届政府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履职为民的神圣职责,始终保持创先争优、开拓进取的锐气,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勇敢面对、迎接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为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建设幸福魅力新东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