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综合执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5&rec=184&run=13

【概况】 2003年7月,成立东平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正科级全额事业单位,核定编制40人。2012年,在岗58人,其中在编33人,协管人员25人。内设综合科、宣教科、执法督查科、规划执法科、执法一中队、执法二中队、规划执法中队。2007年后,在3个街道办、9个建制镇成立城管执法分局12个。
2004年—2012年,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有关部署,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围绕构建“大城管”格局,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用主导、资源共享,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思路和“严格、科学、精细、长效”的“八字”方针,逐步规范完善执法程序,认真做好全县城区范围内的城管执法工作,依法行使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市政管理、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规定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2007年起,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向重点镇(街道)延伸,基本实现城市建成区、重点镇(街道)城管执法无缝隙、全覆盖。通过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累计查处各类违反城市管理规定案件10万余件(次),查处城管执法工作投诉、举报2600余起。县城、乡镇(街道)环境卫生及容貌大有改观,市民维护城市形象的观念和自觉性明显提高。2011年,东平县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化城市,东平湖景区被评为4A级景区,稻屯洼湿地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先后6次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被授予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单位、全市爱国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泰安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杰出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出台城管办法】 2004年11月,县政府印发《东平县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规定》。2009年7月,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东平县城市管理的暂行规定》。2010年2月,县政府召开第二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东平县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2011年3月,县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城区道路占用收费管理办法》;5月,县政府召开第三次常务会,通过《东平县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费征收管理办法》《东平县户外广告管理办法》;7月,县政府制定印发《城市公共区域设摊导则》。通过召开会议、颁发城市管理规定和办法,采取切实措施,抓好宣传教育落实,促进各单位和市民充分认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必要性、重要性,从维护提升城市形象高度,理解、支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

【城市规划管理】 专设规划执法科和规划执法中队,配备工作人员14人。加大日常执法巡查力度和密度,对违反《城乡建设规划法》的建设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实行每日例会和周报制度,建立违法案件详细台账。经立案调查,规划部门认定保留的建设项目,给予处罚后补办手续;必须拆除的,依法下达限期拆除行政处罚决定书。2007年起,配合全县整体规划,在城中村改造、金汇街拆迁、白佛山景区、焦村虹桥新社区、水系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中,抽出精干力量,靠在拆迁现场,加班加点,对违建业户及拆迁户进行走访、沟通,期间查处违法建设3000多起,督促违建业户自行拆除违建面积3万多平方米。2010年,组织开展违法建设集中整治活动。县纪委牵头,执法局、住建局、国土局、房管局等部门配合,对全县在建项目进行拉网式排查,共立案查处违法建设案件61件,结案61件。2011年,重点整治背街小巷。高标准规划和整治了汇河街、汶河街、银山街、大修厂路、供电局路等,共清除影响施工的棚厦、房屋46间,1000多平方米,占道摊点76个,地栽式广告牌120多个。至2012年,共立案查处违法建设案件6000余件,督促自行拆除违建面积7万平方米,强制拆除违法建设76处。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从治理脏、乱、差入手,抓好县城清洁卫生工作。建立制度,实行路段包保责任制。制定印发《东平县城市管理路段责任制考核办法》,每周开展一次卫生大扫除,严格按照考核办法,对109家路段责任单位进行督导检查,通过电视台通报检查情况,促进包保责任制落到实处。2010年,东山路、龙山街、佛山街、平湖路、稻香街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2011年,完成东原路、西山路、汶河街、汇河街、银山街责任书签订工作。至2012年底,累计签订覆盖整个县城的“门前五包”责任书2037份。整治沿街商贩乱摆乱卖。坚持城区主次干道严禁,背街小巷严管和“首次教育不罚”、“再次违法重罚”的原则,9年累计劝导及清理乱摆乱卖摊位达10万余次,立案查处3万余件。整治车辆乱停乱放和遗漏遗洒。共计查处乱停乱放车辆3万余辆(次)。实施建筑渣土运输车辆核准制度,按照许可证要求营运。共计查处超高超载、运输车辆带泥上路和随意抛洒、遗撒建筑垃圾的违规违章车辆1万辆(次)。整治建筑工地。根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印发《关于加强全县建筑秩序整治的通知》,要求所有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周围50米内无乱堆乱放,对施工工地出入口进行硬化,严禁施工车辆带泥上路,保持施工现场干净整洁,无污水、污泥外溢,无扬尘,无建筑垃圾凌空抛洒。整治洗修车市场。2010年,联合公安、交运、环保等部门,组成专项整治工作组,集中整治洗修车市场。在刘范村社区修建洗车一条街,在尹范村社区新建修车市场,在闫村社区中心街新建汽车美容市场,可容纳100多个摊位,基本满足城区洗修车业户经营需求。

【广告牌匾整治】 治理小广告。9年中,共抓获喷涂“小广告”的违规当事人36名,清理、涂刷、覆盖乱贴乱画的“小广告”近100万条。规范广告牌匾。参照文明城市广告牌匾管理标准,实行“统一制作材料、统一悬挂高度、统一前瞻平面、统一进行审批”。将整治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中队,限期完成更换任务。至2012年,共更换广告牌匾3891块,不合格灯箱680个、画廊120处、门窗贴字画3100处。城市景观改造。实施龙山街、佛山街、东山路城市景观改造,共计粉刷墙体131万平方米,设置围挡墙5800平方米,摆放鲜花20余万盆。城区视觉污染变为视觉养眼。

【噪声和空气质量管理】 整治噪声扰民。印发《关于加强施工工地噪声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施工车辆监管的通知》,重点解决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噪声问题。至2012年,查处此类违章现象400余起。开展“静音护考”。下发《关于在中、高考期间加强环境噪声管理的通告》,为广大考生营造安静的学习、生活和考试环境。整治露天烧烤、秸秆焚烧等大气污染。限期整改露天烧烤排放不达标经营业户,推广使用无烟烧烤设备,并进店入室经营。在宿城建材市场建设了容纳80多个摊位的“夏季风烧烤城”。对城区(街道)农民种地产生的秸秆,提倡粉碎沤制,秸秆还田,防止焚烧烟尘污染城区空气质量。

【交通秩序管理】 整治营运三轮车占道经营,培养市民良好停车习惯。坚持“首次教育、二次警告、三次处罚”原则,9年累计处罚不听劝告、屡纠屡犯者2500余人次。在县城划出非机动车停车泊位3000余个,解决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整治公路打麦晒粮,确保城区道路交通安全。累计依法清理制止夏季打麦晒粮5800多起2000多吨,麦秸杂物5000多立方。清理秋季道路晒粮2500多吨。清理整治店外经营。9年累计清理店外经营户上万户。街道拓宽清障。2006年,西山路拓宽改造,配合县公路局、公用事业局清理占道摊点2000余处,各类商棚50多个。整治探头买卖市场。先后整治了大桥鱼市、105国道探头市场、东山路自来水公司门口菜摊、兴东二路菜市场等,划定经营区域,确保道路畅通。专项整治“道路护坡”。联合公用事业局清理马路护坡300余处,确保城市道路安全美观并利于防洪防汛。

【市政及绿化设施监管】 采取三项举措解决园林绿化设施遭破坏问题。首先下发《通知》《公告》,采用宣传车、印发宣传资料、电视、网络、报纸等,宣传爱护园林绿化苗木对城市和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性,呼吁广大市民共同维护城市绿化环境。其次加大巡查密度和执法力度。成立园林绿化执法小组,坚持24小时昼夜巡查,发现破坏、偷盗园林树木和占用绿地摆摊设点行为严肃处理。三是鼓励投诉举报。向社会公开“城管110”举报电话,及时核实举报内容,情节严重者电视曝光。9年查处采摘槐米、柳芽等损坏园林树木行为1万余起,查处非法占用城市园林绿地和市政设施经营的商贩2000多起(次)。查处在园林树木上扯挂宣传条幅3万余条,查处开业庆典设置彩虹门影响城市道路行为500余起。

【重点项目建设】 2010年承担县城龙王湾及龙王潭景观工程。11月15日开工,2011年5月1日竣工。总投资近1亿元,建设总面积38590平方米,设计常年水位2.5~3米,常年蓄水15万立方米,最大库容量34万立方米,能够满足50年一遇防洪需求。工程集观赏、生态和防洪于一体,是县城北线生态水系景观工程的第一个节点。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执法局成立指挥部,分管副局长靠上抓,抽出精干人员组成工作班子,耐心做好92户拆迁户工作,拆除面积25616平方米。根据堤岸形态和防洪设计高程要求,北岸和西岸建设挡土墙,南岸和东岸砌垒摆放景观石,入水口建设高18米的假山瀑布。沿岸建设人行步道、绿化带、景观廊架、景观亭灯、亲水平台等,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安装景观灯86盏,护栏灯330盏,同时安装背景音乐和监控系统。提高了城市形象及防汛能力,为周边居民创建了休闲娱乐、亲水湿润的生活环境。

【“四特”执法队伍建设】 执法局着力锻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执法队伍。完善工作机制。制定网格管理目标和网格化责任考评办法,实行“中队包块、队员定段”的“层级式”管理。执法人员实行“五定”,即:定人员、定岗位、定责任、定路段、定奖惩。制定《执法人员绩效考核办法》,与综合补贴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提高执法效能,保障各项任务完成。强化业务培训。每年都组织“文明执法、和谐城管”学法用法知识竞赛,开展成功执法案例研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科学、妥善处理执法矛盾,实现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坚持服务至上。出台《城区公共区域设摊导则》,实行堵疏结合,人性化管理。开设便民摊点,施划出部分免收占道费临时便民摊点,满足瓜农、菜农销售需求。健全城管执法信访处理网络,实行立审分离、查处分离、罚缴分离。每年受理群众投诉举报200余件,处理反馈率100%,满意率100%。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共办理100余件,答复率100%,办结率100%。开展包村帮扶。累计帮扶资金达到20余万元。2007年—2008年,帮扶东平街道卜楼村资金1万余元,干部职工捐赠图书460余册,筹建农家书屋。2009年,帮扶东平街道东豆山村22000余元,用于村卫生室和文化广场建设。2010年,帮扶驻村8000元现金、物料,用于抗旱防涝。2011年,帮扶马庄、栾庄村资金5万元、10万元,改造村文化大院、绿化村居环境。帮扶沙河站敬老院1.2万元。招商引资。9年共计引进项目12个,引进资金近5000万元。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