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5&rec=183&run=13

【概况】 2004年,东平县环境保护局内设人秘科、财务科、法制宣传科、污染控制科、开发监督科、环境安全应急管理科6个职能科室,下设环境监测站、监察大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办公室3个事业单位。2008年2月,增设东平湖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管理办公室。2012年,共有干部职工60人,其中行政编制10人。
2004年—2012年,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经济发展”这一主线,严格执行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促进全县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工业污染治理】 2004年—2012年,加大执法力度,严查重处环境违法行为。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分别与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企业签订《环保工作目标责任书》《南水北调水污染防治责任书》《“两湖一河”碧水行动目标责任书》和《生态县建设目标责任书》,将污染防治指标任务责任到单位。2007年起,为保证东平湖水质,先后开展山石禁采、河砂禁采、小地瓜淀粉企业整治、东平湖综合治理四大战役。对瑞星集团、县污水处理厂等重点企业和单位,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施,实现自动化监测。充分发挥环保、监察、公安等部门的联动优势,形成执法监管合力,始终对环境不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十一五”期间累计出动执法车辆500余台次,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至2012年,关停山石开采企业81家,拆除抽砂船只1500余艘、砂场码头120个,关停小地瓜淀粉加工业户607家、沿湖小型造纸厂3家,拆除小菲丁加工设备64台套、小塑料颗粒加工设备57台套。企业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瑞星集团、光源热电公司2家重点企业,投资2000万元完成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废气治理项目,随后又分别采取氨法、双碱法对锅炉烟气实施深度脱硫;瑞星集团、新东岳集团等26家企业,共投资4500万元完成废水治理项目,实现废水废气稳定达标排放。2011年,根据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县环保局对瑞星集团、兴州纸业、正亮淀粉、本才淀粉、三利食品、永盛食品、泰龙食品等7家直排环境企业进行限期治理。新上项目按“三同时”要求,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严把环保审批关。落实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达不到环保标准的项目,一律不准投产运营。2008年—2012年,共拒批各类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24个,涉及投资10.2亿元;所有新开工的建设项目均办理环评手续,全县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合格执行率分别达到100%、95%。全县COD、SO排放总量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总量指标之内,2004年—2012年,共削减COD 4223.68吨、SO 3496.4吨。
(王 一)

【生态环境建设】 2006年,编制《东平生态县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补充完善,2007年10月25日,县人大十五届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批准实施。2008年,县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生态县建设责任书》,将35项指标任务分解到国土、经信、农业、林业等8个责任部门。全县14个乡镇(街道)、716个村相继编制各具特色的《生态镇建设规划》《生态村建设规划》,使生态创建工作有章可循。2005年东平镇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008年接山乡、银山镇、老湖镇、州城镇被命名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010年,东平湖景区晋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稻屯洼湿地晋升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012年大羊镇、梯门镇、沙河站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
园林绿化 在县城区突出抓好林荫路、花园、庭院建设和扎实开展立体绿化。林业生产以苗木花卉基地、优质核桃基地、绿色通道、农田林网工程建设为重点,抓住有利时机,开展植树造林。全县森林覆盖率山区66.7%,丘陵36%,平原17.1%。2012年共投入资金2100万元,新增绿地面积80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5%。创建“省级绿色学校”4所,“省级绿色社区”1家;“市级绿色学校”12所,“市级绿色社区”2家。
湿地建设 2004年起,先后投资3.09亿元,分别在稻屯洼、大汶河入湖口、旧县出湖口、东平湖南岸实施湿地工程建设。稻屯洼湿地东、北面环白佛山、豆山,西临东平湖,南靠大清河。总面积2467公顷,其中常年水面1333公顷,外围滩地1133公顷,系县境北部山区诸水河道及坡水的汇集区,汇水面积272平方公里,是自然形成的沼泽地,也是重要的滞洪区。稻屯洼湿地内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珍稀动物、名贵草木众多。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大汶河入湖口人工湿地879公顷,由老湖镇湖滨带湿地修复区和大汶河入湖口冲积扇湿地修复区组成,分别采用退耕还湿+表面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生态隔离带+生态滞留塘+多级表面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种植芦苇、荷花、菱、芡实等水生植物。旧县出湖口人工湿地269公顷,由王古店、吉城和旧县湿地区组成,采用生态滞留塘+强化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生态滞留塘+多级表面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建成。东平湖巩楼—解河口人工湿地336公顷,斑鸠店人工湿地192公顷,均采用生态修复工艺,种植水生美人蕉、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污水、垃圾处理 2006年—2009年,投资6245万元,建设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一体化氧化沟工艺进行二级生物处理,县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95%以上。2011年,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采取“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工艺,对一期工程进行升级改造,使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2009年—2011年,投资4620万元,建设日处理垃圾150吨的垃圾处理场,城市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2011年—2012年,按照雨污分流的排水原则,投资6000万元铺设城区排水涵管50公里,城区范围内生活污水全部纳入管网收集,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
水质净化工程 2008年10月,聘请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研究院、山东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教授共同研究和整理《稻屯洼水质净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稻屯洼水质净化工程项目规划》。2009年,县政府成立稻屯洼水质净化工程建设指挥部,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竞标,哈尔滨工业大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水质净化工程建设任务;泰安时尚园林有限责任公司承担配套工程湿地水生植物、生态景观带的建设任务。2010年,省环保厅对稻屯洼水质净化工程给予大力支持,一次性拨付专项资金6900万元。县环保、建设、国土局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交通局投资200余万元,为工程整修道路1050米;水利局投资80万元,建造白吉河钢筋水泥桥,确保道路畅通;县供电公司投资15万元,架设供电线路;县自来水公司铺设管道,解决工地生产生活用水。至2011年底,共投入资金7500万元,预处理床、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及配套工程景观生态带、5512米排污管线全部完工,2012年投入运行。其主要功能是对县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深度降解处理,日处理废水能力10万立方米,有效地解决稻屯洼的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安全,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东平湖调水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9年间,注重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全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36400公顷。其中,2012年新增农产品“三品“认证17个,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2266.67公顷。
(郑玉玲 王 一)

【大气环境质量】 县内影响大气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工业废气、锅炉烟尘、汽车尾气的排放等。为掌握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1997年,县环境监测站在县城武装部、气象局、环保局设有三个监测点位,每季度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进行人工监测。2004年,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值为0.17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4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值为0.031毫克/立方米。由于坚持对大气环境质量污染治理,到2012年,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值为0.13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4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值为0.027毫克/立方米,三项大气环境质量指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从9年的大气降水监测数据看,县城区未出现过酸雨。2012年县环境监测站建成全县首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具备了实时监测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PM2.5、臭氧、一氧化碳等污染成分含量的能力,并与省市监控平台联网。加大大气、噪声污染治理力度,城市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均达到100%。抓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9年间,每年全县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天以上。
(吴春辉)【水环境质量状况】 县环境监测站每季度对城区自来水水井进行监测,多年监测数据表明,自来水水井符合饮用水标准。市、县环保局每月对大清河、汇河和东平湖9个断面的水质进行监测,其中王台桥、流泽桥为省控及以上断面,戴村坝、丁坞桥为县界断面。2003年、2009年,先后在流泽桥、丁坞桥、鄣城断面,建起大清河、汇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实行了全天候无缝隙的监控,确保东平湖水环境安全。2004年,大清河的COD年均值为39毫克/升,氨氮为1.51毫克/升。“十一五”以来,不断加大大汶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大清河、东平湖水质持续改善。2012年大清河的COD年均值为20毫克/升,氨氮为0.52毫克/升,东平湖的COD年均值为18毫克/升,氨氮为0.34毫克/升,均符合三类水水质标准,达到国家南水北调水质要求。
(吴春辉)【环境监测】 县环境监测站主要负责监测全县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噪声、废气、废水等。监测站分别于2005年、2008年、2011年通过山东省计量认证考核,取得相应项目的监测资质。2011年,县环保局投资100余万元,购置部分监测设备,提升监测站标准化能力建设。2012年,监测站共有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45台(套),监测项目94项次,能满足全县环境监测工作需要。监测站每年监测任务包括例行监测、监督监测等,全县风险源重点企业每天监测一次,东平县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每天监测一次,重点企业废水、废气每月监测两次;地表水每月监测一次,地下水和环境空气每季度监测一次。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对污染源、地表水开展监督监测,为环境监管提供准确可靠数据,为确保全县环境质量及生态县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搞好服务工作。
(吴春辉)

【环境辐射污染防治】 2004年起,辐射环境管理从卫生部门转由环保部门对工矿企业、医疗机构等单位的放射源进行管理。2006年7月,对全县辐射工作单位开展拉网式检查,摸清了放射源、射线装置和非密封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单位的情况,根据掌握的基础性数据,建立管理台账,加强日常监管;对未批先建、不执行“三同时”制度和无许可证的单位,限期补办;对存有闲置废旧放射源的单位要求其限期送贮;无证从事辐射活动,严重违规违法者,依法实施顶格处罚;对关、停、并、转企业尤其是关停的水泥企业,实施重点清查,责令其限期安全处理废旧放射源;对即将退役的放射源加强监管,从源头上遏制辐射事故的发生,确保辐射环境安全;2012年4月-10月,开展全县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综合检查专项行动。坚持“制度从严、审评从严、监督从严、执法从严”,在辐射许可、辐射环境执法、放射源安全监管、辐射事故应急、辐射安全培训与宣传五个方面,扎实工作实现突破。至年底,我县有放射源使用单位6家,放射源43枚,其中Ⅰ类放射源2枚,Ⅳ类放射源29枚,Ⅴ类放射源12枚。射线装置使用单位17家,射线装置33台,其中Ⅱ类射线装置2台,Ⅲ类射线装置31台。9年间,全县共收贮废弃放射源28枚。
(张德兰)

【环保宣传教育】 2004年—2012年,每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县环保局均在《今日东平》报开辟环保专版刊登有关环境保护的领导讲话、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治理污染的经验及相关图片。县领导在电视台发表纪念“六·五”专题讲话。环委会成员单位在县城东山路两侧,举办以“提高环境意识,建设生态东平”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宣传活动。发放《低碳知识,绿色生活》宣传手册800余本、宣传资料8000份、环保手袋4000个。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各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秸秆禁烧、严防“土小”企业死灰复燃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重点对国道、省道、县乡道路两侧河流进行“两清一挂”(清理河道秸秆、生活及建筑垃圾,悬挂环保宣传标语横幅)。每乡镇(街道)悬挂10幅宣传标语、有20幅永久性宣传口号。环保局联合文体局、州城街道、钓鱼协会成功举办东平县首届“环保杯”钓鱼比赛;以“建设生态东平描绘美丽家园”为主题,组织百名儿童现场绘制环保长卷;通过手机平台,向全县社会各界发送环保温馨提示短信。围绕污染减排、主要水气环境质量改善、生态县建设等环保重点工作,组织通讯员向《中环报》、省、市、县新闻媒体及市局撰写新闻稿件、信息1139篇。其中中国环境报32篇,环保部网站40篇,山东环境网站210篇,山东环境杂志10篇,齐鲁晚报3篇,泰安日报12篇,泰安晚报2篇,泰安环境保护48篇,市局环境信息210篇,今日东平245篇,手机报162篇,东平政务信息165篇。
(王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