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著名战役(战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10&rec=48&run=1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东平境内曾发生郑海、香山、解放县城等七大著名战役(战斗)。在这些战役战斗中,东平人民怀着对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切齿痛恨,配合八路军、解放军,英勇果敢,奋勇杀敌,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
东平战役
1945年5月9日,冀鲁豫军区为扩大解放区,保卫麦收,组织了东平战役。由分区司令员曾思玉、政委段君毅、副司令员何光宇指挥,负责消灭日伪军,解放东平城。中共东平县委于5月中旬召开各区委书记、区长会议,具体布置东平战役的支前工作。县委组织500名武装民兵,分为4个小队,在城周围游动警戒。来自解放区的800付担架跟随部队进入前沿阵地,300辆大车和400辆手推车运送了3万多斤给养和大批作战物资。5月18日凌晨,担任主攻任务的七团兵临城下,一营在南门西侧突袭成功,入城后,包围了伪山东省警备大队;三营直插城东北角包围日本侵略军司令部;二营包围伪县政府、伪县警备队和新民会。经过激烈战斗,歼灭伪省警备队、伪县政府、伪县警备队、新民会及警察所敌人。19日17时30分,包围日军的三营重新布置兵力,一部分在城东北、东南角佯攻,一部分在密集炮火掩护下,从西北角攻入敌司令部,击毙日军37名,生俘日军顾问及士兵4人。是役共歼灭守城敌人2500余人,缴获迫击炮1门、掷弹筒11具、轻机枪33挺、重机枪2挺、步枪2000余支、汽车1辆、战马30匹、麦子200余万斤。战斗结束后,东平县委发动万名民工,扒毁了部分城墙,拆除了敌人的碉堡工事。5月下旬,第八军分区一部与东平县委在城西王楼村联合召开祝捷大会,庆祝东平战役取得全面胜利。
东进战役
1947年12月,为打破国民党军队对运河的封锁扩大解放区,冀鲁豫军区决定发起东进战役。
12月9日晚22时,各参战部队从百里运河东西两岸对国民党军发起猛烈攻击,控制了靳口、张坝口、关庄、袁口、刘口、开河、南旺、柳林闸、草桥等地。迫于冀鲁豫军民的强大攻势,驻守东平的山东保安第三旅旅部,率十七团及土匪顽军,于12月13日拂晓放弃东平县北撤,14日,又奉命返回东平。下午14时,其先头部队进至花兰店、刘庄。冀鲁豫分区取得运河战役的胜利后,确定乘胜开辟平阿山区根据地,并于14日早由东平县东南的三官庙一线向北进发。机动兵团为左梯队,经东平县水河开进。独立第一旅、军区直属部队及机动兵团第十四团,经苇子河、宿城开进,进至东平县城北的花兰店、芦泉屯、许家村一线。左梯队机动兵团先头部队出发后,于14日下午13时在刘庄一线与敌人遭遇,兵团司令部特务连侦察排将敌人驱逐到花兰店一线,与敌人形成对峙局面。下午3时,冀鲁豫分区第八团赶到,以两个连兵力向花兰店攻击,敌不支,溃退,第八团追至扈山即停。15日拂晓,敌以1个营兵力进占扈山高地,八团又以1个连兵力向守敌反攻回扈山。敌军向柿子园方向逃循。此次战斗,俘敌22名,毙伤敌人74名,缴获武器弹药一宗。
东进战役中,冀鲁豫军区部队经过肥城演马、白屯战斗后,决定向西转移,依托有利地形消灭敌人有生力量。20日8时,独一旅进驻大羊、丁坞,机动兵团驻夏谢、上遂城、北遂城、魏楼,军区驻三旺。为继续打击可能进攻的敌人,军区决定以丁家坞西南高地及魏楼西北桥河为战斗分界线,独一旅三团坚守丁家坞,机动兵团坚守魏楼及西北的桥梁,各部构筑工事作战斗准备。10时,敌一一二旅三三四团全部、第十五旅四十三、四十五团,在两架飞机掩护下,由白屯、杨庄向丁坞阵地进攻,战斗极为激烈,三团与敌人在村内反复冲锋5次,击伤敌团长1人。13时终将敌军击溃。激战中,敌两架飞机相撞自焚。丁坞战斗共毙伤俘国民党正规军2170余人。
丁家坞战斗后,敌七十三师第十五旅在肥城西南一带稍事休整后,又奉命配合三十二师一部及保安旅顽军进占东平城。面对敌人固守东平城的计划,军区决定调动部队,夺取东平城。12月5日零时战斗打响,十五团一营25分钟即扫清南门外守敌,歼敌一个排,攻入城内。经过激烈战斗,至5日下午6时,整个东平城基本被控制。7日,敌整编七十三师十五旅由肥城赶来增援,王耀武从济南派遣7架飞机,疯狂扫射、轰炸,攻城军民主动撤离东平城。国民党军鉴于其恢复运河防线已不可能,东平已处于包围之中,遂令其守城部队东撤泰安、宁阳一带,当即收复东平县城。解放东平县城的战役共毙伤敌正规军900多人,地方武装470多人。至此,东进战役胜利结束。
东进战役主要在东平县境内展开。战斗中,发扬连续战斗的作风,彻底拔除敌运河沿线据点,收复东平、平阴、东阿3个县城,歼灭国民党整编第三十二、十二、七十三师等正规军各一部,计3645人,地方民团武装600人,迫使国民党军放弃对运河一线的封锁,退守汶河两岸,从而打通了运河东西的交通联系。
郑海战斗
1939年3月,八路军东进支队进驻东平,为尽快打开东平抗战局面,派主力一部,深入东汶边界,开展游击战争。六支队一团(团长陈伯衡)配合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团长彭雄)活动,驻东平五区岔河门一带,他们借机向老部队学习,进行练兵,提高战斗技术和经验,吓得各地日伪军都闻风丧胆。
驻东平城的日军为逞其余威,于3月22日晨,派一个分队,装甲车3辆,炮2门,向防地岔河门村袭来。这天,强仁普正好到老家柳营探亲,忽听说日军汽车已进苇子河村西寨门,他立即跑出寨墙,到赵楼村借到一辆自行车,迅速赶回岔河门,向六八六团报警,希望迅速占领西沙岗迎击敌人,同时命令一营速派两个连,跑步过小清河,占领南堤袭击敌人侧背。大约15分钟,敌人占领郑海村向阵地开火,步枪和小炮齐发,这时强仁普和二营营长栗森、六八六团廖教导员都到阵地前沿,指挥战士靠沙丘阻击,敌人不敢前进一步,激战持续5个小时。下午17时许,陈伯衡亲临迫击炮阵地,指挥炮手发起最后反击,不幸中敌枪弹牺牲。
此次战斗粉碎300余名日伪军的“扫荡”。打死打伤日伪军多人,日军小队长龙田被击毙,致敌溃退。
香山战斗
1939年3月16日,兖州、汶上、肥城、东平、宁阳等县的日伪军一千余人到东平扫荡。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在司令员刘海涛、政委张华北的率领下,占领徐坦村西面香山高地,阻击敌人。17日战斗打响,双方在密集的炮火中,反复争夺高地,从拂晓战至深夜。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率部增援,战士愈战愈勇,击退敌人的进攻,毙伤日伪军30余人,八路军13名战士壮烈牺牲。香山战斗将东平抗日斗争推向了高潮。香山战斗后,13位烈士安葬在香山之阳的山坡上,1965年迁葬于东平烈士陵园。现在每年仍有不少人到香山参观战斗遗址,观看布满弹坑的山岗和断碑残垣,抚今追昔,告慰先烈。
2007年12月,香山战斗遗址被列为东平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粉碎五县日伪军的包围战
1941年6月16日,日军纠集肥城、长清、平阴、东平、泰安五县的日伪军5000余人,进犯平阿三山区。因敌我力量悬殊,独立五营和抗日县政府决定突围。当晚,县委书记王贺成、组织部长强子正、民运部长李诚等,率领县委机关突围到五区流泽一带,县府机关和独立五营,在县长崔宜平、原五营政委强仁普的率领下,转移到陈庄以北山区,联合东阿县政府和独立四营向西突围。五营一连担任突击,四营负责掩护,边打边转移,一举攻下被敌占据的凤凰山,攻克王古店日伪据点,胜利突围到东平湖西昆山根据地。此次战斗从李家山头打起,转战三日,歼敌三四十人,独立五营仅有2名战士负轻伤,胜利完成突围任务。
县大队转战东汶平原
1941年6月间,县政府机关和独立五营,在戴庙以北的山赵庄、山窝、司里村休整后,根据形势需要,将独立五营改变为县大队,共150余人。7月27日,从山赵庄以北渡过黄河,到达长清县大峰山,继而沿泰肥山区南下到宁阳县洪山。8月11日,经汶上县返回东平境内。9月11日,在大井村伏击了夏谢村据点外出的伪军,缴获短枪一支,战马一匹,自行车10余辆,并获食盐、火柴等物资。17日,在井仓村伏击尚庄据点外出的敌军,俘日伪军20人,打死4人,缴获长、短枪7支,自行车12辆。几次伏击战后,日伪军十分惊慌,纠集五县敌军二三千人,分五路包围县大队驻地北城子村。经过激战,县大队胜利突围,当晚又转驻北城子村,敌人跟踪,到处扑空。这次突围,死伤日伪军四五十人,其中日军指挥官1人。县大队副指导员刘岐、排长王委等6人不幸牺牲,8名战士负伤,部分战士失散。后集合80余人,组成两个排,由县大队长刘勇、指导员魏克率领,分别插入到大峰山和东平湖西。
夜袭东平县城
1942年10月,在党中央的“精兵简政”原则指导下,八路军野战部队同地方武装统一起来,实行一元化领导,冀鲁豫军区二分区一部组成的昆张支队,不断深入东平活动,开展游击战争,寻找战机,打击敌人。1943年10月,冀鲁豫军区推行“敌进我进”,敌后作战“反扫荡”的战略方针,由二分区一部组成前梯队,在司令员曾思玉、政委(二地委书记)段君毅的带领下,与昆张支队配合行动,再次深入东平,并以凌厉之势,于18日夜袭击县城守敌。部队从县城南门突袭县城,摧毁伪警察所、新民会、合作社、邮电局等,死伤日伪军100余人,缴获物资一大批。战斗结束后又连拔无盐、丁坞、尚庄、埠子等大小据点10余个。这些胜利,为东平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战,打开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