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交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10&rec=16&run=13

公路
1929年,境内始修公路。至1938年,有东(平)汶(上)县道15公里,东(平)泰(安)县道32.5公里,东(平)平(阴)县道27.5公里,东(平)肥(城)县道30公里,东(平)东(阿)县道22.5公里。全长127.5公里。另修镇道17条,全长175公里。
抗日战争期间,除日伪据点外,能驶大车、汽车的路,大都挖有8尺深、4尺宽的抗日沟,阻止日伪军车辆通行。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加强公路建设。至1985年,境内有国道1条,省道2条,县乡道路16条,计248公里。至2003年,有国道2条,62.5公里,省道3条,133.6公里,县道20条,239.676公里,乡道27条,184.90公里,村道260条,721公里。全县公路里程计1341.676公里。
2004年至2015年,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大局,实施干线公路“畅安工程”和县乡道路“标准化建设工程”,重点加强干线公路的小修保养、绿化靓化、路域环境整治和汛期公路畅通保障等工作,努力营造畅安舒美的交通环境。至2016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730公里,比2004年增加2124公里。公路密度按人口计算34.02公里/万人,居泰安市第一;按国土面积计算187.3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泰安市第三。公路货运量4893万吨,货物周转量669024万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2.69%和2.80%;客运量65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47106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2.19%和2.40%。农村公路密度达到171.8公里/百平方公里。建制村通油路率达到99.6%。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相连、乡村相通,村村相接、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济菏高速、济徐高速相继竣工,通车里程34.5公里。
流泽大桥(东桥)
位于陈流泽村北,原漫水桥西200米,为平徐干线重要桥梁之一。1973年12月建,桥长877.8米,宽8米,为双曲拱桥,投资162万元。由于大量超载车辆的碾压导致故障,2003年10月拆除重建。
流泽大桥(西桥)
1995年12月建,与东桥隔5米,可谓连体双桥,长880.15米,宽12米,投资1982万元。
王台大桥
1977年7月建,长824.1米,宽9米,为双曲拱桥,投资210万元。2005年7月,新建王台大桥,结构为27×30,长830米,总投资2258万元。
贯中大道
全长9.059公里,2008年11月26日开工建设,概算投资1.2亿元。按照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16.5米,路面宽15米,设计时速80公里,全线新建中桥1座、涵洞36道、通道1座。2010年7月竣工通车。
滨河大道
全长17.3公里。2009年6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0211.2万元。北起331省道蓆桥汇河西堤,途经接山镇蓆桥、南山庄新村,彭集街道南城子、龙崮新村、后亭新村,东平街道北城子等16个村,西与105国道相连。路基宽18米,路面宽15米,包括中桥1座、小桥12座、圆管涵44道。公路两侧为金丝垂柳绿化带。2010年12月竣工通车。
滨湖大道一期建设工程
全长8.6公里,总投资1.3亿元。南起东平中心码头,沿东平湖东岸向北途经老湖镇七里铺、刘洼、朱桥、贾村、西村、南辛庄、埠子,北与255省道连接。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行车时速60公里,路面宽12米,西侧人行道2.5米,东侧人行道2米、绿化带1.5米。道路两侧设置4个主要景点,有观荷忆浒、芦荡掩映、醉陶怀古、渔船帆影。
重点县道
至2015年,累计投资2.689亿元,先后修建广里—鄣城 、庄科—蔴子峪、后屯—梯门、丁坞—接山、石马—水河、州城—靳口、彭集—沙河站、接山—李范村、银山—陆庄、东李庄—王仲口、蓆桥—无盐、王台—六合楼、焦园—水浒古镇共13条重点县道,全长192.1公里。
“村村通”工程
至2015年,全县建设农村公路2308公里,农村公路密度达到171.8公里/百平方公里,道路平均宽度为4米-6米。其中,县道248公里,乡道260公里,村道1800公里。全县通油(水泥)路村达到713个,建制村通油路率达到99.6%。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相连、乡村相通,村村相接、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铁路
晋豫鲁铁路东平站
晋豫鲁铁路是国家规划建设的晋煤东运铁路大动脉,也是山东省“四纵四横”铁路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自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瓦塘,终点为山东省日照市南站,经3省14个市县,全长1260公里,总投资1058亿元。2008年,东平抓住机遇,积极争取,精心组织,艰苦工作,最终确定该铁路在东平县境内通过。途经新湖、沙河站、州城、彭集四个乡镇(街道)的41个行政村,境内全长29.75公里,用地面积2018.499亩。境内沿线设大桥9座,其中东平湖滞洪区特大桥一座,涵洞84座,路基动用土石方总量达350万立方米,并在彭集街道马代村北设中间站,以货运功能为主,兼顾部分客运功能,结合铁路站点规划车站车流组团,配套建设货运站场、物流仓库、停车场等设施。总投资30多亿元,建设工期3年。2011年3月,铁路开工建设,2014年建成通车,东平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
水路
运河航运
1902年,运河漕运告终,历600余年。1958年扩建东平湖水库后,济宁以北的航线改道,境内航道遂废。1970年,县航运公司建造的135马力拖轮和钢木质百吨货驳下水。拖轮长20.55米,宽4.99米,型深1.52米,造价8万元;货驳长30.55米,宽6.64米,型深1.8米,造价8万元。1973年,县航运公司造成第一艘水泥船,参加全省水泥船现场会,受到好评。同年,又造水泥渔船l艘,参加北方地区水泥船展览。1975年,县航运公司建造200吨杌动货轮1艘,1976年11月下水。货轮长45.3米,宽7.6米,型深1.7米,185马力,造价18.23万元。
1979年后,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放宽政策,造船、购船户增多,至1985年,全县有各类型船舶4156艘,其中,专业用拖轮1艘,135马力;自动货轮4艘,755马力,805吨位;钢质驳船2艘,250吨位;民间有机动船62艘,1290马力,610吨位;木帆船4087艘,9180吨位。1986年,县航运公司在台儿庄设办事处,建造185马力拖轮2艘,100吨钢质货驳14艘,60吨水泥驳6艘,组成两套拖队,在南运河以煤炭运输为主,来往于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地。1991年,先后建造150吨钢货驳6艘,将原水泥驳全部淘汰。2003年完成货运量1.98万吨,周转量1286.45万吨公里。至2015年,随着京杭大运河复航工程竣工,东平运河航运业有新的发展。
黄河航运
自梁山县入东平县境,经商老庄、戴庙、银山、斑鸠店、旧县5个乡镇,至平阴县东阿镇出境,长38公里。东平境内段有八里汀、解山、杨闸、黄庄、杨村、沈屯6处渡口。船运盛时,日泊船百余艘。1940年,日本侵略军焚毁渡船,控制渡口。年底,附近村庄群众自筹资金建造大(载重10吨)、小(载重1.5吨)渡船各l艘,多利用夜晚摆渡。1945年,日本投降后,恢复渡运,有渡船2艘,船工21人。1946年,黄河复归故道,东平湖蓄水,沿湖村庄开始修造船只。至1949年底,有大、小船1700余艘。1965年,由湖内运输转入黄河运输,沿黄河上航至河南省刘庄;下航至黄河入海口,以运沙石为主。1973年,实现水运拖带化(用拖轮带驳船)。1975年,实现拖驳一体化(自动货驳)。1983年,全公司有职工220人,机动船7艘,1275马力,1500吨位。完成货运量5万吨,周转量505.7万吨公里。至1985年底,有职工205人,各类型机动船5艘,890马力,1055吨位。完成货运量3.2万吨,周转量375万吨公里。由于黄河水位逐年下降,水运不正常,1987年后长途船舶停航。
大清河水运
东自戴村坝,西至马口入东平湖,长33.7公里。戴村坝—武家漫,汛期水大时可行船,冬季阻滞;武家漫以下至东平湖可常年通航。北桥以下分南、北两条航线:北行航线由北桥西北行,经东平湖出清河门,至姜家沟入黄河;南行航线由北桥入新坡河,至安山入运河,下济宁。1958年运河改道后断航。21世纪初京杭大运河复航后,此水运线路有望恢复。
码头
黄河浮桥码头
1988年8月,黄河第一座浮桥建成通行,址在斑鸠店镇解山村,对岸为东阿县关山乡位山村。由30对双体承压舟、2艘双体渡船、2艘趸船联结而成。桥面总长411.7米,行车道宽6米,最大通过能力40吨。1995年8月,黄河解山浮桥废止。至2015年,境内38公里的黄河段共搭建银河、农金、簸萁王、黄庄、鑫通、泰昌、正大等12座浮桥,浮桥两端设有码头,每处码头占地约5000平方米,能容纳100多辆机动车。浮桥连接黄河南北两岸,通往聊城、河南、河北等地,物资交流,砂石外运,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京杭运河八里湾船闸
八里湾船闸位于东平湖八里湾村北,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南四湖至东平段输水与航运结合工程,也是京杭运河续建工程(东平湖—济宁段)的重要节点。
八里湾船闸概算投资3.67亿元,规划占地48.59公顷,主要建设闸首、闸室、主辅导航墙、靠船墩、引航道护坡、上下游远调站、船闸管理区、八里湾公路桥、大堤交通桥、跨闸人行桥、四分干渠倒虹吸等土建项目。还包括闸门、阀门、浮式系船柱、启闭机、自控电气设备、自动监控设备、供电、照明、通信、消防、给排水及环境保护等安装项目。船闸按照II级船闸标准设计, 闸室有效尺度为230×23×5米(长×宽×槛上水深),年单向通过能力为2440万吨,上下游均设导航段,停泊段分别长223米、400米。配套建设大堤交通桥、八里湾公路桥、跨闸人行桥等。通航规划近期以1000吨级船队为主,远期以2000吨级船队为主。
八里湾船闸是船舶由京杭运河进入东平湖的重要通航建筑设施,同时兼具排涝、泄洪功能,做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南四湖至东平段输水与航运结合工程的一部分,有利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社会效益及航运效益显著,有效带动和促进鲁西南地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