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名故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10&rec=126&run=13

东平湖的传说
很早以前,东平州有个小县叫清河县。在这个县的北面有座山,叫凤凰山。山高几百丈,山顶有个池,叫九女池。
有一年,清河县闹大旱,地裂得开了口,庄稼快干死了。这事叫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就下令让孙大圣去查看旱情。孙大圣接旨后出了南天门,一个跟头栽下来。可巧他一头栽到凤凰山顶的九女池里,只听他大喊一声:“好深的水啊!”便返回天庭,向玉帝禀告:“下界无旱情,连山顶上都有水啦。”玉帝听了大吃一惊,凤凰山高几百丈,水都漫了顶,那还了得,就传令不要再下雨了。
一天,九天仙女在天宫闲着没事,怪闷得慌,就偷偷地离开了天宫来到池边,她们在池边唱歌跳舞。九妹说:“姐姐们,我到山下摘些野花来,咱手拿鲜花跳舞不好吗?”众姐妹同意。九妹来到山下,一看树木花草都干巴了,不见一朵花。她又往远处一看,一个打柴的小伙子正在一棵大树底下犯愁哩。九妹走过去就问:“这里为什么不见一朵鲜花啊?”小伙子就说:“清河县久旱无雨,庄稼苗子都干死了,哪里还有什么花?”九妹听罢回到山上,把这事告诉了众姐姐,大家都为人间的旱灾犯愁。还是九妹聪明,只见她把手帕托在手中,吹了口仙气,向空中一扔,手帕飘飘悠悠地向南飞去,落在清河平原,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一洼好水了。从此人们叫她九女湖,因这湖归东平州管辖,又改名叫东平湖。
白虎山的传说
早前,白佛山叫白虎山。因这山上住过白老虎,它死后又埋在这山根下,人们就叫这山为白虎山。
很早以前,这山上来了一只老虎。起早拾粪的人都见过,是只白虎。它见了人就摇摇尾巴点点头,很懂人性。这一带的人和生灵它都不葬送。它吃食时,就跑老远的地方把野物叼回洞里吃。人们见它有人性,到过年过节时就抬着整猪整羊来给它上供。有一年冬天,老虎趴在山坡上流泪,叫一个看山的老头看见。这老头就走近它身边问它有什么难事,它张开嘴点点头。老头上前一看,见老虎嘴里有一根骨头卡在喉咙里,他就伸手把骨头拽出来。老虎忙向老头点了三下头,算是谢过他。老头回家,老虎跟着来到大门前,然后又回山上去啦。到了夜里二更时候,老虎叼着野羊向老头来报恩。来到屋门口扔下死羊就跑到山上去了。到了明天,老头开门一看,门外有一只死羊,很纳闷,也很害怕,忙把羊弄进屋里。第二天晚上,老虎又叼来一只野羊。老头一看是白老虎就放心了。打那起,老虎天天给老头叼野物。老头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后来,老头死在山坡上,老虎找着老头,用爪子扒了个土坑埋他。它还没埋完,就累死了。后来人们就把这山改称白虎山。
大安山的传说
大安山没山,话还得从很早以前说起。传说杨二郎担了两座大山,从南往北追赶太阳。走了一阵子,二郎觉着累了,就歇了歇脚。这当儿,掉下了一块小石渣。二郎继续往北赶了一阵,又歇了一歇。这回掉下了一块大石头。这两块石头都有灵气。小石头能长成小安山,大石头能长成大安山。后来一位南方仙道,来到这里,他一眼发现了那似露土不露土的大安山“山芽”。他想:几百年后,它会长成大山,到那时这里真山真水,能压倒天下所有风水,这里就能出一担二斗芝麻粒多的官。南方的风水也就完了。仙道就弄了口铁锅,扣在山芽上,往上尿了泡尿,又念了仙咒,大安山再也不长了。小安山倒慢慢长成了大山。
古时,京杭大运河的河道,正从大安山上通过。明朝修运河时,又在山顶处建造了蓄水闸。后来人们在闸口里洗澡,扎猛下到河闸底,还能摸到那滑溜溜的山顶哩!
斑鸠店和程咬金
早前,东平湖西北有一交通要道,道旁有一个客店,店主人喜欢喂养斑鸠,喂的斑鸠天下有名,这个地方就起名叫斑鸠店。
斑鸠店靠着一道山岭,叫九顶琵琶山。有9个漕菇形状的石头,后来剩了8个,那一个没有了,出了一个程咬金。程咬金和他老娘过日子,家里很穷,可很孝顺,上山打柴,赶集卖筢子,挣了钱先给老娘买点好吃的带回家。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程咬金是属土的,见土就生,末了死在无土山。程咬金的大斧,传说是太白金星给他锻造的。程咬金是武曲星,在天上跟着太白金星学使斧,有72路套数,他刚学会3路,正练着,卢俊达看见了,一喊“好”,给冲了,要是72路都学会,下凡就天下无敌了。程咬金创业有功,做了卢国公。现在斑鸠店村东有程咬金庙,庙前有石碑和石钟楼。斑鸠店南边,六工山南坡有程家的坟地。
梁林的传说
牛口峪是平阴县与东平县交界处的一个地方。这一天来了两个风水先生,一个姓袁,一个姓李。他俩来到牛口峪都感到口渴,便顺山坡而下到了深沟处,果真有一口清泉水井,他俩便喝了个痛快。喝完水他们发现水中好像有一只象大锅盖一样的青蛙,时隐时现,身上不时闪光。当时只是寻水,也没有招惹这只青蛙。他俩顺山沟东行,来到石河王村。村头墙上贴有一张告示,上面意思是王员外家有一千金,有病缠身,谁能治好,赏银万两。他俩当时就揭了告示,去王府给小姐看病。据小姐说,每天有一位书生半夜来天明而去,每晚来找小姐寻欢,闹得小姐精神疲惫,身体瘦弱,如生大病。袁李二人当即想出一个主意,让小姐准备一个很大的丝线团,线头穿上一根针,当那个书生要走时,趁其不注意,把针别到书生衣服上。当夜书生又到,小姐按二位先生说的做了。第二天刚明,二位先生带着十多人顺着丝线绳寻找,一直找到他俩曾喝水的那口小井,他俩带来生石灰,放入井中,一会儿那只大青蛙浮上水来,他们打死青蛙,并挖走两眼。两眼珠像夜明珠一样,夜间发光。最神奇的是透过这珠球能观地下水脉。袁李二位先生有了这么一个宝贝,看风水更加准确,而后王小姐病愈,他俩在石河王村获得一些银子后,继续南行。来到望山和大王山之间的山口处,他俩往南一看,整个地形象一把太师椅子一样,北面有山作椅背,左右两边有山作椅子扶手,南面有小山作书案,真是一片风水宝地,他俩又用珠子看了看,地下水脉旺盛,此地能旱涝保收。如果在此建修墓林准出许多官员。
他俩继续南行,来到郓州城。当时梁维忠是郓州城太守,为官清廉,为民除害,成绩卓著,当地老百姓都称赞他是清官。鉴于此,二位风水先生来找梁太守,把望山前风水宝地的事说了。梁维忠谢过二位先生,就开始建修梁氏墓林。梁维忠去世后,就葬于此地。立茔后,其后代人丁兴旺,仕途发达,功成名就者甚众,唐宋元明清诸朝做官任职显达者甚多。父子状元梁颢、梁固,丞相梁适、梁子美、梁焘以及大画家梁楷等160余名有功名的后代子孙皆葬于此。茔林占地一百余亩,南北呈凰形,有神道碑6座,御葬坟7座。
聚义岛传说
东平湖中有座岛,名叫土山岛,今称聚义岛。岛上有山,名叫无影山。传说很早以前,岛上林木茂密,遮天蔽日。茂林修竹之间,有一寺院,寺在山之阴,周围遍植梅树,花开时节,香飘十里,但因隐藏于山后,只闻其香,难见踪影。
据说,宋代年间,官逼民反,晁盖邀集吴用、公孙胜、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等人,在黄泥岗劫持生辰纲后,便隐藏到这个岛上来,住在藏梅寺里商议起义大事,被称为“七星聚义”,而生辰纲也成为梁山好汉举事的第一笔经费。七星聚义后,晁盖便成为梁山寨第一任首领。出师未捷身先死。后来,晁盖不幸负伤身亡。梁山将士举寨痛哭,安葬晁天王。好汉们为使晁盖灵魂永远安息,免遭官军毁坏,便选择四面环水,常年碧波拥抱的土山岛作为安葬之地,把晁盖埋葬在寺后的树林里,因晁盖生前酷爱梅花,故这寺改称“藏梅寺”。
土山岛也改名叫“聚义岛”。随着星转斗迁,寺院倾圯,荒草丛生,聚义岛成为一个荒岛,只有大群大群的飞鸟起落。终年伴随着晁天王之魂的是蓝天白云,碧水浪花。
现在,随着水浒文化旅游热的兴起,聚义岛上又重建了藏梅寺。寺后的“天王墓”,坟头野草青青,草外仍是万顷荡漾的碧波。
东平境内,特别是东平湖周围,有不少关于水浒英雄传说,比如湖西岸有座六工山,山里有一寺院,传说花和尚鲁智深曾在此练武,并惩治过寺内扰乱百姓的不法僧徒。湖东岸有一个辛店铺村,原名叫黑店铺,传说因母夜叉孙二娘在此开人肉包子铺而得名等。
神奇的东平湖七十二座山
传说,秦始皇的时候,鲁西南平原北端,即东平湖附近某村庄里,孟、姜两家大户,宅院紧挨紧靠,一道院墙将两家宅院隔开。这年春天,在隔墙根里,自然地生长出一棵葫芦苗,秧径顺墙壁往上攀爬,爬过墙顶端,伸展到姜家那边,在姜家那边结了一个葫芦。秋天,葫芦成熟,自动爆开,令人意外的是,这葫芦里出了一个小女孩,非常讨人喜爱。孟、姜两家都抢争着索要小女孩。官司打到东平府,孟家说,这葫芦秧的根在我这边,结的葫芦应该属于我,这小女孩自然应属于孟家。姜家说,这葫芦在姜家开花结果,这小女孩应该归属于姜家。知府大人看两家说的都在理,就说,这小女孩,就是你们孟、姜两家的女儿,由你们两家抚养,从此,小女孩一家住一月,轮换抚养。人们习惯地称她为“孟姜女”,到十八、九岁时,长得美貌绝世,聪明出众。附近有一位叫范喜良的穷苦人,人品厚道,仁义仁慈,孟姜女非常喜欢,情愿嫁给他。
婚后不过三天,范郎同众民夫一样,被强行征招前去给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范郎和众民夫是在春天被抓走的,到了冬天,本地的民夫大都陆续回来,可是范郎却没有回来。孟姜女就背着自己给丈夫做的新棉衣,跋山涉水,日夜兼程,步行数月,奔向万里长城,寻找丈夫范喜良。
孟姜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赶到筑建万里长城的地方。广大、辽阔的施工场地上,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一片,全都死气沉沉,慢慢腾腾地往长城上搬运石块、大青砖等物料,城墙上有人在砌垒。城墙已筑到十几丈高,看样子还要加高。孟姜女在工地人群里,急急匆匆地穿梭行走,边走边寻找丈夫范喜良。见有许多辆马拉或牛拉的大板车,从外地拉运来青石块,大青砖、粘合土及粘合灰等物料,有白发苍苍的老翁,也有十几岁的少年,个个都是面黄肌瘦,骨瘦如柴,踉跄着有气无力地干活。众多民夫中,少数官役模样的人,个个彪形体胖,满脸凶狠,手持棍棒,督促民夫们干活。民夫稍有怠慢,他们挥棍就打。一老者肩挑两大篮子土,有些承受不住,摇摇晃晃地走着,一官役见他走的慢,上前挥棍就打,老者口吐鲜血,倒地身亡……孟姜女目睹此场景,不由地涌出一阵阵辛酸,她两眼含泪,不时地询问干活的民夫们:“麻烦您大哥,俺丈夫范喜良被抓来修长城,将近一年啦,还没有回家,我来找他,您们是否知晓他的情况?”很多民夫对孟姜女的询问,简单地摇摇头,并不搭话。找不着丈夫,她心急火燎,不祥的感觉涌上心头,在庞大的长城上,苦苦寻找三天三夜,既没有寻找着丈夫的影子,也没有打听到丈夫的任何信息。几位鬓发苍白,面色黑黄,身躯干瘦,面孔陌生的老年民夫,眼泪汪汪,哽咽地对孟姜女说:“孩子,别找啦,快回家吧,你丈夫有可能不在人世啦,我们刚来时,见过这么一个年轻人叫范喜良,后来不几天,就再也没有见过,我们也不知是怎么回事,估摸他是死啦。”孟姜女立即眼泪哗哗直流,她强压内心的悲痛,凄然地问老者们:“他的尸体在哪里?总不能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吧”老人们都手指长城,悲情地对孟姜女说:“因建造长城,而被累、饿、病和打致死的人无数,真是太多,他们的尸体全都被埋压在这万里长城的底下,这万里长城就是以无数人的性命而筑起来的。”正说着,在他们身旁正干着活的一年轻人,突然倒地身亡,几个官役过来,不由分说,将尸体埋压到长城脚下,老人们对孟姜女说,像这样正干着活,突然死去的年轻人很多,都是因为官役们强迫大家干重活,而不让吃饱所致,青年人饭量大,出苦力,不让他吃饱,时间长了,体内缺乏营养,就患这症,突然猝死。工地上只要有死人,官役们立即就把尸体埋压到长城下。患重病的人,还不等他死呢,就被官役们埋了。孟姜女耳闻目睹这一切,再也无法压抑内心的极大的悲恸,“哇”地一声,放声大哭起来。
那哭声,撕心裂肺,民夫们都伤心地流泪,霎时间,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狂风呼啸,飞砂走石,大树倾倒,暴雨直泻,遍地成河。孟姜女在大雨中大哭。突然,天地间电光猛一闪亮,“咔嚓”一声霹雳巨响,万里长城就“呼隆,呼隆”地倒塌,其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几下子就倒塌八百里。
秦始皇气极败坏,恼羞成怒,要治孟姜女车裂之罪。但他一看孟姜女是一位绝代佳丽,色心重,动了邪念,就告诉孟姜女,若答应做他的妃子,就恕她无罪。孟姜女想了一想,笑咪咪地说:“让我做妃也行,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一让我滴血认夫尸,二给丈夫金陵玉葬,按送葬皇帝的标准做,三让秦始皇和孟姜女一同披麻戴孝送葬。”秦始皇满口应承,并说:“只要她答应做妃,要啥都行,就是要星星,要月亮,我也给她摘半个。”
秦始皇下令让官役们,将许多民夫的尸体从倒塌的长城底下扒出来,孟姜女咬破手指,将众多尸体,逐个往上滴血,滴到别人的尸体上,血珠都明摆着,就是不往里渗入,当滴到范郎的尸体上,滴一小血珠,就往尸体里渗入,滴多少就渗入多少。孟姜女辩认出范郎的尸体,秦始皇把他金陵玉葬,并披麻戴孝同孟姜女一起给他送葬,发完丧,孟姜女仍然还穿一身白孝衣,和秦始皇一起,乘坐豪华的马拉轿车回宫,她说,我要到海边散散心再回宫,秦始皇高兴地同意,他们来到海边时,孟姜女趁秦始皇不注意,就突然跳下轿车,一头栽入大海。
东海龙王掐指算出:长城被孟姜女哭倒,秦始皇按皇丧标准埋葬了范郎,孟姜女投海自尽。这些事龙王全都知晓啦,他就让龙女变化成孟姜女的模样,上岸而来。
原来,秦始皇有个赶山鞭,这赶山鞭是神物,是宝贝,有灵通,挥它能赶得山跑,想怎赶,就怎赶。秦始皇把陆地的山都赶到海里,挤得龙宫都没地方居住啦,龙王让龙女从海里上来嫁秦始皇,以便偷盗他的赶山鞭。
龙女坐在海边上哭,也穿一身白孝衣,跟孟姜女一样的模样,当官的又报给秦始皇:孟姜女没有死,又上来啦。秦始皇又高兴啦,好哇,就叫人把龙女接进宫,他们成了亲,不到一百天,龙女就偷了赶山鞭跑啦,龙王得到赶山鞭,就将那些被秦始皇赶到海里的山,又从海里赶到陆地上来,东平湖周围的七十二座山,就是那时被龙王从海里赶上来的。
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与移民东平
“问咱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小的时候,常听老人讲大槐树的传说,说自己的先辈来自于山西省洪洞大槐树,大槐树情怀在幼小的心中结成根的情结,也生出些许疑惑:黑黑的老鸹又名乌鸦,在乡人眼中,向为不祥之鸟。先祖怎会住在名叫老鸹窝的地方呢﹖待到渐明事理,读书阅史,才明白这一切都应源自于明朝大移民大迁徙的传说。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饥荒不断,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民间,还广为流传胡大海复仇的故事。元末,河南一带流浪着一个乞丐,其人五大三粗,相貌丑陋,带片披襟,蓬头垢面,体壮如牛却游手好闲,为乡亲们所不齿,人们避之如恶煞厉鬼,即使有残羹剩饭也不施舍。他一出现,家家便关门闭户。一日,他猝然闯进一土财主家,伸出毛茸茸的黑手讨要,老妪为羞辱他,将一张大油饼为孙儿揩腚后,扔狗吞食,并喝狗将其咬出门外。这乞丐就是胡大海。胡深感中原人心太坏,遂暗暗立誓,有朝一日发迹后,定来此报仇雪恨。后来,胡大海弃讨投军至朱元璋麾下。胡臂力过人,嗜杀成性。疆场上,呵佛骂祖,虎口拔牙,因战功卓著,一介乞丐白日升天,成了朱明王朝的开国元勋。朱洪武于南京君临天下,大赏功臣。胡大海拒金银财宝田宅奴仆而不受,当朝奏明复仇事。朱洪武知胡乃杀人魔王,踌躇再三,只恩准胡“杀一箭之地”。胡率兵至河南境内,恰有一雁当空飞来,胡心中暗喜,弯弓发箭,箭着雁尾,雁带箭南飞,飞过河南,又掉头飞向山东,胡统兵随雁杀去,直杀得豫鲁两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当然,这只是百姓憎恨统治者争权害民的一个传说。
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因战乱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据记载,洪武初年,山西人口达400余万,比当时的河南、河北两省人口的总和还要多。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朝为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大规模的迁民达16次之多,所迁之民遍及山西51县,迁往之地多达十省市。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鸹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鉴于此,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编排队伍,发放“凭照川资”。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所以尽管迁往外省外地的移民,并不局限于洪洞一县,但由于在广济寺前的汉植大槐树下集中开拔,所以迁往外埠的移民后裔只记住洪洞这棵大槐树是其故乡。
大迁徙所以能够成功,传说是因明统治者设下的一个弥天骗局。迁徙伊始,明政府颁告示于三晋:“不愿迁徙者,到洪洞大槐树下集合,限三天赶到。愿迁徙者可在家等候。”消息不胫而走,晋北、晋中、晋南的人拖家带口,携儿将女簇拥而来,三日之内,老槐树下呼啦啦集结了十万之众。这时,大队官兵,蜂拥而至,把手无寸铁的百姓裹了个严严实实,一官员高声宣布:“大明皇帝敕命,凡来大槐树下者,一律迁走”说罢,官兵恶狠狠地先将青壮年带铐上枷,遂强行登记,强发凭照,一家一户,根绳相拴,如串蚂蚱,十万百姓在刀逼棒喝下,吞声饮恨,踏上迁徙的路途……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鸹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鸹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鸹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最后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大迁徙中,移民双手被绑,在官兵的押送下上路,凡大小便,均要向解差报告:“老爷,请解开手,我要方便。”长途跋涉,大、小便次数多了,口干舌燥的移民,便将这种口头请求趋于简化。只要说声“老爷,解手”,彼此便心照不宣。于是,“解手”便成了大小便的同义语。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有民谣云:“谁的小脚趾甲两瓣瓣,谁就是大槐树底下的孩。”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迁民到了新的居住地点,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建屋造旁,开荒种地,不论干什么,都会联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大门口栽种槐树,以表达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之情。有些移民到迁徙地后,以原籍命名村名,表示这些居民是当年从洪洞迁去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调查,全县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有十多姓氏家族,如鄣城徐姓,蔡庄店、刘代村刘姓,大羊侯姓,大牛村牛姓,龙崮姜姓等。有的是一迁,有的是先后两迁三迁。其中以蔡庄店刘姓迁居最早,系明洪武三年(1370年)迁来。洪洞大槐树作为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海内外数以亿计古槐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几个世纪以来,古大槐树被当作“家”、被称作“祖”、被看作“根”,成为亿万人心目中的故乡。“寻根乃知历史之嬗变,溯源方晓祖宗之维艰”。悠悠600余载,每当提起洪洞县,说起大槐树,人们想到的就是祖先们不辞辛苦,历尽艰辛的移民历史,是前辈们开荒农垦,创建家园的辉煌业绩,这种思想情感,恰恰是中华民族时刻不忘祖先功德,热爱故土,热爱家园的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
沙河站的由来
沙河站,始建于宋咸平三年(1000年)。因原村内设有官方传递公文的驿站,并有小沙河从村中流过,故得名沙河站。随驿站设立,商户、农户渐增为村。后沿至明、清一直为重要邮政要站。
相传,穆桂英大破洪州时,曾在沙河站设立迷魂阵,为迷惑敌人,该迷魂阵由古镇州城南门起,以10华里为半径,沿西北方向向东南的沙河站划“圆”,使沙河站主街由原有的南北向变成了西北东南向,整条大街变成了牛梭头型(即S型)。以此来改变人们原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近而达到迷惑敌人的效果。主街划定后,沿街道两旁设立错综复杂、相互连接的“七十二胡同”,且所有胡同的走向变化无常,并有形状相似的陷马坑相伴其中,敌人进得阵中根本分辨不出东西南北,只有被动挨打,全无回击之力。穆桂英大破洪州,沙河站迷惑阵功不可没。时值今日,村民们置院盖房也多沿用原有老宅基,已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堂屋、东屋、西屋和南屋之分,有相当一部分村民在自家院落里难以分辨方向,以至于那首“沙河站真出奇,十人进来九人迷,剩下一个不迷的,出了南门下正西(南门实则为东南门,意指第十个人也迷失了方向,把东南向看成了正西向)”的歌谣流传千年,经久不衰。后因这里的劳动人民民风淳朴,善良忠厚,待人接物热情倍致,礼仪有嘉,以致于做出了一些热情过头的事情,闹出了一些笑话。加上沙南村蔚(yù)姓村民居多,且蔚家家庙正好又处在“南门”位置,机缘巧合,致使“沙河站—愚(蔚)根”的歇后语声名远播。目前,蔚家家庙因其建筑年代久远,保存完好,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