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经济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94&A=10&rec=11&run=13

“十二五”开局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建设幸福魅力新东平”奋斗目标,全力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以创新的举措攻坚克难,以顽强的韧劲拼搏实干,实现经济社会在转型调整创新进程中较高质量的稳定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1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64.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9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2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04元,分别是2010年的1.8倍、2.4倍、2.3倍、2.2倍、2倍、1.7倍。这一时期,实现三个历史性突破,即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十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和纳税过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一是迎难而上,推进新型工业逆势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28家,比2010年增加50家,化工、高档生活纸、机械加工、纺织、矿产、电子、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瑞星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是2010年的6倍,尿素单厂产能全国第一;东顺集团、新东岳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分别比2010年增长3倍、2倍以上,东顺集团生活用纸和卫生用品产能、新东岳集团力车胎产能均居全国第三位。县经济开发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在全省160家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由第63位跃升至第31位,先后荣获“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省安全标准化园区”等荣誉称号。二是放大优势,促进三产服务业繁荣发展。旅游业,在相继建成开放水浒影视城、六工山、湖心岛、戴村坝等景区景点基础上,又实施了白佛山景区、露营之家主题公园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白佛山景区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戴村坝、六工山水浒大寨等11处景区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水浒影视城成为新版《水浒传》《神探狄仁杰》等300余部影视剧拍摄地,被评为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2015年,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5亿元,是2010年的3.5倍。文体产业,水浒文化产业园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运河之心”戴村坝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东平湖国家级垂钓基地建成。商贸物流业,在滨河新区规划建设了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全县物流企业发展到60多家。儒原大酒店、华联国际购物广场等项目投入运营,6个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快速推进。三是整合要素,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粮食总产实现“十二连增”,达到156197万斤,是2010年的1.2倍。累计完成造林16.9万亩、苗木花卉3.4万亩、标准化水产养殖5万亩,新建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365家。实施小农水重点县等90余项农田水利工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田71万亩,新打、改造机井3657眼,埋设管道2882公里,治理中小河道6条、58.87公里。争取各类移民扶持资金13.7亿元,实施了2710个惠及移民群众的项目。发放各类强农惠农资金7.77亿元、移民直补资金5.15亿元、移民创业贴息贷款4亿元。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6.89万人次。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动植物防疫等工作扎实开展。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13.9:49.3:36.8调整为11.7:47:41.3。全县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比2010年提高2个、0.6个百分点。一是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瑞星集团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企业,与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院士联合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东顺集团、新东岳集团被授予市创新型企业称号。新东岳集团被授予中国橡胶行业“企业创新发展奖”,荣获市长质量奖。新东岳集团的常压连续脱硫设备和金山橡胶的光电数控塑化机被评为“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龙美生物公司王传华博士被评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达到6家;纳入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企业增加12家,达到58家。2015年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8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4.6%。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东岳”牌轮胎被授予行业“优势品牌奖”。“十二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15%,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是旅游开发经营水平持续提升。先后引进北京瑞辰酒店管理公司、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经营水浒度假酒店、水浒影视城,主要景区景点管理运营更加规范有效;引进南山集团开发经营白佛山景区,目前已完成投资8.4亿元,全面拉开景区建设框架,祗元精舍、缘起楼、三面观音东西配殿等重要节点已完成主体建设。着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塘坊村、南堂子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创建省级旅游强乡镇9个、旅游特色村22个,星级农家乐、渔家乐160多家。由市场主体经营了第五届国际龙舟邀请赛、中国国际露营大会等节庆活动以及中美篮球对抗赛、中国乒超联赛、中国垂钓电视直播精英赛等体育赛事。东平湖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美丽中国”十佳旅游景区、“好客山东最佳主题旅游景区”。三是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流转土地14.86万亩,泉灵农场等87个示范园区稳步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增加60家,其中省、市重点龙头企业分别增加2家、51家;各类农民合作社新增820家,其中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分别增加7家、23家;发展家庭农场212家。农产品“三品”认证新增54个、23.6万亩,注册认证特色农产品品牌17个,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家、省级5家。小农水重点县工程连续五年获“省优秀等次”。四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互联网+”逐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电子商务产业园荣获全省电商园区创新贡献奖,创业创新公共平台、电子商务产业园被评为市级科技孵化器和市级创业示范园区。东顺集团、新东岳集团等企业积极开展网上营销,九鑫日化利用“微商”模式经营“中华神皂”等创新型产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城乡一体发展成效明显
县城开发面积达到5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7平方公里。佛山、清河等7大片区开发扎实推进,文化发展中心、体育会展中心等现代城市标志性建筑建成使用,佛东路、府后街等20余条城区道路竣工通车,汽改水、天然气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改造、园林绿化提升、背街小巷整治、公厕改建、烧烤市场整治等一大批民生工程顺利完工。启动了滨河新区、滨湖新区开发建设。滨河新区拉开了物流、矿产、精细化工、火车站等片区框架,天然气站、变电站等设施投入使用,12条框架路竣工通车。滨湖新区8公里黄金岸线、移民社区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州城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产城融合加速推进,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滨河新区规划建设了矿产业循环经济园区、现代国际物流园区、瑞星化工园区;滨湖新区突出发展了配套旅游业的餐饮、住宿等商贸服务业。小城镇开发示范引领带动发展。银山镇被确定为省级示范镇、全国重点镇,县经济开发区银山工业园、县行政服务中心银山分中心相继设立,被评为“省级宜居小镇”。奥德天然气“镇镇通”工程覆盖10个乡镇,累计投资12.5亿元改造提升了城乡电网。总投资8.6亿元的220国道、331和255省道、东宁路大修改造、干线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工程顺利完工,总投资10亿元的105国道绕城改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乡村建设软硬环境齐抓提升发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5.7万人的吃水难问题。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起“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农村环境容貌得到改观。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推进,省级传统村落命名8个,南堂子被评为“省级宜居村庄”。生态东平扎实推进,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9个,省级生态村6个、市级302个,省级生态县创建通过省级初验,东平湖被批准为省级生态功能区,滨湖湿地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
项目建设的引擎作用不断增强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投资载体、增长引擎,着力借助外力、争取上力、激发内力、启动民力推动发展。创新招商机制和方式,先后引进中国建材集团、浙江海亮集团等多家上市公司,落地建设了中联水泥、海亮生态养殖、长宇镀铝包装、美国红枫生产基地等一批大项目,重点培育了龙美生物医药、大唐风力发电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共落实对上争取项目1299个,到位资金45.48亿元,实施了清阳科技尾矿微晶玻璃、移民避险解困工程、黄河滩区迁建、东平湖蓄水影响处理工程等一批重大产业和民生项目。突出企业投资主体作用,瑞星、东顺、新东岳等骨干企业先后实施粉煤气化工程、新月型高速纸机、高档彩胎等过亿元项目60余个,投资额达180多亿元。采取出让、入股、租赁等运作模式,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景点改造、资源开发等实施市场化运作项目9个,投资额达57亿元。全力协调配合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晋鲁铁路、京杭运河复航、南水北调、济徐高速等一大批影响重大、关系长远的大项目相继竣工或正在建设。这一时期,东平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曾经千年历史上影响东平兴衰的京杭大运河即将复航,为今后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交通区位优势。
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着力创新推进发展的方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以市场的办法、创新的手段经营资产资源、运作项目建设。强化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独立设置县国资局,组建了一大集团、八大专业国资公司,新设了浒源水务、东原资产管理等国有综合运营公司,“十二五”期间累计融资12.92亿元,实现了国有资产资源效益最大化;加强资本运作,探索政府投融资创新,争取政策性银行融资项目投资总额31.6亿元,棚户区改造、105国道改线、义务教育学校改造等4个政策性银行项目落实资金20.5亿元;积极策划对接争取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PPP项目,27个股权投资项目、7个PPP项目进入省级项目库。着力化解遗留问题和风险。因时因事施策,潜心研究办法措施,重启推进了部分停滞的重点项目;妥善处置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个别房地产项目问题;探索实施房地产预售资金监管,启动了解决房屋权属登记遗留问题工作;协调政、银、企等各方力量,着力化解部分困难企业“流动性”资金问题,有效防范了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着力推进金融创新。引进设立泰安银行东平支行、沪农商村镇银行,农合行改革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取得新进展,启动主板上市、新三板挂牌程序企业3家,上市挂牌后备资源17家。各类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23.9亿元、150.4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5倍、2.2倍。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县经济开发区、滨河新区、滨湖新区体制机制不断调整完善,探索实行了“区管村居”“区街合一”“区镇共建”的管理模式,激发了发展活力;理顺东平湖执法管理体制,成立东平湖管理综合执法局,加强了东平湖管护治理。着力深化各项改革。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设立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建检验检测中心。药品零差价销售全面落实,第二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全县审批服务项目由2010年的512项压缩到230项,启动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设立了产权交易中心,东平县被纳入“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开展了全国基层农技推广星级服务试点和全省涉水涉地资金整合、旅游综合改革、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等改革试点工作。着力加快对外开放。累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2175万美元、进出口总值170796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4705万美元。
民生质量明显改善
全县民生事业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90%;五年累计实施为民幸福实事69项。这一时期,长期困扰库区特困移民的居住、就业难题开始得到解决。实施精准扶贫,总投资35亿元的成方连片抓党建促脱贫移民避险解困工程,作为重中之重的民心工程,按照“党建引领、上下联动、部门联合、项目联建、党政联考、党群联心”的工作模式,整合资源,强力推进。一期工程涉及4个乡镇、7个移民社区,完成楼房主体建设162栋;二期工程即将动工。积极推进就业创业,累计新增就业再就业4.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8万人、就业技能培训3.9万人。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9万人、7.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6.7万人、63.1万人,城乡低保对象达到3.2万人,重度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对象6000余人。建成农村幸福院302处,全国农村养老服务工作观摩座谈会在东平县召开。建设保障性住房3043套,棚户区改造8803户,危房改造4935户。这一时期,全县教育教学工作走出历史低谷,教学质量大幅跃升。相继实施教育振兴计划、综合提升计划,城区教育资源整合扎实推进,第四实小、佛山中学、职教中心、东原实验学校、庆范实验幼儿园投入使用。“班班通”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市领先,高考重点本科上线人数是2010年的8.7倍,中考成绩全市排名由末位升至第三名。基本药物制度每年减少群众支出1730万元。县直医院全部达到2级以上,10家乡镇卫生院达到省级标准,424处卫生室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建设标准。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审。万里图书馆、公民道德馆建成对外开放,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百姓设奖奖百姓”“文明市民”评选等活动扎实开展,社会文明道德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文体设施日益完善,“百姓大舞台·我是大明星”广场舞等群众文体生活更加活跃。建立“网格化”“实名制”监管责任体系,着力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顺利通过“六五”普法验收。实施“天眼、灯闪、巡检”工程,平安东平建设强力推进。国防双拥、机构编制、扶贫开发、计生、统计、物价、气象、应急管理、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青年、老龄、史志、档案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