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机线维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b&A=3&rec=215&run=13

30年代初,国有电报、电话杆线由线路经过地方的行政机关所属警团巡查保护,发现盗窃或损毁,派警团协同失事地方自治机关严密缉办,由附近电报局查勘修复。线路的维护和日常巡回由电报局巡线士负责,局内的机械设备日常整修由管理员负责。电话杆线或附件被窃,由县政府责令失窃处所附近村庄按市价负责赔偿,沿线路所占土地,耕主在耕作时不得侵及杆线。1937年(民国26年)5月21日,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及建设厅长张鸿烈训令济南、曲阜、滋阳等市县长,对电话线路“饬属妥为保护,以维交通”。
1938年(民国27年)1月,日军侵占兖州,控制电信机构,成立了30多人的武装线路大修队,配备有专用汽车。其管理范围是东到临沂、西到菏泽、南到薛城、北到大汶口。此外,每隔15~20公里设专职护线员,主要负责查修,很少做线路的维护工作。
日军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对通信线路曾进行修整,并制定有关制度和规定,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内战,至解放前夕通信线路毁坏殆尽。
解放后,首先对遭受战争破坏的报话机线进行抢修,很快修通至济南与徐州的长途线路,接通市内电话。1949年底,通信设备及通信能力有了很大发展,建立了一些维护、检查制度。1951年长途通信设备的维护推广“许兴柱操作法”,对保证和提高长途通信起到一定作用。每年春季对长途线路进行检修,检修前集中进行一次技术培训。工务室(机线班的前身),有4人组成,负责境内长、市话机线设备的维护工作。津浦干线路线维护属省线务总站管理。省、市、县间线路属济宁中心站管理。1957年以后,机线设备已成倍增加,用户增加6倍,线路设备增加5倍,至1962年,机线维护人员增加到18人,建立了载波、长机、市机、电力、报机、机线等维修室,配备了专用仪表及工具。
1975年,搞大地林网化,为防止树木托磨电话线,7月7日,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发布《关于防止树木托磨电话线,确保通信线路畅通的通知》,各公社按通知精神,对线下树木进行了移植或修剪。依据邮电部颁布的《机线设备维护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和山东省邮电管理局下达的各工种质量指标,县邮电局机线部门除进行日常计划检修外,春秋两季还进行一次预修,组织联合检查,以保证报话线路畅通。
1993年,为适应市话程控化的建设需要,加强了维护力量,成立了维护中心,农机线班有维护人员14人,配备汽车1部,负责程控交换机、电源、电缆等维护工作。

附 集邮
境内集邮活动始于20年代。最初的集邮爱好者有兖州驻军第六混成旅第一团参谋曹廷汀、铁路运转车长张锡煌、兖州商界人士贾玉璋、教育督学李承荫等人。30年代末,有商界、教育界人士及铁路员工等集邮爱好者约20多名。邮票来源,多是互相寄递、交换或收集书信中盖销票,间或到邮政局购买。
建国后,随着人民群众经济生活的好转,文化生活日渐提高,许多工人、中学生成为集邮爱好者。至1966年集邮爱好者达百余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把集邮视为异端,集邮藏品被查抄、焚毁,集邮爱好者贾玉璋珍藏30余年的1.7万枚邮票被洗劫殆尽,集邮活动几近销声匿迹。1978年后,集邮活动又开始发展,一些被查抄的邮票归还本人。
1984年7月31日,兖州集邮协会成立,同时举行了首次集邮展览。集邮协会成立大会到会代表74人,特邀代表39人,代表着全县300多名集邮爱好者。大会聘请名誉会长1人,选举会长1人,副会长6人,秘书长1人,制订了《集邮协会章程》及下一步集邮活动计划。集邮展览展品有清代票、民国票、解放区票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各种票、封、张、卡及外国邮票,共110个展框,7377枚。
在县集邮协会的组织下,集邮活动持续开展。铁路办事处、兴隆庄煤矿、矿山机厂、山东拖拉机厂、济宁市兖州粮库等单位,先后举办了集邮展览。1987年春节,理事会还举办了首日封、纪念封、实际封等邮品展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70周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分别举办邮展,参展单位58个,展出邮票6745枚,同时展出毛泽东像章4000余枚。至1995年,共举办邮展19次,为群众文化生活增添了新意。
1995年底,集邮协会会员260余人,集邮爱好者已达5000多人,有集邮门市部4个,年业务量66.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