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林网效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8b&A=3&rec=133&run=13


    生态效益  农田林网调节了田间小气候,促进了粮食生产。据市、县林业、气象部门1979~1982年连续4年观测,林网内与空旷区相比,风速降低40%,夏季气温降低1~1.3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提高5~11%,土壤蒸发减少16%,土壤含水量增加9%。
    林网使风的危害大幅度降低。1980年7月27日刮了一场9~12米/秒的西南风,无林网防护的孙氏闸村玉米全部刮倒,折断率10%。进入第一道林网后的玉米倒伏50%,进入第二道林网倒伏40%,顺风向3公里外的于屯大队,没有一棵玉米倒伏。经测定倒伏的玉米比未倒伏的每亩减产60公斤。
    林网对防御干热风作用十分明显。5月下旬~6月上旬的干热风,在1964~1974年11年中,平均每年出现6天。林网化后,1976~1981年,平均每年2.6天,而1979~1981年3年中,平均每年只有1.3天,不仅减少了干热风的相遇次数,也有效地减少了高温、低湿的危害时间。林网内小麦灌浆平均比林网外高0.25克/穗·日。林网内小麦千粒重平均增重2.7克。1982年测定,林网内小麦亩产为273.8公斤,对照点为237.5公斤,平均亩增36.3公斤。一块方田内,增产面积占70.7%,减产面积占17.7%,平产面积占11.6%,平均亩增产率为15.3%。
    林网对减轻早春的冻害效果明显。1979年5月,全县出现一次倒春寒,黄屯公社黄金屯大队空旷地带棉花苗80%遭受冻害,严重地块冻死40%,造成重播种;而林网内的棉苗冻害只有15%,死亡率只占3%。
    林网对横跨境内东南西北走向的冰雹带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1981年山东省连续2次遭受冰雹灾害,邻县宁阳、汶上冰雹粒大如枣,兖州基本未受雹灾。
    1985年后,连续3年对不同密度、不同间作类型的农桐间作地的气象因子、农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从小麦灌浆期到收获期,农桐间作地块与空旷区相比,蒸发量19.8~47.6%,气温降低0.2~1.1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提高25~28.9%,风速降低43.5~50%,日平均辐射降低18.17~57.84%,干热风天气减少50.1%。株行距为6×30米的10年生农桐间作地块与空旷区相比,小麦仍能增产14.2%。株距5米或6米,行距30~50米的不同类型间作地块与空旷区相比,每亩经济效益可提高47.76~217.02%。林网化促进粮食增产。
    经济效益  1978~1986年,全县第一代林网累计采伐木材22万立方米,平均年产木材2万余立方米。其中1984年木材采伐75654立方米。农民建房用材自给有余。1980年以来,全县农村盖新房18万余间,檩椽材大部分为自产材,剩余木材销往外地。同时,平均每年提供烧柴1300万公斤,平均每户100余公斤,节约了大量农作物秸秆。1990年秸秆还田面积40万亩。由于树叶增多,为畜牧业开辟了饲料来源,加上粮食增产,境内饲养牛、羊、兔、猪、家禽量都比过去有较大提高。1990年养羊9.91万只,比1974年提高5.6倍;养猪14.46万头,比1974年提高60%。畜牧业总产值6546万元,比1974年的135万元提高47倍。
    林网实现以后,林业收入有了较大提高。1973年林业收入29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0.6%。1981年后,每年都在300万元以上,占农业总收入的2%以上。其中1985年林业总收入达到1038.7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26%。林网木材每年平均每公里产值,第一代林网(1978~1986年平均)为2489元。第二代林网由于主栽树种214杨、沙兰杨为做胶合板的主要原料,商品材价格逐年上升,每年平均每公里收入万元以上,为第一代林网的4倍多,林业收入显著提高。如漕河前邴村,1995年采伐5公里10年生214杨树1838棵,收入60万元;大安镇廿里铺村采伐1.8公里10年生杨树931棵,收入19.6万元。
    社会效益  农田林网建设创出一条平原林木大面积种植和平原绿化的新路,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农田林网建设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76年4月,农林部部长沙枫、副部长杨立功、朱勇到兖州视察大地园林化。1977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纪登奎、陈永贵等领导人到兖州视察,察看了小孟、漕河一带农田林网。198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临兖州,视察了城关公社林场并就发展泡桐生产作了重要指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原林业部部长雍文涛,至1989年曾3次到兖州视察,并就林业发展作了重要指示。山东省和济宁市领导人亦多次到兖州视察农田林网建设。
    在农田林网建设期间多次接待全国全省会议。1977年9月第一次华北中原平原绿化现场会议,1978年9月第二次华北中原地区绿化现场会议及第四次华北中原地区平原绿化现场会议、全省平原绿化会议、全国泡桐训练班、13省市泡桐生产会议、全国泡桐选优会议、全国杨树病虫害防治座谈会均在兖州召开。
    兖州县农田林网建设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人士到兖考察。至1995年,全国包括台湾在内的30个省、市、自治区10万人次到兖参观考察。国际友人到兖考察亦很频繁。自1977年7月联合国考察团、1979年11月日本林业技术访华团、1981年7月西德林业科学界代表团、1982年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斯泽克莱等到兖州考察农田林网之后,1987年国际农用林业培训班11个国家27位外宾、1988年8月出席第十八届国际杨树会议11个国家23位林业育种、森保、森工专家、教授和1991年第二期、1992年第三期国际农用林业培训班34位外宾到兖州考察学习。至1995年,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印度、瑞典、丹麦、泰国、哥伦比亚等五大洲24个国家和地区的林业专家、代表团计403人次到兖州考察访问。为扩大国际交流,加强同友好国家的联系,1986年9月,县委书记宋怀川作为济宁市林业考察团成员访问了日本友好城市足利市,1987年9月18日,县林科所副所长、林业工程师张维栋受中国林科院的派遣,作为专家组成员到澳大利亚就泡桐繁育和造林技术进行指导和学术交流,扩大了兖州在国际上的影响。
    对于兖州县农田林网建设情况,1979年,中国林科院拍摄《平原绿洲》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及意大利等国放映。1987年,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在兖州拍摄科教片《综合防治杨树光肩星天牛》,译成8国文字广泛放映。1989年,林业部顾问雍文涛在《林业问题》总第十期以“兖州平原林业今昔谈”为题撰文,对兖州县农田林网建设经验予以充分肯定。
    在农田林网建设中,兖州市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多次表彰。1977年林业部授予兖州红旗1面。1980年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速绿化祖国》的指示中表扬了兖州。1982年12月,兖州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称号,1984年被山东省政府、省绿化委员会授予“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1986年再次被省绿化委员会授予“全省绿化先进单位”、被林业部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等称号,1991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人事部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1994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省八五绿化达标先进单位”,1995年被林业部、山东省列为“高标准平原绿化试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