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粮食作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2&A=1&rec=95&run=13



    小麦  为境内主要粮食作物,3500年前即开始种植。
    小麦在“秋分”前后播种,翌年“芒种”后成熟,生长期为250天至260天。1984年后,全区9.5万亩小麦中、高产田,采取四改措施(改小畦为大畦,改小行距为大行距,改大播量为合理播种量,改大畦背为合理小畦背),每亩增产15%以上。1985年,推广小麦精播高产新技术,适期播种,适当放宽行距(7—8寸),靠小麦分蘖为主。1986年,全区3万亩精播小麦,平均单产417公斤,1988年推至15万亩。

典型年小麦播种面积产量统计表
┏━━━━━━━┯━━━━┯━━━━┯━━━━━┯━━━━┯━━━━━┯━━━━┯━━━━━┯━━━━┯━━━━━┯━━━━┓
┃项目          │1949    │1956    │1965      │1970    │1975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
┠───────┼────┼────┼─────┼────┼─────┼────┼─────┼────┼─────┼────┨
┃面积(万亩)    │61.7    │64.75   │79.15     │66.41   │68.97     │61.91   │57.87     │33.86   │33.64     │33.75   ┃
┠───────┼────┼────┼─────┼────┼─────┼────┼─────┼────┼─────┼────┨
┃占耕地%      │51.2    │52.0    │62.6      │53.7    │56.1      │55.7    │52.7      │57.3    │58.2      │59.6    ┃
┠───────┼────┼────┼─────┼────┼─────┼────┼─────┼────┼─────┼────┨
┃单产(公斤)    │59.5    │70      │61        │59.5    │121.5     │125.5   │95        │152.5   │298       │268     ┃
┠───────┼────┼────┼─────┼────┼─────┼────┼─────┼────┼─────┼────┨
┃总产(万公斤)  │3660    │4528.5  │4838      │3944    │8393.5    │7754.5  │5501      │5157    │10037     │9044    ┃
┗━━━━━━━┷━━━━┷━━━━┷━━━━━┷━━━━┷━━━━━┷━━━━┷━━━━━┷━━━━┷━━━━━┷━━━━┛
附:小麦高产典型
    郭家官庄乡东寺村王晋德、张立志等6户。1986年在村后种植小麦50亩,平均单产502.5公斤。其措施是:前茬收获后及时灭茬保墒;亩施土杂肥2500公斤,速效氮、磷各50公斤,锌肥2公斤;深耕7至8寸,耕后耙细;10月1日前后足墒播种鲁麦7号(7578)良种,每畦播种6行,行距25厘米,亩施麦种4.5公斤,播前麦种进行发芽试验,并用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出苗后查苗、补苗,立冬至小雪之间普浇一次封冻水;春季浇好三水。即返青水、拔节水和灌浆水;返青期喷一遍2·4—D丁酯防治杂草;拔节期亩追碳铵50公斤或尿素20公斤;挑旗期每隔10天喷一次粉锈宁防治全蚀病和白粉病;后期及时防治粘虫和蚜虫;小麦蜡熟末期(1987年6月16日)收获。
    玉米  玉米在建国前只是零星种植,建国后逐步扩大,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第二主粮。
    春玉米在谷雨后点种或直播;夏玉米则待麦收后抢时早播。从70年代起,普遍施行麦田套种夏玉米。一般于麦收前15至20天结合浇麦黄水套种。70年代中期,推广了破埂施基肥的经验,即在畦埂中间开一条15至25厘米深的沟,将土杂肥、磷肥、氮素泡肥,均匀地撒在沟内。每亩施土杂肥10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比后期追同等肥料增产玉米28%以上。1985年,推广玉米指标化栽培新技术,即根据玉米不同器官的生理特征及生长规律,选择品种,适时播种,并加强管理。全区推广面积10万亩,增产10%以上。
典型年玉米播种面积产量统计表


┏━━━━━━━━┯━━━━┯━━━━━┯━━━━┯━━━━┯━━━━━┯━━━━┯━━━━┯━━━━━┯━━━━┯━━━━┓
┃项目            │1949    │1956      │1965    │1970    │1975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
┠────────┼────┼─────┼────┼────┼─────┼────┼────┼─────┼────┼────┨
┃面积(万亩)      │1.6     │30.07     │22.06   │22.11   │37.14     │43.58   │46.18   │24.1      │23.58   │25.8    ┃
┠────────┼────┼─────┼────┼────┼─────┼────┼────┼─────┼────┼────┨
┃占耕地%        │1.3     │24.1      │17.5    │17.9    │30.2      │39.2    │42.1    │40.8      │40.8    │45.6    ┃
┠────────┼────┼─────┼────┼────┼─────┼────┼────┼─────┼────┼────┨
┃单产(公斤)      │70      │91.5      │115.5   │127     │155       │217.5   │271     │287.5     │322.5   │345     ┃
┠────────┼────┼─────┼────┼────┼─────┼────┼────┼─────┼────┼────┨
┃总产(万公斤)    │116.5   │2759      │2372    │2574    │5745      │9475    │12522   │69236     │7609    │8858.5  ┃
┗━━━━━━━━┷━━━━┷━━━━━┷━━━━┷━━━━┷━━━━━┷━━━━┷━━━━┷━━━━━┷━━━━┷━━━━┛
附:玉米高产典型
    1988年,郭家官庄乡东寺村王晋德等6户,在麦田套种丹玉13号玉米50亩。于5月22日在麦田畦埂套种两行,隔5至6天后在麦田畦面套种一行。于6月20日定苗,株距32厘米,行距60厘米,每亩3400余株,定苗后紧接追优质复合肥每亩35公斤,抽雄前亩追尿素30公斤,修锄二遍。在小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各治虫一次,8月10日前后普浇一次水,于9月22日收获。玉米单产556.5公斤。加前茬小麦单产525公斤。亩产共1081.5公斤。
    地瓜  有春地瓜和秋地瓜之分。清代初期即有少量种植。60年代和70年代,种植面积扩大,成为潍县三大作物之一(包括小麦、玉米)。
    建国初期,南部村镇农户,用火炕育地瓜苗。50年代至60年代,采用回龙火炕育亩。70年代推广三道沟节煤火炕,同时,推广了不用燃料的回流苗床和薄膜温床。
    地瓜起垄栽种比平地栽种一般增产20—30%。每亩栽3500至4000株。“谷雨”后五天到“立夏”栽植。秋地瓜接麦茬抢种。
    地瓜在1970年前后的栽种面积一般占总耕地面积的22—26%。1975年栽种面积最大,全县达32.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26.7%,单产271公斤(折干),总产8915.5万公斤。80年代随着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的扩大,地瓜栽种面积逐渐减少。1982年全县栽种面积减为16.7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5.2%。1988年全区栽种面积1.4万亩,仅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2.6%。
    大豆  境内大豆栽培历史悠久。民国年间面积与产量仅次于小麦,占第二位。1955年后,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建国初,播种夏大豆,习惯不整理麦茬,即接茬播种,至9月下旬成熟。1956年起,采用小麦收获后耠一遍、耙一遍,然后播种的方法,有明显增产效果。高里区庞家乡(今属双杨店镇)播种大豆11亩,播前耠耙,亩产达到169公斤。1973年,推广“四改”经验(改劣种为良种。改不耕地为耕地。改不间苗为间苗,改不施肥为施肥),丰产地块达到亩产210公斤。1988年全区种植春大豆3210亩,单产240公斤,秋大豆55630亩,单产156公斤,共计总产945万余公斤。
    高粱  分春、夏两种。夏高粱70年代开始种植。但面积很小。春高粱有较长的种植历史。民国年期至建国初期,曾是人们的主要食粮。由于质粗、产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播种面积大大减少。1988年全区种植面积1.2万亩。
    谷子  谷子种植历史较长。有春谷和夏谷两种。春谷子播种期为“谷雨”后几天,喜耘锄,有“谷锄十遍饿死狗”的农谚。夏谷于麦收后抢种,“寒露”左右成熟。接茬种小麦。1988年全区播种春谷3055亩。单产273公斤,夏谷8383亩,单产224公斤。总产271.3页公斤。
    水稻  明万历年间即有种植。但直至1960年,只有少量种植面积。1965年,改造洼碱地扩种水稻,寒亭、固堤、央子、泊子、双杨店、杏埠等6处公社,种植面积共5837亩。1976年,县委负责同志在固堤公社流河三大队领导农民引水灌溉村北盐碱荒地,种植水稻900余亩,总产20多万公斤,高产田亩产350公斤。次年,全县水稻面积达34610亩,并取得了较好的收成。如固堤公社东横沟大队,种水稻570亩,亩产达395公斤。80年代。由于水源不足,停种。
    杂粮  杂粮有大麦、黍子、绿豆、豇豆等,种植面积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