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种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5&rec=77&run=13

第二章 林果种类

第一节 树种演变

县内自然环境适宜多种林木生长。明初,县内树木茂盛,且树种较多,西南山区,林木连片,柞树大而坚,汶、渠两河平原,桑树阡陌成行,枣树有名,各地古墓寺院,松柏参天;村旁田间,以楸、楸叶桐、白榆、柳树、毛白杨居多。明代后期,经战乱砍伐,西南山区的林木遭受破坏,荒山秃岭连片,柞树渐次绝迹。清初,山地林木始有恢复。民间树木,以柏、楸、国槐、榆、柳、桑、臭椿、青杨、毛白杨、桃、杏李、梨为大宗,以松、桐、柘、橡、杜梨、枰柳、频婆、葡萄、枣、柿、胡桃、石榴、樱桃、木瓜、花椒为常产,文冠果为特产。清末,因战争民间树木多被砍伐,先后有桧柏、海棠果等多种树木逐渐绝迹。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春,胶济铁路沿线引种刺槐,南流、黄旗堡等地为先,后逐渐推广引种全县。据《安丘县乡土志》载,清光绪年间,汶滨一带,多植楂树,俗称小石榴,年销山楂片约10万公斤。
民国初期,政府号召植树,树木种类逐渐增多,据1933年《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载,安丘榆、楸、桐、槐等良材尚易滋生,但后来有些繁殖困难的树种日渐稀少,甚至绝迹。如楸叶桐、毛白杨等。民国初期,楸叶桐销于日本者甚多,至30年代,已不多见。文冠果绝迹,楸树也少见。时,引进加拿大杨,俗称洋白杨,生长良好。1938年至1948年,县内处于战乱状态,栽树少,砍伐多,又有许多树种频于灭绝。
1949年建国后,林果始有恢复和发展,1950年,政府发动群众,造林护林,绿化家园。为满足生产需要,进一步丰富树种资源,先后引进树种28个。50年代初,牛沐区引种棉槐成功,后推广全县。50年代后期,引进兰考桐。1961年春分别在岐山、牛沐两公社育苗试点成功,后全县推广。50年代中后期引进悬铃木、油松、落叶松、毛泡桐、苹果等。60年代初,从泰安、河南等地引进茶、杜仲、漆树、梓树、三角枫、七角枫、五角枫、复叶枫等。70年代引进水杉、北京杨、大宫杨、德国杨、太青杨、健杨、沙兰杨、1—214杨、69杨、72杨。进入80年代,又引进金银花、糖槭、猕猴桃等。至1985年底,全县共有木本植物48科,83属,139种。
第二节 用材树种

全县栽培的主要用材树种有刺槐、杨树、泡桐、国槐、柳、榆树、臭椿、梧桐、侧柏、黄杨等,共40科99种。
一、刺槐
原产美国东部,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引进安丘,当地称“洋槐”。1919年后,陆续在全县各地栽培,民国时期,刺槐主要在县城周围和交通方便的村镇“四旁”栽培。解放后,逐步用于片林栽植。1959年春,西南山区的部分社队片林栽植60亩。1965年山区和平原地共造林2.4万多亩。1976年全县栽植面积达5.12万亩。1982年增至9.53万亩,立木蓄积11.9万立方米,1985年底,栽植面积猛增到12.4万亩,立木蓄积14.2万立方米,均比1976年增加一倍多。今西南山区大部分的山头被刺槐复盖,大面积栽植的山地有城顶山、太平山、留山等,面积都在6000亩以上,现已大批成材。
二、杨树
县内杨树种类有毛白杨、小叶杨、北京杨、大官杨、加拿大杨、太青杨、健杨、I—214杨、沙兰杨、69杨、72杨等11种(含品种),其中毛白杨、小叶杨为乡土树种,其他为引进树种。杨树喜温暖湿润气候,在疏松、透气的土壤上生长良好,经栽培表明,毛白杨、健杨、I—214杨、69杨、72杨在县内生长良好。毛白杨、小叶杨在县内栽培历史较长,据明万历《安丘县志》载:“民间所植多青白二杨,以其易生而可材也”,其青白二杨即指小叶杨和毛白杨,明清时期栽植,多为民间自发进行。小叶杨在河滩插条造林,多与杨柳混栽。毛白杨则在村旁、路旁等零星栽植。民国初期,引进加拿大杨,时称洋白杨,主要在河滩片林和“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栽植。1975年陆续引进健杨、I—214杨、沙兰杨、69杨、72杨等速生新品种,多数表现了较好的生长特性。1976年春,许营公社于家营子村营造毛白杨片林5亩。至1985年底,全县共营造毛白杨片林175亩。1979年春开始营造以健杨为主的杨树丰产林,至1985年底,全县营造杨树丰产林1.3万余亩,安丘镇汶南村1980年春栽植健杨30亩。1983年底测量,每亩立木蓄积量3.27立方米,年亩立木生长量达1.09立方米,确为丰产林。
三、泡桐
县内种植种类有楸叶桐、兰考桐和毛泡桐等。楸叶桐为安丘乡土树种。据1933年《胶济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汇编》记载,本世纪初,安丘的桐材向日本出口,享有国际声誉。至调查时,数量锐减,出口停止,今已不多见。兰考桐、毛泡桐于60年代初引进县内,多为零星栽培。1980年春,雹泉公社落鸭石官庄栽兰考桐片林80亩,至1985年全县共有泡桐片林320亩,其中赵戈乡东邵岭片林生长最好,金冢子乡冯家坊子村1981年栽的105亩片林,长势良好,现树胸径已达0.3米。
四、国槐
民间自古有种槐习惯,多植于大门两旁。俗话说:“门前一棵槐,进宝又进财”。槐木花、实均有用途。古寺庙中,常栽垂槐、龙爪槐,许多村镇上的古槐,干屈似虬、枝卷犹龙,对美化村容起了良好作用。
五、柳
县内栽植旱柳居多,历史悠久,沿河一带多植杞柳,也称灌木柳。枝条可编织簸箕,箢子及手工艺品。柳树易栽易活,生长快。有“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说。
六、榆树
县内乡土树种,栽培历史长,生长快,适应性强、木质好,是绿化、用材、防护造林的主要树种。大部村庄均有种植。
七、臭椿
明代民间种臭椿树盛行一时,有树王之称。现种植仍较普遍。
第三节 经济树种

全县栽植的主要经济树种有山楂、苹果、梨、桃、杏、板栗、核桃、枣、石榴、樱桃、李子、葡萄等,共8科40余种。(详见第四章)。
第四节 风景树种

一、雪松
此树又名喜马拉雅雪松,树体高大,干形通直,材质优良,树姿雄伟,苍翠挺拔,是著名的观赏树种。1959年引进县内,1979年后,厂矿、学校、机关普遍栽植,作为观赏美化场所之用。
二、侧柏
柏树科。抗瘠薄,耐干旱,是长绿树木,树姿挺拔苍翠,极为壮观,既是用材树种,又是观赏树种。柏树生命力强,是典型的长寿树种,以前多植于墓地或庙宇之中,今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
三、悬铃木
此树又名法桐,英国梧桐,是街道和庭院绿化树种,生长迅速,易繁殖,叶大荫浓,树姿优美,净化空气功能强。50年代后期引入县内,为城镇绿化树种。
四、冬青
此树又名“四季青”。常绿灌木,是庭院、街道主要绿化和观赏树种。60年代大批引进后遍布城镇,有的把冬青修剪成冬青球、绿篱笆等状,美观大方,别具一格。
另外还有垂柳、芙蓉等也用作风景树。
第五节 古稀奇树种

县内有一些长寿树种,生存达几百年到几千年,成为古稀树木,主要有银杏、园柏、流苏、古槐和木瓜等。
一、银杏
此树又名白果,县内有零星散生,以城顶山前公冶长书院两株银杏最为驰名,相传为公冶长亲手所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树高29.5米,胸径1.87米,冠幅长27米,宽25米,长势旺盛,枝叶繁茂,年结果100多公斤。赵戈乡赵戈村有一株银杏,树龄约400年,树高20米,胸径1.52米,冠幅长17.7米,宽16.5米,长势良好。
二、流苏
俗名油根子,县内现存流苏大树13棵,均在雹泉镇张家溜村南山坡上,据传为元末明初栽植,距今约700年。最高树株15.2米,胸径0.59米,冠幅东西16.5米,南北12米。
三、槐
县内有两个树种,一是国槐,一是垂槐(也称龙爪槐)。国槐古树较多,树龄500年以上者两株:一株在贾戈乡赵家村,树龄690年,树高17.2米,胸径1.53米,冠幅南北16.3米,东西13.4米。一株在金冢子乡前双庙村,树龄约500年,树高16.1米,胸径1.44米,冠幅南北14.1米,东西15.9米。两株国槐今长势均趋衰落。垂槐在石堆乡王家亭子村,树龄约300年,树高3.3米,胸径0.75米,冠幅南北4.7米,东西3.4米,长势渐衰。
四、松抱槐
实际是柏抱槐,于侧柏树干中生一国槐,可谓“树中有树”。此树在慈埠乡光甫村河东庙内,据传柏树栽于明朝,距今约有400年,松抱槐树形奇特,观赏价值高,柏树32根大侧枝比较均匀的散生在离地2.5米处,树冠扩展呈伞形,树高12.3米,干高2米,胸径0.63米,冠幅长宽各12米。国槐主干生于柏树主干中央,露出柏树处的主干粗达0.5米,树龄60年以上,枝叶茂密,由于生长迅速,柏慢槐快,柏树干已被撑开6至8公分的裂缝,柏树长势衰落。
五、园柏
常绿树,寿命长,前人多植于墓地和寺院,清代县内分布较多,后渐趋稀少。红沙沟镇陈家沟村东北角一株,树龄约500年,树高16.5米,胸径1.33米,树干高7.1米,冠幅南北14.9米,东西9.9米,树势强健,生长良好。担山乡山口村有株72年生园柏,高12米,胸径0.38米,冠幅长宽各6.3米。
六、木瓜
系较好的观赏药用植物,生长寿命较长。庵上镇水帘沟村有一株,树龄约250年,树高8.2米,胸径0.6米,冠幅南北7.1米,东西6.8米。
七、柽柳
又名红荆条,是盐碱地造林和固沙保土的重要树种。石堆乡赵家下坡村有棵60年生柽柳,长势较旺。
八、黄杨
多栽于庭院,供观赏。在深厚肥沃的中性土壤上,能长成小乔木。石堆乡高家夏坡有棵黄杨,150年前生,今高7米,干高3米,胸径0.18米,冠幅长宽各4.6米。
九、漆树
于1973年引进。山区乡镇已有少量分布。辉渠乡赵家沟村是年种的漆树,已高达7.5米,干高2米,胸径0.08米,长势较旺。
十、酸枣树
多在山岭崖旁丛生,有的长成树。关王乡大洼村有一株明代酸枣树,干高2米,胸径0.8米,冠幅长宽各三四米,生长旺盛,果实大如小枣。
十一、蜡梅
又名黄梅花,蜡木,县内有少量栽培。县招待所有一棵,系1964年栽植,今树高3.85米,萌蘖4根,生长旺盛。一般2月份开花,为稀有观赏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