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基本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5&rec=67&run=13

第四章 农田基本建设

安丘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0%以上,农业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计,自古至今,人们一直重视农田基本建设。但解放前,由于土地分散耕种,加之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农田基本建设的规模很小,农户在自己的土地上打井,修垄口(毛渠),挖排水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条件。1950年,安丘、潍安、丘南三县政府同时制定规划,提出了排水为主、垦荒造田等十大农田基本建设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1950年至次年春,潍安、丘南两县集中2万余人治理洪沟河,挖河30公里,基本根除了洪沟河的水患。其间,于洼地开挖排水沟,努力解决洼地遇涝成灾的问题。1957年冬,各高级农业合作社发挥集体的优越性,联合兴修水利,治山改土,一冬治山20万亩。1964年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后,治山改土掀起了高潮。是年,本着“先啃骨头(指治山)后吃肉(指治理平原)”的原则,开展治山改土会战。用“大开膛”的方法治山造地,同时治理涝洼地。全县整修“三合一”、“二合一”梯田27万亩,治理涝洼地1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扩大到40多万亩。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农田基本建设受到了严重的干扰破坏。1969年,县、公社中共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相继成立,全县人民自觉抵制极“左”路线,农田基本建设形势大有好转。1970年冬,贯彻北方农田基本建设会议精神,“先吃肉后啃骨头”,由治山转为治理平原,以公社为单位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一冬春,修建稳产高产田48万亩。此后,农田基本建设在平原、山区全面展开。各公社本着山、水、林、田、路、渠综合治理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行动,集中劳力打歼灭战,声势浩大。至1978年,全县建设高产稳产田80余万亩,80%以上的土地得到了治理。水浇面积扩大,土地得以改良,基本免除了涝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县政府在,继续组织全县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重点开发山区。在省、市委的支持下,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指挥的山区建设指挥部,13处山区乡镇也成立了山区建设领导小组。本着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对山区进行全面开发建设,治山整地,植树造林,修建道路,兴修水利,开展多种经营。至1985年底,治山整地13.6万亩,造林15.2万亩,森林复盖率达24.8%。修建交通路和环山路14 2条,1250华里。整修加固水库、塘坝78座,建提水站75座,修蓄水池43个,打机大井280眼,修防渗渠道27条,长2.1万米,扩大水浇面积14.9万亩,架设输电线路222公里。共投入工日1120万个,搬运土石方1250万立方米。经过几年来的山区建设,多数山区乡村面貌有较大改观,建成了城顶山双万亩林果基地,造起了60华里长的河滩速生丰产林,修起了山山相连,村村相通的交通路、环山道,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