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道路养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3&rec=87&run=13

第一节 养护
1926~1936年间,青沂路临朐至赤涧段设清道夫若干名,对道路进行养护。
1950年,设昌潍公路管理段益都管理站临朐组,负责养护县内公路。同年,
羊红路临朐路段设每公里3人的群众养路组(养护人员以农为主, 其待遇是减免
代耕或其他建勤工),路面坑槽基本消除,质量上升,行车时速达20公里以上。
1956年8月, 昌潍公路段临朐公路站成立,始正式配备养路工人,建立工班。至
1959年益新公路有养路工班5个,共30人,群众养路员78人;临九、临五、临谭3
线全为群众养护, 共有养路员90人。1965年3月,根据省交通厅指示,进行“亦
工亦农”公路养护试点工作,益新路设群众养路组22个,养路员104人。1979年3
月,为减轻农民负担,将全县养路员由599人减为498人。至1987年,全县有养路
工班14个,固定工100人,群众养路员481人。
县内道路逐年改建、新建,沥青路面不断延伸,养护工具也随之更新。1950
年,平原区养护工具为手推车、铁锨、镐、扫帚;山区则用担杖、挑筐。1958年
后,使用橡皮扫沙器、轻巧耙、刮平板、铺沙车、洒水车等工具。至1987年,主
要养护工具有载重汽车5辆,拖拉机14台,喷灌机2台,沥青洒布机1台,压路机2
台。
1949年后,对路面不断进行改造,1955年,益新路达到五级标准。1959年,
越南公路考察团来临朐县考察益新路的建设、养护情况,对养护工作给予较高评
价。1963年3月,推行群众养路“四定”(定路段、定人员、定任务质量、 定工
日) 二十条试行办法,调动了群众养路积极性。同年7月19~20日,全县普降特
大暴雨, 九山降雨量高达401.5毫米, 山洪暴发, 冲毁弥河桥等大小桥涵16座
(道) 、桥涵护坡489米、路基18段计17350米、路面25公里,漫水路122米,致
使全县除五井方向外,交通全部阻断,县委、县政府发动群众抢修,15天内交通
全部恢复。同年底省交通厅和公路工会组织全省公路工作观摩检查评比,县交通
局介绍了养路工作经验。 1969年2月,石沟河至吕家庙8.34公里路段铺筑碴油路
面。 之后, 沥青路面不断增加,行车时速达30公里以上。1978~1979年,投资
24620元对弥河等大中桥进行抗震加固。 由于历年的修建和养护,县内公路在路
面平整、路拱适度、路肩整洁、边坡稳定、水沟畅通、桥涵维护、标志完善、行
道树栽植等方面均达到有关规定的质量要求。1982~1984年,临朐县公路站连续
3年被省交通厅评为“山东省公路养护好路站”。

第二节 绿化
宋朝欧阳修《晓发齐州道中》有“……人行桑下路……先过穆陵关”的记述,
可见临朐县路旁植树宋已有之。
1931年,全县有行道树8570株,由于战乱,1945年减至1742株。至1948年初,
行道树所剩无几。
1950年,青沂路临朐境内路段,全部栽植行道树和矮林,1954年进行补植,
贯彻“谁养路、 谁绿化、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绿化速度加快。1962年,
全县公路里程176.7公里, 其中绿化里程96.7公里,占养护里程的76%,共有行
道树34744株,矮林519619墩。1966年底,行道树和矮林栽植里程均为111.7公里,
行道树63757株,矮林53万墩。
1973年春,省道、县乡路共增加有树里程25公里,变单行为多行12公里。树
木经过合理适时的修剪,整齐美观,受到地区公路段的表彰。
1975年春,对益新、临五、临九、潍蒋、临上路的行道树进行有计划的杀伐
更新,共提供木材1200立方米。
1987年底,全县养护里程395.33公里,绿化里程263.53公里,省道绿化里程
与县乡公路绿化里程分别占养护里程的100%和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