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专业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3&rec=183&run=13

第一节 师范教育
一、师范传习所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朐阳书院改为官立高等小学堂,后又附设师范传
习所,为兴新学培养师资,宣统元年(1909)撤销。
二、师范讲习所
1912年,兴办单级教员养成分所。1914年,改称小学教员讲习所,次年又改
名师范讲习所。以后多次更名,先后称副教员讲习所、正教员讲习所等。1925年
停办。1931年恢复,以原县学的明伦堂为教室,主要招收高小毕业生,兼收不合
格教员(不受年龄限制)。1932~1936年,先后招生3期,每期80人,毕业两期。
后因日军侵占临朐而停办。师范讲习所的学制前期为半年、1年不等。1931年后,
前两期为2年制, 第3期为3年制,学初师教材,学生免交膳食费,毕业后聘任小
学教师。
三、省立临朐简易乡村师范
1940年秋,山东省保安第十五团团长张品三在辛山创建临朐简易乡村师范,
盖房百余间,招两个初师班,学生118人,学制3年,学初中课程,加教育概论、
儿童心理学。学生每月发谷子25公斤,不交学费。冬,国民党山东省教育厅长何
思源视察后, 批准为省立临朐简易乡村师范, 委任张品三为校长。年底,日军
“扫荡”,烧毁学校。次年春迁至寺后村复课,初冬又招1个班,学生增至150余
人。1942年秋,又因日军“扫荡”而停办。
四、县立简易乡村师范
1946年秋,国民党临朐县政府在张阁店子村筹建临朐县立简易乡村师范,至
次年夏,先后招4个初师班,学生200多人。其学制、课程与省立临朐简易乡村师
范同。其中1个班为原省立临朐简易乡村师范的复学班,从2年级课程学起,两年
即可毕业。学生按考试成绩分发口粮:甲等(80分以上)每生每月25公斤小米,
乙等(70分以上)20公斤小米,丙等(60分以上)17.5公斤小米。县政府临时批
条子, 学生自己下乡催粮,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领不到粮食。1948年4月,国民党
县政府解体,学校停办。
五、昌潍第八速成师范
1952年4月, 昌潍第八速成师范在临朐建立, 至9月先后招3个初级速师班,
150人,教职工22人。1953年夏学生毕业,学校撤销。毕业生大部分分配到湖北、
贵州、云南等省邮电部门,少数分配为小学教师。
六、临朐师范
1952年8月临朐师范建成。至次年8月,共招初师6个班,学生324人,学校教
职工28人。1955年毕业216人。 次年并入益都师范。1958年临朐师范恢复,在朐
山前建校。至1959年,共招4个3年制中师班。1959~1960年招7个1年制中速师班。
课程和教材同中学, 外加教育学、 心理学、各科教学法。学校教职工30余人。
1962年停办。
1975年, 益都师范下伸临朐两个班,招收工农兵学员88人。次年3月恢复临
朐师范, 招“社来社去”中速师班两个,80人,学制1年。中师学生毕业后分配
为中小学公办教师,“社来社去”中速师学生毕业后回乡任民办教师。
1977年恢复高考后, 逐年从国家统考计划中录取高中毕业的中师班2个,学
生百人左右(其中民办教师占三分之一),学制2年,主要培养初中教师。
1983年后,招初中毕业生和民办教师,分别为3年制、2年制。教材统用上海
编印的师范课本。主要培养小学教师。1984年停招新生,次年恢复招生。1987年,
在校中师学生327人,分8个班,有教职工55人。
50年代的初师学生每人每月享受生活费9元, 中师每生每月10元。困难补助
费每人每月3元, 按家庭情况评定等级发放。 学生户口、 粮食转到学校,食宿
在校。自60年代以后,助学金额数次提高,1977年后,学生生活费每人每月14.5
元,1980年后增至17.5元,1985年后为19.5元。
七、临朐工读师范
1958年秋,在城关公社月庄村成立临朐工读师范,次年迁至朐山前,1961年
调整下马,共招半工半读初师班5个,160余人。国家不包分配。1965年工读师范
恢复,招社来社去中师班两个,学生百人,1968年毕业回队,学校停办。

第二节 农业技术教育
临朐县农业技术教育形式多样,有50、60年代半耕半读的农业中学,有1958
年“大跃进”时建立的农学院,有70年代兴办的“五七”农校,80年代国办农业
技术中学等。各时期办学形式不一,效果各异。
一、农业中学
1957年,李文溪发动群众在李家营办起民办中学。后顾志农也同样在南流办
起民办中学。不久,统改为农业中学(简称农中),学习初中主要课程和自编的
农技教材。学生半工(耕)半读,教育部门补助部分经费。1959年农中发展到14
处, 学生3289人,教师171人。次年,除李家营、辛寨农中外,其余停办。1963
年陆续恢复。 1965年全县农中增至58处,学生6046人,教师325人。1968年后,
部分农中转为联中,部分停办。
二、临朐农学院
1958年10月在冶源建立, 招生430人(大部是高小毕业生),教职工27人。
设农艺、园林、畜牧兽医、财会、水利5个专业,附设文艺班。1959年迁至北店,
又迁郎家洼,1960年学校下马。毕业生分配200人,其余回家。
三、“五·七”农校
1972~1978年,有14处公社举办“五七农校”,校址设在各公社农业试验园
地,学员由各大队推荐,毕业后回队当农业技术员。学校以劳动为主,无统一的
教学计划和学习年限。
四、农业机械化学校
1975年春,县农机局办农技专业班,下半年称农业机械化学校,学习政治、
数学、 机械制图和原理等。学制2年,学员毕业回原单位。1976年后,专门培训
拖拉机驾驶员,学习时间20天至5个月不等。学校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5台和
多种机械模型及教学仪器,设有修理车间。至1985年,共培训驾驶员4700多人。
五、农业技术中学
1982年夏,杨善中学改为农业技术中学。学生转粮入伙,国家补助每生每月
6元, 不收学费,不包分配。课程除设高中主要课程外,增设土壤肥料、植物生
理与栽培、病虫害防治、气象学等专业课。1987年改为职业中学。1983年,盘阳
中学改为农技中学,学校有学农基地40亩,课程与杨善农技中学同,增加林果专
业教材。1987年改为职业中学。

第三节 其他专业教育
一、临朐县桑蚕专科学校
1958年夏建于魏家庄蚕场, 招收临朐、 益都、寿光、昌乐等县高小毕业生
340人,教师9人。学习语文、数理化和桑蚕专业课。1960年春迁胡梅涧村,秋,
学校停办。学员除50人由省林业厅分配到省蚕业队工作外,其余回家。
二、临朐县工业大学
1958年8月创办于西郡,后迁至大衣家庄前。招收初级班(高小生)4个,分
车工、钳工、翻砂、动力4个专业;高级班(初中生)2个,分交通、建筑两个专
业; 年底招驾驶专业班; 共有学生400人,教师8人,采取上大课的教学方法。
1960年分配一批毕业生到各厂矿工作,1961年停办。
三、临朐县卫生学校
1958年8月, 在殷家河创建,招6个班,学生324人,教师10人,设内科、外
科、妇产、医药等专业课。1960年3月毕业216人,由县卫生局分配到各公社卫生
所和中学做医务工作。1961年调整停办,学生回家。
1977年2月恢复县卫生学校, 至1982年,分别在县医院、宋庄西山、茹家庄
举办1年制培训班8期,共培训农村医生和医务界的新职工314人。
1987年9月,县卫生学校(校址茹家庄)举办3年制自费中专班,招生40人,
学员毕业后不包分配。
四、临朐县沂山林校
1962年春,沂山林场在南石砬办林业学校1处,教师3人,为周围大队培养林
业技术员。1963年秋停办。
1982年,县人民政府在沂山林场建立沂山林校,从全县招初中毕业生百人,
配教师4人, 学习林业技术知识,学习费用由校方开支。1983年10月,学生毕业
回原单位。
五、冶源水利学校
1965年夏建于冶源水库管理局,招社来社去学生两个班,102人,专业教师5
人。课程有语文、数理化、灌渠设计与施工、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及自编的农田
水利专业教材。1968年学生毕业后停办。
六、临朐县“五·七”大学
1975年8月建立, 校部设在朐山前,下设师资培训(教师进修学校负责)、
农机(农业机械化学校负责)、农学(鲍家河良种场负责)、卫生(在县医院)
4个专业,招收社来社去学生609人。师资经费皆由有关局筹措,学校形同虚设,
次年解体。
七、中共临朐县委党校政治中专班
1985年8月, 县委党校举办党政干部政治专业中专班,至次年共招两个班,
学员百人,学习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企业管理等13门课程,学制
2年,毕业后回原单位,部分学员由组织部另行分配工作。
八、石油机械厂中专班
1986年8月, 潍坊市柴油机厂职工中专学校在临朐县石油机械厂举办机械专
业职工中专班。 至1987年共招学员80人,学制3年,学习机械制造等专业课程和
基础课,学员来自全县各厂矿,毕业回原单位。
九、电力系统集体自动化大专班
1985年9月, 临朐县电力公司与山东工业大学在朐山前联合举办“电力系统
集体自动化专业班”,教学由山东工业大学全面安排,电力公司负责后勤管理。
第一届学员69人,1987年毕业;继招69人,系潍坊市电力系统职工,毕业后由本
系统安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