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临朐县地方组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3&rec=137&run=13

第一节 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临朐籍一批在外地的革命志士和学生,便通过各
种渠道, 开始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 部分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
小峪子村刘冰在山东省立第十中学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初转为中共党员。
1926年,黄山店村段亦民在济南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中共益都县委书记,
在益都城乡积极从事党的活动。1931年8月,向明(巨同璞)在青岛加入共产党。
1935年5月, 冯芝庭在石岛加入共产党。他们在工人、农民、学生中宣传革命道
理, 传播马克思主义, 对中国共产党临朐县地方组织的建立起了先导作用。自
1936年始,在济南乡村师范求学的临朐籍学生高启云、孙毅民、窦长祥(于杰)、
王宇坤、李逸民等先后加入共产党,他们利用假期探家的机会组织“读书会”,
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扩大了党的影响。1936年根据上级党组织关于到农村建党
的指示, 高启云、孙毅民等分别在自己的家乡发展党员。这年7月,赵家楼、孙
家小崔建立了临朐县最早的党支部,属济南乡师党组织领导。1936年底,全县党
员发展到18人。 次年6月,济南乡师党支部书记景晓村以中共山东省委巡视员名
义,到赵家楼、孙家小崔党支部传达上级指示,检查指导工作,推进了这一带党
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临朐的共产党组织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得到进步青年和爱国志士的拥护。1937年底,全县共产党员发展到38人。1938年
1月,日军占领临朐城,鲁中大片地区沦陷。7月中共弥西区委、弥东(二)区委
建立, 不久建立沂山区委。遵照中共鲁东南特委的指示,同年9月,中共临朐县
委(以下简称县委)在瑞庄建立,于杰任书记,李逸民任组织部长,于超任秘书,
王宇坤任县委委员。从此,临朐党组织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年11月,共产
党领导的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进驻临朐暖水河一带创建抗日根据地。
这期间, 临朐共产党组织有了较大发展。1939年2月, 建立朐东中心区委, 10
月建立一(纸坊)、四(冶源)、五(五井)区委。这时,在中共临朐县委领导
下,全县建立8个区委,8个农村党支部,党员发展到220人。1940年4月,建立了
共产党领导的临朐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0年5月始, 日伪军向临朐一带大“扫荡”,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摩
擦, 环境恶化。 1941年秋,冯少伯等叛变投日,并于1942年12月23日(夏历十
一月十六日)夜,带领日军宪兵队从益都来临朐抓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94人。
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党员减少,活动处于低潮。
1943年后,县境南部解放区不断扩大,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中一批积极
分子入党, 临朐的党组织又得以发展、壮大。到1945年8月底,全县共辖九山、
米山、嵩山、大关、南流、纸坊、盘阳、蒋峪、营子9处区委,9月建城区区委,
全县党支部121个,党员发展到1113人。
1946年6月, 国民党反动派悍然撕毁《双十协定》 , 向解放区大举进攻。
1947年7月, 临朐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战略转移,国民党和还乡团乘隙而至,疯
狂地对革命人民进行阶级报复,杀害共产党员、干部、积极分子1900多人,临朐
形势再次恶化,部分党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此期,中共临朐县委一方面组
织部分党员、群众安全转移,一方面响应中共华东局提出的“县不离县、区不离
区、就地坚持、保卫人民胜利果实”的号召,与国民党反动派及还乡团分子开展
针锋相对的斗争。1947年10月20日,临朐地方武装配合鲁中军区主力部队解放临
朐城。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临朐县地方组织在领导土改、 支前、 生产救灾等项
工作中, 培养并发展了一大批积极分子入党,至1949年9月底,中共临朐县委辖
城区、纸坊、盘阳、南流、嵩右、米山、高庄、蒋峪、九山、大关10个区委,党
支部307个,党员发展到3916人。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党的地位,1950年10月,党组织由秘密转为公
开,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发展的党员多为工农群众及工农出身的干部、职工和
教师。1959年,“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提出后,凡出身于地主、富农、
资本家家庭和本人历史、社会关系稍有问题的人,入党审查特别严格。1965年底,
全县党员发展到10683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县委和基层党组织曾普遍受到冲击而瘫痪,
党的组织活动和党员发展均停止。1970年,贯彻中共九大“吐故纳新”的整党建
党路线, 入党无预备期,发展了一批党员。1976年底,县委辖18处公社党委,2
个县直党委,979个党支部,党员20689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
路线被重新确定,加强了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并注重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
员。中共临朐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从1985年上半年到1987年
下半年,分期分批进行整党。通过整党,达到了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
纯洁组织的目的。1987年底,中共临朐县委辖38个党委(其中乡镇党委28个),
1775个基层党支部, 全县有共产党员31535人。党员占全县人口的比数,由1949
年的1.1%、1966年的1.9%,1987年增加到4%。

表23—1 中国共产党临朐县地方组织部分年份发展情况统计表
┏━━┯━━━━━━━━━┯━━━┯━━━━━━━━━━━━━━━━━━━━━━┓
┃年份│党委数 │党支部│党员 ┃
┃ ├─┬──┬────┤数 ├───┬──┬───────────────┨
┃ │计│农村│机关企事│ │总数 │其中│文化程度 ┃
┃ │ │党委│业党委 │ │ │女党├───┬───┬───┬───┨
┃ │ │ │ │ │ │员 │大专以│高中中│初中 │小学以┃
┃ │ │ │ │ │ │ │上 │专 │ │下 ┃
┠──┼─┼──┼────┼───┼───┼──┼───┼───┼───┼───┨
┃1925│ │ │ │ │2 │ │ │2 │ │ ┃
┠──┼─┼──┼────┼───┼───┼──┼───┼───┼───┼───┨
┃1926│ │ │ │ │3 │ │ │3 │ │ ┃
┠──┼─┼──┼────┼───┼───┼──┼───┼───┼───┼───┨
┃1931│ │ │ │ │4 │ │ │3 │1 │ ┃
┠──┼─┼──┼────┼───┼───┼──┼───┼───┼───┼───┨
┃1936│ │ │ │2 │18 │ │ │ │ │ ┃
┠──┼─┼──┼────┼───┼───┼──┼───┼───┼───┼───┨
┃1937│ │ │ │2 │38 │ │ │ │ │ ┃
┠──┼─┼──┼────┼───┼───┼──┼───┼───┼───┼───┨
┃1938│3 │3 │ │8 │126 │ │ │ │ │ ┃
┠──┼─┼──┼────┼───┼───┼──┼───┼───┼───┼───┨
┃1939│8 │8 │ │8 │220 │ │ │ │ │ ┃
┠──┼─┼──┼────┼───┼───┼──┼───┼───┼───┼───┨
┃1942│3 │3 │ │12 │178 │ │ │ │ │ ┃
┠──┼─┼──┼────┼───┼───┼──┼───┼───┼───┼───┨
┃1945│10│10 │ │121 │1113 │ │ │ │ │ ┃
┠──┼─┼──┼────┼───┼───┼──┼───┼───┼───┼───┨
┃1947│10│10 │ │213 │2693 │ │ │ │ │ ┃
┠──┼─┼──┼────┼───┼───┼──┼───┼───┼───┼───┨
┃1949│10│10 │ │307 │3916 │ │ │6 │2 │3908 ┃
┠──┼─┼──┼────┼───┼───┼──┼───┼───┼───┼───┨
┃1951│10│10 │ │435 │4466 │414 │ │2 │19 │4445 ┃
┠──┼─┼──┼────┼───┼───┼──┼───┼───┼───┼───┨
┃1956│12│12 │ │454 │7315 │493 │1 │2 │285 │7027 ┃
┠──┼─┼──┼────┼───┼───┼──┼───┼───┼───┼───┨
┃1963│19│17 │2 │799 │10373 │800 │16 │75 │680 │9602 ┃
┠──┼─┼──┼────┼───┼───┼──┼───┼───┼───┼───┨
┃1965│19│17 │2 │787 │10683 │816 │19 │116 │875 │9673 ┃
┠──┼─┼──┼────┼───┼───┼──┼───┼───┼───┼───┨
┃1971│19│17 │2 │849 │13600 │ │ │ │ │ ┃
┠──┼─┼──┼────┼───┼───┼──┼───┼───┼───┼───┨
┃1976│20│18 │2 │979 │20689 │1972│ │ │ │ ┃
┠──┼─┼──┼────┼───┼───┼──┼───┼───┼───┼───┨
┃1979│20│18 │2 │1130 │23680 │2074│189 │1610 │5325 │15903 ┃
┠──┼─┼──┼────┼───┼───┼──┼───┼───┼───┼───┨
┃1982│20│18 │2 │1284 │26135 │2071│270 │2671 │7262 │15932 ┃
┠──┼─┼──┼────┼───┼───┼──┼───┼───┼───┼───┨
┃1985│37│28 │9 │1556 │28512 │2447│533 │4532 │8771 │14676 ┃
┠──┼─┼──┼────┼───┼───┼──┼───┼───┼───┼───┨
┃1987│38│28 │10 │1775 │31535 │2395│900 │6117 │10261 │14257 ┃
┗━━┷━┷━━┷━━━━┷━━━┷━━━┷━━┷━━━┷━━━┷━━━┷━━━┛

第二节 中共临朐县委员会

一、名称、隶属变更
1938年9月, 中共临朐县委员会在瑞庄村成立,隶属中共清河特委领导。同
年11月,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进驻临朐,县委先驻暖水河,后迁三岔
店(今属沂源县),对外称八支队驻临朐工作团,改属中共淄博特委领导。
1939年2月, 县委以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第二大队后方留守处名义驻沂
水县悦庄(今属沂源县),同年10月改属中共大鲁南区二(鲁沂)地委领导,县
委驻朱家坡。
1940年5月,为避日伪军的大“扫荡”,县委随二地委向沂南转移。7月,返
回临朐。此后,县委曾驻益都县杨集一带。
1941年7月,改属中共益临工作委员会领导。
1943年9月, 县委改称中共临朐县工作委员会,驻响水崖村。12月,改属中
共沂山地委领导。
1945年8月,县工作委员会复称县委。同月,县城收复后,县委迁驻临朐城。
后因国民党军队进攻,形势恶化,县委先后迁驻石佛堂、宋庄等地。
1948年7月,县委隶属中共鲁中南区第三(沂山)地委。
1949年7月,临朐县委改属中共昌潍地委领导。同月,县委迁月庄,9月复迁
临朐城。
1966年底,县委遭造反派、红卫兵的冲击,机构瘫痪。1967年3月被夺权。
1969年10月,中共临朐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建立,隶属中共昌潍地区
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领导。
1971年1月,恢复县委,隶属中共昌潍地委领导。1981年7月改属潍坊地委领
导。1983年10月,中共潍坊地委改称中共潍坊市委,临朐县委亦随改属市委领导。

二、工作机构
1938年9月, 县委的办事机构仅设组织部,10月,增设宣传部、军事部、民
众运动工作部(简称民运部,对外初称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后称抗日救国联合
会, 简称抗联) 。次年2月,增设青年部,同年10月撤。1940年5月撤军事部。
1941年7月, 撤民运部。1943年9月,设武装部。1945年8月,复设民运部。1948
年6月,设县学。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委遭冲击,所属机构均瘫痪。1969年10
月,中共临朐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成立后,县革委政治部实际上成为核心
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 政治部设办公室、组织组、宣传组。翌年3月,组织组、
宣传组改为组织科、 宣传科,设群工科、教革科。1971年8月,教革科改称文教
科。 1972年4月,党校恢复,初称县委干部学校,次年1月,改称党校。7月,撤
销群工科。1975年12月,撤政治部。次年3月,文教科改称县革命委员会文教局,
改属县革命委员会领导。

1976.10~1987.5县委工作机构设置
┏━┯━━━━━━━━━━━━━━━━━━━━┓
┃中│办公室 ┃
┃共├────────────────────┨
┃临│组织部 ┃
┃朐│ ┃
┃县│ ┃
┃委│ ┃
┃ ├────────────────────┨
┃ │宣传部 ┃
┃ ├────────────────────┨
┃ │统战部(1979.9设) ┃
┃ ├────────────────────┨
┃ │政法委员会(1984.2设) ┃
┃ ├────────────────────┨
┃ │农村工作部(1980.6设) ┃
┃ ├────────────────────┨
┃ │企业政治部(1984.4~1987.3) ┃
┃ ├────────────────────┨
┃ │老干部局(1984.4设) ┃
┃ ├────────────────────┨
┃ │党校 ┃
┃ ├────────────────────┨
┃ │组织员办公室(1984.4设) ┃
┃ ├────────────────────┨
┃ │党史办公室(1984.5设) ┃
┃ ├────────────────────┨
┃ │信访办公室(1986.4设) ┃
┃ ├───────────────┬────┨
┃ │纪律检查委员会(1979.4设) │办公室 ┃
┃ │ ├────┨
┃ │ │检查科 ┃
┃ ├───────────────┼────┨
┃ │ │审理科 ┃
┃ ├───────────────┼────┨
┃ │ │信访科 ┃
┗━┷━━━━━━━━━━━━━━━┷━━━━┛
1984年2月,县委纪委升格为副县级,称中国共产党临朐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三节 历次代表大会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初期,临朐未开过党的代表大会,县委领导
人由上级组织任命。1956年始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委员
会和常务委员会。到1987年,全县共召开党员代表大会7次。
第一次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1956年5月17日~23日在县城(下同)召开,出席代表369人。
会议审查通过县委书记王泰作的《中共临朐县委关于一年来工作的检查总结和一
九五六年工作任务的报告》,制定《临朐县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农业发展规
划》。报告总结了农业合作化、镇压反革命、整党建党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
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在农业生产中,存在
着盲目性。会议要求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反对党内不良倾向,提
高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领导作用。号召全体党员带领广大群众,
开展全面高额丰产竞赛运动,为完成1956年农业生产及其他各项任务,争取提早
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选举产生新中国建立后中共临朐县第一届委员会,
委员19人, 候补委员2人,常务委员7人,推选书记、副书记各1人;选举出席山
东省第一次党代会代表4人。 第二次会议于1957年5月17日召开,历时7天半,出
席代表350人, 会议听取县委工作报告,贯彻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指示,通过以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密切党群关系、开展全年农业大丰收竞赛运
动为主要内容的决议。
第二次代表大会
1960年5月22日召开, 历时6天半,出席代表450人。会议听取县委《关于做
好夏收夏种及夏季征购分配工作的报告》,选举产生中共临朐县第二届委员会,
委员30人, 候补委员9人,常委11人,推选书记1人,副书记4人。选举出席山东
省第二次党代会第一次会议代表7人,候补代表1人。这次会议正处在“大跃进”、
“反右倾” 后期,把4年来开展反右斗争及发动“大跃进”误认为是经验。号召
全党继续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为1960年工农
业生产的持续跃进而努力奋斗,致使全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继续泛滥,生
产力遭受破坏,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

第三次代表大会
1963年9月13日~15日召开,出席代表400人。会议贯彻“以农业为基础,以
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并对前几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
初步认识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平调风造成的危害,进一步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研究了解决的措施。但“左”倾错误
并未从思想上得到彻底纠正,因而大会对当时部分村庄出现的生产队规模划小、
包产到户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视为“单干风”、阶级斗争的新反映,是资
本主义道路同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提出要在农村开展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
的教育。 会议选举产生中共临朐县第三届委员会,委员23人,候补委员3人,常
委6人, 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2人。选举出席山东省第二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代
表5人,候补代表1人。

第四次代表大会
1971年1月12日召开,历时6天,出席代表1225人。会议听取并通过中共临朐
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的工作报告。报告以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为
基调,对“文化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肯定,提出继续狠抓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
争,批判“生产第一”、“利润挂帅”,提出“大干苦干三五年,誓把临朐建成
大寨县”的口号。会议选举产生中共临朐县第四届委员会,委员27人,候补委员
4人, 常委9人,推选书记1人,副书记2人;选举出席山东省第三次党代会代表6
人,昌潍地区第一次党代会代表65人。

第五次代表大会
1980年8月27日召开, 历时5天,出席代表418人。大会听取并通过县委书记
王汉兴代表县委作的《工作报告》和副书记袁希文作的《纪律检查工作报告》,
总结了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各方面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会后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
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继续抓好平反冤假错案,把工
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努力使全县国民经济有一个
全面的较大发展。会议选举产生中共临朐县委第五届委员会,委员23人,候补委
员6人, 常委10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4人;选举出席山东省第四次党代会代
表4人。

第六次代表大会
1984年8月26日召开, 历时5天,出席代表363人。会议听取县委书记张广恂
作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全面振兴临朐努力奋斗》的报告。指出要振兴临
朐,必须把发展经济作为中心任务。号召全县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清除“左”
的影响,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根除派性,高质量地搞好整党。会议选举产
生中共临朐县第六届委员会,委员25人,候补委员4人,常委9人,其中书记1人,
副书记3人。

第七次代表大会
1987年8月17日召开, 历时5天,出席代表362人。会议听取并通过县委书记
张广恂作的《牢牢把握三中全会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把全县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到
一个新水平》的报告,总结了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提出今后任
务是进一步深化农村和企业的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集中力量发展社
会生产力,全面振兴临朐经济,积极稳妥地搞好政治体制改革。会议选举产生中
共临朐县第七届委员会, 委员29人,候补委员4人,常委9人,其中书记1人,副
书记3人。

表23—2 中共临朐县(工)委书记、副书记更迭表
┏━━━━━━┯━━━━━━┯━━━━━┯━━━━━━┯━━━━━━━━━━━┓
┃机构名称 │职务 │姓名 │籍贯 │任职时间 ┃
┠──────┼──────┼─────┼──────┼───────────┨
┃中共临朐县委│书记 │于杰 │山东临朐 │1938.9~1939.2 ┃
┃ ├──────┼─────┼──────┼───────────┨
┃ │书记 │郝心昌 │江苏沛县 │1939.2~1939.10 ┃
┃ ├──────┼─────┼──────┼───────────┨
┃ │书记 │崔杰千 │山东安丘 │1939.10~1940.5 ┃
┃ ├──────┼─────┼──────┼───────────┨
┃ │负责人 │李逸民 │山东临朐 │1940.5~1940.8 ┃
┃ ├──────┼─────┼──────┼───────────┨
┃ │代理书记 │高奋 │山东临朐 │1940.12~1943.8 ┃
┠──────┼──────┼─────┼──────┼───────────┨
┃中共临朐县工│书记 │高奋 │山东临朐 │1943.9~1945.8 ┃
┃委 ├──────┼─────┼──────┼───────────┨
┃ │副书记 │桑方国 │山东寿光 │1943.10~1945.8 ┃
┠──────┼──────┼─────┼──────┼───────────┨
┃中共临朐县委│书记 │高奋 │山东临朐 │1945.8~1948.3 ┃
┃ ├──────┼─────┼──────┼───────────┨
┃ │副书记 │徐德建 │江苏 │1946.1~1948.3 ┃
┃ ├──────┼─────┼──────┼───────────┨
┃ │副书记 │刘健 │山东安丘 │1947.10~1948.12 ┃
┃ ├──────┼─────┼──────┼───────────┨
┃ │书记 │武杰 │山东沂水 │1948.3~1949.8 ┃
┃ ├──────┼─────┼──────┼───────────┨
┃ │副书记 │韩剑修 │山东长清 │1949.3~1950.1 ┃
┃ ├──────┼─────┼──────┼───────────┨
┃ │副书记 │张福堂 │山东淄博 │1949.12~1950.6 ┃
┃ ├──────┼─────┼──────┼───────────┨
┃ │书记 │张福堂 │山东淄博 │1950.6~1951.8 ┃
┃ ├──────┼─────┼──────┼───────────┨
┃ │副书记 │赵桂村 │山东莱芜 │1950.6~1951.8 ┃
┃ ├──────┼─────┼──────┼───────────┨
┃ │书记 │赵桂村 │山东莱芜 │1951.8~1952.6 ┃
┃ ├──────┼─────┼──────┼───────────┨
┃ │副书记 │王超 │山东临朐 │1952.4~1952.6 ┃
┃ ├──────┼─────┼──────┼───────────┨
┃ │书记 │王超 │山东临朐 │1952.6~1953.5 ┃
┃ ├──────┼─────┼──────┼───────────┨
┃ │书记 │李维笃 │山东莱芜 │1953.5~1953.10 ┃
┃ ├──────┼─────┼──────┼───────────┨
┃ │第一副书记 │王泰 │山东沂南 │1953.5~1956.6 ┃
┃ ├──────┼─────┼──────┼───────────┨
┃ │第二副书记 │郭宗浩 │山东沂水 │1953.5~1954.6 ┃
┃ ├──────┼─────┼──────┼───────────┨
┃ │书记 │宪平 │山东平邑 │1953.10~1956.6 ┃
┃ ├──────┼─────┼──────┼───────────┨
┃ │书记 │王泰 │山东沂南 │1956.6~1958.5 ┃
┃ ├──────┼─────┼──────┼───────────┨
┃ │副书记 │孙桂善 │山东昌邑 │1956.9~1959.3 ┃
┃ ├──────┼─────┼──────┼───────────┨
┃ │副书记 │朱兰奎 │山东五莲 │1957.4~1959.4 ┃
┃ ├──────┼─────┼──────┼───────────┨
┃ │第一书记 │刘华民 │山东掖县 │1958.2~1959.6 ┃
┃ ├──────┼─────┼──────┼───────────┨
┃ │副书记 │郑志英 │山东宁津 │1958.7~1959.10 ┃
┃ ├──────┼─────┼──────┼───────────┨
┃ │副书记 │王灿德 │山东沂南 │1958.12~1959.10 ┃
┃ ├──────┼─────┼──────┼───────────┨
┃ │第二书记 │王鸿琮 │山东日照 │1959.3~1959.10 ┃
┃ ├──────┼─────┼──────┼───────────┨
┃ │第一书记 │徐贞吉 │山东临沭 │1959.6~1962.5 ┃
┃ ├──────┼─────┼──────┼───────────┨
┃ │副书记 │孙桂善 │山东昌邑 │1959.6~1959.10 ┃
┃ ├──────┼─────┼──────┼───────────┨
┃ │书记处书记 │王鸿琮 │山东日照 │1959.10~1960.5 ┃
┃ ├──────┼─────┼──────┼───────────┨
┃ │书记处书记 │郑志英 │山东宁津 │1959.10~1962.5 ┃
┃ ├──────┼─────┼──────┼───────────┨
┃ │书记处书记 │王灿德 │山东沂南 │1959.10~1962.5 ┃
┃ ├──────┼─────┼──────┼───────────┨
┃ │书记处书记 │孙桂善 │山东昌邑 │1959.10~1960.5 ┃
┃ ├──────┼─────┼──────┼───────────┨
┃ │书记处书记 │王兆明 │山东临朐 │1960.3~1962.5 ┃
┃ ├──────┼─────┼──────┼───────────┨
┃ │第二书记 │王鸿琮 │山东日照 │1960.5~1960.10 ┃
┃ ├──────┼─────┼──────┼───────────┨
┃ │书记处书记 │王锏 │山东安丘 │1961.2~1962.5 ┃
┃ ├──────┼─────┼──────┼───────────┨
┃ │书记 │徐贞吉 │山东临沭 │1962.5~1969.10 ┃
┃ ├──────┼─────┼──────┼───────────┨
┃ │副书记 │王灿德 │山东沂南 │1962.5~1965.5 ┃
┃ ├──────┼─────┼──────┼───────────┨
┃ │副书记 │郑志英 │山东宁津 │1962.5~1962.11 ┃
┃ ├──────┼─────┼──────┼───────────┨
┃ │副书记 │王兆明 │山东临朐 │1962.5~1969.10 ┃
┃ ├──────┼─────┼──────┼───────────┨
┃ │副书记 │王锏 │山东安丘 │1962.5~1962.9 ┃
┃ ├──────┼─────┼──────┼───────────┨
┃ │副书记 │王桂欣 │ │1965.3公布未到职 ┃
┃ ├──────┼─────┼──────┼───────────┨
┃ │副书记 │谭延福 │山东博山 │1965.5~1969.10 ┃
┃ ├──────┼─────┼──────┼───────────┨
┃ │副书记 │刘灿孔 │山东莱芜 │1965.6~1969.10 ┃
┃ ├──────┼─────┼──────┼───────────┨
┃ │副书记 │崔殿臣 │山东胶县 │1965.6~1969.10 ┃
┃ ├──────┼─────┼──────┼───────────┨
┃ │副书记 │尹兴芳 │山东临朐 │1966.3~1969.10 ┃
┠──────┼──────┼─────┼──────┼───────────┨
┃中共临朐县革│组长 │王学珉 │山东荣成 │1969.10~1970.7 ┃
┃委核心领导小├──────┼─────┼──────┼───────────┨
┃组 │副组长 │谭延福 │山东博山 │1969.10~1971.2 ┃
┃ ├──────┼─────┼──────┼───────────┨
┃ │副组长 │于春庆 │山东乳山 │1969.10~1970.6 ┃
┃ ├──────┼─────┼──────┼───────────┨
┃ │组长 │李思祜 │山东莱阳 │1970.7~1971.2 ┃
┃ ├──────┼─────┼──────┼───────────┨
┃ │副组长 │王锏 │山东安丘 │1970.7~1971.2 ┃
┠──────┼──────┼─────┼──────┼───────────┨
┃中共临朐县委│书记 │李思祜 │山东莱阳 │1971.2~1973.7 ┃
┃ ├──────┼─────┼──────┼───────────┨
┃ │副书记 │谭延福 │山东博山 │1971.2~1975.5 ┃
┃ ├──────┼─────┼──────┼───────────┨
┃ │副书记 │王锏 │山东安丘 │1971.2~1974.1 ┃
┃ ├──────┼─────┼──────┼───────────┨
┃ │副书记 │袁波 │山东寿光 │1972.6~1973.7 ┃
┃ ├──────┼─────┼──────┼───────────┨
┃ │书记 │袁波 │山东寿光 │1973.7~1975.7 ┃
┃ ├──────┼─────┼──────┼───────────┨
┃ │副书记 │王汉兴 │山东临淄 │1973.7~1978.3 ┃
┃ ├──────┼─────┼──────┼───────────┨
┃ │副书记 │李思祜 │山东莱阳 │1973.7~1977.7 ┃
┃ ├──────┼─────┼──────┼───────────┨
┃ │副书记 │刘健 │山东福山 │1974.12~1984.2 ┃
┃ ├──────┼─────┼──────┼───────────┨
┃ │副书记 │吕秀彩(女)│山东临朐 │1975.5~1980.4 ┃
┃ ├──────┼─────┼──────┼───────────┨
┃ │书记 │盛永治 │山东昌邑 │1975.7~1980.4 ┃
┃ ├──────┼─────┼──────┼───────────┨
┃ │副书记 │王光庭 │山东昌乐 │1975.11~1984.2 ┃
┃ ├──────┼─────┼──────┼───────────┨
┃ │副书记 │单亦俊 │山东昌邑 │1977.2~1978.9 ┃
┃ ├──────┼─────┼──────┼───────────┨
┃ │副书记 │王济汉 │山东安丘 │1978.3~1980.8 ┃
┠──────┼──────┼─────┼──────┼───────────┨
┃ │副书记 │袁希文 │山东寿光 │1978.4~1983.8 ┃
┃ ├──────┼─────┼──────┼───────────┨
┃ │副书记 │王兆明 │山东临朐 │1978.4~1980.2 ┃
┃ ├──────┼─────┼──────┼───────────┨
┃ │副书记 │朱相和 │山东蒙阴 │1978.9~1980.12 ┃
┃ ├──────┼─────┼──────┼───────────┨
┃ │副书记 │尹兴芳 │山东临朐 │1978.9~1980.8 ┃
┃ ├──────┼─────┼──────┼───────────┨
┃ │副书记 │厉日耐 │山东莒南 │1979.2~1984.2 ┃
┃ ├──────┼─────┼──────┼───────────┨
┃ │书记 │王汉兴 │山东临淄 │1980.6~1984.2 ┃
┃ ├──────┼─────┼──────┼───────────┨
┃ │书记 │张广恂 │山东安丘 │1984.2~ ┃
┃ ├──────┼─────┼──────┼───────────┨
┃ │副书记 │贾乐起 │山东临朐 │1984.2~1986.1 ┃
┃ ├──────┼─────┼──────┼───────────┨
┃ │副书记 │张彦士 │山东临朐 │1984.2~1986.1 ┃
┃ ├──────┼─────┼──────┼───────────┨
┃ │副书记 │王海亭 │山东临朐 │1984.2~ ┃
┃ ├──────┼─────┼──────┼───────────┨
┃ │副书记 │迟昭厚 │山东高密 │1986.1~ ┃
┃ ├──────┼─────┼──────┼───────────┨
┃ │副书记 │王庆德 │山东青州 │1986.1~ ┃
┃ ├──────┼─────┼──────┼───────────┨
┃ │副书记 │吕世荣 │山东临朐 │1986.8~ ┃
┗━━━━━━┷━━━━━━┷━━━━━┷━━━━━━┷━━━━━━━━━━━┛

第四节 主要活动

一、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县内共产党员即在群众中宣传抗日救国。赵
家楼、孙家小崔党组织秘密发动贫苦农民开展斗争,12月,继抢了北关的仓谷和
盐店之后,高奋带领五百余人,包围纸坊区公所,砸粮仓,抢了盐店。同时,朱
阳等村群众在党的组织下抢了冶源盐店。县立师范学生李魁德组织砚峪、 大关、
唐家河等十余个村庄的青年、 农民、学生、乡丁等100多人于1938年初在大官庄
宣布成立抗日义勇军。
1938年1月,日军入侵临朐,3月底,共产党员以“互济会”的名义,发动福
山集、衣家庄、大峪、柳子等地的一批青年农民在夏家台子村建立了一支百余人
的抗日武装。 4月,这支队伍与益都抗日武装会合,成立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
第十支队。县委建立后,即统一组织抗日武装力量,1938年冬,在暖水河村组建
临朐独立团, 1939年8月改称独立营,对日伪开展英勇的斗争。10月,根据中共
山东分局恢复县、 区、 乡政权的指示,分别建立一(纸坊)、四(冶源)、五
(五井)区抗日民主政府,11月在朱家坡成立一、四、五区联合办事处。
1940年4月28日,临朐县抗日民主政府、县参议会在茹家庄成立。5月后,日
伪对鲁中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国民党军队也不断制造摩擦,临朐形势恶化,
县委领导地方武装进行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采取“敌进我进”
的战术,小股突袭,拔据点,夺枪支,坚持敌后斗争。为了加强联络,在赵家楼
等地建立秘密交通网,同时派出党员打入伪区署,瓦解敌人。这年冬,中共弥西
区委所属7个村党支部通过各种形式夺取了村政权。
1942年前后,由于日伪、国民党军队的摧残,加之天灾和瘟疫,造成了临朐
“无人区”,在此危难关头,党组织领导临朐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县委
根据上级关于建立根据地的指示,领导临朐地方武装,配合沂山军分区十二团先
后解放县内南部地区, 于1943年9月15日,在响水崖村成立临朐县政府,同时成
立县大队。为了拯救陷入水火的临朐人民,人民政府贷粮、贷款,大力恢复生产,
派遣医疗队,为群众治疗疾病。解放区逐步建立了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儿
童团,建立“三、三制”政权,开展反奸诉苦,减租减息,参军支前运动。1944
年7月~1945年3月, 县内解放区在9个月内,减租粮14.5万市斤,减息粮59.5万
市斤, 减息款1064元,增资粮21836市斤。同时,党组织派人利用夜间深入北部
日伪占领区贴标语、撒传单。随着抗日武装力量的不断壮大,解放区不断向北推
进。1945年,八路军不断向日伪军发动攻势,继6月收复冶源之后,8月19日(夏
历七月十二日),收复临朐县城。不久,抗日战争全面胜利。

二、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底到1946年春,在解放区内建立各级党政机构和群众团体,扩大武装
力量,打击持枪的小股残匪,进一步开展减租减息、增加工资运动,开展生产,
发展教育。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向山东解放区发起进攻,县委领
导全县人民掀起“反蒋保田” 、参军支前运动。1946年7月,县委贯彻中央关于
土地问题的指示,并在中共鲁中三地委书记霍士廉、三专署专员崔杰千带领的工
作组帮助下,组织县、区干部在纸坊区赵家楼村搞土地改革(简称土改)试点,
继之在解放区开展土改运动, 斗争恶霸地主,至1946年秋,全县有991个村建立
了群众组织, 开展土改的村庄568个,没收地主多余的土地、房屋、粮食、牲畜
和钱财, 分给穷苦农民。1947年1月,县委要求一切服从战争,支援前线、土改
复查、 恢复生产三位一体齐头并进,对群众进行“我必胜,蒋必败”的教育。5
月,国民党张天佐部纠集反动势力,骚扰县境东北部。为了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
6月,县成立剿匪指挥部,全县建立盘查站25处,同时,发动人民参军支前。7月
12日,县成立备战指挥部,县委书记高奋任指挥,各区建立联合指挥部,村建立
武装村公所。 各作战单位均挑选精干人员组成武工队和政工队。7月,临朐战役
打响,县委领导临朐人民全力以赴支援参加临朐战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
军。解放军转移后,逃亡在外的地主、恶霸、流氓、土匪等组成还乡团,乘机返
回临朐,对人民进行疯狂的阶级报复,在80多天的时间里,杀害共产党员、干部、
群众1900多人,临朐形势再度恶化。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中共临朐县委根据中
共华东局的指示,提出“县不离县,区不离区”(县机关的干部不能离开本县,
各区的干部不能离开本区)的口号,同群众生死在一起,与还乡团日夜周旋,进
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县、区武工队采取“枪打出头鸟”的办法,镇压了一批倒算
复辟的首恶分子, 在偏龙头村一次处决罪大恶极的还乡团分子23人。9月,各区
成立武装基干排,配合解放军,不断向还乡团出击。10月20日,鲁中基干兵团在
地方武装的配合下,解放临朐城。
自1947年冬开始,为保证土改运动顺利进行,县委领导了整党运动。纯洁了
党的组织,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1948年4月,县境全部解放。在解放战争中,
县委领导人民先后支援了参加潍县、济南、淮海、渡江战役中的解放军。1948年
9月至次年2月,全县出动民工31180人次。仅1949年1月,全县即有1332人参军。
同年2月, 临朐县抽出99名干部组成一个县的县、区两级领导班子,随军南下,
开辟新的解放区。

三、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建国后,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巩固政权,恢复生产,稳定市场和物价,使县内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50年9月,全县划定阶级成份。1951年2月,土地改革运
动结束,颁发土地证书。土改中,全县共没收地主土地108104亩,征收富农、资
本家土地1325亩,没收地主房屋、牲畜、农具、粮食和浮财一宗。仅1950年12月
~1951年2月,在彻底结束土改中,即没收房屋8170间,大牲畜189头,大小农具
1770件,粮食373756市斤。没收的土地和财产分给贫农、雇农。在临朐历史上第
一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改变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
在此基础上,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1950年12月始,中共临朐县委领导全县
人民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见《司法》 篇),继而开展抗美援朝运动。1951年7
~11月,全县人民捐献“飞机”、“大炮”款32亿元(旧人民币) , 支援中国
人民志愿军,自愿要求参军赴朝的青年2106人,户户订立爱国公约。
1952年1~8月,中共临朐县委遵照中央指示发动群众,开展反贪污、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
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全县清除出贪污百万元(旧人民币)
以上的24人,追回赃款,按情节轻重给予不同处理,偷税漏税者补交税款,盗窃
国家资财者进行退赔。此次运动打击了贪污盗窃分子,从经济领域里巩固了人民
政权,对于党员干部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树立廉洁奉公的道德风尚起了积
极的作用。
1952年12月,县委总结推广大峪村组织农业初级合作社的经验,举办训练班,
引导农民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办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此同时,县成立贯彻《婚姻
法》委员会,调集干部组成宣传队,宣传《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实行
男女平等,使广大妇女获得了解放。1953~1956年,县委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提出
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领导全县人民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见《农业》篇和《工商行政管理》篇),实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
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关系的变革,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7年始,县委领导全县人民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工农业产值有较快
地增长,出现了一个社会安定、市场繁荣的局面。在此期间,曾在党员干部中开
展整风运动,后又发动群众给党政领导提意见,继之,开展反右派斗争,因犯有
扩大化错误,将242名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8月,中
共临朐县地方组织贯彻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在县内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
化”运动,发动全民大炼钢铁,在一个月内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这些作法,
超越了客观现实, 违背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在“一大二公”、
“大跃进”“左”的思想指导下,“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平调风、强
迫命令风盛行,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加之遇到自然灾害,造成了1959
~1961年的三年困难。1961年后,县委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向农民退赔了“一平二调”的财产,停止了
“大跃进”的做法,取消公共食堂,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工农业生产和
各项社会事业又得以恢复和发展。
这期间,县委还领导了肃反运动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见《大事记》)。肃
反运动(1956.2~1959.7)中,参加运动的干部职工14431人,查清了947人的政
治历史问题。1963年后,在全县开展以学习雷锋和毛泽东著作为主要内容的学习
运动,使人们逐步确立起良好道德规范。干部崇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以
热爱党和社会主义为荣。后因“文化大革命”冲击,学习活动被曲解,走向庸俗
化。在经济建设方面,此期多有大规模兴利之举。继50年代末,县委领导人民腰
斩弥河,建成冶源水库之后,60年代中期领导人民艰苦创业,治山整地,兴修水
利,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使县内生产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五、“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内乱殃及临朐。各级党组织无不受到冲击,
领导干部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游街、批斗。1967年3月25日,
中共临朐县委被“造反”组织联合夺权后,基层党委、支部均先后被夺权。此期,
由于失去领导,全县国民经济蒙受重大损失。1969年10月,中共临朐县革委核心
领导小组成立,次年,领导开展整党建党。1971年,中共临朐县第四次代表大会
召开,选举了新的中共临朐县委。基层组织也相继恢复。由于“左”的错误未得
纠正,县内开展的整党建党、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一打三反”(打击反
革命破坏活动,反贪污、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清查“五一六”等项运动
均受“左”的错误思想影响和干扰。这期间,由于全县大多数共产党员和人民群
众反对内乱,抵制“左”的错误,使各项事业减少了损失,有的取得了一定进展。

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时期
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县委
领导全县人民揭发批判“四人帮”及其帮派体系的恶劣影响,开展了关于真理标
准问题的大讨论,人们的思想开始从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中摆脱出来。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中共临朐县委将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纠
正“文化大革命”中和以前的“左”的错误,复议和改正“文化大革命”中的冤
假错案2060起,落实各项政策,为地主、富农分子恢复公民权利。
在经济建设中,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推行“对内搞活
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从农村到城镇,逐步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多
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工、商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调动了干部群众的
生产积极性。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取消人民公社制,改为乡(镇)建制。同
年,中共临朐县委提出发展多种经营,办好工业,搞活流通的战略方针,加快临
朐脱贫致富的步伐。1987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为1978年的2.6倍。
1985~1987年,进行整党,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文件精神,以自
我教育为主,解决由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理论混乱,是非不清,以及由此引
起的派性、不正之风、党性观念淡薄等问题,以更新观念,投身于“四化”(工
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建设。在提高思想觉悟
的基础上进行党员登记,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第五节 党员教育

一、日常教育
抗日战争初期,全县党员较少,日常教育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秘密进行,
学习的材料有《中国农村》、《大众生活》、《文化报》、《大众哲学》等。解
放战争时期,党员学习的材料有《大众日报》等报刊,同时,学习一些与土改、
生产、参军有关的文件,教育党员始终保持党的优良传统,树立艰苦朴素的工作
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由于党的教育,县、区机关党员干部作风
廉洁,下乡背着行李,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坐在炕头上谈心。县委书记高奋
帮助群众拉犁,开展生产,亲自为孤老病人熬药、担水,在人民群众中为党树立
了崇高的威信。建国后,党员日常教育纳入正规化轨道,通过支部委员会、党员
大会、党小组会、党课等形式对党员进行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基本知识
及与当时形势、政策有关的文件等。长期的学习教育,对人们的思想进步起到了
潜移默化作用,在全县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大峪村党支部书记
赵永太, 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艰苦奋斗30年,修梯田750亩,使
全村80%的耕地浇上了水,造林1万亩,建苹果园500亩,果品年产达到50万公斤,
粮食亩产由原来的50公斤左右提高到1982年的900公斤, 平均每年卖给国家粮食
10万公斤。赵永太1954年被选为山东省劳动模范,1963年出席华东农业先进集体
生产者代表大会,成为全县有名的创业者。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
习制度被破坏,1970年后逐渐恢复。自1987年始,每月的15日定为党员活动日,
届时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学习有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党员适应新
形势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整党整风
1947年11月,中共临朐县委结合土改进行整党,主要内容是三查(查阶级、
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学习的材料有《目
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文件。这次整党,清洗了混入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
蜕化变质分子,纯洁了组织,推动了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1952年8月~1954年10月,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对全县党组织和
党员进行整顿, 参加整党的支部(小组)516个,党员5088人。整党过程中,进
行了党员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基本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党员
的思想觉悟,明确方向,转变作风。对不够党员条件的消极落后分子、混入党内
的蜕化变质分子、阶级异己分子,都依据不同情况分别作了处理。
1957~1958年,中共临朐县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县内开展整风运动,检
查党员干部对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情况,以及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的
表现,参加整风的支部501个、党员7317人。
1963~1964年,结合“四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全县党组织进行整顿。
1970年7月, 根据中共中央整党建党会议精神,在全县开展整党建党运动,
到1971年11月底,改建党支部835个。
1977年10月底始,为解决由于“四人帮”干扰破坏造成的思想不纯、组织不
纯和作风不纯问题,以揭批“四人帮”为主题,对全县党组织和党员分三批进行
整顿。
1985年5月, 中共临朐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开始分三批进行
整党。 每期半年左右,至1987年3月结束。这次整党的目的是解决党内存在的思
想、作风、组织上的严重不纯,提高党员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使党组织成为
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 整党期间, 主要学习《党员必读》、
《关于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献简编》、《党
章》以及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方面的论述。参加整党的支部1532个,正
式党员27202人,按标准登记的27050人,不予登记的152人。

三、党校教育
1948年6月, 中共临朐县委设县学,分期分批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形势、时
事教育,至1949年8月,共举办学习班9期,培训290余人。此后,县学机构虽存,
但无工作人员。1951年4月,县学组织脱产干部、农村支部书记学习,到1952年6
月, 共举办3期,培训1000余人。此后,为了转变作风,搞好互助合作,解决党
内思想、 作风、组织不纯的问题,开办支部委员学习班,至1953年,举办9期。
1956~1966年, 举办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班26期,培训63 80人次。“文化大
革命” 开始,党校停办。1972年4月恢复,到1976年,共办各种训练班24期,训
练县直、厂矿、公社及大队党员干部2540人。1977~1978年,办各种训练班30期,
训练3859人,主要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批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极右实
质,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9~1983年,办学习班26期,训练党员3551人,
其中县级领导干部11人, 县直科级和公社领导干部318人, 一般干部439人,农
村大队干部1763人,一般党员1020人。主要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
方针、政策和《邓小平文选》。1984~1987年,党校开办各种短训班23期,培训
1680人。

第六节 纪律检查

1952年中共临朐县委设纪律检查委员会,按照严肃、慎重的方针,检查处理
违犯党纪案件,对维护党的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保证党在各个时期中心任
务的完成,起到了监督和保证作用。1952年,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
动中,对38名违纪党员进行处理。在1954年的粮、棉、油统购统销工作中,党组
织要求党员遵守纪律和政策,带头把余粮、棉花、油料卖给国家。同年,查出党
员37人违反统购统销政策,据其错误轻重,分别进行处理。1955~1956年围绕对
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合作化,开展纪律检查,处分犯错误的党员
130人。1956年1月,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监察委员会。1957~1964年围绕整党整
风、反右派斗争、大办人民公社、“大跃进”、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开展纪律检
查, 共处分党员800人。当时由于受“左”的错误影响,有些问题未能很好地坚
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伤害了一些好同志。1960年后,经复查予以甄别。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监察委员会被取消。1979年,重新设纪律
检查委员会,加强纪律检查工作,对党员进行党纪常规教育。至1980年处分违纪
违法党员62人。同时,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平反纠正整风反右、“文化大革命”
等运动中的冤假错案, 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1981~1987年,对犯有贪污
受贿、违纪建房、诬告陷害、盗窃国家和集体资财、偷税漏税、私分公款等错误
的党员进行处理,开除党籍的56人,留党察看98人,撤销职务27人,严重警告和
警告14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