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农田水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1&rec=52&run=13

[水库塘坝]区境有小型水库20座,塘坝113座。蒋家、范家沟、泉河头3座
为小(一)型水库,其它17座水库属小(二)型。
蒋家水库:位于蒋家村西虞河上,河槽即库底。1971年修建,集水面积39.5
平方公里, 库容175万立方米。北端建有溢洪交通桥连接寒坊公路,南端有原胶
济铁路大桥,除接纳地表径流水外,还储存、调节煤矿排水。前张路院、后张路
院在库南端设站筑坝蓄水提水, 北边蒋家扬水站经多次续建扩建, 灌溉面积达
1000亩。
范家沟水库: 位于虞河上游,集水面积13平方公里,库容130万平方米。原
坝多次冲毁, 1979年再次复工筑坝,并在坝端建有3孔交通桥和小型溢洪道。水
库坝长18 3米, 高14米,均质土坝,东高西低,顶宽7.3米,通水坡1∶3,背水
坡1∶2.5,但不规则。因主坝戴帽加高上部陡,坝前坝后均无排水护坝设施,水
位达到高程92米时,坝后渗水及管漏严重。水库管理差,防洪能力低于5年一遇。
泉河头水库:位于坊子镇泉河头村东虞河上,1971年建成,集水面积17平方
公里, 库容110万立方米,坝高12.1米,东端建有溢洪道交通桥。因上游建有范
家沟水库,径流水多被截流,旱年蓄水不足,丰水年又易受上游水库溃坝威胁,
效益发挥受到一定限制。
营子水库:位于沟西乡大营子村西虞河与酱沟河汇流处。1987年始建,1989
年建成。集水面积67平方公里,其中虞河41平方公里,酱沟河26平方公里,库容
达90万立方米,属小(二)型水库,灌溉面积8000亩。坝体为土质,前坝坡1∶3,
后坡1∶2.5, 坝顶宽6米,粘土心墙,前坡护砌,后坡设排水体与护坡相结合,
护砌高度在下游最高静水位以上1.5米,并有溢洪洞用于快速排水和小流量泄洪,
洞长39.5米, 圆形,直径2米,钢筋混凝土预制,建有起闭机房和闸门,溢洪道
建在风化岩石上,底部高程46米,30年一遇洪水可安全通过。
区境内水库、塘坝多系病库、险库,又多建于河槽上,上下成串布设,不仅
调洪兴利能力受限,而且潜在隐患甚多。

[机井]区境开发利用地下水,打井灌溉历史较早。40年代就有农户用翻斗
水车提水灌溉农田,用辘轳或其它简易工具从井中提水灌溉的历史则更为久远。
1958年前依靠人工凿井,深度在5米左右。1958年后农田灌溉机械不断发展,
逐步取代了水车等提水工具,同时也渐渐由机械打井代替了人工开挖,井深由几
米、十几米发展到几十米、上百米,井筒由砖砌逐步被混凝土管代替。区境眉村
乡、穆村镇、清池镇和沟西乡的部分村庄为主要井灌区,在加强机井管理的基础
上, 1975年建立健全了机井水位观测制度。1989年全区机井水位观测点发展到9
处,即小冯家(穆村镇)、二甲李(清池镇)、望庄(眉村乡)、韩尔庄王家(沟西乡)、
平柳院(荆山洼镇)、前车留庄(车留庄乡)、辛庄(涌泉乡)、河湾(坊子镇)、大郭
家(埠头乡)。小冯家点每日观测1次,新庄、河湾、大郭家每年观测3次,其余点
每5日观测1次。
1989年区境配套机电井2138眼,灌溉面积9.61万亩,占全区有效灌溉面积的
71%。

[水利机械]建国前农业提水工具多用辘轳和水车,依靠人力对小片土地浇
灌。40年代后富裕农户始用畜力牵动的翻斗水车,50年代农村较普遍使用解放式
水车,人力畜力皆可运作。1958年后随打井机具的改革和井深的变化,农田排灌
机械发展较快,打井机具也在不断改进,起初用马叉钻,继而发展为人力回转钻、
冲击钻、动力磨盘钻。随着需水量的增加,水井不断加深,井筒大大缩小,井壁
护砌广泛采用预制混凝土管,提水机具也日趋发展。60年代中期水车被离心泵代
替, 用柴油机为动力。7 0年代初期干旱严重,引起水位下降,多采用机体下卧
或用深水泵。后随着电力的普及,电动机逐步替代柴油机。70年代后期各种型号
的潜水泵在农村广泛使用。
1989年, 区境打井机具有冲击钻和各种型号磨盘钻12台,其中清池镇5台,
车留庄乡3台,埠头乡2台,穆村镇、眉村乡各1台,均由乡镇水利站管理使用。
1989年全区排灌动力机械发展到3232台,2.17万千瓦,其中电动机2062台,
1.2 2万千瓦; 柴油机有1170台,0.95万千瓦。农用水泵发展到2252台,喷灌机
械300套。 固定机电排灌站105处,166台机组,2869千瓦。其中用电力的95处,
149台,2556千瓦,用柴油机的10处,17台,313千瓦。
[人畜吃水改善] 区境由于水资源缺乏,7处乡镇37个自然村,6000多户严
重缺水。如沟西乡河南头、车留庄乡向阳村,户户用小推车、牛马车到数里外买
水,运回储于地下水井中,供人畜饮用。政府对此极为重视,连续多年拨专款帮
助群众打井、埋管、建水塔。到1984年已有15个村,2366户,9500余人,解放了
吃水问题。对于其他缺水村庄,政府已列入日程,作了规划,逐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