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农村居民生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1&rec=188&run=13


    新中国建立前,大部分土地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多数无地或仅有少量的土
地。 境域80%的农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困苦生活。正常年景温饱难保,如遇
天灾人祸则走投无路。  据不完全统计,  解放以前曾经逃荒要饭的有5378户,
17022人,占1949年总户数和总人数的17.3%和12.3%;卖儿卖女的645户,701人,
占2.1%和1.8%;冻死饿死的649人,占0.5%;因生活所迫而自杀上吊的260人,占
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人民政府领导下,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解放了
生产力, 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农民生活逐步提高。1957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
4329.1万公斤, 比1949年增长43.6%;农业总产值达到3157万元,比1949年增长
43.7%;人均占有粮食303公斤,基本上改变了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贫困生活,开始
向温饱型迈进。由于1958年开始的“左”的路线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生产遭
受严重破坏,农民生活极端困苦。1962年开始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的错误,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4599.9万公斤,比1957
年增长6.3%;农业总产值达到335 4万元,比1957年增长6.3%;人均占有粮食277
公斤。“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农村经济基本停滞不前,农民生活仍在温饱线上
挣扎。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197 8年至1989年,农民人均收入每年增长50~100元,1989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
到9719.5万公斤, 比1978年增长21%;农业总产值达到7005万元,比1978年增长
111%; 人均占有粮食489公斤,比1978年增长13.5%;人均纯收入717元。农村的
文化生活和吃、穿、住、用等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据调查分析,1989年与1978
年相比,用于吃的支出增长3.01倍,穿的支出增长1.20倍,用的支出增长1.58倍,
住的支出增长11.77倍, 文化生活服务支出增长7.92倍。消费结构中,食品消费
比重下降, 肉、 菜、蛋、奶、油的消费量迅速增长。1989年,人均消费支出为
648元,较1957年增长12.12倍,吃、穿、用的消费比例分别为47%、19%、8%。毛
料、尼龙等高档衣料已进入普通农民家庭,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成倍增长,住
房大为改善。 1989年,农村人均住房达到1.3 3间,23.9平方米;农村储蓄余额
达到4864万元,人均248元。

                     1989年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
│数量项目区│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黑白电  │彩色电  │电风扇│录音机│照像机│电冰箱│洗衣  │
│分        │(辆)  │(只)│(台)  │(台)  │视机(台)│视机(台)│(台)  │(台)  │(架)  │(台)  │机(台)│
├─────┼───┼──┼───┼───┼────┼────┼───┼───┼───┼───┼───┤
│城镇      │234   │287 │97    │70    │48      │52      │153   │71    │17    │25    │89    │
├─────┼───┼──┼───┼───┼────┼────┼───┼───┼───┼───┼───┤
│农村      │174   │187 │81    │75    │49      │30      │50    │9     │1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