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文化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1&rec=157&run=13

[范家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坊子西南4公里,东北距埠头乡前埠头2公里,
西北紧依范家庄, 东200米为山北头村,西隔石沟河与大郭家相望,南百米是宋
相还村。荆(山洼)平(柳)公路沿遗址北断崖自东而西经过,交通较为便利,属龙
山文化。
遗址地势较平,为一肥沃的河旁台地,台地高出河床约5米。
石沟河水自南向北,另一无名小溪自东而西汇入石沟河,遗址位于石沟河东
岸,无名小溪两侧,虽有水但不为水患,是休养生息的良好所在。
以无名小溪为界,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半部分为遗址主体,东西长约
450米,南北宽约230米,文化层厚1~2.5米,土色有黑灰、灰褐两种,土质硬实,
粘性较大,并杂有少量红烧土块和较多陶片。南半部分是遗址的边缘,南北宽约
150米,东西长约300米,文化层厚0.4~1米,土质、土色与北半部分相同。
遗址保护较好,在南半部分的断崖上暴露一灰坑,深80厘米,宽98厘米,上
宽下窄,填土为黑灰色,采集标本有石器和陶片。
石刀3种,根据形状和制作特点可分两式。一式2件已残,石质系当地红砂石
岩,通体磨光,双孔由两边对钻而成;较大的一件刃为两边磨制,较小的一件有
一面磨的较轻, 刃部向一面倾斜;二式1件,火成岩石质,无孔,刃部磨光,较
锋利。
陶片以加砂灰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还有泥制黑陶、泥质褐陶、墨黑放亮
的蛋壳陶等。泥质白陶的使用仅限于规鬲,泥质褐陶发现于鼎足、(此字左“南”
右“瓦”)足等。加砂陶和白陶的火候较高,硬度大,不渗水;泥质灰、黑陶的
一部分火候较低,洗刷一下即浸透粉碎。制作方法多为轮制,部分口沿和器底有
慢轮加工的同心圆痕迹。纹饰有堆纹、凸凹弦纹,可辨器形有鼎、罐、杯、盆、
鬶、(此字左“南”右“瓦”)及陶纹轮等。
鼎只有足, 根据形状不同可分3式。一式为扁铲形,素面,个别表面饰凹槽
纹:二式铲形,外侧饰竖条附加堆纹;三式横面呈三角形,三条棱上均饰波浪形
压印纹。
罐只部分口沿残片,一式为夹砂黑陶,折沿束颈敛口,口径28.4厘米;二式
为圆唇卷沿,口径26厘米。
杯1件,直口,器壁较厚且略内凹,单耳偏下,细泥质褐陶。
盆残口沿,可分两式,一式尖圆唇敛口,器壁斜直,沿下饰一周凸弦纹,口
径3 2.4厘米;二式圆唇沿微卷,器壁斜直,口径21厘米。
鬶只两足,一足与腹部连接处有一锥形泥突,另一足没有。
(此字左“南”右“瓦”)有口沿和足,口沿可分两式:一式为夹砂黑陶,
卷沿束径,唇上饰两周凹弦纹,腹部满饰凹弦纹,口径36厘米;二式为方唇短颈,
肩部和唇各饰一凹弦纹,口径2 5.5厘米。足1件呈扁圆锥状,左侧中部饰一堆纹。
纹轮1残件,细泥质黑陶,中厚边薄,靠近边沿处饰一周凹弦纹。
遗址面积大,灰层厚,蕴涵丰富,保护良好,对研究史前时期人类的社会面
貌和社会性质,对进一步研究龙山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北流遗址]位于穆村镇北流村东北200米,渭水河南岸。遗址东西长720米,
南北宽540米, 面积154800平方米。遗址北面和东面紧依胶济铁路,距北流车站
约200米。 弯曲的渭水河从遗址北部流过,马家沟自南而北汇入该河,将遗址分
为东、西两部分。其文化性质包括新石器时代文化和周代早、中期文化。
东半部分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80米,面积约49200平方米。地势南高北低,
高出渭水河面约5米, 西、北、东三面均为断崖。主要以西周文化为主,下层尚
有岳石山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 文化层平均厚1.5米,蕴涵丰富,为西周居住遗
址。暴露遗迹有墓葬、窖穴、房基等。采集有鬲、簋、豆、罐,陶器残片等文物。
西半部分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60米,面积105600平方米,文化蕴涵以大汶
口文化为主, 西周文化次之,文化层厚0.7-1.5米。暴露有墓葬、房基、窖穴等
遗迹。采集有鼎、罐、杯等文物残片。东、西、北三面皆临河崖。
采集文物:属大汶口文化的鼎足1件,泥质灰陶,铲形、素面、红皮。
属龙山文化的鼎只口沿和足。鼎口沿为夹砂黑陶,方唇敛口外折沿,表饰附
加堆纹。 鼎足分为3式:一式1件,泥质黑陶,素面,铲形。二式2件,一件为夹
砂红陶,铲形,正面饰“Ⅱ”形凹槽纹,背面饰竖条凹槽纹;另一件为夹砂褐陶,
表饰竖条凹槽,铲形,质地较松软。三式1件,夹砂褐陶,铲形,表饰附加堆纹。
鬶足1件,夹砂红陶,素面,手制。(此字左“南”右“瓦”)足1件,已残,红
色夹砂陶。罐口沿1件,泥质灰陶轮制,尖唇高领流肩、表抹光。
属岳石山文化的器盖1件,泥质灰陶轮制,棱较明显,有轻巧之感觉。袋足2
件,夹砂褐陶手制,素面饰云母。
属西周文化的鬲口沿和足,口沿为夹砂褐陶轮制,表饰绳纹,方唇束颈沿外
翻; 鬲足为夹砂褐陶,表红色,袋形、素面、手制。罐分两式,一式1件,泥砂
灰陶轮制, 表饰间隔细绳纹,圆唇外折沿;二式2件,泥质灰陶轮制,唇方且外
翻,沿外折,颈下饰少许指甲纹。尊口沿1件,夹砂褐陶,敞口沿外翻。杯口沿1
件,夹砂褐陶,圆唇腹微鼓,沿外侈。簋,口沿和一残圈足,口沿夹砂褐陶轮制,
表饰细绳纹。豆柄1件,泥质土黄色陶轮制,表饰一周凸弦纹。
遗址面积大,蕴涵丰富。商末周初的古地名与遗址的文化性质基本相符,对
研究潍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院上古遗址]位于眉村乡院上村西水库北岸,西邻一南北向水渠,为遗址
南断崖。周围地势较平缓,土层较厚,有连绵起伏的小土丘,多呈西高东低状。
1981年3月12日, 潍县、昌乐县文物普查小组测定遗址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00
米,面积约5 0000平方米。文化性质多属龙山文化和岳石山文化,也有少量的大
汶口文化遗存。
文化层厚1.5米, 土色灰黑,夹杂有陶器残片和红烧土块,断崖暴露有墓葬
和锅灶等遗址。采集标本有鼎、(此字左“南”右“瓦”)残片及足和单耳环残
片等。
属大汶口文化的袋足1件, 夹砂红陶,手制。属龙山文化的鼎口沿和足,口
沿为夹砂黑陶轮制,圆唇外折沿,鼎足为夹砂黑陶,铲形,表饰附加堆纹。鬶口
沿和足,口沿为夹砂黑陶,轮制尖唇沿外侈,腹部饰一周凹弦纹,足为夹砂黑陶,
凿形,较硬。
属岳石文化的盆口沿1件, 泥质灰陶,轮制,沿下饰三道细弦纹,唇洒口略
内敛, 腹部饰耳,并饰细竖条,凹槽纹。单耳环1件,泥质灰陶,轮制颈部饰周
凹弦纹, 腹部起棱若级状,把纽成若麻绳。残豆柄1件,泥质灰陶轮制起棱,表
饰竖条凹槽纹, 镁孔。残鼎足1件,夹砂灰陶,红皮火候较高,红皮内夹云母,
正面饰“”形凹槽纹。残袋足1件,夹砂褐陶,素面饰云母。

[宁家遗址]位于涌泉乡宁家村西北30米,西临瀑沙河,北距潍(坊)石(岛)
公路300米。1981年4月发现。
遗址为一河旁台地, 台地高出河床6米,长220米,宽20米,面积为46200平
方米,系龙山文化堆积。灰层厚0.8-2米,土色有黄褐、灰黑两种,结构较紧密,
灰黑土含陶多于黄褐土,断崖暴露有少量灰坑和陶片。遗址出土的器物有鼎足、
鼎口沿、缸口沿及(此字左“南”右“瓦”)足等。

[北流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赵家埠以北,北流车站以南。1980年,北京大学
文物系、潍坊市文物普查组发掘有兽骨和零星石器。

[春秋遗址]在北流龙山文化遗址东段,1980年经北京大学文物系、潍坊市
文物普查组发掘有铜簇和阵亡士兵,遗骨上带有箭头,头枕有鬲。

[彦坊遗址] 位于沟西乡彦坊村西200米,系远代遗址。1981年10月,潍县
博物馆组织24人进行挖掘,出土文物有石刀、石锛等生产用具,有陶鼎、陶罐、
陶杯、陶鬶等大小不同的生活器皿。修复完好的有20多件,大量碎片不能修复。
出土文物证明此遗址是原始社会末期(新石器时代)延续到汉代的人类生栖遗址。

[响河子遗址]位于沟西乡响河子村西北1公里,虞河西岸。东西长200米,
南北宽100米,面积20000平方米,系周、汉代遗址。黑土层1~1.5米,常见有汉
代砖瓦碎片,有完整的瓮、罐葬。1980年曾出土战国时的铜戈一枚。

[丰英遗址] 位于沟西乡丰铁家村北,英庄南100米,沟南岸平坦地片。遗
址东西长300米, 南北宽100米,总面积为60000平方米,暴露有陶片。为宋元遗
址。

[韩尔庄李家遗址] 位于沟西乡韩尔庄李家村西南200米,埠东南处。遗址
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黑土层1~1.5米,系周代遗址。暴露有融片等,范
围较大,陶片较多。

[葛家遗址]位于沟西乡葛家村西500米,虞河东岸高处。遗址东西长200米,
南北宽100米,面积20000平方米,系周代遗址,范围较小,陶片较多。

[商周遗址] 位于坊子镇高村西,中心在泉河水库溢洪道东100米,西至泉
河砖瓦厂, 面积约0.5平方公里。据出土陶片分析,为龙山文化周代遗址,距今
约2000~3000年。
遗址为黑褐土壤,断崖上露出灰坑、墓葬、烧土块、陶器残片、兽骨等。文
化层厚0.8~2.5米。

[范家庄遗址]位于埠头乡范家庄东南,山北头以西,宋相还东北。东西长
380米,南北宽450米,总面积184000平方米。系原始社会遗址,属龙山文化。
遗址土壤为黑褐色, 文化层厚度2.5米左右,断崖上露有灰坑、兽骨、陶片
及烧土块等。大部分为黑陶、黄褐陶,亦有白陶残片。采集标本有石刀、罐口沿、
鼎足、献鬲足、器盖等,所有器物皆为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用具。

[鞠家庄遗址] 位于埠头乡鞠家庄西南100米,南到大郭家北,地势较高。
东西长约300米, 南北宽约500米,面积为15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下层
为商代文化,上层为周代文化,系商周遗址。
土质为黄土,暴露有墓葬、灰坑等。遗物有鬲、罐等陶器残片,曾发现有铜
爵(现存寒亭区文化馆)。目前遗址保护欠佳,破坏严重。

[山后郑家遗址]位于沟西乡山后郑家南300米,遗址东西长150米,南北宽
150米,总面积为22500平方米。暴露有陶片、鼎足等,系龙山文化。

[冯家遗址] 位于涌泉乡南冯家西北,北靠北冯家村。遗址东西长300米,
南北宽250米, 总面积为7500平方米。出土有龙山文化罐口沿、残片、圈足、豆
底座及商周文化的鬲足簋沿等。

[高村周代遗址]位于坊子镇高村南200米,河套南岸一平坦地,东西长300
米,南北宽200米,面积为60000平方米,灰土层1~1.5米,有较多的陶片、豆片、
鼎足等。

[响水湾汉代遗址] 位于坊子镇前张路院南,响水湾西北100米,系汉代文
化遗址。 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60000平方米,黑土层为0.5~1
米。1968年出土有陶罐、鬲、豆片等。

[郑家集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涌泉乡郑家集北500米,有一高埠高出地面约5
米,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为60000平方米,暴露有大量陶片,鼎足,
墓葬。系龙山文化,属商周-汉代遗址。

[前宁家沟宋代古道]位于坊子镇前宁家沟西南,南通西刘家埠、马司,北
达小刘家庄、徐家大路,为宋代的一条南北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