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侨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7&A=1&rec=113&run=13

坊子区组建后,侨务工作由区政府办公室设专人负责。1985年10月18日成立
坊子区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列政府序列,侨务与侨联合署办公,并兼管外事工
作,编制2人。

[侨胞分布]19世纪初,区境连年灾荒,土匪四起,农民生活极苦,被迫闯
关东,到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以北的荒原上驻屯子开荒种地,或开金矿卖
苦力,有的经商办企业。19世纪末,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被俄国
人侵占,这些人成了最早的华侨。俄国为开发这一地区,又引诱一部分人到这里
做“契约劳工”,成为后来的侨民。解放战争时期,一部分人受国民党的蒙骗,
1945年至1949年从青岛出走逃往台湾、香港,后有的移居到其它国家,沦为侨民。
1989年,区境共有侨胞8 0户,400余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美国、苏联、
日本、加拿大、巴西、菲律宾、新加坡、香港、澳门10个国家和地区。

[侨务工作]落实侨务政策:1985年,根据坊子区委、区政府的指示,组织
人力对全区华侨私房进行调查摸底,对在土地改革中没收或征收的华侨私房作了
退还处理,先后为3户侨眷退还原房12间、160平方米。1987年又为60年代初被精
简下放的归侨及归侨子女、华侨子女职工71人落实了政策,由退职改办离休、退
休,人均月退休金90元,使其老有所养。
侨胞接待工作:对于回国探亲和观光的华侨,侨办都热情接待,有计划地组
织侨胞参观,召开座谈会,进行家访,增进相互了解,加强思想交流。1984年至
1989年, 共接待外宾17批82人次,接待中国驻外使者2批89人,接待华侨、港澳
同胞12次15人。
侨胞生活:清末到海外谋生者均系破产农民,既无经商资本,又无经商经验,
多数受贵族雇用,做开金矿、修铁路、下煤井等苦力工作,收入微薄、生活艰辛。
随着形势的发展,生活水平较前提高,后多数与当地妇女结婚,就地定居。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侨务政策进一步落实,侨胞受到党和政
府的关怀,生活水平有了显著变化。侨眷与国外亲属书信来往频繁,回国观光、
探亲者日俱增。分布在各条战线上的侨眷、归侨为振兴中华奋发努力。在农村的
经济改革中,有的侨眷办起了家庭服装加工和家庭商店等。侨眷的政治地位有了
提高, 有3名侨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2名被选为区政协委员,1人被选
为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