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活习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d&A=1&rec=528&run=13

服饰习俗 衣 装 莱山人自古崇尚衣着俭朴。城镇居民穿着追求美观、新颖,农村居民注重实惠、耐用。20世纪50年代,颜色以黑蓝为主,布料以卡其布、花达呢等为上品。时髦一点的女青年穿花布连衣裙,干部、青年、学生流行“列宁服”(大衣领,左右两排扣)。50年代后,西服衬衫流入农村,被称为“洋服小褂”;流行大翻领半袖单衣,称为“港衫”。夹袄为春秋装,一表一里,形如小褂。老年人冬装上衣是大襟或对襟棉袄,下衣是“大裆棉裤”,裤腰为白色,裤腰带为布条,裤腿多黑色。青壮年冬装是对襟小棉袄,稍长的称为“半大袄”。大衣多为城里人穿用,称其为“大氅”或“棉大氅”。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服装单一,衣服色泽不分男女老幼均为蓝、灰、黑三色。男女青年以穿绿军装、戴绿军帽为时尚。冬装流行“小大衣”,皮袄为富户人家穿用,常见的有羊羔皮袄、山羊皮袄等。布料质地除棉质外,流行化纤及化纤混纺面料。青年与中年人春秋装多穿“中山服”(矮领,上面左右两个小布兜,下面左右两个大布兜,均外露)。老人穿的对襟褂、直裆裤渐被淘汰。80年代中期以后,居民的衣着由实用转向美观、新颖。列宁服逐渐消失,棉衣、棉大衣、皮大衣、卫生衣(绒衣),在男女青年中很少穿用。服装质地除传统棉布、丝绸外,各种化纤、混纺、麻、毛、裘皮、人造革等料倍受欢迎。居民一般不再自做自穿,多选购成品衣。中青年男女流行喇叭裤、直筒裤、牛仔裤等;上衣则以西装、运动装、针织毛衣为时髦。老年人穿着变化不大。90年代,男性中青年在春秋两季多数穿着宽裆老板裤、夹克衫、高档西服,冬季穿面包服;中青年女子则喜穿健美裤、蝙蝠衫、西装套裙、落地裙、连衣裙、超短裙、旗袍等。冬季穿羽绒服、裘皮大衣、毛呢制服等;老年人穿用休闲服、夹克服、宽裆裤、面包服等。进入21世纪,青年崇尚名牌、洋牌。一些款式新颖的中青年女子服装在老年妇女中流行。青年女子的夏装变化最大,出现吊带衫、露脐裤等。冬季流行各种款式的羽绒服、貂皮和裘皮大衣等。青年男子的服装色泽呈多样化,出现红、绿、紫等艳色服装。男子冬季流行皮衣、皮裤,夏季T恤衫式样多,档次高。春秋则多为休闲服和西服。
  鞋 20世纪50年代,农村多穿自制鞋,女兴撩带鞋,男兴纳底鞋。男鞋春秋有圆口鞋、千层底、解放鞋、牛鼻子鞋等。冬天穿棉靴、毡窝(毡做的靴子,多为老年人穿)、“绑”(用猪皮缝制,形似方舟),夏天多穿“噶哒板”(木板作底)等。60~70年代兴穿胶底军鞋。之后,发展到皮底布鞋、胶鞋、力士鞋、塑料凉鞋、拖鞋、皮鞋、皮靴等。进入80年代,皮鞋渐多,女兴半高跟鞋、高跟鞋,男兴半高跟鞋。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旅游鞋兴起。皮鞋式样较多,有尖头、圆头、方头、翘头、平底、高跟、超高跟、筒靴子等。进入21世纪,女鞋时兴“高”、“尖”、“长”(鞋筒高,鞋跟尖,鞋头长)。男鞋趋向时尚、休闲和高档化。
  帽 20世纪50年代,男子多戴有前沿的圆顶布帽。60年代后期,男女青年兴戴绿军帽。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女子时兴春、秋戴各色包头巾,夏天戴太阳帽,冬天戴风雪帽。男子春、秋兴戴鸭舌帽,冬天戴呢子帽。90年代以后,部分男子戴无沿帽。进入21世纪后,戴帽者渐少。
  首饰化妆 新中国成立前,个别富家女子穿耳眼,戴耳坠、耳环,戴镏子、戒指,质多为金、银、铜。大多数普通百姓女子除结婚时薄施脂粉外,其它时间一般不化妆。20世纪50~70年代,戴首饰者少,雪花膏等润肤膏使用较多。80年代,青年女子涂口红、涂脂粉、描眉、造眼影美容已司空见惯。进入90年代,佩戴首饰者多。女子戴各式胸花(金属制)、发夹,耳环、戒子、镏子,还有的戴白金项链,男子戴手镏者较多。21世纪初,钻戒兴起。
  发 型 20世纪50年代,男青壮年多留平头、分头;女青年留短发或留长辫(以双辫居多)。60~80年代中期,男女皆以短发为时尚。80年代中期以后,男青年兴留长发(以齐领为限),蓄胡须,打发腊。女青年喜烫头、留披肩发,花样较多。进入90年代后,青年男女兴染发、焗油。女子兴盘发、拉直板,并且发式多样。男子长短发皆有。
  饮食习俗 居民日常饮食为一日三餐。新中国成立后,传统家庭主食为地瓜或地瓜干、玉米饼子(俗称“片片”、“粑粑”,“苞米饼子”),附以稀粥、面汤等。20世纪60~70年代,仍以地瓜、饼子为主食,辅以馒头。逢年过节、来客或过生日改善生活时,吃面条、水饺。进入80年代后,馒头、油卷、糖包、面条、馄饨、水饺成为主食,地瓜、饼子成为人们改善生活的“稀罕饭”。进入90年代后,饮食注重营养,早餐吃油条、鸡蛋,喝牛奶、豆浆、稀粥,就小菜;午餐和晚餐吃馒头、小包、水饺、馄饨、面条、油饼等。肉类及生猛海鲜成为一般家庭的佐餐之物。
  盖房与乔迁习俗 农村盖房,梁、檩、门、窗都要贴上大红帖和对联,内容有“上梁大吉”、“安门大吉”、“安窗大吉”等。上梁之日,鸣放鞭炮,表示庆贺,意为“扶正驱邪”。中午摆宴席款待工匠、亲邻。搬入新房称为“乔迁”。此日,亲朋好友、邻里族人携带礼品(金)向主人表示祝贺;主人烙“支锅饼”分吃并款待客人,俗称“温锅”。此俗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