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职工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6&rec=33&run=13

工人队伍 清时,粉丝作坊用工来自家庭或当地农村的劳动力,他们一面从事农业生产,一面从事手工业生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1956年后,家庭式小作坊被集体大作坊取代,人员从生产队社员中抽调。1976年,金岭公社社办粉丝厂建立,从全社各村招收102名工人。纪山、金山也相继建立社办粉丝厂,招收工人300余人。1978年,全县粉丝行业从业人员6843人。1980年后,粉丝生产工厂化,随着粉丝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总人数、职工素质都有了很大增长和提高。1995年,全县粉丝企业职工总数达到2万人,其中女工14662人,职工中党团员6821人。文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大专及以上学历职工达到605人,高中和中专4351人;工程技术人员1297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128人。用工体制也产生变化,全县粉丝企业职工中,外来务工人员占半数以上。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2000年全市粉丝企业职工总人数25300人,其中女性18973人。职工素质有了更大提高,其中,党团员总数10557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增至620人,中专文化程度1820人。专业技术人员明显增多,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25人,中级1197人,初级2367人。2006年,全市粉丝企业职工总人数39730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139人,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9139人,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达到4878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的177人,中级技术职称的1962人。

职工教育培训 早期企业职工没有正规的培训过程,完全靠师傅的言传身教。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对职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正规、系统、科学的教育培训成为提高职工素质的必然要求。1990年始,一些大型粉丝厂成立职工夜校,对职工进行轮换培训,并建立培训制度和专项经费。这项工作很快在全县村办企业中展开,各企业的教育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健全,初步形成职工教育培训体系。1993年,全市粉丝企业共培训人员3165人次,其中,大专及以上(含夜大、电大)学历教育1021人次,中专技校学历教育1492人次。1995年,全市粉丝企业共培训19643人,其中培训时间一年以上的1043人,三个月以上的2550人,三个月以下的2050人。至2006年,全市粉丝企业共开办夜校150所,进行学历教育5848人,技术培训9341人。烟台金华粉丝有限公司选派2名国际业务部经理到日本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选送一批年轻干部、技术骨干到香港企业学习。请管理专家到公司授课,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2006年,先后投入60余万元与世界著名的培训机构合作。定期对管理人员及班组长以上的干部进行培训,内容涉及到成本、企业文化、市场营销、商务礼仪、品牌建设、执行能力等,使每个管理人员的知识逐步积累,管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坚持“你有多大本领,就给你多大舞台”原则,在公平、公正、民主的用人环境中,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下、干得好。公司拥有各类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48人,企业的品牌战略有了人才保障。

职工劳动报酬 粉丝企业的工资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清至民国时期,在粉坊务工人员的报酬主要以货币形式结算,也有以实物抵顶。在粉庄工作的人员,完全实行货币工资,对少数贡献大的员工,则采取入股形式使之成为粉庄股东。1950年后,国家的外贸体制取代了粉庄,私有粉坊演变为集体大粉坊。粉坊工人的劳动分配形式与所在生产队社员一样评工计分,实行实物和货币相结合的分配方式,粉匠可得到农村一个壮劳力2~4倍的工分。1970年始,对企业职工实行“劳动在厂、分配在队、厂队结算、适当分配”的分配原则,职工要拿出一定工资到生产队购买工分,用以结算农业生产义务并参与生产队的粮食等生活资料的分配。公社办粉丝企业员工都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实行挣工分制度,女工每天10个工分,男工每天12个工分,最后由粉丝厂按每个人挣的工分把钱款拨给员工所在大队,参加队里的粮食及经济分配。一个季度结算一次。1983年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粉丝企业普遍实行以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为主的工资制。1984年后,为了克服劳动报酬上的平均主义,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许多企业实行了工资报酬与责任制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从而有效地加强了企业管理。1995年以后,随着企业改制,职工的劳动报酬又与职工所持股份及工作岗位联系起来。1998年后,企业按粉丝生产过程进行考核,通过对各个工序产品的质量产量验收情况计件核算,鼓励职工能者多劳,多劳多得。

劳动保护 清时,粉坊主要是家庭式作坊,另有联户经营,对工人没有劳动保护的概念,即使在20世纪10~40年代的粉庄也是如此,一切取决于作坊主和粉庄东家人格,给与不给,给多给少,没有标准。1950年后,在粉坊工作的人员与生产队的社员一样待遇。1984年始,张星、蚕庄、金岭等部分乡镇的企业职工入了职工养老保险。随着企业制度正规化,1990年后部分企业为职工办理意外伤残保险。但也有部分企业因经济困难,中途停止缴纳保费。2000年后,随着粉丝企业用工的多元化,企业为大学毕业生和一些非农业户口的职工都按规定办理了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险。

雇工 清代,粉坊从业人员主要为家庭成员,人手不够者,从亲戚、族内或村内雇用。清咸丰四年(1854年),徐氏族人开设“聚泰福”字号粉庄、钱庄,同时又开设1处粉坊自产、自销,雇工40余人。1950年后,随着农村实行集体化,粉丝作坊规模扩大,用工人数增多,但仅限于村内人口。1970年后,社办粉丝厂由于规模小,招用工人也是限于全公社范围内。1980年始,由于粉丝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当地农村劳动力供应不足,部分企业到外地招工,省内居多,如临沂、济南等。1990年,外地到招远粉丝企业务工人员达1450人。1995年始,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增长,当年粉丝企业拥有外来务工人员9000人。1997年,招远市与定陶县结成“帮扶”对子,当年从定陶招收职工256人。在烟台金华粉丝有限公司2600名职工中,有700多名外地职工,分别来自荷泽、济南和河南、湖南、四川、黑龙江等地,有的已经在企业工作七八年,成为企业的生产技术骨干。企业为这些职工免费提供宽敞的住房,免费用电,同时实行每月60~80元的工龄补贴。有37位外地职工在金华公司安了家。在公司工作满5年的外地女工结婚,公司赠送29英寸大彩电,外地员工与当地职工结婚,一律由公司陪送嫁妆,操办婚事,为其举办婚礼。2005年7月10日,烟台金华粉丝有限公司菏泽女职工高艳红与男友丁庆升结婚,公司为他们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婚礼。6年前,高艳红从菏泽到公司打工,成了样样拿得起放得下的熟练工人。后来,小高结识了当地职工丁庆升,两人决定结婚。由于小高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为置办嫁妆发愁。公司领导得知此事后,决定为他们操办这场婚礼。婚礼当天,公司动用8辆彩车,200多名职工盛装为他们贺喜。这场婚礼花费9000多元,引起巨大反响。公司专门成立婚庆理事会,并决定所有外地员工只要与当地职工结婚,一律由公司陪送嫁妆,由公司操办婚事。2006年,全市粉丝企业共雇用外来务工人员1.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