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主要粉丝生产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6&rec=29&run=13


宋家镇 位于招远市北部,总面积102.77平方公里,2000年辖48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全镇11138户35399人。2000年12月并入张星镇。宋时,境内即有粉丝生产。清嘉庆五年 (1800年),北里庄村民开设粉丝加工作坊,开始加工绿豆粉丝。后,境内绿豆粉丝生产逐渐普及。清道光二十九年 (1849年),徐家村人徐登庸与人在招城投资白银1000两,经营“福聚”号粉庄,收购粉丝运往烟台,十分畅销,促进了粉丝业的发展,境内推粉户常年在300户左右,年产量3000吨左右。清咸丰十年 (1860年),徐族的四大粉庄在香港设“洪泰”经销店,粉丝改由龙口装船运往香港,再由香港转销南洋、西欧等国。自此绿豆粉丝始有“龙口粉丝”之称。1900年,粉丝加工业在各村普及,加工技术不断提高。1935年,境内有推粉户492个,年产量4000余吨。粉丝系土法制造,手工操作,每百公斤绿豆可出粉丝30公斤左右,主要生产期为春(清明至立夏)秋(白露到小雪)两季。制作粉丝所用原料,清代除从当地收购外,多从东北地区购进。民国时期改从河北、安徽和山东省的惠民、聊城购进。1939年日军侵招后,粉庄相继停业,粉丝生产萧条。1945年日军投降后,粉丝加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47年,境内推粉户达1138个。1955年后,个体粉坊合并成村集体作坊。1958年,全公社共有粉丝作坊30处,年产粉丝1000余吨,其中埠南张家大队粉坊年产粉丝13165.5公斤,创全县最高纪录,受到县政府奖励。
1970年后,粉丝加工逐步向机械化发展,磨碎设备由平石磨改为立式磨、锤式粉碎机和砂轮磨,去渣设备由平箩发展到旋箩及离心筛。由作坊加工走向专业厂家生产。1980年,共有粉丝加工厂、作坊24家,从业720人,纯收入29.7万元。1985年,共有粉丝厂19处,年产粉丝850吨。虎龙斗村办外贸粉丝厂生产的粉丝,销往深圳特区,投放国际市场。1987年,宋家镇办粉丝厂成立,年生产能力为1000吨,是境内规模较大的粉丝厂。同年,丛家村扩建原粉丝厂,改为招远外贸联营第一粉丝厂,年生产能力为1200吨,是全县最大的外贸加工厂。1993年,全镇共有粉丝厂13处,其中镇办1处,村办12处,从业人员713人,年产值3995.4万元,年产粉丝4058吨。除以绿豆为原料的粉丝外,地瓜、玉米、高粱、蚕豆、马铃薯等杂粮粉丝亦有生产,尤以豌豆、地瓜粉丝为多。绿豆多从泰国、缅甸、中国香港地区购买。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西欧等56个国家和地区。1994年,共有粉丝厂17个,从业965人,工业总产值4322万元,年产粉丝6174吨。粉丝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成为全镇经济的支柱产业。2000年,全镇共有粉丝厂19个,从业2876人,年产粉丝16178吨,工业总产值7685万元。

张星镇 位于招远市北部,总面积161.8平方公里,辖91个行政村,2006年总人口6198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6人。宋朝原张星镇境内就有粉丝生产记载。粉条粉丝的制作大体分为三大品类,以豆类(包括绿豆、豌豆、蚕豆、红小豆等)为原料制作的粉条、粉丝为豆类粉丝,以薯类(地瓜、马铃薯等)为原料制作的粉条、粉丝为薯类粉丝,以粮食类(高粱、玉米、小麦等)制作的粉条、粉丝叫粮类粉丝。粉丝最佳原料是绿豆,粉丝最早出现在馆前张家、盛家庄、小疃、圈子、张星等村,逐步向其他村传继。石对头村孙咸平、孙咸通孙氏几代开办的粉庄“德盛功”、“德福堂”、“德增利”、“德生利”等,在清朝以烟台、龙口、青岛港为基地把收购的粉丝用帆船转运到香港,再转销到南亚、西欧等地。孙氏粉庄的出现,为张星的粉丝加工打下了良好基础。清咸丰十年(1860年),境内有粉丝加工户500余个,从业人数4000人左右。20世纪30年代,随着粉丝业的发展,龙口街上粉庄增加到50余家,为粉丝加工业发展创下有利条件。1930年,境内有推粉户600多户,从业人数5000人,年产粉丝4000吨左右。龙口粉丝生产对季节的要求比较严格。春季最佳季节是桃花开,秋天以揽豆秸为黄金季节。并且有“立冬卡座,小雪摘秤”之说。龙口粉丝加工原料为绿豆,大部分原料从蓬莱、锦州、漯河、南阳、驻马店、邓县、安徽等地购进,推粉生意十分红火。1939年日军侵招后,粉庄相继停业,粉丝生产走进低谷。1945年日军投降后,粉丝加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47年,境内有粉丝加工户达1300个左右。1955年大部分推粉单干户改为互助组办粉坊,1956年由初级社过渡到高级社,一直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境内有集体粉丝加工作坊120个,从业人数2400人,年产粉丝约4000吨。1962年后,以生产队为基础办小型加工厂,境内有加工厂130个,从业人数2600人,年产粉丝5000吨。
20世纪70年代,粉丝业生产模式以大队办为主,粉丝加工逐步向机械化发展。粉丝加工设备不断改进,磨豆由牲畜拉平石磨改为机带立式磨,淀粉液一次分离由平箩改为旋箩,粉丝生产由作坊式向专业厂家发展。70年代中后期电力普及到农村,柴油机作业逐步向电气化发展。淀粉的制作工序、漏粉设备也逐步向高标准发展,机械作业代替了繁重的人力操作。1980年,全公社共有粉丝加工厂31个,从业人数1157人,生产粉丝2210吨,加工费收入77.35万元。漏粉真空机、气锅的应用,减轻了多少年来手工打瓢漏粉的劳动强度。1983年全公社共有加工户37个,从业人数1594人,加工原料7900吨,生产粉丝2444吨,加工费收入125.75万元,产量占全县总加工量的38%,产品参加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专厂建设成果展览会,获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粉丝产量连年增加,除春秋两季为外贸加工外,又利用农闲时间,以公社粉丝公司为基地试验杂豆粉丝。地北头王家、曲家、大郝家、抬头赵家等村先后向杂豆粉丝发展,原料的购进由近及远,开始从山西、江苏、安徽购进,逐渐扩展到张家口、青海、新疆等地。随着粉丝加工量的增加,国内豌豆的供应量满足不了生产的需求。原料的购进又由加拿大、澳大利亚进口。2000年底宋家镇并入,粉丝生产优势更加突出。同时,粉丝加工设备进一步改进,特别是推、漏、烘干设备达到先进水平,为粉丝生产增加了活力。2004年,全镇共有加工企业86家,其中生产厂家67家,包装企业19家。67处生产企业中,合资企业13家,自营进出口企业15家。粉丝企业的主要产品为绿豆粉丝、杂豆粉丝及豆类蛋白。全镇粉丝产量13万吨,豆类蛋白3.6万吨,销售收入10亿元,上缴税金980万元,出口创汇1353.8万美元。2006年,全镇拥有16个粉丝集团,52家生产企业,年产粉丝18万吨,占全市总量的70%,年产值10亿元,70%的产品出口,远销56个国家和地区。

金岭镇 地处招远市西北部,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总人口4.1万人。金岭镇是龙口粉丝主要产地之一,生产历史300多年。境内村庄除极个别受水源限制外,几乎都有粉丝生产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前的200多年间,都是家庭手工作坊式生产,设备简陋,技术条件差,生产规模小,且均为春秋两季的季节性生产。由于原料的破碎是靠畜力拉石磨推出来的,故称之“推粉”。以后原料破碎虽已改用机械,“推粉”之说仍一直沿用。当时农家推粉大多是为了赚取粉渣、粉浆等下脚料,用以喂猪和肥田。家境比较富足,人力、物力、畜力充裕的农户,一般独家推粉;家境较差者,则采取搿工搿具的形式,联户推粉;亦有只出单人参加他人作坊者,谓之曰“贴小股”。
20世纪30年代,境内推粉户数达到顶峰,粉丝作坊达到千余个,从业6000多人。以境域东北部和钟离河沿岸村庄推粉者为最多。东埠上村120户,推粉的有96户;贾家村有60多户从事推粉,占全村总户数的三分之一;山上孙家村170户,有60盘粉磨;北水口村120户,有40户开设粉坊;大户陈家村250户,有粉坊72个。庄头刘家、原疃郭家、上刘家、草沟头、皂户王家、官庄、南截、寨里等村推粉户也比较多。
随着粉丝业的发展,境内许多人到龙口开办粉庄。较大的有贾家村贾庆田开设的“福集德”粉庄、北水口村王寿三开设的“集昌厚”粉庄、曲宝林开设的“富裕茂”粉庄和东埠上村杨宪章开设的“福茂涌”粉庄,向推粉户收购粉丝和销售原料。在当地粉丝生产不断发展的同时,境内有许多人外出到北京、上海、新疆、内蒙古、河南、江苏、济南、青岛等省市区以及周边县市推粉,为龙口粉丝在外埠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以北水口、东埠上等村为最多。
1937~1949年,由于战事频繁,加之土改复查使一些富裕户受到冲击,粉丝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到1949年,境内粉丝作坊降至不足300个。至1955年,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农业集体化以后,私人作坊被集体作坊取代,作坊数量减少,规模相应扩大。初级社时期,一般以社为单位设粉坊,由村庄大小所决定,每村粉坊数量不等。1955年,境内共有粉坊120余个,从业2000余人。高级社时期,以社为单位设粉坊,一般每社1个,也有少数村有多个粉坊。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后,粉坊归生产大队管理,一般每大队1个,亦有少数大队的生产小队设粉坊。1965年,境内共有集体粉坊58个。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忽视经济发展,供销渠道单一,由于化肥的大量应用,粉浆已不再作为主要肥料来源,大集体的生产体制使群众的积极性受到压抑。由于上述多种因素制约,不少粉坊相继停产,从总体上看,粉丝生产处于低潮。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由于动力机械的发展,粉丝生产由纯手工操作向半机械化发展,由柴油机带动的立式石磨的诞生,便是这一跨越的重要标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1976年,金岭农场在南截建粉丝厂,成为全公社第一个粉丝生产专业厂家(即后来的烟台金华粉丝有限公司)。1978年,境内共有粉坊25家,其中社办1家,队办24家。1980年,境内共有粉坊20家,从业人员540人,年产粉丝1700吨。
1980年后,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粉丝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得到重视。粉丝生产由作坊式生产向专业厂家的方向发展,经营方式由单纯集体经营向个体承包的方向发展,生产设备不断更新、完善,逐步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这一时期,尽管粉丝生产企业数量增加不多,但生产规模扩大,产品质量提高。1985年,境内共有粉坊22家,从业人员850人,年产粉丝3800吨。是年,镇办粉丝厂生产的“塔”牌龙口粉丝在布鲁塞尔被国际旅游协会和美食协会评为“金桂”奖,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奖”。1990年,境内共有粉丝企业23家,从业人员1350人,年产粉丝5100吨。是年,“双塔”牌龙口粉丝获国家金奖。
1990年后,境内粉丝生产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特点是,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重视规范化管理,重视基础设施的改造,重视下脚料的开发和利用,重视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生产方式由机械化逐步向现代化迈进。经营方式除集体经营和承包经营外,个体私营企业也相继建立。粉丝品种也趋向多样化,除绿豆粉丝外,豌豆、地瓜等杂粮粉丝等也打入国际市场,进出口量大幅度增加。1995年,境内共有粉丝企业24家,从业人员2200人,年产粉丝1.15万吨。1997年,境内共有粉丝企业24家,其中镇办1家,联营1家,村办22家,从业人数3086人,年产粉丝1.3万吨。2000年,境内共有粉丝企业23家,从业人员2870人,年产粉丝1.5万吨。2002年,境内共有粉丝企业21家,从业人员2670人,年产粉丝1.94万吨。2003年,境内共有粉丝企业20家,从业人员3100人,年产粉丝2.224万吨。2006年,粉丝加工企业16家,年产粉丝3万吨,产品畅销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烟台金华粉丝有限公司(原镇办粉丝厂)得到长足发展,尤其自1996年以来,公司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强化内部管理,坚持科技兴厂的方向,积极引进科技人才,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公司生产的“双塔”牌龙口粉丝连续五届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夺得同行业名牌产品的桂冠。公司先后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授予的“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和“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等称号。

蚕庄镇 位于招远市西北部,总面积120.3平方公里,辖60个行政村,2006年总人口31583人。清0朝时,老翅张家、林家、陆家等村就进行粉丝生产加工,以家庭作坊为单位进行小规模生产。到1905年,境内粉丝作坊遍及各村,均采用传统方式生产绿豆粉丝,有不少户不断扩大规模进行生产。粉丝主要用于出口,运往龙口港和其他周边地区。1930年,各村70%以上的户都加工粉丝。在生产绿豆粉丝同时,逐渐出现地瓜粉丝,主要自已食用。至20世纪50年代,这一传统加工业被保留下来。
1956年后,各村建起集体粉坊,私人粉坊被取消。各村一般设1~2处粉坊,也有生产小队开设粉坊。这些粉坊为壮大集体经济、提高群众生活起到重要作用。1968年后,由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不断改进传统的加工工艺,逐步进行机械化生产,各村每天可产粉丝近2吨,主要用于外贸出口,这成为当时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1983年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村委派村委会成员负责粉丝生产。1992年开始承包到个人,由个体经营。这个时期,老的工艺逐步被淘汰,粉丝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主要采用机械加工、烘干、冷冻和包装等工艺为主的现代化流水生产线,以提纯绿豆、豌豆淀粉,采用高新工艺,提高粉丝质量和产量。进入21世纪,全镇粉丝行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年产粉丝2.5万吨,产值达1.4亿元,利税4000万元,创汇2万多美元,为全镇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玲珑镇 位于招远市东北部,距市政府驻地8公里,总面积77.17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人。明朝,境内就有粉丝生产。清道光年间,官家河村民开始加工绿豆粉丝,全村不足70户,有半数以上的户从事粉丝加工,时村有50余匹的骡马队,往返于龙口送粉丝、驮绿豆。横掌姜家村主要分为3大家,每天推2~6个豆子,驴拉磨,人工操作,起早推小车往龙口送粉换豆,全村有100多人在粉坊干活,主要赚肥料种庄稼。清末,推粉业在全境普及,村村有粉坊,玲珑沟上、柳家、东庄头、横掌姜家、王家、鲁格庄、官家河等村推粉户较多。在20世纪初期,粉丝生产兴旺,境内各类粉坊千余处,官家河、横掌姜家村等因推粉而成为富裕村。1939~1948年,因战乱粉丝生产受到影响,境内粉坊在400处左右,且产量低,时断时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招远人民政府恢复粉丝生产,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粉坊基础上,出现了互助组粉坊,生产规模有所扩大,产量有了提高,但仍以传统方式生产。1955年后,私人粉坊被集体粉坊所取代。各村建有大队粉坊,也有的村各生产小队建立1~2家粉坊,这些粉坊为壮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做出贡献。1968年,横掌姜家村建立1处大粉坊,采用半机械化生产,日加工能力720公斤。自此,境内粉丝生产发展较快,机械化程度提高,规模扩大。1977年,全公社粉坊32家,从业人员801人,纯收入16.8万元,粉丝生产成为农村的主要副业。到1981年,全公社粉坊34家,从业人员857人,纯收入28万元,综合实力在全县16个公社中居第四位。1983年后,由于地处黄金重地,不少村转向黄金开采加工,加之从业人员、环境等因素,粉丝生产受到影响,经济发展的位次后移,速度放慢,但粉丝产业在全镇仍是除黄金和化工产业外的又一支柱产业。粉丝加工采用传统的酸浆发酵法,以柳家村所产粉丝和横掌温家村所产粉丝最为出名。1990年,全镇粉丝产量2.2万吨。
1993年,招远市柳明龙口粉丝厂成立,有2个加工车间,新上链条锅和1条制冷生产线,年产粉丝1200吨。1995年,招远鸿福万龙有限公司成立,年产粉丝1万吨,豆类蛋白3000吨。产品80%出口,并在国内多个大城市设立办事处。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企业以质量求发展,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对各个生产工序进行杀菌消毒,生产用水进行净化处理,精选上等绿豆、豌豆以提纯淀粉,在独特的气候环境下烘干、加工而成,配方科学,实现了无菌生产。粉丝行业进行工艺改进的同时不断引进先进的冷冻和烘干设备,在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1995年,全镇生产粉丝2万吨左右。由于全市行政村重新划分,镇粉丝生产大村被划到开发区,这使得在统计数字上全镇的粉丝产量降低很多。2000年,全镇粉丝年产量2.8万吨。粉丝从原料选购到成品出库都经过严格控制,逐步向大而精的方向转变。从传统人工操作到自动化流水线,由作坊式的生产环境改变为封闭式的现代化企业,由露天晾晒到全自动冷冻烘干。2002年,全镇粉丝产量2万吨,产值1亿元,出口创汇160万美元。2004年3月,招远市宏润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投资3000万元上即食粉丝项目,新上2条全自动冷冻、烘干粉丝生产线和全自动即食粉丝生产线,年生产粉丝6000吨,实现销售收入3200万元,创利税500万元。2006年9月,招远市双发龙口粉丝有限公司成立,年产绿豆粉丝、粉条1000吨,是由美国超级谷物公司、烟台信中贸易公司和招远三嘉蛋白粉丝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500万美元建立的粉丝生产企业,实行信息化监控、机械化生产、科学化管理。2006年,全镇粉丝企业9处,占地面积105362平方米,从业人员436人,粉丝产量2万吨。

辛庄镇 位于招远市西北部,渤海湾畔,总面积114平方公里,辖63个行政村,总人口38478人。清时,境内五截、乔家、界沟、高家庄子、东沟李家、西沟李家、前康家、后康家、洼孙家、北台子、台子李家、马埠庄子、北侯家、北截、小董家、老店、丁家疃、大刘家、西汪家、辛庄等村加工绿豆粉丝和地瓜粉丝,全部是传统工艺生产。20世纪20年代,粉丝生产遍及境内各村。后康村推粉户有徐晓春等20户,北截村有王绍光、王世章、刘希文等3户,大刘家有刘日信、刘中一、刘治增、刘汗明等30余户,北台上村有王会选、王华选等3户。大刘家村人刘干朴在龙口开办“信合成”粉庄。由于靠近龙口港,运送粉丝和绿豆较为省时省力,家庭式粉丝作坊发展很快,不少农户因生产粉丝而富裕起来。1936年,东沟李家村粉匠王守石与李士进、李士博、李春海联合,在村西南建起互助式粉丝作坊,日加工绿豆300公斤。1953年,前康家村在小作坊基础上组建互助作坊,采用传统生产方式,日加工20个豆子,而且生产的粉丝质量高,所送的粉丝全部免检直接入库。互助组粉坊成为全区第一家,不少村庄前往观摩学习,互助组粉坊迅速普及。1959年,东沟李家村集体建立粉坊,粉匠为王守乐、李祥尊、李加升,日加工绿豆600公斤。此后,粉丝生产完全改为集体经营,一般每个生产大队设1处粉坊,也有生产小队设立粉坊。1969年,前康家村在原粉坊基础上,组建前康大队龙口粉丝厂,成为招远县第一个半机械化粉丝生产厂家。1977年,全公社粉坊6处,从业人员97人,纯收入5万元。1978年,全公社粉坊5处,从业人员125人,纯收入2.6万元。粉丝生产成为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不少村庄因发展粉丝生产,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促进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1979年,全公社粉坊8处,从业人员161人,纯收入3万元。1980年后,粉丝生产作为村办企业不断发展。1983年,全公社粉坊9处,从业人员54人,纯收入3.8万元。1986年,东沟李家村集体在村西南建立招远县龙口粉丝辛庄镇二厂,机械化生产,日加工能力6000公斤,注册商标“石榴花”,产品销往国内外,年销售收入150万元。因粉丝供不应求,1993年村集体在村东北建立新厂,从业人员50余人,日加工能力4500公斤。
1993年3月,招远市辛庄龙口粉丝有限公司在辛庄东南村建立,从业人员120人,年生产粉丝1000吨。生产的“云珠”牌龙口粉丝1995年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银奖。1993年,前康村与青岛祥宇船运公司合资建立龙康粉丝有限公司。1995年春,与澳大利亚大利亚食品供应公司签订外销合同。粉丝厂工人150人,年产值600万元。1995年,与港商组建招远市龙翔淀粉制品有限公司,工人180人,年产值800万元。公司生产的“龙康”牌、“山塔”牌粉丝畅销国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1998年,粉丝厂工人200余人,年产值1000万元。
2002年,全镇年生产能力千吨以上的粉丝厂7处,分别是前康粉丝厂、辛庄东南粉丝厂、北台上粉丝厂、东沟李家粉丝厂、台子李家粉丝厂、界沟粉丝厂、院里粉丝厂。全镇粉丝生产企业10家,从业人员986人,生产粉丝9300吨。至2006年,全镇较有规模的粉丝厂家2家,分别是辛庄东南村粉丝厂和台子李家粉丝厂。2006年,全镇粉丝生产企业5家,从业人员560人,生产粉丝5000吨。